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治好痛风丹毒
怎样才能治好痛风丹毒
最佳回答
根据身体患有痛风,还有丹毒的临床病变表现情况考虑是淋巴结炎症感染引起的,单独以及身体出现体内嘌呤代谢障碍,引起身体出现缓解红肿疼痛的临床病变表现,要通过抗感染,利尿酸活血通络的方法进行联合治疗进行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李雲松
回复我们都知道,皮肤疾病大多是威胁性比较小的病症,可是丹毒却并不如此。专家表示,丹毒发生之后,若没能得到及时的控制与治疗,其就会引发败血症等严重性疾病,继而伤害我们的生命。那么,你了解丹毒的治疗方法吗?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丹毒的治疗方法”,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丹毒的症状及治疗方法一、概述
丹毒(erysipelas)是发生于皮肤和黏膜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常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通常起病急,蔓延快,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局部可出现界限清楚的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可褪色,可有烧灼样痛。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可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全身反应。治愈后容易复发。
二、病因
丹毒的病原菌常为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亦可由B、C和G型链球菌所致。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患者常先有皮肤或黏膜的某种病损,如皮肤损伤、足癣、口腔溃疡、鼻窦炎等,发病后淋巴管网分布区域的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常累及引流区淋巴结,病变蔓延较快,常有全身反应,但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
三、临床表现
1.好发部位
以小腿多见,头面次之,婴儿多见于腹部。
2.局部症状
局部皮肤呈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略隆起。用手指轻压,红色即可消退,淡松压后红色即很快恢复。在红肿向四周蔓延时,中央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红肿区有时可发生水疱,局部有烧灼样痛,附近淋巴结常肿大,疼痛。足癣或血丝虫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反复发作,有时还可导致淋巴水肿,甚至发展为橡皮肿。较多见于下肢及颜面部,亦可见于其他部位,婴儿多见于腹部。
3.全身症状
患者常有头痛、畏寒、高热、乏力、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等。
4.其他
若于某处多次复发者,称复发性丹毒。患病时间长,可引起慢性淋巴肿。发于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肿,称为“象皮肿”。婴儿及年老体弱者可继发肾炎及败血症,皮损消退后可遗留色素沉着。
四、检查
1.血液常规检查如白细胞计数等;
2.约5%患者血培养阳性;
3.皮肤分泌物的革兰染色和细菌培养;
4.必要时可行血管超声除外下肢深静脉血栓;
5.可疑坏死性筋膜炎可行CT及MRI检查。
五、诊断
结合患者全身临床表现及病变局部皮损特点和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
六、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为:脓肿、坏死性筋膜炎、血栓性静脉炎、坏疽和转移性感染。并注意与其他类型的蜂窝织炎、坏死性筋膜炎、深静脉血栓形成、接触性皮炎、昆虫咬伤、带状疱疹、类丹毒和急性痛风等相鉴别。
? ? ? ?七、治疗
? ? ? ?1、全身治疗:原则为除去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全身症状严重者应给予必要的支持疗法。
2、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可静脉或肌肉注射,体温恢复正常后仍要坚持治疗2周左右。磺胺类药物或其他抗生素也可应用。
3、局部治疗:原则为消炎。局部可选用各种抗生素软膏、丹毒软膏、20%鱼石脂软膏或纯鱼石脂贴敷。患部周围可涂2%碘酊或用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湿敷。
对慢性复发性足癣及以下肢静脉曲张为其病因者,氦氖激光、紫外线及浅层X线照射治疗有效,链球菌抗毒素局部注射可预防复发。
4、中医疗法:
1、辨证用药及方剂:
(1)风热火炽证:见于头面、耳项、臂膊等处,灼红,重则双目合缝,不能睁开。伴见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以散风清热解毒为主,方以化斑解毒汤加减。
(2)肝经郁火证:发于胸腹、腰背、胁肋、脐周等处,红肿,向四周扩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以清肝利湿解热为法,方以柴胡清肝汤加减。
(3)湿热火盛证:常发于下肢腿股、足背等处,红肿灼热,向上蔓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走困难。伴见纳少,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法,方以利水渗湿汤加减。
(4)毒热入营证:重证者范围较大,可见神昏谵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等诸逆证。治以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水煎服,日1剂。神昏谵语者,加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或牛黄清心丸,选用一种。
5、外用药物:初期红肿热痛时可用马齿苋水剂煎液冷敷,敷后可用凉茶水调如意金黄散30g、化毒散1.5g、混匀粉剂外敷,或鲜白菜取汁混匀外敷;或鲜马齿苋洗净,捣如糊状调敷。若出现水疱、血疱时可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疱液,如水疱破溃可用甘草油调祛湿散30g,红肿未破溃者可用化毒散膏、芙蓉膏等量调匀外敷。
