尿道炎按摩哪个位置
尿道炎按摩哪个位置
最佳回答
尿道炎患者建议可以去正规的中医院找专业的中医大夫,经过辨证之后,可通过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中极穴,涌泉穴,阴陵泉穴,等相关穴位可以起到辅助缓解尿道炎的症状,同时建议患者还应及时去医院进行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口服抗感染的药物来进行治疗效果会更好。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
西安-杜*
回复夫妻生活好不好,关系着一个家庭是否美满,很多夫妻关系不和睦的,家里就四分五裂的,要想改善夫妻生活,不止是要互相理解,也还可以通过按摩的方法来改善,今天向大家介绍了一种可以有效地改善夫妻生活的按摩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
1.肾俞穴提高性能力
【位置】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功效】按摩肾俞穴可以促进人体荷尔蒙的分泌,提高肾功能,促进性能力增双手拇指点按肾俞穴60次,以感觉胀痛为宜
【按摩方法】两手的大拇指按于肾俞穴,其他四指包住腰部。用力按压3秒之后,慢慢减压,3秒之后再按压,反复按摩10次。
【主治疾病】遗尿,遗精,月经不调,肾俞穴的按摩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对高血压、腰痛、失眠、精力减退也有一定的效果。
2.三阴交穴防老化
【位置】三阴交穴位于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又称“妇科三阴交”对生理不顺等妇女疾病的治疗有奇效。
【按摩方法】坐立,竖起右腿,用右手拇指按摩右腿的三阴交穴,逐渐加压,按摩6秒之后慢慢减压放开。反复20次之后换左手拇指按摩左腿的三阴交穴。
【功效】很多女性面对高压的生活节奏,或者因为自身饮食结构或生活习惯不合理,导致性冷淡,这样很容易影响夫妻感情,导致家庭不稳定。三阴交穴的按摩可以预防女性的衰老,调月经、祛斑、祛皱、祛痘,对闭经之后的女性出现的干涩或者男性的高原反应低下都有一定的效果。
【主治疾病】此外,对胃炎,对糖尿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大赫穴提活力
【位置】大赫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4/5点的左右一指宽处。
【按摩方法】双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按摩两侧的大赫穴。持续30秒按摩。
【功效】大赫穴的按摩可以促进性器的血流,提高腹腔的收缩力,增加夫妻的快感。
【主治疾病】对尿道炎、膀胱炎、遗精也有一定的效果。
4.膻中穴促胸部感觉
【位置】膻中穴位于两个胸部连线的中间点。
【功效】生活中很多女性都知道按摩这个穴位可以促进胸部生长,却不了解这个穴位的按摩可以促进胸部的感觉,提高性趣。
【按摩方法】两手作护胸状,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肚由下至上按摩膻中穴17回。
【主治疾病】膻中穴的按摩对心绞痛,哮喘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上面就是对按摩帮助改善夫妻生活的介绍,相信大家都了解了,其实夫妻生活最重要的是换位思考,迁就对方,才能走得长久,良好的夫妻关系和夫妻生活,离不开夫妻之间的情感和互动,用真心去为对方着想。
-
广东熊**
回复治疗尿路感染的专方及单验方有哪些,各自疗效如何?
