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哪个穴位治脸部关节炎
按哪个穴位治脸部关节炎
最佳回答
对于脸部关节炎,要根据不同的部位,选择不同的穴位,一般常用的穴位有听宫穴,下关穴,上关穴,阿是穴,颊车穴,其他的穴位还有肝俞穴肾俞穴,足三里穴,合谷穴等等。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根河-李**
回复1针二商合谷,退小儿高热
古人配穴成方中有:少商、商阳、合谷,治疗小儿发热、咳嗽、腹泻等。临床治疗小儿高热,疗效肯定。少商、商阳,用锋针刺破放血,出血不畅者,可挤出数滴鲜血。合谷毫针浅刺用泻法,不留针。
2牙签弹刺内迎香治面瘫
朔州有一老中医,擅用竹签弹刺内迎香治疗面瘫,方圆百里皆知其名。1991年笔者学得此法,屡试屡效,尤其对不能鼓腮者,针后即不漏气。1999年在江阴市中医院治疗某组织部长近两月的面瘫,用竹牙签弹刺后,即可将患腮高高鼓起。2006年在上海海淞医院工作,治疗某刊主编、《资政通鉴》作者佐人先生,面瘫多年未愈,嘴角偏歪,鼓腮漏气,刺后即效。
考其所刺经络穴位,手阳明大肠之经脉,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迎香为其最后一穴,为手足阳明之会,是治疗口眼歪斜的要穴。内迎香与迎香隔一鼻翼而脉气相同,故可愈歪僻之症。
1995年在博乐市人民医院推广新九针期间,看到理疗科的复习资料中正好有一题是对此法的西医解释:鼻黏膜有丰富的三叉神经末梢及嗅感受器,与延脑的面神经、舌咽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等神经核有复杂的神经联系。因此,刺激鼻黏膜可反射性影响上述脑神经,尤其是迷走神经的功能。例如:鼻黏膜反射治疗可调节胃的分泌与运动功能,而治疗胃部疾患等等。只要有好的临床疗效,终究会有比较满意的解释。
3刺血腘窝,治小腿肚抽筋
小腿肚抽筋,即腓肠肌痉挛,多因寒冷刺激、过度劳累诱发。多由腰部或下肢病变而致小腿部血液循环受阻,血液供应减少,代谢产物不能被及时带走,而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刺激肌肉收缩,引起疼痛抽筋;同时血供减少,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生理生化功能发生紊乱也可致疼痛抽筋。中医认为这是寒凝血瘀,治则当温阳散寒或活血通络,放出瘀血则寒尽邪散、气顺筋柔。
八法神针传人宋奎义老先生擅用刺血委中治疗此病。找一只瓷盘或瓷碗,将其摔碎在地上,捡起有尖锋利的瓷片,让患者患侧单腿负重站立,膝上扎一胶带,用瓷尖对准腘窝静脉怒张处猛刺一下,黑血自动射出,等血色由黑变淡至正常时压迫止血,或任其自止。宋老当时说,一次治愈,永不再犯。我们在医院里多用锋针放血,治疗效果也很好。
4长针三通,止膝关节疼痛
"祁氏三通法"是山西省针灸研究所九针专家祁越所创,本法速刺不留针,得气快、针感强烈,具有强通经络,疏通气血,缓急止痛的功效,适应于膝痛较重的患者。
针具
针身直径0.45~0.60mm,长度有100~150mm不同型号,此针集九针长针之长、大针之粗于一身,功具"取深邪远痹"与"取大气之不能过于关节者"之专长。
取穴
(1)大肠俞、代秩边(或环跳);(2)膝阳关—曲泉、阳陵泉—阴陵泉;(3)膝中。
操作
先针第一组:大肠俞、代秩边(或环跳),要求麻胀感下传过膝至足,此为上下通;次针第二组,用透刺法从阳经至阴经:膝阳关透曲泉、阳陵泉透阴陵泉沟通阴阳经气,此为内外通;最后针刺膝中,从膝下向关节腔后方刺入1.5~2寸,关节腔内充满憋胀感,此为前后通。故名三通法。
治疗时以祁氏三通法为主,可配合火针点刺梁丘、血海、内外膝眼、足三里等,可根据具体情况,每隔2~5天1次。
体会
我们曾总结治疗过的178例膝痛患者,其中骨关节炎98例,髌骨软化症4例,风湿性关节炎5例,风湿寒性关节痛53例,类风湿关节炎18例。诊断与疗效标准依据《150种关节病诊断与治疗》与"风湿四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疗效满意,而效差和无效的病例,多为类风湿关节炎和严重增生的骨关节炎患者。
祁氏三通法对以上五种疾病的共同症状:膝关节疼痛的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这几种疾病的病因病机虽异,但其膝关节的经络受阻,气血不畅是其共性,属异病同治。本法从三维角度组方,疏通经络、通利关节、加快气血的运行,故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
