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康复骨折
中医怎么康复骨折
最佳回答
中医对骨折的康复主要是通过固定的方式来缓解,并且加快骨头愈合的症状,另外在平时,如果本身年龄偏大或者是骨折症状比较严重的话,仍旧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并搭配药物来进行综合改善。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宁吉儿
回复
-
成都-陈**
回复1. 急救处理
由于骨盆骨折早期死亡率较高,因此在处理骨盆骨折患者时应把抢救创伤性出血性休克放在第一位。对于失血过多造成血脱者,若估计出血量已接近或超过总量的1/2,在积极的抗休克治疗下,休克不能纠正,甚或进行性加重时可考虑结扎髂内动脉。若合并盆腔内脏的损伤,应请专科会诊。
2. 整复方法
对于骨盆环完整的骨折:一般不必复位,卧床2周~3周即可下地活动。
对于骨盆环单处骨折:卧硬板床4周~6周即可。
对于骨盆环两处断裂者:若病情许可可手法复位。复位的方法应根据骨折移位情况而定。髂骨翼外旋、耻骨联合分离者,患者仰卧,术者先纵向牵引患侧下肢以纠正半侧骨盆向上移位,然后用两手对挤髂骨部,使骨折整复。或者使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患侧向上,用推按的手法对骨盆略加压力,使分离的骨折段复位;髂骨翼内旋、耻骨联合向对侧移位者,患者仰卧,术者先纵向牵引纠正患侧骨盆向上移位,然后以两手分别置于两侧髂前上棘向外推按,分离骨盆,使骨折段复位。
3. 固定方法
对于无移位和骨盆骨折一般不必固定。对于髂骨翼外旋、耻骨联合分离者,手法复位后可采用多头考试,大收集整理带包扎或骨盆兜悬吊固定,约4周~6周。骨盆向上移位者,可采用患侧下肢皮牵引。向上移位超过2厘米者,应采用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5~1/7,牵引时间需6周~8周。
4. 练功活动
骨盆周围有坚强的筋肉,骨折整复后不易再移位,且骨盆为松质骨,血运丰富,容易愈合。未损伤骨盆后弓者,伤后第1周练习下肢肌肉收缩及踝关节屈伸活动,伤后第2周练习髋关节与膝关节的屈伸活动,伤后第3周可扶拐下地站立活动。骨盆后弓损伤者,牵引期间应加强下肢肌肉收缩和关节屈伸活动,解除固定后即可下床开始扶拐站立与步行锻炼。
5. 药物治疗
早期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内服复元活血汤或回生第一丹。若合并大出血发生血脱者,应急投独参汤加炮姜、附子;中、后期应强筋壮骨、舒筋通络,可内服健步虎潜丸等。
-
西安-杜*
回复锁骨的治疗简单,对幼儿青枝骨折仅用三角巾悬吊,有移位的骨折,用“8”字绷带双圈固定1周~2周即可,对少年或成年人骨折有重叠移位或成角畸形者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1. 手法整复
患者取坐位,嘱患者双手插腰,双臂外旋后伸挺胸。术者立于患者的背侧,足踏于凳上,膝盖顶于患者两肩胛骨之间,双手把住两肩的前外侧,向背侧徐徐扳拉,并嘱患者挺胸,肩部后伸,外旋上肢,可在骨折端轻轻提拉按压,直至骨折部畸形消失,双侧锁骨等长为止。不必强求骨折解剖对位。
2. 固定方法
骨折复位后,将纸压垫放于锁骨骨折处,以粘膏2条将其固定于皮肤上,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大小合适的棉圈分别套在两侧肩部,患侧棉圈压住纸压垫,从背后拉紧固定圈,用短布带先将固定圈的后下部紧紧拉住,用另一条布带扎住后上部,用长布带在胸前扎住两圈,胸前及后上两条布带,主要是为防止固定圈滑脱,不能过紧,特别是前方的布带若过紧,则可使肩部屈曲,而失去固定作用。最后在患侧腋窝部再加缠棉垫1个~2个,加大肩部外展,防止肩部下垂,维持骨折对位。亦可用绷带作“∞”字固定,或用“T”形板固定等。外固定考试,大网站收集后如患者两手及前臂有麻木感,桡动脉摸不到,表示布带过紧,压迫了血管和神经,应适当放松至解除症状为止。
3. 功能锻炼
自固定之日起,即可开始进行功能锻炼,如练习握拳、伸屈肘关节、双手插腰、后伸肩关节,每晚平卧于板床,肩胛骨之间可垫高,使肩部保持后伸位。术后第1周复查2次,以后每周复查1次,4周可解除外固定,粉碎性骨折可延长至6周。
4. 药物治疗
按骨折三期辨证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