为了探索治疗尿路感染的新路子,有些学者针对本病病因病机的某个方面或病理的某个环节,自拟专方或加减古方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将文献资料选摘如下:①苦参通淋汤 (自拟方):苦参、柴胡、黄柏、公英、马齿苋、石韦。治疗泌尿系感染50例,其中急性40例,慢性10例,结果治愈48例,服药量少者3剂,最多达15剂,一般服6剂临床症状消失,尿检正常。②上方加用玉米须,治疗急性尿路感染120例,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③ 通淋利湿汤(自拟方):双花、连翘、石韦、萆?、黄柏、?蓄、白茅根、西瓜皮、黄瓜皮、白蔻仁、木通、甘草。治疗急性肾盂肾炎160例,治愈86例,总有效率86.2%。④输液3天后给予虎车合剂:虎杖、大青叶、车前草、仙鹤草、白花蛇舌草、白芍、黄芪,每日1~2剂,治疗21例,治愈18例,好转3例,有效率100%。⑤中药基本方:车前子、泽泻、石韦、黄柏、茜草、生地、地丁、鱼腥草。治疗慢性肾盂肾炎34例,有效率73 5%,与西药对照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1)。⑥补气益肾通淋方:黄芪、党参、茯苓、菟丝子、金樱子、牛膝、金钱草、山栀、?蓄。治疗L-型细菌尿路感染10例,治愈7例,好转3例。(注:L?型细菌是细菌和变异过程中因细胞壁缺陷而产生的变异型细菌,在体内的生成、致病与机体的免疫状况有关。)⑦苍耳子250克炒焦,加水600mL煎取药液400mL,加红糖100克,1次服用,服药 1次治愈16例,2次治愈4例,共治28例,治愈率71.4%,未见任何毒副作用,可能与炒焦有关。⑧川楝子20~30克砸碎,水煎两次,两次药汁混合,早晚分服,治疗本病有效。⑨自拟方:金银花、车前草、旱莲草、益母草。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治疗20余例,效好。?10?凤尾草全草30~60克,冰糖15克,每日1剂,浓煎,分2次服,连服3~5日,治疗急性尿路感染多例,均痊愈。?11?马齿苋120~150克(鲜品500克),红糖90克,煎服,服药后,盖被卧床出汗。治疗急性尿道炎11例,膀胱尿道炎29例,肾盂肾炎13例,全部治愈。此药无副作用,脾虚者不必忌。?12?金银花15克,板蓝根15克,鱼腥草30克,车前子12克,泽泻12克,瞿麦12克,海金沙9克,甘草梢6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32例,痊愈31例。?13?葫芦茶15克,海金沙15克,功劳叶24克,金钱草30克,桃仁9 克。每日1剂,分3次服。治疗尿路感染24例,痊愈20例。?14?泡桐花(带蒂,鲜、干品皆可)20~30个,水煎,将花弃去,1次服下,早晚各1剂,治疗急性膀胱炎30余例,多于服药2 剂后症状消失。?15?滑石30克,甘草5克。共研末,分6份,日服2次,每次1份。治疗尿道炎 10例,均痊愈。?16?用坐浴方:苦参、土牛膝、黄柏、蛇床子、枯矾。每日1剂,坐浴2次,配合内服药,治疗频繁发作的尿路感染有效。
为了便于病人服用,有些医者将效方做成冲剂治疗本病,疗效满意。①肾疾宁冲剂:党参、茯苓、黄柏、?蓄、瞿麦、冬瓜皮、白花蛇舌草、柴胡、车前子、蒲公英、生地。每次1袋,每日2~3次,治疗急性尿路感染22例,总有效率86.4%,慢性尿路感染48例,总有效率79 .2%。②将白花蛇舌草、大青叶、海金沙藤、瞿麦、?蓄等做成冲剂,每包含原生药25克,每次1包,每日2~3次,总有效率91.64%。③泌炎康冲剂:黄芪、党参、茯苓、麦冬、地骨皮、车前子、石莲子、益母草、茅根、白花蛇舌草、甘草,每次1袋,每日2次,治疗慢性泌尿系感染31例,治愈24例,好转5例,2年随访19例,治愈17例。
治疗尿路感染有哪些自疗便方?
中医简易自我疗法是中医医家在传统的理法方药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摸索出的,具有方法简便、安全有效、服用适口、便于久服、吸收充分、寓治于食等特点,可发挥良好辅助治疗作用,并便于家庭使用,它是民间医疗经验的结晶。现介绍用于泌尿系感染的几类自疗便方:
(1)药茶疗法
①茅根、车前草各100克。加水煎服,放糖少许,以汤代茶。以上为1日量。
②玉米根、玉米芯各100克。水煎去渣加适量白糖,代茶饮用。以上为1日量。
③薏米茎、叶、根适量(鲜草约250克,干草减半)。加水煎煮去渣,以汤代茶饮用。以上为1 日量。
④鲜竹叶、茅根各30克。将茅根切碎,根据瓷杯大小放入竹叶、茅根,沸水冲泡,盖严杯盖,温浸10余分钟,代茶频饮。以上为1日量。(《江西草药》方)
⑤鲜苦瓜1个、绿茶1撮。将苦瓜上端切开。去掉子瓤,装入绿茶,把瓜挂于阴凉通风处晾干。将外部洗净、擦干,连同茶叶切碎,混匀。每次取10克,放入保温杯中沸水冲泡,盖紧杯盖,温浸10分钟,当茶饮用。(《福建中草药》方)
以上药茶,适用于急性尿路感染。
(2)药粥疗法
