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脑中风(中经络)怎样针灸

时间: 阅读:8575

脑中风(中经络)怎样针灸


最佳回答

半枫荷

半枫荷

2023-07-17 10:18:36

中医上讲脑中风要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的区别,一般治疗上选择穴位,如果是中经络可以选择针刺内关穴,太冲穴,水沟穴,百会穴,还可以选取外关穴,三阴交,足临泣穴,十二井穴。艾灸关元,气海,神阙穴。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松柏友
    回复
    2023-07-17 13:13:16

  • 北京-梁**
    回复
    2023-07-17 13:13:16

    ?脑中风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疾病,给患者朋友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脑中风一般是针对老年人来说的,对于这种病情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细节都是能够有效的治疗脑中风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来听听深圳中医院专家对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方法做的介绍吧! 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方法之一、针灸。诊治范围:偏瘫、脊髓损伤、脑外伤、骨关节术后、颈椎病、腰腿疼、肩周炎、免疫力低下产生的各类疾病,具有见效快、疗效高,能使病人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老人突然中风用安宫牛黄丸急救有效吗 深圳景田医院中医科刘主任,从医30多年,擅长用推拿、针灸、中药调理等多种手法中医手法治疗截瘫、小中风、中风失语症、中风吞咽障碍、中风偏瘫、面瘫、疑难腰颈椎病变等,被患者称为“国医妙手”。针灸以中医阴阳五行、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了针刺、艾灸、电针、拔罐、刺络放血、药物穴位注射、羊肠线埋藏术等针灸专业技术特色。 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方法之二、言语疗法。针对脑出血、脑梗塞、脑外伤后等引起的言语障碍进行针对性矫治的方法。 开展言语障碍类型(如构音异常、言语异常或流畅度异常、失语症等)的评定,给予针对性的练习,如发音器官练习、构音结构练习、单音刺激、物品命名练习、读字练习、情景会话练习等方法,来恢复或改善患者的言语交流能力;同时也为上述各种患者提供语言康复教育、咨询和指导 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方法之三、运动疗法。针对脑出血、脑外伤、脊髓损伤、脑梗塞、骨关节术后等伤病伴有运动功能障碍进行系统评估和针对性治疗,促进运动功能有效恢复。 运动疗法(PT)是应用各种运动治疗肢体功能障碍,促进运动、感觉等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为现代康复的重要治疗手段。开展有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关节松动训练、平衡和协调训练、移行训练、有氧训练、各种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如Rood技术、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等),以及减重支持行走训练、运动想象疗法、运动再学习训练、强制性训练等运动治疗技术。 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方法之四、理疗。为运动损伤(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软骨损伤)、颈椎病、腰腿痛、肩周炎、骨关节炎等骨关节系统伤病和脑出血、脑梗塞、颅脑外伤术后、脑瘤术后、脊髓损伤(截瘫)、脊髓炎、脊髓肿瘤术后、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伤病进行物理治疗,有效促进康复治疗。 理疗是应用电、光、声、热等物理因子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调整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代谢,提高免疫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临床应用广泛。 以上主要就是对“?”进行简单的分析,相信大家看了之后也有所了解,那么也希望如果有这种病情的尽早的接受治疗,以便于身体更健康。如果大家对治疗面瘫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大家可以咨询深圳景田医院的专家,他们都会为大家做详细的解答。

  • 江苏-吴**
    回复
    2023-07-17 13:13:16

    中风后遗症针灸的穴位   1、中风后遗症之面瘫针灸什么穴位

      症状:一侧眼睑不能闭合或抬起,嘴角下垂,伸舌偏向患侧,口角流涎。

      取穴:太阳、四白、风池、地仓、颊车、合谷。

      针灸方法:太阳可沿颧弓内缘进针,向颊车透刺。四白可直刺触及骨孔,有放电感出现。风池可刺向结喉,深达1.5~2寸。地仓与颊车可相互透刺。

      2、中风后遗症之失语针灸什么穴位

      症状:不能回答问题或听不懂问话,不能讲话,不能正确叫出物品名称。

      取穴:上星、百会、风池、金津、玉液、通里、天柱、廉泉。

      针灸方法:上星与百会可互相透刺,金津、玉液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廉泉可深刺向舌根,使酸胀感直抵舌根。

