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炎和乳晕炎用中医疗效好吗?
乳头炎和乳晕炎用中医疗效好吗?
最佳回答
感觉身体会有乳头源,还有乳晕炎的临床病变表现情况,在临床检查确诊以后,积极通过中药清热解毒和疏肝解毒药物治疗也是有良好治疗作用的,可以在乳腺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中药调理和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姜齐
回复
-
西安-杜*
回复牙龈乳头炎是只发生在两个相邻牙齿牙间乳头处的急慢性炎症,牙龈乳头炎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牙龈出血,红肿胀痛,有可能向深层发展导致牙周炎,有细菌感染,外物刺激以及食物堪塞等均可引起牙龈炎,最常见的感染是以细菌为主,牙菌斑是牙龈炎的石洞引起。
急性期牙龈乳头炎要祛除局部的刺激因素,治疗应该以消除炎症,祛除病因为主,通过洁治术彻底清除牙菌斑,牙石,消除造成菌斑滞留和局部刺激的牙龈因素。对于炎症较重的患者,可以配合使用局部的药物,常用的局部药物有过氧化氢,氯己定含漱液,碘制剂等,同时可以配合使用抗生素阿莫西林和甲硝唑口服,效果会更好。
-
匿名用户
回复中医治疗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疗法,它文华悠久,疗效还很好。因此一直备受大家推崇。对于浆细胞乳腺炎的治疗浆细胞乳腺炎此时,如果病变进一步扩张,可形成一炎性肿块。有时炎症呈急性发作而成脓肿,脓液中常混有粉渣样物,在乳头乳孔中亦有粉渣样物排出,则称为粉刺样乳腺炎。又因在坏死组织周围有大量嗜酸性白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尤其以浆细胞最多,故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发病突然,发展快。病人感乳房局部疼痛不适,并可触及肿块。肿块位于乳晕下或向某一象限伸展。肿块质硬、韧。表面呈结节样,界欠清,与胸壁无粘连。有的乳房皮肤有水肿,桔皮样,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乳头常有水肿,桔皮样,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乳头常有粉渣样物泌出,有臭味。少数病人伴乳头溢液,为血性或水样,还可伴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晚期肿块发生软化,形成脓肿。脓肿破溃后流出混有粉渣样脓汁,并造成乳晕部瘘管,以致创口反复发作、渐成瘢痕,使乳头便内陷成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的病人表现为长期乳头溢液,或仅乳头内陷,或局部肿块持续不消长达数年。浆细胞乳腺炎中医外科膏药的治疗,是根据患者的体怔,运用药物集中的特点,将膏药直接贴敷到患处。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之服药尤为有力。通过药力的作用,拔毒排脓,化腐生肌,清除坏死的死骨及腐朽组织,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生肌的目的。由于膏药用于肌表薄贴,所以膏药中的药物,通过皮肤软组织的吸收,直达病所。因此可直接透入皮肤产生怯腐拔毒,活血化淤,开窍透骨,清除异物等。同时药物在患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拔脓排脓清除异物,迅速改善创面周围组织的微循环,增快局部血流,同时能促进残存上皮细胞组织生长。浆细胞乳腺炎建议中医外科膏药外敷,通经活络,活血化淤,消肿止痛,软坚散结。因膏药外敷可迅速提高皮肤的水合作用,在局部形成难以蒸发扩散的密封状态,使角质层含水量由5%增至50%而且外用贴膏载药量大,可在局部形成集中用药的优势,对患者乳房直接用药,所以对局部而言,可以直达病灶,使药物大量的有效成份聚结在病变组织中,可迅速打通瘀阻的腺管,排除乳腺中的淤积毒素,软化吸收肿块增生组织;有效活化腺体组织,促进细胞正常分化,并分离皮下粘连组织,打开闭塞的汗腺毛孔,刺激气血加速,疏通经络,打通血脉,快速使体内的炎症消失,发硬的结蒂组织变软,达到活血散结、行气解瘀、破积消痞、疏通经络、消融通导的效果,无副作用。