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患者会传染吗
风湿热患者会传染吗
最佳回答
风湿热不会传染,风湿热属于一种结缔组织病,又称为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它是在A组乙型链球菌感染后出现的,这个疾病不具有任何传染性,引起发病的链球菌感染有可能会在人与人之间通过唾液或者呼吸进行传播,但并不是所有患有链球菌感染的患者都会出现风湿热,一旦诊断风湿热,需要积极的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李雲松
回复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根据致病原因不同可分为两类。
一、感染性疾病
在发热待查中占首位,包括常见的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以细菌引起的感染性发热最常见,其次为病毒等。
二、非感染性疾病
1、血液病与恶性肿瘤 如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结肠癌、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2、变态反应疾病 如药物热、风湿热。
3、结缔组织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IE)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等。
4、其他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危象。严重失水或出血、热射病、中暑、骨折、大面积烧伤、脑出血、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等。
-
太原`赵**
回复概述
风湿热是一种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变为结缔组织的非化脓性炎症,多累及心脏、关节和皮下组织,反复发作易导致风湿性心脏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风湿热的发病虽然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但并非链球菌直接侵袭的结果。主要由于人体组织和链球菌之间存在有交叉反应抗原,这样,链球菌刺激机体所产生的抗体,不但作用于链球菌本身,亦会作用于人体组织形成自身免疫反应,进而激发体内异常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引起风湿热。
病理
1.变性渗出期
胶原纤维变性裂解为主。
2.增殖期
出现风湿性肉芽肿。
3.瘢痕期
主要发生于心瓣膜,使瓣膜粘连及变形。
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
大部分患者有发热,以中度的不规则热为多见。可伴有汗多、心悸、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
关节炎
其特点为:
①多发性 以肩、肘、腕、髋、膝、踝等大关节损害为主,局部红、肿、痛,可伴功能障碍。
②对称性和游走性。
③炎症消退后,关节功能恢复,不遗留永久性畸形。
为本病重要临床表现,整个心脏均可受累,包括心肌炎、心内膜和心包炎。
心脏炎
1.心肌炎
一般可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种,局限性心肌炎由于病变轻微,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弥漫性心肌炎影响心肌营养和功能,并可累及心脏传导系统,常可出现:①窦性心动过速:心率多在100~140次/分,和体温升高不成比例(一般体温每上升1℃,心率大致增加10次/分)。②心脏扩大:心尖搏动范围弥散而微弱。③心音改变:第一心音减弱,如合并心功能不全,常可听到舒张期奔马律。④心脏杂音:心尖都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因心脏扩大形成二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或短促的舒张期雷鸣样杂音(由于心脏扩大致使二尖瓣相对狭窄)。⑤心律失常:房性及室性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⑥心功能不全,为严重的心肌炎所致。多见儿童及青少年。
2.心内膜炎
经常与心肌炎并存,虽然病理上常见,但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因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由于左心室及其瓣膜所受压力较大,容易发生损害,故常累及二尖瓣,其次为主动脉瓣。反复发作可形成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3.心包炎
比较少见,多与心肌炎、心内膜炎同时存在,常为严重心脏炎的标志。可有心前区不适及疼痛,心包摩擦音(可仅持续数小时至数天,易被忽略)、心包积液量少,较少导致心包填塞。
-
松柏友
回复成人斯蒂尔病是一组免疫系统疾病,临床以发热、皮疹、关节炎或关节痛和白细胞计数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严重者可并发心、肝、肾等多系统损害。成人斯蒂尔特点:慢性病程、急性发作。
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嗜血细胞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功能衰竭而影响寿命,出现死亡。
本病病理因素纷繁,寒热虚实并见,属中医“疑难杂病”范畴,成人斯蒂尔病的辨证既要“求于本”,又要“穷其末”。
抗热散痹汤是如何辩证治疗成人斯蒂尔的?