      3、中风后遗症之上肢不遂针灸什么穴位

      症状:早期软弱无力,后期上肢拘挛,患肢不能自由屈伸。

      取穴:极泉、尺泽、合谷、肩、曲池、外关。

      针灸方法:针极泉应使放电感传至手指。刺合谷使针感传至手指。余穴可用平补平泻法。
      中风后遗症能治好吗
      首先,针灸和康复方法:除了用普通的方法,来找出如何使用针灸效应穴位,可以提高疗效,如下肢平针隐藏的白色,肩关节不能活动,在针灸的技术,这就要求每个针,可以出现感到酸痛胀或方向走,对于一些点,比如隐血麻痹针应该,显示肢体抽搐,当抬腿有显着疗效迅速。

      第二,科学运动训练功能:包括物理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阻力。现代康复医学功能的运动,训练方法,应该康复技师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方法。

      第三,其他的康复方法,注重心理治疗,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使患者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康复训练,恢复是非常重要的。这里还应该包括一个?康复?,为了配合实施康复计划完成,也可以防止发生次生残疾患者。
      中成药可治疗中风后遗症
      活络丹:由白花蛇、乌梢蛇、黄连、天麻、虎骨、全蝎、人参、龟板、麝香、犀角、牛黄、朱砂、安息香等50余味中药组成,有活血通络、温经散寒等多种功效。常用于治疗中风痰厥而致的瘫痪、足瘘痹痛、筋脉拘急、腰腿疼痛,以及跌大损伤、行走不便等,每次服3克,每日两次,有良好效果。经临床观察资料表明,活络丹具有抗凝血、抗脑血栓和活血化瘀的功效,具有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和肢体营养的作用,在应用治疗缺血性偏瘫的同时,还可以起到预防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作用。

      再造丸:包括当归、白芍、川芎、吴茱萸、冰片等药经加工制成的浓缩水蜜丸。药理研究表明,其能增强脑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度,促进清除颅内血肿块,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使血液流通顺畅。更重要的是能直接保护脑细胞,激活正常脑细胞的代偿功能,从本质上恢复神经功能,使手足麻木、口眼歪斜、瘫痪等中风后遗症得到有效治疗。
      中风后遗症有哪些
      1、麻木:患侧肢体,尤其是肢体的末端、如手指或脚趾、或偏瘫侧的面颊部皮肤有蚁爬感觉,或有针刺感,或表现为刺激反应迟钝。麻木常与天气变化有关,天气急剧转变、潮湿闷热,或下雨前后,天气寒冷等情况下,麻木感觉尤其明显。

      2、嘴歪眼斜:一侧眼袋以下的面肌瘫痪。表现为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鼓颊和吹哨时,口角歪向健侧,流口水,说话时更为明显。

      3、中枢性瘫痪:中枢性瘫痪。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产生随意运动减弱或消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呈痉挛性瘫痪。

      4、周围性瘫痪:周围性瘫痪,临床上表现为肌张力降低,反射减弱或消失,伴肌肉萎缩,但无病理反射。

    猜你感兴趣:

    1. 怎么按摩穴位治中风后遗症

    2. 如何通过艾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

    3. 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方法及护理

    4. 艾灸怎么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

    5. 轻微中风的治疗方法

    6. 中医养生穴位之八邪穴

  • 逍遥子
    回复
    2023-07-17 12:12:06

      中风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倒而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的疾病。那如何用针灸的方法治疗呢中风?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有关资料,希望您喜欢。

      中风因本病起病急,证候多,变化快,颇与自然界中?风?性善行数变相似]故名?中风?;又因发病突然]又称?卒中?。因发病轻重不一,故有中脏腑(闭证、脱症)和中经络之不同。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病毒性脑炎、中枢性面神经瘫痪等病。

    【病因病机】

      中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由于身体素虚,加之将息失宜,而使肝、肾、心、脾的功能失调,肝肾阳亏则肝阳偏亢,心阴不足则心火偏亢,脾阳不足则痰湿内生,如遇忧思恼怒,饮酒暴食,劳累过度,风寒外袭等诱因,即可肝阳暴张,引动肝风,心火暴盛,风火相煽,气血并走于上,挟痰浊,蒙闭清窍,发为闭证;如真元衰微,阴阳离绝则复生脱证;痰浊流窜经脉,则发为偏瘫。

    【辨证治疗】

      (一)中脏腑

      1、闭证

      主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手握固,牙关紧闭,面赤气粗,喉中痰鸣,二便闭塞,舌赤红苔黄厚或灰黑,脉弦滑有力。

