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病为什么近段受累重
肌病为什么近段受累重
最佳回答
重症肌无力患者常表现为受累骨骼肌及其疲劳,容易出现四肢肌肉受累。重症肌无力有可能是由于遗传性肌细胞的某种代谢缺陷所引起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最常见的症状是蹲位,起立,走路,提物等均有困难。随着病情的发展会累及到肩胛以及上臂肌群。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太原`赵**
回复
-
李雲松
回复如果是重症肌无力早期发病的话,主要是危害患者的眼睛,患者会出现一些眼睛问题,比如复视,斜视等,而且还会出现眼外肌受累等各种现象。对于这种症状,患者应该重视起来并且及时治疗。下面看一下重症肌无力的症状。
对重症肌无力的早期患者来说,出现眼外肌受累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以颅神经支配范围的肌肉受累多于脊神经支配的肌肉。眼睑下垂和眼外肌麻痹引起复视、斜视等为本病最常见症状。临床症状,肌无力的程度,在病程中不断地变化。过度用力活动、细菌或病毒感染、精神刺激、妇女经期或妊娠分娩和用药不当等均可使症状加重。
患者的眼睛可能会出现多种症状,经常出现的是复视,视物模糊,眼睑下垂等。这种症状在病的早期下午或晚间典型,经一夜休息可好转或消失。首发症状出现后,成年重症肌无力患者渐出现其他肌群受累的症状。例如头面部肌肉受累时,可出现面部表情丧失、咀嚼无力;咽喉部肌肉受累时可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语音不清、语调低沉、鼻音,甚至部分病人因食物及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儿童肌无力者多数局限于眼外肌,极少数累及延髓和全身肌肉。
以上就是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可见,在重症肌无力的早期,主要是影响患者的眼外肌,会使患者的眼睛表现出多种症状,而且是比较容易判断的。可以根据这些症状进行简单的诊断,患者发现症状之后要及时就医。
-
北京-梁**
回复PM多见于18岁以上的成人,儿童少见。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无力,双臂不能平举,下蹲后起立困难。病情缓慢进展,逐渐累及颈部肌群,以颈前屈肌尤为明显,表现为患者仰卧时抬头费力。吞咽困难较常见,主要由咽喉肌受累和食道上1/3段肌力低下引起。严重的病例可累及躯干肌和呼吸肌,致患者卧床不起和呼吸困难。肌肉疼痛和压痛是PM较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但仅有约25%的患者出现明显的肌痛或压痛。其它全身症状还包括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发热、雷诺氏现象、关节痛和间质性肺炎等。疾病早期肌萎缩少见,腱反射多正常,晚期可出现明显的肌萎缩和腱反射减退。
DM在儿童和成人均可发病,儿童DM多见于4~14岁。DM患者受累肌肉分布的特点与PM一致,两者的区别在于DM有明显的皮肤损害。典型的皮损包括眼周水肿性红斑和Gottron’s征,后者表现为四肢关节伸面结节性脱屑性红斑和扁平丘疹,有时伴有甲周皮肤红肿和毛细血管扩张。其它皮肤损害还包括颇似红斑狼疮的面颊部蝴蝶样红斑,颈部和胸背部“V”型分布的日光过敏性红斑。皮肌炎的皮肤损害可发生在肌无力出现之前,也可以两者同时出现。有些患者的皮肤损害为一过性,短时间内可完全恢复正常,就诊时往往因缺乏皮肤损害而被诊断为PM。
PM和DM与其它结缔组织病并存时,称为重叠综合征。常见合并的结缔组织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性系统性硬化、干燥综合征、白塞氏病、混合结缔组织病和坏死性血管炎。PM/DM患者肿瘤的发病风险可能会增加,而且DM较PM更高。
IBM主要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起病隐匿,缓慢进展,70%的患者首发症状为下肢近端无力,也可以下肢远端、上肢或四肢均匀无力起病。特殊的肌无力与肌萎缩分布,即近端与远端均受累,尤其以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前臂肌、髂腰肌、股四头肌、胫前肌为主,也可累及延髓肌;但是一般没有面肌、三角肌、胸肌及骨间肌受累。最具特征的是:①屈指无力;②屈腕肌力弱重于伸腕肌力弱;③股四头肌肌力在Ⅳ级以下。肌无力可对称或不对称。腱反射常减低,尤以膝、踝反射减退最为常见。
-
艾江
回复溴吡斯的明片是对症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西药,用上半小时就能起作用,效果很好。但药效只能维持4小时左右,需要再次服用。因此,需要长期服用,难以彻底根治。副作用方面是有的,主要是胃肠道的反应,如恶心、反胃、腹胀、腹痛等。河南省现代医学研究院肌病研究中心专家指出: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一大特色,重症肌无力从辨证治疗入手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