痹热者,治以疏风清热,气营两清为主;痹痛者,治以清热宣痹,通络止痛为主。
1、风湿热邪,初犯卫分证;治法:清热解毒,宣散风热。
2、热毒炽盛,气营两燔证;治法:凉血解毒,清热透营。
3、风湿热邪,痹阻经络证;治法:清热通络,利湿解毒。
4、阴虚血热,余毒未尽证;治法:养阴清热,凉血解毒。
-
就是那个人
回复分类:医疗健康 >> 内科
解析:
概述:
风湿热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炎症性疾病。初发与再发多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临床表现为发热,多数伴有关节炎、心脏炎,较少出现环形红斑和皮下结节或舞蹈病。发病年龄以5~15岁多见。国内东北和华东地区的发病率较华南地区为高。近年来风湿热的发病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向。
病因:
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前2-3周常有咽峡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链球菌感染史。
病理:
病变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基本病变为炎症和具有特征性的“风湿小体”。病理过程分渗出、磁力生和硬化3期,但各期改变也可同时存在。
风湿热的急性期出现结缔组织渗出性炎性反应,基质水肿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主要累及心脏、关节和皮肤。持续2~3周后进入增生期,出现本病特征性的风湿性肉芽肿或风湿小体。病变主要局限于心肌和心内膜。此期改变继续进展则导致纤维组织增生,瓣膜增厚变形,引起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的狭窄和闭锁不全。中枢神经系统和组织学所见并非风湿热所特有,也不与临床表现相平行。
症状:
约法数病例在发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通常呈急性病程,而以心脏炎或舞蹈病为初发病者则往往呈比较缓慢的发病过程。病初多有发热,热型不规则,有面色苍白、多汗、疲倦、腹痛等症状。随后常出现下述特征性症状和体征,并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一) 关节炎 以游走性和多发性为特点,主要累及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局部出现红、肿、热、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经适当治疗后关节炎可完全治愈而不留畸形。轻症病人公有关节酸痛而无局部红、肿表现。儿童风湿热伴关节痛较关节炎更多见。
(二) 心脏炎 小儿风湿热以心脏炎起病者占40%~50%,年龄愈小,心脏受累的机会愈多,以心肌炎及心内膜炎多见,亦可发生全心炎。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心率增快和轻度的心电图变化,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
1、 心肌炎 患儿心率增快,心尖部第1心音减弱,严重时出现奔马律,亦可出现过早搏动和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心尖区可听到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多因心脏扩大发生二尖瓣相对性闭锁不全或狭窄所致,故为可逆性。心电图变化最常见者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ST段下移和T波平坦或倒置。
2、 心内膜炎 凡心肌受累者几乎都同时存在心内膜炎,其中以二尖瓣最常受累,主动脉瓣次之。在初次发作的急性期所听至的杂音并非心瓣膜炎症所致。
3、 心包炎 患儿有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早期期可于心底部听到心包摩擦音,一般积液量不多;少见心音遥远、肝肿大、颈静脉怒张和奇脉等大量心包积液的表现。
(三) 舞蹈病 多见于女性患者,儿童多于成人。这是一种累及锥体外系的风湿性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为:以四肢和面部为主的不自主,无目的的快速运动,在兴奋或注意力集中时加剧,入睡后即消失。肌肉乏力和情绪不稳,病程呈自限性。轻症病例在数周内症状消失,平均3个月,偶尔舞蹈样动作可持续6~12个月。
(四) 皮肤损害
1、 皮下结节 呈圆形、质硬、可活动而无压痛,从粟米到豌豆大小,主要分布于肘、腕、膝、踝等关节伸侧的骨质隆起或肌腱附着处,见于5%~10%的风湿热病人,特别是伴发严重心脏炎的患儿。常在起病数周后才出现,经2-4周自然消失。
2、 环形红斑、结节性或多形性红斑 见于近5%的风湿热患者,以环形红斑最常见,多分布于躯干和四肢屈侧,呈环或半环形,如钱币大小,色淡红或暗红,边缘可轻度隆起,环内肤色正常。红斑出现迅速,且常于数小时或1~2天内消失,不留痕迹,可反复出现。
诊断:
(一)是否为风湿热 在风湿热的诊断指标中任何两个主要表现、或一个主要表现加两个次要表现并有近期链球菌感染依据者,均需排除与风湿类似的其他疾病后方能诊断为风湿热。
(二)是否伴有心脏炎 这对于估计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三)风湿活动性判断 凡具有发热、乏力、苍白、脉搏增快等风湿热的临床表现;血沉增快,CRP、粘蛋白增高以及进行性贫血等;心电图检查示P-R间期持续延长等均提示风湿活动。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无心脏炎的急风湿热患儿须卧床休息至少2周。急性期有心脏炎表现者宜绝对卧床休息至急性症状完全消失、血沉接近正常时,逐渐起床活动;若伴心力衰竭,则应在心功能恢复后再卧床3~4周。饮食宜少量多餐,富于营养和易于消化。
(二)肃清链球菌感染
(三)抗风湿药物治疗 以应用水杨酸盐或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
(四)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急性风湿热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宜在应用大剂量激素的同时给予吸氧、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低盐饮食。
(五)舞蹈病的治疗 药物疗效不佳,一般采用支持和对症疗法。可用镇静剂如苯巴比妥。
预防:
积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彻底治疗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可大大降低风湿热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