广东熊**
回复飞扬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有治疗头痛、腰膝酸痛、癫痫、脚气等作用。
飞扬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外侧,脚外踝后,昆仑穴直上七寸,承山穴外下方1寸处。(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直上七寸,当腓骨后缘处)
“飞”,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也。“扬”,指穴内物质扬而上行也。飞扬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跗阳至至阴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蒸升,故名“飞扬穴”。
本穴气血为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它不光膀胱经上行,同时亦向外扩散于与膀胱经相表里的少阴肾经,故为膀胱经络穴。
按揉该穴位,可同时保健肾脏和膀胱两个脏腑。
艾灸飞扬穴速治感冒:拍打、按摩或艾灸飞扬穴,防治感冒简便而效速,治愈率高,疗效可靠,患者易接受,极具“可重复性”。
除慢性腰痛:飞扬穴除慢性腰痛(慢性腰疼是指疼痛持续一月以上的脊椎两旁的肌肉痛。)
祛除烦躁:当出现胸中憋闷、心情烦躁或想摔东西时,让病人趴到床上,用手捏拿病人的小腿肚,即飞扬穴与筑宾穴(承山穴两侧向下对着捏)。这时病人会大痛,几下就可以了,基本上病人会在第二天头脑清凉,胸中舒畅,不再烦躁。
功效:清热安神,舒筋活络
多用本穴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肾炎、膀胱炎、癫痫、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痔疮、膀胱炎、癫痫、眩晕等。
-
逍遥子
回复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人体部位名·神阙5经穴名·神阙 5.1神阙穴的别名5.2出处5.3穴名解5.4所属部位5.5神阙穴的定位5.6神阙穴的取法5.7神阙穴穴位解剖 5.7.1层次解剖5.7.2穴区神经、血管 5.8神阙穴的功效与作用5.9神阙穴主治病证5.10刺灸法 5.10.1刺法5.10.2灸法 5.11神阙穴的配伍5.12特效 *** 5.13文献摘要5.14神阙穴研究进展 5.14.1镇痛作用5.14.2对微量元素的影响5.14.3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5.14.4治疗五更泻5.14.5治疗慢性腹泻5.14.6治疗产后尿潴留5.14.7治疗皮肤瘙痒5.14.8治疗荨麻疹5.14.9治疗关节炎6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神阙 1拼音
shén quē
2英文参考Shénquè CV8 [中国针灸学词典]
shénquē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V8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RN8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神阙:1.人体部位名;2.经穴名。
4人体部位名·神阙神阙为人体部位名,指脐[1]。为脐带脱落结疤后的陷窝[2]。
5经穴名·神阙穴位 神阙 汉语拼音 Shenque 罗马拼音 Shenchueh 美国英译名 Spiritual Shrine 各
国
代
号 中国 CV8 日本 8 法
国 莫兰特氏 VC8 富耶氏 德国 KG8 英国 Cv8 美国 Co8神阙为经穴名[1](shénquē[3]CV8,RN8)?。出《针灸甲乙经》。属任脉[1]。神即神气,阙即宫门,此穴在脐中,脐为胎儿气血运行之要道,如神气出入之宫门,故名神阙[1]。神阙穴主要治疗脾胃疾患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臌胀,便秘脱肛,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休克,腹痛,泄泻,水肿,虚脱,久泻,痢疾,绕脐腹痛,便秘,肠癖下血,昏厥,痫证,妇人血冷不受胎,产后尿闭,癃闭,小便不禁,五淋,疝气,中暑,角弓反张,泄痢,尸厥,风痫,水肿鼓胀,肠炎,产后尿潴留等。
