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如何艾灸
肝炎如何艾灸
最佳回答
肝炎一般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需要及时的进行抗病毒保肝的治疗,才可以起到缓解病情的效果的,单纯的艾灸并没有治疗的效果,建议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肝炎的患者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就是那个人
回复
-
广东熊**
回复1.如何用艾条灸治疗乙肝
艾条灸。
应根据患者及病情选择灸法。首先是温和灸,术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需灸的穴位或患部,一般距离皮肤1.5 ~3cm,以病人感到温热而不灼痛、舒适为度。
每穴灸3~ 10分钟,灸到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此为灸法中最常用的一种。
其次是雀啄灸,手持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或患部,如鸟雀啄食状,一起一落断续施灸。艾火与皮肤一般相距3cm左右,每穴灸3~5分钟。
最后为同旋灸,用点燃的艾条在皮肤上往复盘旋施灸。治疗乙肝的操作法如下:① 灸天枢、水分、足三里隔姜灸,也可在肚脐上施隔姜灸和隔附子灸,可控制乙肝病复发。
② 触分,说三焦俞、三阴交.脾俞,龄穴,可治疗肝炎。
2.艾条灸对乙型肝炎的治疗如何
艾条灸:艾条的制作是取艾绒24克,平铺在长26厘米、宽 20厘米、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1. 5 厘米的圆柱形,卷得越紧越好,用胶水或糨糊封口而成。
也有在艾 绒中掺入其他药物粉末而制成的艾条,这种艾条称“药条”。 艾条灸是将艾条或药条点燃后,在穴位或患处进行熏灸的一 种施灸方法。
按艾条灸的不同操作方法,艾条灸又分为温和灸和 雀啄灸两种。温和灸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的部位,距皮 肤3?5厘米进行熏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
一 般每处灸3?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雀琢灸是艾条燃着的 一端,与施灸部位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琢食一样, 一上一下地移动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 反复旋转施灸。
-
西安-杜*
回复艾灸安全可靠,是养生保健比较好的方法。 那么有哪些穴位适用于艾灸养生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10大保健养生必知穴位:
艾灸养生穴: 1.足三里-延年益寿穴【定位】: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外缘一横指。
【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衰老、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主治】: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肝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贫血、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膀胱炎、遗尿、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盆腔炎、头痛、失眠、神经衰弱、面神经麻痹、脑血管病、癫痫、眼疾、口腔疾病、耳鸣、耳聋等。
【艾灸疗法】
温和灸:每次10到15分钟,以局部温热红晕为度,前三天每日灸,后可隔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
直接灸:在穴位涂抹凡士林,避免艾柱滚落,艾炷燃近皮肤或有灼痛感时移去,继续试第二壮,每次灸5-7壮,每日1-2次。
艾灸养生穴: 2.神阙-补中益气穴【定位】:位于腹中部,脐中央。
【功能】:固本培元、回阳救逆、补益脾胃、理气和肠。
【主治】: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昏厥、下痢、便秘、小便不利、失禁、淋证、不孕、身体虚弱等。
【艾灸疗法】
温和灸:艾条点燃后对准神阙,以皮肤感到温热舒适能耐受为度,灸10到15分钟。
隔盐灸:将食盐放入脐中,填平脐孔,把艾柱放置在盐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有灼痛感或艾炷燃尽时立即更换艾炷,避免烫伤。每次灸5-7壮,每日1-2次。
艾灸养生穴: 3.关元-培肾固本穴【定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处。
【功能】: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的功效。能增强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诸虚百损,能壮一身之气。
【主治】: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子宫脱垂、盆腔炎、不孕症、遗尿、尿闭、尿失禁、膀胱炎、肾炎、尿道炎、外阴湿疹;痢疾、疝气、脱肛、高血压、糖尿病;健忘、神经衰弱;虚脱、身体虚弱。
【艾灸疗法】
温和灸:距皮肤3-5cm处施灸,感到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宜。灸10-20分钟,灸至皮肤潮红、身体舒适为宜。每两日施灸1次。
艾灸养生穴: 4.中脘-健脾益胃穴【定位】: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
【功能】:健脾益胃,培补后天。