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中医治疗浆细胞乳腺炎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当然中医治疗知识一种方法,你也可以选择西医治疗。这要看你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治疗需要。愿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早日恢复健康。
-
xuzhujun728
回复急性乳腺炎是女性乳房的常见病变,起病时常有高热、冷颤等全身中毒症状,患侧乳房体积增大,局部变硬,皮肤发红,有压痛及搏动性疼痛。假如短期内局部变软,说明已有脓肿形成,需要切开引流。下面是急性乳腺炎的中医三型的辨证论治。 急性乳腺炎的三期治疗方法 1、郁滞期。 对乳房局部肿痛,乳汁不通,瘀乳明显的先行指抓法乳房推拿,疏通乳管,使淤滞乳汁得以排出。方法是在患侧乳房涂上少许润滑油或滑石粉,用手五指由乳房四周轻轻向乳头方向推拿,但不宜用力挤压或旋转按压,而是沿着乳管方向把淤滞的乳汁逐步推出。在推拿的同时轻揪乳头数次,挤压乳晕,以扩张乳头部的乳管。推拿至乳汁排出通畅。然后局部外敷金黄膏,以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再配合微波照射。治疗逐日一次,乳汁定时吸出。并内服汤药以疏肝清热,通乳消肿为主。 乳痈汤剂:柴胡10g、银花24g、公英30g、赤芍15g、丹皮15g、王不留行10g、漏芦10g、夏枯草15g、瓜篓15g、当回15g、陈皮6g、橘叶10g、甘草10g。热重加生石膏30g;肿痛重者加乳香10g、没药10g、元胡10g川楝10g;恶露未尽加回尾15g、益母草15g、川芎10g;回乳加焦麦芽30g、焦山楂30g。逐日一付,水煎200ml ,2次/日。 2、成脓期。 乳房肿痛一周以上,伴高热不退,神疲乏力,纳差,舌苔黄腻,脉弦数,乳房红肿面积较大,肿块四周硬中间软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的须及时行局麻下切开引流,或火针引流。选取波动最明显处作放射状小切口,行切开引流术后伤口内填本院自治生机象皮膏纱条以祛腐生肌,逐日换药并行乳房推拿排除瘀乳,四周组织硬块外敷金黄膏。逐日换药,配合内服中药宜清热解毒,托里透脓为主。 透脓散加味:柴胡10g、当回15g、生黄芪30g、炒山甲10g、川芎10g、皂角刺20g、银花20g、连翘20g、生栀子10g、瓜蒌20g、川楝15g、丹皮10g、茯苓15g、脓排尽后若疮口漏奶可在上方用纱布垫加压,压住乳管断端34天可止。 3、溃后期。 溃后或切开排脓后,一般冷热渐退,肿消痛减,疮口逐渐愈合。若溃后脓出不畅,肿块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则已出现袋脓现象;若脓液侵及其他腺叶,则成传囊乳痈;有时可见乳汁从疮口溢出或脓水清稀,形成乳漏,收口缓慢。治疗以益气养血,和营托毒。 托里消毒散加减:黄芪30g、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5g 、当回10g、川芎10g、穿山甲10g先煎、皂角刺30g 、蒲公英15g、白芷10g、甘草6g。 古方中医提醒:以上方药的使用剂量仅供参考,使用时必须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重新制定,不可盲目自行治疗,以求满意疗效。 另外:乳腺炎的预防较治疗为重要。在妊娠期及哺乳期要保持两侧乳头的清洁,假如有乳头内缩者,应将乳头轻轻挤出后清洗干净。在哺乳前后可用3%硼酸水洗净乳头。养成定时哺乳的习惯,每次哺乳时应将乳汁吸净,不能吸净时可有用推拿挤出或用吸乳器吸出。假如乳头已有破损或皲裂时,应暂时哺乳,用吸乳器吸出乳汁,待伤口愈合后再行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