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医怎么分析肩周炎

时间: 阅读:1061

中医怎么分析肩周炎


最佳回答

艾灸师小爱

艾灸师小爱

2023-07-17 06:36:41

中医判断肩周炎主要是以患者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肩周炎分别是寒湿侵袭型,气滞血瘀型,气血虚弱型三大类。患者早期会有轻微的隐痛和关节不适症状,随着病情逐步加重,肩关节活动也会逐渐完全受限,最后形成了冻结的状态,肩周炎病人要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平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7-17 09:09:08

    你好,考虑是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等。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夜不能寐,不能向患侧侧卧,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冶疗上;原则是针对肩周炎的不同时期,或是其不同症状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冶疗措施。

    意见建议:建议肩周炎的冶疗应以保守冶疗为主。一般而言,若诊断及时,冶疗得当,可使病程缩短,运动功能及早恢复。1.肩周炎有其自然病程,一般在1年左右能自愈。但若不配合冶疗和功能锻炼,即使自愈也将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2.早期给予理疗、针灸、适度的推拿按摩,可改善症状。3.无论病程长、短,症状轻、重,均应每日进行肩关节的主动活动,生活上应该注意预防;1、注意肩关节局部保暖,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受风及久居潮湿之地。2、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提重物,注意局部保暖。3.急性期不宜做肩关节的主动活动,可采用热敷外涂肩颈宁按摩膏按摩、拔火罐等

  • 周口-李**
    回复
    2023-07-17 09:09:08

    主要是根据人体特定的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 *** 而达到治护理的目的。不少人采取,下面就来看下的原理与,更加深入的了解针灸的奥秘。

    肩周炎的:

    本早期以剧烈疼痛为主,功能活动尚可;后期则以肩部功能障碍为主,疼痛反而减轻。

    初病时单侧或双侧肩部酸痛,并可向颈部和整个上肢放射,日轻夜重,患肢畏风寒,手指麻胀。肩关节呈不同程度僵直,手臂上举、前伸、外旋、后伸等动作均受限制。病情迁延日久,常因寒湿凝滞、气血痹阻导致肩部肌肉萎缩,疼痛反而减轻。

    本病若以肩前中府穴区疼痛为主、后伸疼痛加剧者属太阴经证;以肩外侧肩腢、肩髎穴处疼痛为主、三角肌压痛、外展疼痛加剧者属阳明、少阳经证;以肩后侧肩贞、臑俞穴处疼痛为主、肩内收时疼痛加剧者属太阳经证。

    原理:

    肩周炎为肩臂的多处疼痛,活动功能受限,其病理机制为病变区的瘀血、水肿压迫和牵张末梢痛觉神经,炎性瘀滞使局部代谢产物浓度增高直接 *** 痛觉神经,所以产生剧烈疼痛。炎性渗出使炎症泛发,累及邻近组织,后期结缔组织增生、粘连等,使关节活动障碍。

    应用能调节血管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使炎症瘀滞区的病理代谢产物加速分解和运走,或使其失活性。还能降低炎症区血管的通透性,减轻炎性渗出,抑制炎症泛发并使炎症的渗出物质加速吸收,减轻肿胀,缓解其对末梢神经的牵张性 *** 作用。针灸能激活体内的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发挥较强的镇痛作用。肩周炎的恢复期,能明显促进组织修复,并抑制结缔组织的过度增生,减少粘连,以减轻功能障碍。所以说在肩周炎的各个病理时期,针灸都具有显著、可靠的作用。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指肩部酸重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强直的临床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的“肩痹”范畴。中医学根据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发病年龄等特点而有“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五十肩”之称。女性高于男性。

    本病的发生与慢性劳损有关,患者可有外伤史。主要病理系慢性退行性改变,多继发于腱腱鞘炎、冈上肌腱炎或肩峰下滑囊炎。某些患者与感染性病灶或内分泌功能有关。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变部位在肩部的经脉和经筋。五旬之人,正气不足,营卫渐虚,若局部感受风寒,或劳累闪挫,或习惯偏侧而卧,筋脉受到长期压迫,遂致气血阻滞而成肩痹。肩痛日久,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以致患处肿胀粘连,最终关节僵直,肩臂不能举动。

    的:

    1、基本

    治则:疏筋通络、行气活血,针灸并用,泻法。

    处方:以肩关节局部取穴为主。

    肩腢 肩前 肩贞 阿是穴 阳陵泉 中平穴(下1 寸)

    方义:局部近取肩腢、肩前、肩贞,是谓“肩三针”,配局部阿是穴,针刺泻法并加艾灸,可祛风散寒、疏经通络;循经远取阳陵泉能疏筋活络、通经止痛;中平穴系现代新发现的的经验效穴。诸穴远近相配,使病邪得祛,筋脉舒通,气血调和,疼痛自止。

