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午觉,有啥好处
什么是子午觉,有啥好处
最佳回答
子午觉的意思是每天的子时和午时按时入睡,主要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意思是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的时候阴气最盛,所以阴气盛则入眠,阳气盛则醒来。在中午一点左右适当的休息三十分钟,不要超过一个小时。这样有利于缓解工作压力,保证充足的精力。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姜齐
回复睡觉乃人生第一大事,是一个人精气神的重新聚集的时候,因此,你睡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你的精气神。少林寺中的作息都是很规律的,都是按照正常作息时间来的,而他们在子时前一定休息,要睡觉,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时辰对照表告诉你。
子时之前一定要睡觉
在少林寺的养生概念中,睡觉是人生第一件大事。如果每天子时(相当于晚上11点—次日凌晨1点)前不睡觉,看病时很多老僧医就会说:“不给你治了。”其实不是不给治,而是治不好了。长年熬夜的人,无论男女,直接伤肝,日久伤肾,逐步造成身体气血双亏,每天照镜子时会觉得脸色灰土一片。这时候就是天天营养品,天天锻炼身体,也不能挽回睡眠不足或者睡眠不好带来的伤害。
因此,早起没关系,但晚睡绝对不行。许多精神不振的人,多有晚睡的习惯,这往往容易伤肝伤精伤胆。这样的人,眼睛往往也不好使,心情多抑郁,快乐的时候不多(肺气也受影响,长期得不到有效宣发的原因)。还有的人认为晚上睡得晚了,白天可以补回来,其实根本补不回来,要么睡不着,要么睡不够,即使感觉补过来了,其实身体气血已经损伤大半了。
什么是子午觉?就是子时与午时都应该睡觉,子午觉的原则就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有调查显示,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是子午觉,睡不成完整子觉和睡不成完整午觉的人,分别占七成。而睡好子午觉,对人体健康来说是特别重要的。按照东方养生的观念,睡眠与醒寤是阴阳交替的结果。
阴气盛则入眠,阳气旺则醒来,所以《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子时是晚11时至凌晨1时,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如在这两个时间段熟睡对人身体有好处。
尤其子时,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而且睡眠质量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子时也是中医的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此养肝的时间应该熟睡。
如果因熬夜而错过了这个时间的睡眠,肝胆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可表现为皮肤粗糙、黑斑、面色发黄等。午时“合阳”时间则要小寐,即使不能够睡觉,也应“入静”,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有些中青年,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工作压力过大,且自己也不注意按时入睡,晚上夜生活过多,多错过睡子午觉的时机,极易产生睡眠障碍,不利于体力和脑力恢复,长此以往,会让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对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一定要提高睡好子午觉的认识,为自己的将来储蓄健康。
-
姜齐
回复“睡觉”也是一门学问,好的睡眠,不光能让我们的身体迅速高效地“充满电”,恢复元气满满的 精神状态 ,还能够对人体的一些组织和器官有 保护 的作用,有利于保持身体 健康 。
今天我要来介绍的这种睡眠方法,可能很多人还没有听过,它叫做“子午觉”,是从几千年前就流传下来的一种睡眠方法,坚持睡 “子午觉” ,对我们的 健康 会有很多好处。
“子午觉”是什么?
从字面意思上,其实也可以猜个大概。“子”指的是子时,也就是现在的 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午”指的是午时,也就是 中午11点到下午1点 。“子午觉”的意思是说,在每天的这两个时间段按时入睡,当然,晚上睡得比较久,中午这觉, 小憩即可 。
为什么要睡“子午觉”?
其实晚上要在11点或者提前入睡很好理解,因为我们都知道,晚上11点之后,从肝脏开始,身体的各个器官依次进入 排毒时间 。如果这时人体处于睡眠状态,那么排毒工作就会进行得较为顺畅。如果长期熬夜,睡觉睡得特别晚,那可能会 对肝脏造成不利的影响 ,甚至导致肝胆功能的失调,患者会出现嘴里发苦、没有食欲、恶心干呕等症状。
而从中医的角度来讲,人的作息应该合乎大自然的 运行规律 ,子时阴气最盛,午时则阳气最旺,它们分别都是阴阳交替的时候,在这两个时间段睡觉的话,不仅睡眠状态是最好的,也有利于人体对阳气和阴气的补充,有助于体内的阴阳调和。
很多人说,“我可以保证晚上11点入睡,但是从来没有午睡的习惯,午时睡觉,也有什么好处吗?”
没错,午时睡觉除了有利于“补阳”之外,还有助于 “补心” 。中午小睡一会儿,心血管系统能得到一定的休息,长期坚持午睡的人,比没有午睡习惯的人,在同等条件下,冠心病的发病几率会低一些。
另外,经常午睡的人也会有这样的体会:中午休息二十分钟,下午的 精力就会好很多 ,否则,容易一下午都昏昏沉沉,效率低下。所以对于学生和一些“上班族”来说,午睡很有必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可以规范安排睡眠时间,睡好“子午觉”。
睡“子午觉”要注意什么?
