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痰湿会引起眼睛浮肿吗

时间: 阅读:10809

痰湿会引起眼睛浮肿吗


最佳回答

溪黄草

溪黄草

2023-07-17 16:31:20

痰湿有可能会引起眼睛浮肿的当身体出现一些疾病反应老实话是需要及时进行调理和改善的,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调理和改善有效恢复和治疗的话往往会对身体来说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的,针对您描述的情况来看的话,出现这种情况需要用药物来调理一段时间恢复的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杭州-毛**
    回复
    2023-07-17 19:19:58

    甲亢的患者容易出现眼病,比如眼眶周围红斑和水肿,眼眶炎症和充血等。

    中医认为呢,眼睑水肿大多是脾虚水泛,肺、脾、肾三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肺脾之病水肿,久必及肾,导致肾虚而使水肿加重;水肿初起多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四肢、腹背,甚者肿遍全身,也有的水肿先从下肢足胫开始,然后及于全身。

    治疗呢,需要健脾祛湿;患者经常会感觉眼睛有肿胀感,并且眼睑浮肿,一般来说是气阴两虚,脾虚痰湿,需要益气养阴,来健脾祛湿化痰, 当然日常饮食还是要以治疗调理甲亢为主 。

    1. 宜食热量高的食物;

    2. 宜食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3. 宜食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

    4. 适当补充钙和磷;

    5. 忌辛辣、油腻、温燥、油炸食物;

    6. 慎食碘含量高的食物;

    7.禁烟酒及刺激性饮料。

  • xuzhujun728
    回复
    2023-07-17 19:19:58

    又被称为“痰湿内蕴肥胖”,臀部和大腿浮肿,也就是所说的“下半身胖”的人。这是因身体的排水功能教差,多余的水分在体内积聚所造成的肥胖。
      症状:食欲一般,但手脚无力;不喜欢运动;吃完饭浑身发软想躺下;嘴里发粘;尿不通;易坏肚子;早晨起来时眼睛浮肿等。
      中药妙方:这类肥胖者可服用防风通圣散和胃苓汤。有利尿、减肥的作用

  • 宁吉儿
    回复
    2023-07-17 19:19:58

    一、痰湿体质

    体型偏胖,腹部松软肥胖,容易困倦。皮肤易出油,眼睛容易浮肿;喉咙里有痰,口黏腻或甜,爱吃肥肉、甜品,舌苔厚腻,脉滑;四肢重,排泄浊,浑身腻;不喜欢喝水,喝多了水,就会不舒服,腹胀、面部虚胖、手脚肿胀、体重增加、大便不畅;小便混浊、起泡沫;胸闷、头晕脑胀、嗜睡、赖床、喜欢睡回笼觉。

    二、穴位调理

    1.调理痰湿体质的穴位

    足三里、阴陵泉、中脘、丰隆、脾俞和胃俞。

    2.操作方法

    按揉、按捏、按压、艾灸、针灸。

    3.穴位图

    三、综合调理

    1.足三里:足三里穴在胃经上,刺激足三里穴位的作用有:补中益气、止泻、止痛、安神、促进食欲、祛除风湿;

    2.阴陵泉穴:阴陵泉穴是脾经上管理人体水液的一个重要穴位,刺激这个穴位能促进小腿气血通畅,消除水肿,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等。

    3.中脘穴:

    (1)中脘穴:“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有和胃健脾,通腑降气,降逆利水的作用;按揉可以防治胃痛、腹痛、腹胀、反胃、恶心、呕吐、泛酸、食欲不振,以及泄泻等消化系统的肠胃功能紊乱。

    (2)自查中脘穴异常:轻度:有痛点,有节点;重度:反跳痛。

    (3)指压: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

    (4)揉中院穴法:用指端或者掌根在穴位上揉揉2-5分钟即可。

    (5)摩中脘穴法:用掌心或者四指摩中脘穴,5~

    10分钟。

    (6)艾灸,保养脾胃,通腹降气。治疗腹胀、腹泻、腹痛、肠鸣、反酸、呕吐、便秘;治疗食欲缺乏、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

    4.丰隆穴:

    (1)丰隆穴:健脾化痰、和胃降逆、开窍;活跃胃肠道;祛湿化痰;提升精气神。

    (2)按摩:用手指指腹点按丰隆穴3~5分钟,长期按摩,可以改善胸闷、眩晕等。

    (3)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5~10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咳嗽、痰多、胸闷。

    (4)拔罐疗法:用气罐留罐5~10分钟,隔天一次,可以治疗痰多、胸闷、眩晕。

    (5)刮痧疗法:用面刮法从上往下刮拭丰隆穴,5~10分钟,隔天一次,可以治疗热病、下肢瘫痪。

    5.脾俞穴:

    (1)脾俞穴:有益气健脾、运化脾脏、促进消化吸收,减少血液中血糖的数值;

    (2)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脾俞穴100-200次,长期坚持按摩,可以有效地治疗腹胀、呕吐、泄泻等病。

    (3)艾灸:将艾条点燃置于脾俞穴上,距离穴位皮肤2-3厘米处进行施灸,以穴位皮肤温热,但无明显灼痛感为度。温和灸脾俞穴5-20分钟,每天一次,可用于治疗胃寒、寒湿泄泻等病症。