    加减:太阴经证加尺泽、阴陵泉;阳明、少阳经证加手三里、外关;太阳经证加后溪、大杼、昆仑;痛在阳明、太阳经加条口透承山。

    操作:肩前、肩贞要把握好针刺角度和方向,切忌向内斜刺、深刺;阳陵泉深刺或透向阴陵泉;条口透承山可用强 *** ;局部畏寒发凉可加灸;肩部针后还可加拔火罐并行走罐;余穴均按常规针刺。凡在远端穴位行针时,均令患者活动肩部。

    2、其他针灸疗法

    (1) 芒针:取肩腢透极泉、肩贞透极泉、条口透承山等。肩不能抬举者可局部多向透刺,使肩能抬举。条口透承山时边行针边令病人活动患肢,动作由慢到快,用力不宜过猛,以免引起疼痛。

    (2)刺络拔罐:对肩部肿胀疼痛明显而瘀阻浅表者可用皮肤针中强度叩刺患部,使局部皮肤微微渗血,再加拔火罐;如瘀阻较深者可用三棱针点刺2~3针致少量出血,再加拔火罐,使瘀血外出,邪去络通。每周2次。

    (3) 耳针:取肩、肩关节、锁骨、神门、对应点等。每次选3~4穴,毫针强 *** ,留针;也可用籽贴压。

    (4)电针:取肩腢、肩髎、肩前、天宗、曲池、外关等。每次选3~5穴,接通电针仪,早期用连续波、后期用断续波强 *** 10~15分钟。

    (5)穴位注射:在肩部穴位注射当归、川芎、元胡、红花等注射液或葡萄糖注射液、注射液,每穴0.5ml。如压痛点广泛,可选择2~3个压痛最明显处注射。

    更多有关针灸方面的知识,请关注,或者在站内搜索针灸可以找到更加丰富的内容。

    【肩周炎】、【】、【】

  • xuzhujun728
    回复
    2023-07-17 09:09:08

    肩周炎是骨科疾病里面十分常见的一种,它有很多的别名,比如“凝肩”、“五十肩”、“漏肩风”,都是从肩周炎的临床表现上来叫的,而且中医在很早就有有关肩周炎此类疾病的认识。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在中医的认识里,
    肩周炎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1、正气内亏:
    “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
    2、邪气外侵:
    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又如明《普济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
    治肩周炎疼痛方:乌骨藤,黄芪,金鸡儿根、竹节伸筋,古方活血散,猪脚1只。将上药洗净后与猪脚同放入砂锅内炖汤,熟后加食盐调味,食肉喝汤。该方可祛风行气、温经散寒,治疗肩周炎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者,疗效颇佳。

    针灸疗法
    每个肩周炎都不是一个处方一套穴位,而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变化包括同一个人治疗的过程中所取穴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辨证实治""因人因地因时治宜"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个特点,只要辩证准确取穴恰当,常常一针下去疼痛立刻缓解。
    第一个:阳陵泉这个穴位针对的是患者肩部疼痛点不明确又有活动障碍的肩周炎。若是有明显痛点可以按经络辩证分别取用其他穴位治疗效果更佳。
    第二个:条口 也就是传统的条口透承山这个穴位是老前辈们用了多少年的传统穴位,这个穴位针对的是五十岁左右肝肾阴虚筋失所养阳明气虚筋失温煦都会出现肩部的不荣则通和活动障碍,因此肝肾阴虚和阳明脉虚才是肩周炎发病的真正内在病机。
    第三个:鱼肩穴 此穴在鱼际穴下一点针对的是肺经循行线的肩周炎也就是肩前部疼痛,因其对应肩部又是经脉所过主之所及所以每用必效。
    第四个:三间穴 此穴是针对辩证属阳明经的肩周炎治疗效果最佳。
    第五个:后溪穴 这个穴位是针对肩后部疼甚则疼痛牵扯到肩胛者的肩周炎疗效最佳。其实有这几个穴位一般常见的肩周炎就是小菜一碟了很简单很实用不会针灸的朋友们可以找到穴位后在穴位上用比较尖锐的物体刺激它同样可以起到治疗治愈的效果。

    推拿疗法
    (1)舒筋活络法:此为混备手法。肩周炎患者取端坐位,医者以右手全攀若力,从手腕部开始,由肘、肩推抚至颈部,由上肢、肩内例至外佃、后侧,依次报抚,反复施术20余次。

    (2)滚揉法:肩周炎患者仰卧或坐位.医者用滚法或指揉法施术于思侧肩前部及上肢内侧,反复数次,配合患肢外展、外旋活动。再取卧位,医者一手握住息肢肘部,另一手在肩外侧或腋后部施用该揉法,并嘱息者做思肢上举、内收等活动;再让思者仰卧,医者用滚揉法或指揉法在思创胸外上部、肩前部滚揉,然后让患者坐起,配合患肢后伸活动。
    (3)点按穴位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点按合谷、曲池、缺盆、肩船、肩贞,肩部、肩井、天宗、曲垣、阿是等穴,使局部产生酸胀感。
    (4)环转播肩法:医者站在患者患侧稍后,一手挟患肩,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以肩关节为轴做环转运动,幅度由小到大。然后,一手托起前劈,使息姻肘屈曲,前臀内收,思侧手由健肩绕头顶、息肩、面前反复环绕10次。同时,另一手拿捏患肩。
    (5)上肢被动后扳法:医者站在患者患侧稍前方,一手握住思馏腕部,以肩顶住患者思侧肩前部,根肮之手将患管由前方扳向背后,逐渐用力使之后伸,反复4—5次。
    (6)背后拉臂法:医者站在患者健佣稍后方,一手扶健侧肩患者上身前屈,另—手握住患侧腕部,从背后将息肢向使侧牵拉力,加大活动范围,以患者能忍耐为度。