“子午觉”虽好,但在选择和使用这种睡眠方式的时候,也要注意以下几点,让你的睡眠更加 高效和 健康 。
首先,午睡时间不宜过长
如果中午睡得太久,那就有可能影响到晚上的睡眠,导致晚上迟迟睡不着觉。所以,午睡虽然能够让人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一定的休息,但午睡时间需要控制在 合理的范围之内 ,一觉睡到下午三、四点钟的这种情况,最好避免。
另外,虽然说午睡有助于让下午 更加精神 ,但午休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如果中午睡得太久,反而还会影响到下午的身体状态。因为太久的睡眠容易使你进入到深度睡眠状态,当身体从这种状态中被唤醒,再进入高效的学习、工作状态就会比较困难,容易使人下午感觉 疲乏、精神不济 。
那么,午休时间控制在什么范围内比较好呢?医生的建议是, 午休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 ,这样的睡眠,是最能休养身心,让下午更加有精神和活力的。很多朋友应该都会有这样的同感:有时候中午忙,没有太长的休息时间,只小憩了不到半个小时,本以为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但醒来后却觉得很舒服,大脑非常清醒,反应速度都快了许多。
其次,睡觉姿势最好是躺着
晚上睡觉大家基本都能够正常躺在床上,这方面没有问题。但我知道很多“上班族”,中午一般常用的睡眠姿势,是趴在办公桌上。这样虽然也能睡着,但对头部的血液供应不利,醒来之后有可能会头昏眼花。所以,如果公司的休闲区有可以躺下的沙发,或者员工有自备的躺椅,那午休的时候,尽量让身体躺下来,不论是平躺还是侧卧,都是较为 健康 舒适的睡眠姿势。
最后,别忘了盖好被子
晚上睡觉要注意不要踢掉被子,让自己的肚子着凉。中午睡觉时,也应该盖个薄毯子, 防寒保暖 ,避免在睡眠过程中受了风寒。
睡“子午觉”有利于我们的身体 健康 ,大家可以按照这篇文章中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坚持尝试尝试, 长期坚持 后,对身体的好处是能够看得到的。
-
姜齐
回复你好。
中医养生的三大法宝之一就是要睡好“子午觉”。那么,什么是子午觉,它有什么好处呢?其实,所谓“子午觉”并不一个单独的概念,而是指在子时和午时按时入睡。睡好子午觉对健康极为重要,它是一种不用花钱的养生方法。
子时是从23时到次日凌晨1时,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也是睡眠的最佳时机,子时之前入睡有利于养阴;午时则是从11时到13时,也是阴阳交会的时候,此时阳气最盛,称为“合阳”,此时午睡有利于养阳。
子午觉的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即晚上一定要在10时左右就准备睡觉,子时之前(11时之前)最好入睡,对于不得不从事熬夜工作的人,与其一直熬到三四点钟,不如在子时这段时间睡上一会儿,因为这段时间的睡眠效率远远超过其他时间段,可以说一分钟等于一小时。午觉则只需在午时(11时~13时)休息30分钟即可,因为此时阳气盛,工作效率最好,午睡时间过长,不仅浪费宝贵的时间,而且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影响晚上睡眠,但是午睡一定要睡,即使睡不着,也要闭目养神,以利于人体阴阳之气的正常交接。
-
平淡之
回复子午觉,就是每天子时和午时按时入睡,其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曰:"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说明睡眠与醒寤是阴阳交替的结果。阴气盛则入眠,阳气旺则醒来。中医学认为,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与"合阳"的时候,睡好子午觉,有助于人体养阴、养阳。
子时:是晚23时至凌晨1时,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
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3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
子午觉的作用:
1、子午流注子时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而且睡眠质量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跟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的人体需要在23点之前进入深睡眠状态理论不谋而合。
子时也是中医的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养肝的时间应该熟睡。如果因熬夜而错过了这个时间的睡眠,肝胆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可表现为皮肤粗糙、黑斑、面色发黄等。
这个时间段是"肝经循行时间",如果肝功能失调会出现"胸胁满闷、口苦咽干、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状,所以白领们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在晚上11点之前就寝,达到养肝的目的;
2、午时是"心经循行的时间",如心功能失调会出现"胸闷胸痛、心慌汗出,乏力,失眠健忘"等症状,所以白领们每天中午都应该抽出15分钟时间小憩,达到养心的目的。
午时(11点~13点)"合阳"时间则要小寐,休息30分钟左右即可,最多不要超过1小时。即使不能够睡觉,也应"入静",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提神醒脑、补充精力。
午睡后,大脑更好用、更灵活、反应更快,精力更旺盛,情绪更高。可缓解紧张,有效地帮助人们保持心理平衡,特别是对那些每天工作紧张的人。午睡时人可得到更好的保养,延缓衰老,紧张也得以缓解。
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统舒缓,降低心肌梗塞发生的风险,为健康"充电"。有午睡习惯的人,其冠心病发病率比不午睡者要低。且根据最近调查,每天午睡半小时可减少30%患心脏病的可能性,因为休息期间,心脏消耗和动脉压力都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