    (4)拔罐:用火罐吸拔在脾俞穴上,留罐10分钟,隔天一次,可缓解呕吐、腹胀、水肿等病症。

    (5)刮痧:用面刮法从中间向外侧刮拭脾俞穴5分钟,隔天一次,可治疗痢疾。

    6.胃俞穴:

    (1)胃俞穴:和胃健脾,理中降逆、和胃调中、祛湿消积;

    (2)艾灸: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对于胃寒、寒湿泄泻等病症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3)姜艾斗:在穴位处及其周围一圈的位置贴上5-7粒姜艾斗,艾灸2-3遍,每天可艾灸1-2次。

    (4)按摩:双手握拳,将拳背第2、第3掌指关节放于脾俞、胃俞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有和胃降逆、健脾助运之功效。

    (5)按揉:用拇指的指腹置于脾俞穴穴位上,用力按揉100-200次,每日一次即可,能够有效的治疗各种脾胃疾病。

    在调理以上穴位时,可以沿着所在经络找“痛”点,一并按揉、按捏、按压、艾灸或针灸。

  • xuzhujun728
    回复
    2023-07-17 18:18:48

    下面是该视频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
      痰湿体质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当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易形成痰湿时,便可以认为这种体质状态为痰湿体质,多见于肥胖人,或素瘦今肥的人。该体质的人常表现有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粘,胸闷,痰多,面色淡黄而暗,眼胞微浮,容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甜,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粘,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此种体质类型有易患高血压,
    糖尿病
    ,肥胖症,高脂血症,哮喘,痛风,冠心病,代谢综合征,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倾向。
      痰湿体质的症状
      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最受富贵病青睐,心宽体胖是这类人最大特点,腹部松软肥胖,皮肤出油,汗多,眼睛浮肿,容易困倦。
      痰湿体质的表现
      痰湿体质的人容易肥胖、沉重,身体发胖(虚胖),面色无光,容易犯困,喉头有痰湿,嗜食肥甘、懒动、嗜睡、身重如裹、口中粘腻或便溏、脉濡而滑、舌体胖、苔滑腻等。
      从面色上看,痰湿体质者面色无光泽,发白、偏暗,有一部分人,属于油性体质,虽然没有光泽,但是分泌的油脂也会显得脸上是有油光的,那种油光也叫浊,不是润泽的,而健康的肌肤是有光泽,有弹性的。
      痰湿体质的人特别容易犯困,到哪儿都容易打瞌睡,而且喉头老是有痰。性格偏温和、稳重恭谦、豁达、善于忍耐。
      这类人的大便黏稠,排便不畅或便秘与便溏交替。阳虚体质的人,嘴里发淡,痰湿体质嘴里发甜。我们讲痰湿时,会提到阳虚和气虚,这跟形成痰湿体质的原因有关系。之所以体内痰湿聚集过多,是因为脾胃运化功能受阻了,脾胃就是主导气的,那么实际上痰湿体质的人,多半都有气虚的症状,严重的还有阳虚寒湿的症状。
      一是不宜在潮湿的环境里久留
      在阴雨季节要注意避免湿邪的侵袭。这类体质的人平时还应定期检查血糖、血脂、血压。
      二是嗜睡者应逐渐减少睡眠时间
      多进行户外活动,使身体机能活跃起来。
      三是洗澡应洗热水澡
      适当出汗为宜;穿衣尽量保持宽松,面料以棉、麻、丝等透气散湿的天然纤维为主,这样有利于汗液蒸发,祛除体内湿气。
      四是注意保暖
      湿遇温则行,遇寒则凝,寒凉的天气不利水湿在体内运化,常伤及脾胃,因此痰湿体质在寒凉的天气症状较为明显。
      痰湿体质者的养生重点是夏季和冬季都要注意减少痰湿。夏季要少用空调,穿棉麻丝绸,适当晒太阳。秋冬不必进补,肉类、骨头、动物内脏、人参、鹿茸、阿胶、大枣、醪糟、熟地、秋梨膏、老火靓汤、核桃、芝麻等几乎都不适合痰湿体质,除非间夹有明显的气虚、阳虚。
      注意:
      本频道文章版权归云南卫视,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本期嘉宾介绍  王凤岐
      男,著名中医内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国医泰斗秦伯未嫡传弟子。
      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卫生部中医司教育处处长,世界针灸联合会司库、世界骨伤联合会总监。
      人物简介
      从事中医药事业及临床50多年,曾负责组织全国著名中医专家为国家领导人进行医疗保健,应邀在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南美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及讲学,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并受聘于: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台湾中医师会会长顾问,香港中医师公会顾问,南美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中智医师联合会总监,马来西亚医学保健协会副会长等职,是大陆第一个去台湾访问的中医,在港台中医药界享有极高的口碑。
      著有《炎症的中医辩证》、《秦伯未医学名著全书》等多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中医专著。现为中医之家总干事,北京太申祥和太医馆馆长,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知名专家。

肾亏引起的脱发会再生长吗

肾阴虚可以喝玛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