    )提抖法:医者站在患者患侧肩外佣。双手握住患肢碗部稍上方。将患肢提起,用提抖的方法向斜上牵拉,牵拉时要求患者先沉肩屈肘,医者缓缓向斜上方串拉思肢,活动幅度逐渐增大,手法力量由小到大,注意用力不能过猛,防止意外发生

  • 松柏友
    回复
    2023-07-17 08:08:58

    肩周病俗称“五十肩”,是指过去很多人到了五十岁的时候,肩膀就容易出毛病,现在随着空调的普及,很多人不到五十岁,肩周也出毛病了。肩周下面是我们人体的肺脏, 肩膀是我们身体主要用来御寒的地方 。一般情况下,刮来一阵寒风,人们习惯性地都用后背去挡。人体用来抵挡寒邪的能量叫“卫气”。卫气是怎么回事呢?中医讲“肺主气”,这里气包括血管外面的卫气和血管里面的营气。我们来重点讨论一下卫气的概念。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说:“卫者,水谷之悍也,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膜腹”。《黄帝内经·灵枢·本藏》中又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阖者也”,故“卫气”的功能是内则温养脏腑,外则温润肌肤,并有滋养腠理,司汗孔启闭等作用。因“卫气”行于体表,具有保护肌表、抵御外邪的特点,所以称之为“卫”。 如果一个人肺气弱了,他的卫气就不足。

    我们夜里面睡觉的时候,很多人的肩膀暴露在被子外面,这时候如果有虚邪贼风进入, 肩膀就会受风受寒,就会造成经络瘀堵,时间长了肩膀就抬不起来了。

    第一种肩周病是胳膊 在前方从下往上抬不起来 ,这是 大肠经经络不通

    第二种肩周病是 用手够不到对侧的耳朵 ,这是 三焦经经络不通

    第三种肩周病是 手摸不到背后 ,这是 小肠经经络不通

    还有复合型的肩周病,就是这三种情况都有。


    肩周病的治疗,我们俗称“肩周病三件事”。

    肩周病要根据人的具体情况考虑治疗方案,一般考虑先刮痧再拔罐,如果出现黑色的痧,则进行刺血拔罐。非常瘦弱的人,可以只刮痧,再艾灸,不考虑拔罐治疗,而且艾灸时间要长一些。比较强壮的人,刮痧完了,还可以走罐,走罐完了再拔罐,出黑痧再刺血拔罐。

    肩周拔罐的时候有几个重点拔罐的地方。

    第一个重点是 拔云门穴、肩髃穴、肩髎穴到肩贞穴这一条线 ,就是平常你的衣袖和衣服的连线。

    第二个重点是 肱二头肌 。肩周病很典型的症状是肱二头肌肌肉粘连。先用刮痧板刮一遍,看看那里出痧或者那里很疼,然后针对出痧部位重点走罐、拔罐和刺血拔罐,打开粘连。

    第三个重点是 肩贞穴下面的位置

    第四个重点是 阿是穴 。所谓阿是穴,就是让病人抬胳膊,抬的时候那个地方痛,那个地方就是阿是穴,就在那个地方拔罐,而且拔的时间要长一些。

    肩周走罐的话很痛,这里面有两个小技巧。一是可以先灸一下,把那个地方灸热了,再走罐。走罐的时候要多抹些刮痧油,多抹点油走罐会不太痛。再者师父用四川的麻椒和薄荷熬到刮痧油里面,这样也可以减少疼痛。

    如果刮痧、走罐或拔罐出现黑色的痧必须要刺血拔罐,刺血拔罐要本着血变则止的规律。这一点已经在拔罐一讲叙述过,这里不再重述。

    肩周刮痧拔罐操作以后一定要艾灸,特别现代人体质虚寒的多,更要如此。可以用悬灸的办法,也可以随身灸的办法。随身灸有一种四联艾灸盒,可以带在身上长时间灸,比较方便。艾灸肩周一要灸到手心发热,即艾灸的热感传导到手心;二要温度不能太高,不能灸的大汗淋漓,微微发汗为好,可以在随身灸下面多垫几层布。

    网络上流行一种平甩功,我们实践发现对肩周病效果很好。因为从经络辩证考虑,平甩功重点疏通手三阳和手三阴的经络。手三阳经就是大肠经、三焦经和小肠经,所以很多坚持练平甩功的肩周病都得到了改善。

中医是怎么治疗腰肌劳损的

中药怎么治疗酒渣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