5.1神阙穴的别名脐(《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
脐中(《针灸甲乙经》)
气舍(《外台秘要》)
脐孔(《千金翼方》)
气合(《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维会(《循经考穴编》)
命蒂(《经穴纂要》云出《危证简便》)
5.2出处《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脐一穴。《外台秘要》:脐中,神阙穴也,一名气舍。
5.3穴名解神即神气,阙即宫门,此穴在脐中,脐为胎儿气血运行之要道,如神气出入之宫门,故名神阙[1]。
神,指人之元神与脐神。《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说苑·修文》:“神者,天地之本而万物之始也。”阙,宫阙,门观,又同缺,空的意思。神阙意为元神出入之处与所居之宫阙,脐神亦指人身之元神。《黄庭内景经》注:“脐中为太乙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昆仑,一名特枢。”脐为腹之缺,故神阙有如元神出入之缺口。本穴在脐,脐为先天之结蒂,又为后天之气舍,此间元气尚存。在内景接近大小二肠,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两肠惧关于化,即大而化之之谓神也。《道藏》曰:“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门,出入中门,示显贵也。人身以神志为最贵,本穴为心肾(心藏神、肾藏志)交通之门户,故称神阙。穴当脐孔,脐为先天之结蒂,是处胎生之时,连系脐带,以供胎儿之营养,故又名为命蒂。[4]
5.4所属部位脐中[5]
5.5神阙穴的定位标准定位:神阙穴在腹中部,脐中央[3]。
神阙穴位于脐区,脐中央。仰卧取穴[1]。
神阙穴位于脐正中[6]。
神阙穴在任脉的位置
神阙穴在脐中的位置
神阙穴在脐中的位置
神阙穴在脐中的位置(肌肉)
神阙穴在脐中的位置(内脏)
5.6神阙穴的取法仰卧,于脐窝中点取穴。
神阙穴位于脐区,脐中央。仰卧取穴[1]。
仰卧位,于肚脐正中取穴[7]。
快速取穴:在脐区,肚脐中央即是神阙穴。
5.7神阙穴穴位解剖神阙穴下为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浅层主要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5.7.1层次解剖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1]。
5.7.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10肋间神经前皮支分布;深层有第10肋间神经和腹壁上、下动脉吻合支分布[8]。
5.8神阙穴的功效与作用神阙穴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功效。
神阙穴有回阳固脱、健运脾胃等作用[1]。
神阙穴位于脐中,乃人体生命之门,灸之温阳救逆、开窍醒神,用于治疗中风脱证、四肢厥冷、尸厥等[9]。
脐位于上、下焦之枢,临近胃肠,所以神阙穴又有健脾和胃、理肠止泻之功,可治疗腹痛、水肿、久泻、脱肛等[9]。
神阙穴属任脉,近于下焦,故可治疗小便不禁、产后尿闭、妇女不孕等[9]。
神阙穴具有回阳固脱、健运脾阳的作用,施以灸法善治真阳衰败之虚脱证及中焦虚汗之证[9]。
针神阙穴有回阳救逆、开窍复苏、利水固脱之功。主治水肿,肠鸣泄利,绕脐痛,脱肛,痫证。[4]
5.9神阙穴主治病证神阙穴主要治疗脾胃疾患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臌胀,便秘脱肛,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休克,腹痛,泄泻,水肿,虚脱,久泻,痢疾,绕脐腹痛,便秘,肠癖下血,昏厥,痫证,妇人血冷不受胎,产后尿闭,癃闭,小便不禁,五淋,疝气,中暑,角弓反张,泄痢,尸厥,风痫,水肿鼓胀,肠炎,产后尿潴留等。
神阙穴主要治疗脾胃疾患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臌胀、便秘脱肛及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休克等[1]。