①新鲜车前叶50克,粳米100克,葱白1茎。将车前叶洗净切碎,同葱白加水煮汁后去渣,然后放入粳米煎煮成粥,分顿随量食用。(《圣济总录》方)
②滑石50克,瞿麦30克,粳米100克。先把滑石用纱布包好,然后与瞿麦一同加水煎煮取汁,以汁煮米为粥,分顿随量食用。(《寿亲养老新书》方)
③地肤子、海金沙各30克,甘草10克,粳米100克。将地肤子、海金沙、甘草加水煎煮,沸后半小时,过滤取汁,以汁煮米为粥。分顿随量食用。
④鲜茅根200克,粳米100克。将茅根洗净,加水适量,煮沸半小时后,过滤取汁,以汁煮米为粥,分顿随量食用。(《补缺肘后方》)
⑤六一散200克,粳米150克。将六一散用纱布包好,和粳米一同加水煮粥,粥成后去掉纱布包,分顿随量食用。
⑥竹叶菜(又名鸭跖草)50克,粳米100克。将竹叶菜洗净后加水煎煮取汁,以汁煮米为粥,可加糖少许调味,1日内分顿随量食用。
以上药粥方均适用于急性尿路感染。
(3)蔬食疗法
①西瓜1个、番茄适量。将西瓜取瓤去子,番茄用沸水冲烫、剥皮,用洁净的纱布绞西瓜瓤和番茄肉,挤出汁液,随量食用。
②鲜甘蔗、鲜藕各500克。将甘蔗洗净,去皮切碎,鲜藕去节、切碎。混合后放入臼中加水少许捣烂,用洁净的纱布包绞取汁。温开水冲化饮用。
以上2方适用于急性尿路感染。
(4)膏滋疗法
①熟地、山药各150克,萸肉、丹皮、泽泻、茯苓各100克,车前子、六一散各150克,蜂蜜5 00克。将熟地等药加水适量,文火煎煮取汁,然后再加水煎取二汁,合并滤汁,加热浓缩至粘稠状时,倒入蜂蜜煮沸后离火,装入干燥瓶内密闭贮存。每次2食匙,每日3次,白开水化服。(适用于慢性尿路感染)
②六一散1000克,蜂蜜500克。将六一散加水煎熬1小时后滤取汁,加热浓缩至稠厚状,倒入蜂蜜煮沸,冷却贮存。每次3食匙,每日3次,白开水化服。(适用于急性尿路感染)
中医治疗尿路感染的常用方剂及中成药有哪些?
治疗尿路感染的常用方剂有:
(1)八正散
组成:木通、车前子、扁蓄、瞿麦、滑石、甘草梢、大黄、山栀、灯心草。
功效: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应用:适用于淋证初起而属下焦湿热蕴结者。方中木通多改为通草,因木通有一定的肾毒性。
(2)五淋散
组成:赤茯苓、当归、生甘草、赤芍、山栀。
功效:清热凉血,利水通淋。
应用:主治膀胱有热之血淋。
(3)石韦散
组成:石韦、冬葵子、瞿麦、滑石、车前子。
功效:清热利湿通淋。
应用:适用于下焦湿热证而临床症状较轻者。
(4)导赤散
组成:生地黄、木通、竹叶、生甘草梢。
功效:清心养阴,利尿通淋。
应用:主治热淋属心经热盛者。
(5)小蓟饮子
组成:生地黄、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山栀子、炙甘草。
功效: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应用:主要用于下焦瘀热内结而致的血淋,通过活血凉血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止血作用较好。
(6)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
功效:滋补肝肾。
应用:用于治疗肝肾阴虚之淋证,对于年老体弱,或素体阴虚而出现淋证者较为适宜。方中熟地黄通常改为生地黄,且剂量为其它药物的两倍以上。
(7)知柏地黄丸
组成: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功效:滋阴降火。
应用:本方为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而成。加知母、黄柏增强滋肾阴、清相火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所致的淋证效果较好,并对虚火妄动、迫血妄行所致的血淋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应用时,多在此方的基础上合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
(8)清心莲子饮
组成:黄芩、麦冬、地骨皮、车前子、甘草、石莲肉、茯苓、黄芪、人参。
功效:益气阴,清心火,止淋浊。
应用:主要用于气阴两虚兼下焦湿热之劳淋。方中人参多改用党参或太子参,并可加用石韦、竹叶等通利之品。
(9)程氏萆?分清饮
组成:萆?、车前子、茯苓、莲子心、菖蒲、黄柏、丹参、白术。
功效:清热利湿,分清泌浊。
应用:淋证日久,湿热郁阻,膀胱气化不利,清浊相混,小便混浊。若身倦乏力、腰膝酸软者可合六味地黄丸。
(10)小柴胡汤
组成:半夏、人参、甘草、黄芩、柴胡、生姜、大枣。
功效:和解少阳。
应用:适用于淋证反复发作伴低热者,并对尿道综合征有较好疗效。方中人参可根据情况改为党参、太子参或西洋参。
治疗尿路感染的中成药常用的主要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三金片、尿感宁冲剂、导赤丸等。
常用有效的抗尿路感染的中药有哪些?