      治法:取督脉、足厥阴经及十二井穴为主。毫针泻法,或点刺出血,以开窍醒神,平肝熄风,清化痰火。

      处方:水沟、十二井穴、劳宫、丰隆、百会、太冲、涌泉。

      随证配穴:牙关紧闭:下关、颊车、会谷;舌强不语:哑门、廉泉、通里。

      方义:水沟醒神清脑;十二井开窍、清热,点刺出血可交通十二经气;营宫泄心火;丰隆为胃经络穴,针之以宣通脾胃气机,健脾胃以化痰浊;百会、太冲平肝熄风;涌泉滋肾水以平肝潜阳,诸穴共奏开窍醒神,平肝熄风,清化痰火之效;下关、颊车、合谷,疏调上下牙关以开闭;哑门醒脑开窍,配廉泉、通里利舌窍以治不语。

      2、脱证

      主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遗尿,四肢厥冷,如面赤如妆,脉微欲绝或浮大无根。为真阳外越之危侯。

      治法:取任脉经穴为主,重用灸法,以回阳固脱。

      处方:神阙、关元、气海、百会。

      方义:神阙位于脐中,为生命之根蒂,真气功所系,关元、气海为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位居小腹,关元为三焦元气所出,系命门真阳,气海为元气之海,故隔盐灸神阙,并灸关元、气海可大补元阳,回阳以固脱,灸百会以通督脉,醒脑开窍。

      (二)中经络

      风痰阻于经脉,未及脏腑,或中脏腑后,脏腑功能逐渐恢复,而经脉仍为风痰阻隔者。

      主证:半身不遂,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口角歪斜,语言不利,或兼见头痛眩晕,手足抽动,面红目赤,咽干口渴,烦躁等症,脉多弦滑。

      治法:取手足阳明,手足少阳、太阳经穴为主。针刺平补平泻法,以祛风痰、通经脉、调气血、平阴阳。

      处方:

      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支沟、合谷、后溪。

      下肢:肾俞、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太冲。

      头面:百会、风池、地仓、颊车、哑门、廉泉。

      方义: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气血旺盛,疾病易于恢复,故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足三里、地仓、颊车、以通调上肢、下肢及头面之气血,祛风化痰;少阳为枢,主持全身之运动,取支沟、风池、环跳、阳陵泉各穴以舒筋通络,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百会、风池、太冲、平肝熄风以治兼证;地仓、颊车治口角歪斜;哑门、廉泉以通舌窍;后溪强刺激可通督脉以解痉挛,为治上肢不遂,手握不开之经验效穴。

    【其它疗法】

      1、头针

      取穴:对侧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舞蹈震颤控制区。

      方法:常规消毒后,依次针入各有关穴线,要深达骨膜后,进行捻转手法,每分钟140-160次左右,连续捻转2min,边捻针边叫患者活动肢体,停针5min,再捻转2min,如此操作,留针30-40min,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此法对大脑中动脉和前动脉分支的血栓形成效果好。

      2、耳针

      取穴:脑、缘中、肝、三焦、瘫痪部位相应的耳穴。失语加心、脾;吞咽困难加口、耳迷根、咽喉。

      方法:隔日一次,15-20次为一疗程。耳针适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中经络),宜在病情稳定,神志清醒后进行。

      3、电针

      每次上下肢各选1-2穴,进针出现针感后,接通电疗机,逐渐加大电流,使有关肌群出现节律收缩,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大量为准,每次通电20min,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电针适用于风中经络。

      4、穴位注射

      选穴:上肝:曲池;下肢:阳陵泉。

      方法:选用5%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入1ml左右,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此法适于中经络。

      5、皮肤针

      轻刺头部督脉,膀胱经线,重刺胆经线,背腰部轻刺,骶部重刺,上肢内侧手三阴经轻刺,手三阳及手指端穴重刺,下肢膝以下足三阴经线轻刺,下肢足三阳及趾端穴重刺。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适于中经络较轻的患者。

      【附注】

      预防中风:凡年高形盛气虚,痰多,并有眩晕,心悸等肝阳上亢的患者,若出现舌强,语言不利,嗜睡腿软,性格改变,指端麻木等现象,这是中风的先兆症状,宜注意饮食起居,避免劳累,并常灸足三里、悬钟,以预防中风的发生。

针灸会造成神经白塞病吗

如何预防脊椎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