神阙穴主治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8]。
神阙穴主治久泻,痢疾,绕脐腹痛,脱肛,便秘,肠癖下血;昏厥,虚脱,痫证;妇人血冷不受胎,产后尿闭;癃闭,小便不禁,五淋;水肿,疝气,四肢厥冷,中暑,中风脱证,角弓反张[7]。
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尸厥,角弓反张,风痫,水肿鼓胀,肠炎,痢疾,产后尿潴留。
5.10刺灸法5.10.1刺法禁刺[1]。
因消毒不便,故一般不针[8]。
《针灸甲乙经》:禁不可刺,刺之令人恶疡遗矢者,死不治。
《证治准绳》:“按脐为神阙穴,禁针之所。”
5.10.2灸法宜灸。
多用艾条或艾炷隔盐灸[8]。
用温灸或隔盐灸[1]。
可灸,强身保健可用隔盐或隔姜灸[7]。
神为一身主宰,应变无穷,即变化无极之意也。人茍无神,则全身无主,而成不知不觉之呆物矣。本穴居全腹正中,为阳居阴位,故喜熨灸而忌针刺。凡属挥霍缭乱,有干神明之外感急证,本穴主之,但以灸熨为佳。 *** 者,转运此穴,可以通畅矢气,消化水谷。《道藏》谓:“脐为后天之气舍。”故又名本穴为“气舍”。因足阳明经更有气舍,故本穴只称神阙而不称气舍。[4]
5.11神阙穴的配伍神阙穴配灸天枢、大肠俞治慢性肠炎[1]。
神阙穴配灸足三里治痢疾[1]。
神阙穴配灸百会、关元治虚脱[1]。
神阙配关元,有温补肾阳的作用,主治久泄不止,肠鸣腹痛。
神阙配百会、膀胱俞,有升阳举陷,回阳固脱的作用,主治脱肛。
神阙配石门,有温阳利水,通经行气的作用,主治大腹水肿,小便不利。
神阙配石门、天枢、气海,治少腹疝气[7]。
②神阙拔罐,配刺天枢、足三里,治泄泻。
神阙配足三里,治肠鸣腹痛[7]。
神阙配关元重灸,治中风脱证[7]。
神阙配水分、气海,治绕脐痛[7]。
神阙配灸三阴交,治五淋[7]。
5.12特效 ***经常揉脐(神阙穴),可防治小儿腹泻、疳积等:突然大汗淋漓、唇舌苍白、手脚冰冷之虚脱症,马上温灸神阙可起到急救作用[10]。
5.13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禁不可刺,刺之令人恶疡遗矢者,死不治。
《针灸甲乙经》:水肿大平脐,灸脐中,无理不治。肠中常鸣,时上冲心,灸脐中。绝子,灸脐中,令有子。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泄利不止,小儿奶利不绝,腹大,绕脐痛,水肿,鼓胀,肠中鸣,状如流水声,久冷伤惫,可灸百壮。
《针灸大成》:主中风不省人事,腹中虚冷,伤败脏腑,泄利不止,水肿,鼓胀,肠鸣,状如流水声,腹痛绕脐,小儿奶利不绝,脱肛,风痫,角弓反张。
《类经图翼》:主治阴证伤寒中风,不省人事,腹中虚冷伤惫,肠鸣泄泻不止,水肿鼓胀,小儿乳痢不止,腹大,风痫,角弓反张,脱肛。妇人血冷不受胎者,灸此永不脱胎。
《类经图翼》:故神阙之灸,须填细盐,然后灸之以多为良,若灸之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若灸少,则时或暂愈,后恐复发,必难救矣。但夏月人神在脐,乃不宜灸。
《万病回春》:治阴证冷极,热药救不回者,手足冰冷,肾囊缩入,牙关紧急,死在须臾,用大艾炷灸脐中,预将蒜捣汁擦脐上,后放艾多灸之。
《神灸经纶》:凡卒中风者,此穴最佳。罗天益云:中风服药,只可扶持,要收全功,灸火为良。盖不惟追散风邪,宣通血脉,其于回阳益气之功,真有莫能尽述者。
《医宗金鉴》:主治百病,及老人虚人泄泻,又治产后腹胀,小便不通,小儿脱肛等证。
5.14神阙穴研究进展5.14.1镇痛作用艾灸神阙对治疗关节炎和缓解关节疼痛疗效明显。对弗氏佐剂诱发的关节炎大鼠,观察艾灸对关节肿胀程度、炎症病理过程及血浆中分子物质含量的影响,发现艾灸“神阙”后,关节周围软组织坏死情况、炎症反应程度均比较轻,血浆内中分子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7]
5.14.2对微量元素的影响有人艾灸神阙,对老年人头发中的锰、锌、钙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艾灸可使老年人发锰的含量显著增高,锌、钙的含量也有显著增加,发现铜、铁虽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7]