中医辨证治疗尿感是中医学传统的治疗方法。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我们也常配合选用一些经西医药理证明确有抗菌抑菌作用的中药。这些中药同时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
(1)柴胡: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并对尿感发热者有较好的解热功效。
(2)泽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3)黄芩: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4)紫花地丁: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对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的中药还有:穿心莲、四季青、大黄、金银花、鸭跖草、马齿苋、曲莲、夏枯草、?草、苦参、黄连、车前草、知母、杜仲、黄精、生甘草等。
除上述药物外,临床上,常选用以下几种有较好的清热利水通淋作用的药物:
(1)车前子:甘寒利水而不伤阴。
(2)滑石:为治疗湿热淋证的常用药,常与通草配对使用。
(3)通草:能利水通淋,导热下行,常与滑石、竹叶配用。
(4)扁蓄:能清下焦湿热,利水通淋,常与瞿麦、滑石配用。
(5)黄柏:为苦寒燥湿药,适用于下焦湿热,常与知母配对使用。
(6)石韦:为甘寒利水药,效果较快较好。
尿路感染有哪些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和中医其它疗法一样,均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前提,因此,古代外治法专家吴师机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意思是说,内治法和外治法中的理、方、药三者相同,不同者仅方法各异而已。他还认为,病多从外而入,故医亦应有外治之法。
中医外治法对机体产生的作用,大致可归纳为止痛、增强机体防御免疫功能和对体内生理功能重新调整等。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治法简便,经济实用,疗效卓著,副作用少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适应症:小便不通。
(1)敷脐法
方药4:田螺肉7个,淡豆豉10粒,连须葱头3个,车前草3蔸(鲜),食盐少许。
治法:将上药共捣烂成饼,然后,敷贴于患者的脐孔上,每天敷1次,敷至病愈为止。
适应症:淋证,小便点滴刺痛。
方药5:麝香0.5克,白胡椒7粒(研为粉末)。
治法:先将患者的脐孔洗净,然后将麝香纳入,再将胡椒粉撒入脐孔上,胶布固定。7~10 天换药1次,10次为一疗程。
适应症:慢性前列腺炎之淋证。
(2)热熨法
方药1:小蓟60克,益母草30克,牛膝15克,车前子10克,头发炭少许。
治法:将上药加水煎汤,趁热以布蘸汤熨敷小腹部。
适应症:血淋刺痛。
方药2:葱白连根1000克。
治法:将葱白连根洗净,捣烂炒热以布包裹,分成2包,趁热熨患者脐孔,两包交替使用。每天2~3次,每次熨10~15分钟,连熨2~3天。
适应症:小便不通。
方药3:金丝草1握,韭菜根头1撮。
治法:将上药洗净后捣烂,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汤,趁热洗熨患者小腹,每天2~3次,每次洗10~20分钟,连熨3~5天为一疗程。
适应症:小便不通。
头针如何治疗尿路感染?
