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病主要是遗传病吗
肌病主要是遗传病吗
最佳回答
肌病有一定的遗传性,一般患者最明显的症状会出现进行性肌肉萎缩和无力,这是一种由遗传缺陷引起的遗传病,这种病情很难达到治愈的目的,只有通过一些规范的对症治疗,改善控制。患者可以在专业的营养指导下,通过一些身体检查和自身的身体状况,作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来控制疾病。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宁吉儿
回复有的疾病是可以遗传,相信大多数父母都知道,但是有的疾病只传男不传女,这可能知道的父母就少了,在这里,亲亲宝贝我就为大家普及下遗传知识,告诉大家,以下这5种只可能会传给男宝宝的遗传病。
遗传疾病一:红绿色盲
红绿色盲不能分辨红和绿这两种颜色,是一种先天性的色觉障碍病。属于X连锁的隐性遗传,表现为患者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决定此病的红绿色盲基因是隐性的,位于X染色体。
罪状:
对身体健康影响不大,但是由于红绿色盲不能分辨红色绿色,对孩子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一定影响。
犯罪证据:目前已发现的遗传病达4000多种,其中全身多处病变伴有眼部病变者有400余种,单纯眼部病变200余种。患病率最高者是红绿色盲,男性5。1%,女性0。8%左右。
防范措施:
由于是隐性遗传病,孕前检查起到一定作用,但仍然难以避免。
危险指数:
遗传疾病二: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它是由于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的缺乏而导致的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血友病是典型的性联隐性遗传,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控制因子Ⅷ凝血成分合成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罪状:
当宝宝因各种原因造成创伤出血时,血液不能凝固,最终因出血过多而死亡。
犯罪证据:
患病男性与正常女性婚配,子女中男性均正常,女性为传递者;正常男性与传递者女性婚配,子女中男性半数为患者,女性半数为传递者;患者男性与传递者女性婚配,所生男孩半数有血友病,所生女孩半数为血友病,半数为传递者。约30%无家族史,其发病可能因基因突变所致。
防范措施:
抗血友病球蛋白已可大量供应,从而大大减少了死亡率。
危险指数:
遗传疾病三: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属于隐性遗传病,女性仅为异性染色体携带者,不发病。
罪状:
肌肉萎缩,小腿变粗而无力,走路姿态似鸭子,几年后逐渐瘫痪。约90%的患儿有肌肉的假性肥大,多半患儿还伴有心肌损害,约30%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病情多呈进行性加重,多数病人在20岁左右死亡。
犯罪证据:
属于儿童中最常见的一类肌病,多在4岁左右发病,一般不超过7岁。几乎均影响男孩,占活产男婴的l/3000~1/4000(欧美)和l/22000(日本)。
防范措施: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危险指数:
遗传疾病四:蚕豆病
因进食蚕豆而引起的一种急性溶血性贫血。因患者体内缺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红细胞膜的稳定性差。
罪状:
常见于小儿,特别是5岁以下男童多见,约占90%,常发生在蚕豆成熟的季节,进食蚕豆或蚕豆制品(如粉丝、酱油)均可致病。
犯罪证据:
G-6-PD基因在X染色体上,男女之比约为7∶1,病人大多为男性。
防范措施:
目前蚕豆病的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病死率普遍下降到1%以下。
危险指数:
遗传疾病五: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症
该病是一种反复多发严重感染的遗传性疾病。只要男性的X染色体带有隐性致病基因,就会发病,表现为男性的发病率较女性高。X连锁隐性遗传病中,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来源于母亲,将来只能传给女儿。女性患者的儿子则都是患者,表现为交叉遗传。
罪状:
以严重多发的肺炎、败血症及化脓性鼻窦炎为特征。大约50%以上伴发慢性肺部感染,且常有阻塞性肺部疾病或肺源性心脏病,患儿很少能度过幼儿期。
犯罪证据:
只要男性的X染色体带有隐性致病基因,就会发病,表现为男性的发病率较女性高。
防范措施:
目前有正规IVIG治疗方法,但未经严格正规的替代治疗,大部分患者在2岁内死亡。
危险指数:
随着时代的发展,遗传病在疾病谱中所占的位置也日趋重要,原先儿童患病较多的传染病,如天花、脊髓灰质炎、麻疹等都因为预防接种的普及而逐渐消失或发病率大大降低,而营养不良等过去的儿童常见病也越来越少,相反遗传病相关的问题却越来越突出。
凡有以上这五类遗传病家族史或生育过患病子女的妇女,怀孕一定要做产前诊断,一般只保留女胎,以防患儿出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
-
逍遥子
回复人类遗传病的五大类为:染色体病、单基因病、多基因病、体细胞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病。
1、染色体病
染色体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染色体数目和(或)结构异常的疾病。由于染色体上基因众多,加上基因的多效性,因此染色体病常涉及多个器官、系统的形态和功能异常,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表现为综合征,故染色体病是一大类严重的遗传病。