5.14.3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艾灸神阙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老年人保健灸2个月前后的免疫功能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保健灸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提高T淋巴细胞的数值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的形成率,差异显著;并能提高体液免疫功能,使免疫球蛋白(IgM、IgA、IgG)含量显著增加。[7]
现代研究表明,隔盐灸神阙,可提高正常小鼠脾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水平,针灸神阙穴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4]
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之内迅速升高,72小时和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时间。
5.14.4治疗五更泻用中药外敷神阙穴,取肉桂、鸡内金各3g,硫磺、枯矾、五倍子各6g,白胡椒1.5g,新鲜葱头3~5节,捣烂,加醋共调成糊状,平摊于神阙,用纱布覆盖,每次敷2小时,每日1次。
5.14.5治疗慢性腹泻隔药饼灸,取丁香、肉桂、甘松、山柰各等分,加入适量面粉,用温水合成药饼(用针将药饼刺数孔),药饼置神阙上,再将鸡蛋大小艾绒置药饼上,灸3~5壮,次日按原装,并加灸中脘穴即可。
5.14.6治疗产后尿潴留将盐炒黄填入神阙穴,再将葱压成0.3cm饼状置盐上,将艾炷置饼上,灸1~4壮。
5.14.7治疗皮肤瘙痒隔药灸神阙,取红花、桃仁、杏仁、生栀子各等量研细填神阙,每日1次,即可取得较好疗效。
5.14.8治疗荨麻疹用闪罐法,每日1次,可连续治疗3次。
5.14.9治疗关节炎
-
就是那个人
回复患颞颌关节炎后,首先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软骨保护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治疗;其次可以进行心理-行为疗法;第三可选择针灸、热敷、红外线等理疗方法缓解病情;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选择手术治疗。
颞颌与耳部连接处的关节出现炎性病变时,就是出现颞颌关节炎了。在张口、闭口的时候会有明显的关节疼痛、弹响等表现,还常会导致耳痛、耳鸣、耳闷、头痛等,严重时无法正常进食,所以在患病早期就应积极治疗。那么,颞颌关节炎如何治疗比较好呢?
一、颞颌关节炎的药物治疗
1.非甾体类抗炎药
出现颞颌关节炎后,常会有明显的关节疼痛症状,此时可以应用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炎镇痛,缓解不适症状。
2.软骨保护剂
出现颞颌关节炎后,主要是应用药物消除炎症、减轻疼痛。软骨保护剂可以达到这种目的,而且副作用比较小,可以长期用药。
3.皮质类固醇激素
如果颞颌关节炎病情特别严重,张口明显受限,进食、吞咽困难,应用其他药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可以短期小剂量的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一般见效比较快。但因为这类药物的副作用比较大,症状缓解,病情得到控制后就要逐渐的减药。
二、颞颌关节炎的心理治疗
精神高度紧张,有可能会诱发这种疾病,患病后张口困难,无法正常进食等又会加重紧张的心理,会出现恶性循环,所以患病后还需进行心理-行为疗法,去除精神因素,有利于病情的缓解。
三、颞颌关节炎的物理治疗
1.针灸治疗
对下关穴、颊车穴等穴位进行针灸,每次都要留针15分钟,期间还需行针2次,坚持治疗也可以缓解关节疼痛症状。
2.热敷
对患处热敷,可以舒经通络,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对关节疼痛的缓解也有一定的帮助。
3.红外线理疗
在应用药物止痛时,还可以选择红外线理疗,也能起到活血止痛的作用。
四、颞颌关节炎的手术治疗
如果病情严重,出现了关节内外强直、关节脱位等表现,导致下颌运动异常、言语不清、咀嚼困难、吞咽困难,应用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可以选择手术切除、复位等,缓解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