头针又称头皮针,是对头部发际区域穴位的针刺治疗方法。对于头针治疗原理的研究,目前尚不深入,比较成熟的有经络学说、大脑功能定位原理和全息生物学原理等,可作为头针疗法的理论基础。目前,头针疗法已成为世界各国针灸界常用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
头针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对尿道刺激征尤其有效,同时有改善体质、增强免疫的作用,可用于各种急慢性尿路感染。但本病较易反复发作,因此一般待尿检正常后仍宜治疗1个月。
第1方
取穴:双侧足运感区、生殖区。
操作:快速进针,迅速将针体推进至帽状腱膜下层,行快速捻转法,频率每分钟200次。各区分别行针1~2分钟后,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1次。
疗程:每日1次,5~7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3天。
适于急性尿路感染,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症者。
第2方
取穴:额旁3线(双侧)、顶中线,有腰痛、腰酸者加枕上正中线。
操作:急性发作、尿道刺激症状明显者,额旁3线用上下对刺,顶中线用前后对刺法;枕上正中线自上而下针刺,腰痛甚者则在两侧的枕上旁线分别再加刺2针,即三针齐刺。各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后,行抽气手法,分别持续1~3分钟。用对刺、齐刺法时,可双手同时对这些针进行手法操作。行针时,可按摩小腹、叩击腰骶,也可嘱患者收缩小腹、约束尿意。以上手法完毕后,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1次。如属慢性患者,顶中线用进气法(补法),其他各线均用自上而下针刺,仍行抽气法(泻法)。
疗程:同第1方。
第3方
取穴:双侧泌殖区、腰区、静线、血线。(汤颂延体系)
操作:用1寸毫针,沿头皮刺入2~3分,针刺方向从头顶中央向四周垂直而下,提插得气后留针2小时,其间行针2~3次。
疗程:隔日1次,10~12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7天。
尿路感染的其他疗法有哪些?
(1)耳针
取穴:膀胱、肾、交感、枕、肾上腺。
刺法:强刺激。每次取2~4穴,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电针
取穴:肾俞、三阴交。
刺法:用高频率脉冲电,通电5~10分钟。
(3)穴位注射
取穴:肾俞、中极、阴陵泉。
操作:用10%葡萄糖注射液,每穴注射2~3毫升,每日或隔日一次,30次为一疗程,休息3日,再进行第二疗程。
(4)穴位药敷
①处方:虎杖根100克,乳香15克,琥珀10克,麝香1克。
方法:以鲜虎杖根和诸药混合,捣烂如膏(如无鲜虎杖根,可取干品粉碎为末,过筛,用葱白和诸药捣烂如膏)。取药膏如枣大,放于胶布中间,贴敷在神阙、膀胱俞、肾俞穴上,每次1张,每日换药1次。
适应症:血淋、石淋。
②处方:莴苣菜1握,黄柏100克。
方法:将莴苣菜拭去泥土,不用水洗,和黄柏混合,捣烂如膏,取药膏如枣大,放于胶布中间,贴敷在神阙、小肠俞、膀胱俞穴上,每穴1张,每日换药1次。
适应症:血淋。
(5)刺血疗法
①不容穴
位置:在幽门旁各1寸5分处。仰卧,在脐上6寸,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左右计二穴。
操作: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后拔罐,使穴位周围充血,血出如线即止。
功效:清利湿热,止淋。
适应症:尿路感染。
②高阳穴
位置:食指桡侧端指甲旁0.1寸处取穴,左右计2穴。
操作: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如豆大。
功效:清热通淋。
适应症;小便热痛。
③外踝尖
位置:坐位或仰卧,于足外踝最高点处取穴,左右计二穴。
操作:以三棱针点刺出血。
功效:清热利湿,排尿通淋。
适应症:淋证。
④耳屏尖
位置:在耳廓前耳屏尖部取穴。
操作:耳锋针刺血。
功效:清热通淋。
适应症:膀胱炎。
(6)手针疗法
①少府:掌面小指本节后骨缝陷中取穴。直刺3~5分,主治小便不利。
②肾点:手背小指与无名指掌骨歧骨基底部前陷中取穴。直刺3~5分,主治尿路感染。
③手解溪:手背,小指第一节骨尖中央取穴。直刺1分许,主治小溲不利。
④膀胱点:掌侧小指外侧线上,与肾点平齐处取穴。直刺5分~1寸,主治膀胱病。
(7)经外奇穴治疗
①气门:仰卧,于脐下3寸再旁开3寸处取穴。左右计二穴。直刺5~8分,主治膀胱炎。
②利尿穴:仰卧,于神阙穴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取穴。直刺0.5~1寸,或用手指按压,主治淋沥、血尿。
③横骨:仰卧,于耻骨联合部近上缘中央处取穴。针尖向内上方斜刺2~4分,可治淋病、膀胱炎。
④足太阳:坐位或仰卧位,于足外踝骨后1寸处的凹陷中取穴,左右计二穴。直刺3~5分,主治淋病。
祝你早日康复。。。。。。。。。。。。。。。
-
周口-李**
回复1、六味地黄丸
复溜穴:有中医专家称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取穴位置: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在足内踝尖与跟腱后缘之间中点向上约三横指处。
主治:
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睾丸炎,尿路感染;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小儿麻痹后遗症,脊髓炎;
3. 其它:功能性子宫出血,腹膜炎,痔疮,腰肌劳损。
4.每天揉按3-5次,每次2-3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宜。即可相当于服用一天六味地黄丸的效果。
2、十全大补汤
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河车(胎盘),为补肾佳品,岂知太溪、复溜、涌泉才堪称是生命至宝。太溪、复溜两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