【主治】:食欲缺乏、腹胀、腹泻、腹痛、肠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目眩、耳鸣、座疮、精力不济、神经衰弱、恶心、烧心、嗳气、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痛等。
【艾灸疗法】
温和灸:距皮肤3-5cm处施灸,感到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宜。对知觉迟钝患者或小儿应把食指和中指放在穴位皮肤两侧感受温度,以免灼伤皮肤。灸10-15分钟,以患者局部皮肤潮红、身体感觉舒适为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艾灸养生穴: 5.命门-补肾壮阳穴【定位】:位于腰部,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与神阙穴前后相对,取一绳子过脐水平绕腹一周,与后正中线交点即为命门穴。
【功能】:对肾气不足、精力衰退者有固本培元的作用。
【主治】: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汗不出、寒热疟、胃下垂、前列腺炎等。
【艾灸疗法】
温和灸:灸10-15分钟,以患者局部皮肤潮红、身体感觉舒适为度。
隔姜灸:生姜切片0.2-0.5cm厚,用针扎数孔,把姜片放在命门穴上。把艾炷放在姜片中心施灸,若有痛疼可提起姜片,反复进行。每次灸3-5壮,每日或隔日一次。
艾灸养生穴: 6.涌泉-清脑醒神穴【定位】: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足底第二趾、第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于后2/3交点上。
【功能】:清脑醒神、安神定志、清热散风。
【主治】:休克、昏迷、眩晕、中暑、健忘、头痛、三叉神经痛、癫痫、癔症、精神病、小儿惊风、脑出血、功能性瘫痪、功能性失语、面部痉挛、高血压病、心绞痛、心肌炎、扁桃体炎、咽炎、咳嗽、黄疸、胃痛、水肿、阳痿、腰痛、膝关节痛、胸痛、视力减退、麻疹、疝气等。
【艾灸疗法】
温和灸,直接灸。直接灸每次3-7壮,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若起水泡不必处理,2-3天后会结痂脱落。
艾灸养生穴: 7.大椎-清热解表穴【定位】: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
【功能】:解表清热、疏风散寒、息风止痉、安神益髓。
【主治】:扁桃体炎、咳嗽、气喘、热病、疟疾、咽炎、项强、肩背痛、腰脊强、小儿惊风、癫痫、精神病、血液病、中暑、霍乱、呕吐、黄疸、皮肤病及一切虚弱病症。
【艾灸疗法】
温和灸:用艾条距皮肤3-5cm处施灸,感到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宜。灸20分钟,局部皮肤潮红、身体感觉舒适为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艾灸养生穴: 8.曲池-清热解毒穴【定位】: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在尺泽穴与肱骨外上踝连线中点上。
【功能】:凉血润燥、清热解毒。
【主治】:流行性感冒、发热、肺炎、扁桃体炎、痢疾、肩周炎、肘关节骨关节炎、咽喉炎、牙痛、睑腺炎、高血压病、乳腺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皮肤病、过敏性疾病等。
【艾灸疗法】
温和灸:用艾条距皮肤3-5cm处施灸,10到20分钟,患者感到舒适、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艾灸养生穴: 9.气海-升发阳气穴【定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功能】:升发阳气。
【主治】:下腹疼痛、大便不通、泻痢不止、遗尿、阳痿、遗精、滑精、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子宫脱垂、脘腹胀满、疝气、肠炎等。
【艾灸疗法】
温和灸:用艾条距皮肤3-5cm处施灸,10到20分钟,患者感到舒适、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施灸者应把食指和中指放在穴位皮肤两侧感受温度,以免灼伤皮肤。
艾灸养生穴: 10.三阴交-养血补气穴【定位】:位于小腿内侧,在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能】:健脾和胃、调肝补肾、行气活血、疏经通络。
【主治】: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遗精、阳痿、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
【艾灸疗法】
温和灸:用艾条距皮肤3-5cm处施灸,以皮肤有温热感但无灼痛感为度。灸10-20分钟,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
艾江
回复可以
慢性肝炎指的是多是由急性乙型肝炎、急性丙型肝炎久治不愈,病程超过半年,而转为慢性的肝炎。也有很慢性肝炎多人感染肝炎病毒后,起病隐匿,发现时已经成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传染性较强。甲肝和戊肝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肝炎,但是急性甲肝有迁延不愈的现象。丁型肝炎只能和乙型肝炎同时发生或在病人已经携带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因为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有缺陷的病毒,它必须依赖乙型肝炎病毒才能繁殖传播,丁型肝炎也可以转变为慢性肝炎。
主穴:隔俞、肝俞、脾俞、右期门、承满、天枢、足三里。施灸方法:用艾柱无瘢痕灸,每次取2-3穴,用小艾柱各灸3-5壮,隔日灸一次。一般10次为一个疗程。
若在肝俞、阳陵泉穴经常采用艾条温和灸,可以预防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