通过上文对于丹毒这种病症的治疗方法进行的深入性研究,我们可以明白,丹毒并不是可怕的病症,毕竟这么多的治疗方法就足以将此病驱逐出我们的身体,而我们也可以安然的生活下去,因此,当丹毒出现,我们是无需恐惧的。
-
李雲松
回复根治痛风的方法主要有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具体如下:
1、饮食控制:需要控制饮食,在饮食方面,要严格的低嘌呤饮食,主要包括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常见的高嘌呤食物主要有豆类及豆制品、海鲜、果糖饮料、酒、动物内脏等,都需要限制食用。
2、药物治疗:除了饮食以外,还有急性期的药物治疗,急性期的药物治疗主要是进行消炎、止痛,常用的药物有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以及糖皮质激素。另外,根治痛风最为关键的方法在于控制尿酸,长期、有效的控制尿酸可以减少痛风发作的频次,促进尿酸盐结晶的溶解,从而根治痛风,常用的降尿酸药物主要有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
-
常州-薛**
回复痛风比较快速止痛的方法主要包含了服用止痛药物、冰敷局部等,同时患处避免运动、抬高患肢也可以帮助缓解症状。
一、患者在痛风发作时可以服用止痛药物来缓解疼痛症状,例如双氯芬酸钠或者是布洛芬等,这些止痛药物都能对痛风患者疼痛起到暂时性缓解的作用。还可以应用秋水仙碱或糖皮质激素。以上药物均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应用,因为每种药物都存在一定不良反应。
二、患者也可以用冰块或者是凉的东西敷于局部,冰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但是不建议长时间的冰敷,以免冻伤。
三、患者痛风发作的肢体避免运动。
四、可将疼痛的肢体抬高,可有效帮助缓解水肿的症状,也可以预防静脉血流瘀滞。痛风发作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剧烈的疼痛,这个时候要想办法来缓解,比如说冰敷患处,抬高患肢,适当的泡脚等。除此之外患者也可以通过保持患处不动,大量的喝水,服用止痛药等方式来改善症状。
痛风患者身体内的嘌呤代谢发生了异常,关节当中会有大量的尿酸累积,如果尿酸累积过多,患者的关节会出现疼痛和肿胀的情况。这种疼痛一旦发作往往非常的剧烈,而且容易在晚上出现,常常在睡梦之中被痛醒。下面来介绍一下痛风快速止痛的方法。
1、冰敷患处
痛风一旦发作,关节不仅会肿胀,而且还会有疼痛和发热的症状,会对正常的生活造成影响。这种情况下,应该要采用冰敷的方式来缓解,可以用冰袋,也可以用湿冷的毛巾敷在患处,要连续敷20分钟以上,有助于缓解疼痛,减轻炎症。
2、抬高患肢
如果痛风发作,疼痛难忍,患者可以考虑把患肢太高,让患处的位置高于心脏,这样能够防止静脉血流淤滞,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而且这样做也能够缓解水肿症状。一般来说痛风的疼痛部位都发生在下肢,以脚趾的部位为主,之后只要把脚部抬高就可以了。
3、适当的泡脚
痛风患者也可以通过适当泡脚的方式来缓解疼痛,晚上临睡之前准备一盆热水用来泡脚,每次至少泡20分钟,痛的症状能够大大的缓解,而且这种方法也能够让腿部的尿酸结晶溶解,快速的排出体外。
4、患处保持不动
痛风一旦发作,疼痛症状出现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保持患处禁止,这样的话能够缓解疼痛。如果说来回的走动或者按摩,疼痛的症状有可能会加剧。
5、大量的喝水
大量的喝水也有助于缓解痛风所导致的疼痛症状,喝水多的话就能够增加尿量,排尿多了就能够将过多的尿酸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6、服用止痛药
如果说痛风发作的时候在半夜,或者说实在疼的受不了,可以考虑服用止痛药来缓解,比如说双氯芬酸钠,可快速的缓解疼痛。但是这些止痛药物治标不治本,而且副作用较大,可能会对肠胃造成刺激,一定要谨慎选择。
-
武汉-严**
回复丹毒(erysipelas)俗称“流火”,是由A族B型链球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一种急性炎症,常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局限性红肿热痛,好发于颜面及下肢,可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
1.全身治疗
原则为除去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全身症状严重者应给予必要的支持疗法。
2.抗生素治疗
首选青霉素,可静脉或肌肉注射,体温恢复正常后仍要坚持治疗2周左右。磺胺类药物或其他抗生素也可应用。
3.局部治疗
原则为消炎。局部可选用各种抗生素软膏、丹毒软膏、20%鱼石脂软膏或纯鱼石脂贴敷。患部周围可涂2%碘酊或用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湿敷。
对慢性复发性足癣及以下肢静脉曲张为其病因者,氦氖激光、紫外线及浅层X线照射治疗有效,链球菌抗毒素局部注射可预防复发。
4.中医疗法
(1)辨证用药及方剂:
①风热毒蕴证:治法:宜清热解毒,凉血疏风。方剂:普济消毒饮加犀角地黄汤:双花15g、地丁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牛蒡子10g、蚤休15g、丹皮10g、生地15g、赤芍10g、生石膏30g、知母10g、羚羊角粉0.6g。
②湿热感毒证: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方剂:解毒清热汤加除湿胃苓汤加减:野菊花15g、地丁15g、蒲公英15g、蚤休15g、大青叶15g、丹皮10g、赤芍10g、猪苓15g、六一散(布包)30g、黄柏10g、牛膝10g、萆薜10g。
(2)单方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连翘败毒丸、小败毒膏、活血消炎丸。
(3)外用药物:初期红肿热痛时可用马齿苋水剂煎液冷敷,敷后可用凉茶水调如意金黄散30g、化毒散1.5g、混匀粉剂外敷,或鲜白菜取汁混匀外敷;或鲜马齿苋洗净,捣如糊状调敷。若出现水疱、血疱时可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疱液,如水疱破溃可用甘草油调祛湿散30g,红肿未破溃者可用化毒散膏、芙蓉膏等量调匀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