2、单基因病
单基因病主要指由一对等位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分别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突变所致。主要分类为:常染色体疾病(显性和隐形)、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X连锁显性遗传病、X连锁隐性遗传病。
3、多基因病
多基因遗传病指某种疾病的发生受两对以上等位基因的控制,它们的基本遗传规律也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但多基因遗传病除了决定于遗传因素之外,还受着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故也称多因子病。基因遗传病是由多个基因控制的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疾病。
4、体细胞遗传病
由体细胞突变而引起的疾病。
5、线粒体遗传病
线粒体病是遗传缺损引起线粒体代谢酶缺陷,致使ATP合成障碍、能量来源不足导致的一组异质性病变。线粒体脑肌病的不同类型发病年龄不同。
-线粒体遗传病
-遗传病
-
根河-李**
回复本病多数为中年男性,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萎缩,病变涉及的部位以手部大小鱼际、肩胛肌、骨盆肌、臀肌较为明显,甚可影响全身肌肉,以致患者出现站立、蹲位起立、走路、登楼、提物等均感到困难,可见肌纤维颤动,肌电图示非特异性肌病改变,血尿肌酸增高。肌病的严重程度大多数与甲亢的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甲亢控制后,肌病即好转。按照典型的遗传形式和主要临床表现可将肌营养不良症分为下列类型:
1.假肥大型
属最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根据临床表现又可分为Duchenne型和Becker。
(1)Duchenne型营养不良症(DMD) 也称严重性假肥大型营养不良症。仅见于男孩,母亲若为基因诊治携带者,男性子代发病。在幼儿期起病,初期感走路苯拙,易跌倒,不能奔跑及登楼,站立时脊髓前凸,腹部挺出,两足撇开,步行缓慢,摇摆呈特殊的“鸭步”步态。由仰卧起立时非常困难,必先翻身俯卧,再双手攀缘两膝,逐渐向上支撑起立(Gower征)。由于骨盆带肌肉无力、萎缩,并波及髋膝关节和足部的伸肌,随着病情发展,累及肩胛带及上臂肌群,则两臂不能上举,成翼状肩胛,最后肋间肌和面肌也可无力。某些受累肌肉由于肌纤维被结缔组织和脂肪所替代而变得肥大、坚实。此种“假性肥大”见于腓肠肌,也可见于肢体近端肌肉、股四头肌及臂肌。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无感觉障碍,后期常由肌萎缩而致肌腱挛缩和关节强硬、畸形。不少患儿还伴有心肌病变,心电图可有P-R间期延长,Q波加深等异常。部分患儿智力低下,血清CPK明显增高。本病预后差,多数不能行走而卧床不起,常在20岁前死于肺炎、心衰或慢性消耗性疾病。
(2)Becker型(BMD) 也称良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首发症状为骨盆带及股部肌肉力弱,进展缓慢,病程长,不能行走。预后较好。其血清CPK升高不如Duchenne型显著,肌肉组织化学染色可见ⅡB纤维,也与DMD不同。
2.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
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男女均可发病。起病时首先出现面肌无力,不对称,不能露齿、突唇、闭眼及皱眉。口轮匝肌可有假性肥大,以致口唇肥厚而致突唇。有的肩肱部肌群首先受累,致两臂不能上举而成垂肩,上臂肌肉萎缩,但前臂及手部肌肉不被侵犯。病变也可累及胫前肌,盆带肌群引起下肢无力、萎缩而致垂足和脊柱前凸,心肌不受影响。血清酶正常或微增。病程进展极慢,常有顿挫或缓解。
3.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
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偶为显性。常散发,两性均可发病。儿童时起病,首先影响骨盆带肌群及腰大肌,行走困难,不能登楼,步态摇摆,常跌倒。有的只累及股四头肌,病程进展极慢,晚期可侵犯肩胛带肌群。有的肩胛带肌群首先受累,则成为肩-腓肌型。营养不良时,若不属于面-肩-肱型者,应属肢带型。
4.其他类型
股四头肌型远端型、进行性眼外肌麻痹型、眼肌-咽肌型(垂睑吞咽困难)等均极少见。
-
xuzhujun728
回复肌营养不良是一组与遗传相关的肌肉变性疾病,临床特征为进行性加重的肌肉无力与萎缩,无感觉障碍。
肌营养不良症的病因即为先天性基因异常,各型肌营养不良基因位置、突变类型、遗传方式均有不同。例如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基因位于染色体Xp21,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长臂末端。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则是一类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和表型异质性的常染色体遗传性肌病。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位于染色体14q11.2-3。
另外除了遗传因素外,患者自身的基因突变也有可能导致本病的发生,临床上以进行性的肌肉萎缩无力为主要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