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
全大补汤了。
取穴位置:
肾俞穴:取定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肾俞穴主治: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按摩肾俞穴降血压。坚持按摩、击打、照射肾俞穴,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功能。每日临睡前,坐于床边垂足解衣,闭气,舌抵上腭,目视头顶,两手摩擦双肾
俞穴,每次10~15分钟。每日散步时,双手握空拳,边走边击打双肾俞穴,每次击打30~50次。
双掌摩擦至热后,将掌心贴于肾俞穴,如此反复3~5分钟;或者直接用手指按揉肾俞穴,至出现酸胀感,且腰部微微发热。
气海穴:
取穴位置:气海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主治:
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
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妇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关元穴:
位于脐下三寸处。取法: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主治病症: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3、逍遥丸
按摩患者肝经的太冲穴和胆经的阳陵泉,和吃中药逍遥丸效果一样,且更为迅捷。
(太冲穴)
(阳陵泉)
太冲穴:
穴位取穴法:人体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主治疾病
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夜晚磨牙。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
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 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
4、牛黄清心丸
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如果心中发热烦燥,常用牛黄清心丸,但这药若常吃,“是药三分毒”,不用说也可想而知了。
5、牛黄清心丸
少府穴,它有清心泻火、行气活血的功效,最强的功效是清心除烦,掐掐它就相当于吃了一味“牛黄清心丸”。
该穴位于人体的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主治: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小指挛痛。
6、 补钙药
脾经大都穴,是补钙要穴。同时,这个位置也是颈椎反射区。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 腹胀,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热病。
篇幅所限,以下穴位请您对应本站《人体穴位图》取穴即可:
7、麦味地黄丸
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具有润肺、滋阴、去心火、纳气、平喘、止咳嗽等功效。
8、通宣理肺散
按摩膀胱经的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
9、牛黄解毒丸
内庭穴,人体自生的牛黄解毒丸。内庭是去胃火的,它的作用相当于牛黄解毒。胃火牙痛、咽喉痛、热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内庭,所以它是一个去热的穴位。
10、补中益气丸
肺经有个穴叫中府,此乃中气之府,是中气汇集的地方,因此为调补中气的要穴。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穴性属土,土能生金,其补中气之气最强,按摩、艾灸都有显效。此外,只要按摩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就会有补中益气的效果。
11、纯阳大药
按摩申脉穴,可缓解眩晕、双眼发红肿痛、腰酸背痛、足踝关节痛等症状,对腹泻、消化不良有辅助作用。
12、参苓白术丸
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肺经的太渊穴,是俞穴,属土,肺经属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经的商丘穴,是经穴,属金,脾经属土,也是“土生金”。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
13、大补阴丸
有人心烦不寐,老想喝水,还总爱起急,属于阴虚火旺的体质。那么一旦口干舌燥,不妨赶紧揉揉然谷,其功效相当于中药里的大补阴丸,去火补阴。
14、 吗叮啉
吃完饭不消化,揉大陵穴可以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相当于西药吗叮啉,为您增加胃动力。穴性属土,还有健脾的功效。吃的太多喘不上气来,肚胀,揉公孙穴可促进肠子的蠕动。
15、杞菊地黄丸
曲泉穴,是沟通肝肾的要穴。说到功效,按摩曲泉,可滋阴补肝,主治肝肾阴虚、眼睛酸涩,相当于吃了杞菊地黄丸。
16、二妙丸
曲泉,另一方面它还是去湿的要穴,相当于中药“二妙丸”,可祛除湿热。
17、开塞露
商阳穴。这个穴是一个专门治疗便秘的要穴。具体说来,治疗什么类型的便秘呢?它的作用有点像开塞露这种感觉,就是好像大便已经到了肛门这块了,这个穴就管用了。
18、消炎大药
人体自有的消炎大药,商丘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