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部按摩是否可以治尿道炎
脚部按摩是否可以治尿道炎
最佳回答
如果患者出现比较严重的尿道炎,一定及时的采取药物治疗,同时可以通过脚部穴位按摩的方法进行辅助,调理是有一定的帮助的,但是单纯的脚部按摩不一定能够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和病情的程度而决定。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广东熊**
回复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是女性养阴补肾的最好时机,除了食疗补肾之外可进行穴位按摩。穴位按摩,不花钱可养阴补肾、随时随地都能进行。
1、肾俞穴:强壮肾气
肾俞穴是肾经的主要穴位,经常按压可以强壮肾气,增强肾的功能,尤其对月经不调、性冷感有帮助。因此,月经不调的女性不妨试试按摩肾俞穴,以调脱月经不调的烦恼。
位置:肾俞穴与命门穴的位置持平,就是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一个。
原理: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上行颧部,交会于头顶。由头顶分出支脉1至耳上角。其主干(直行脉)由头顶入内络于脑、出于项,入肩胛分为两支下行,主脉1由肩胛内侧夹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由腰中分出支脉2经夹脊旁过臀部入腘中。
主脉2由肩胛内侧过肩胛下行至髋关节,沿大腿后外侧下行与支脉2会合于腘中,向下过腓肠肌出外踝后侧,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2、承扶穴:强化阴道收缩力
中医认为,承扶穴主导生殖器官的神经从此处经过。经常按压承扶穴,可以强化阴道的收缩力,增加对性的感受力。因此,常按摩刺激承肤穴可治疗性冷感。
位置:在臀部横纹线的中央下方,位于左右臀下臀沟中心点,这里是性感带最为密集的地方,指压时可以用力些。
原理: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上行颧部,交会于头顶。由头顶分出支脉1至耳上角。其主干(直行脉)由头顶入内络于脑、出于项,入肩胛分为两支下行,主脉1由肩胛内侧夹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由腰中分出支脉2经夹脊旁过臀部入腘中。
主脉2由肩胛内侧过肩胛下行至髋关节,沿大腿后外侧下行与支脉2会合于腘中,向下过腓肠肌出外踝后侧,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3、中府穴:通肺经,治腹胀
中府穴是肺经上的大穴,是调理内息的一个重要穴位。经常按摩可以顺畅肺的经脉,有丰胸的作用,还可以强化淋巴循环,减轻胸闷、肩背痛。并且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对于肠胃功能不好的女性朋友,不妨每天花十分钟按摩中府穴。
位置:中府穴在身体哪个位置呢?立正、叉腰站直,用手可以摸到在锁骨外侧下端的三角窝,那里的中心就是云门穴,在这个窝的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的地方就是中府穴。
原理: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转回,沿胃上口过膈肌,属于肺,由“肺系”横出向下,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前,沿上臂前侧下行至肘横纹,沿小臂前侧的桡侧缘入寸口、过大鱼际,沿大鱼际边缘出手拇指内侧端。
4、命门穴:延缓衰老、推迟更年
按摩命门穴,可以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另外,按摩命门穴也有催情的作用,能改善性冷感,平衡和回复性功能。
位置:位于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肚脐在同一水平处。用手指按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原理:督脉起于少腹内,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内部,上达项后风府穴,进入脑内,上行巅项,沿前额下行至鼻柱。
-
李雲松
回复三种简单方法有效预防女性尿道炎
1、坚持大量饮水
肾脏排泄的尿液,对膀胱和尿道起着冲洗作用,有利于细菌的排出,每天大量饮水,2~3小时排尿一次,能避免细菌在尿路的繁殖,可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病率,这是预防尿路感染最实用有效的方法。在疾病的发作或缓解阶段,每天大量饮水,亦有利于疾病的恢复,饮茶水或淡竹叶代茶饮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注意个人卫生
女性阴部及尿道口寄居着大量细菌,是发生尿路感染的先决条件。因此,要经常注意阴部的清洁,要勤洗澡,且不要用池浴或盆浴,要勤换内裤,在新婚、月经、妊娠和产褥期,尤应注意。女婴要勤换尿布。
3、尽量避免使用尿路感染器械和插管
尿路器械易把尿道远端的细菌带入膀胱和上尿路,尿路插管后易发生持续性菌尿,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在必须使用时,要严格消毒,在尿路器械使用48小时后,宜作尿培养,以观察是否发生尿路感染。用尿路器械检查之前,已经有细菌尿的病人,宜先控制感染。有些患者当时虽无细菌尿,但以前曾有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史或有尿路异常,在尿路检查或前后48小时宜服用抗菌素以预防感染。在留置导尿的头三天,给予抗菌药可预防或延迟尿路感染的发生,但3天以后给药则无预防作用。另外,密闭式的引流系统连接尿路留置导尿管,可使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
-
平淡之
回复治疗尿路感染的专方及单验方有哪些,各自疗效如何?
为了探索治疗尿路感染的新路子,有些学者针对本病病因病机的某个方面或病理的某个环节,自拟专方或加减古方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将文献资料选摘如下:①苦参通淋汤 (自拟方):苦参、柴胡、黄柏、公英、马齿苋、石韦。治疗泌尿系感染50例,其中急性40例,慢性10例,结果治愈48例,服药量少者3剂,最多达15剂,一般服6剂临床症状消失,尿检正常。②上方加用玉米须,治疗急性尿路感染120例,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③ 通淋利湿汤(自拟方):双花、连翘、石韦、萆?、黄柏、?蓄、白茅根、西瓜皮、黄瓜皮、白蔻仁、木通、甘草。治疗急性肾盂肾炎160例,治愈86例,总有效率86.2%。④输液3天后给予虎车合剂:虎杖、大青叶、车前草、仙鹤草、白花蛇舌草、白芍、黄芪,每日1~2剂,治疗21例,治愈18例,好转3例,有效率100%。⑤中药基本方:车前子、泽泻、石韦、黄柏、茜草、生地、地丁、鱼腥草。治疗慢性肾盂肾炎34例,有效率73 5%,与西药对照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1)。⑥补气益肾通淋方:黄芪、党参、茯苓、菟丝子、金樱子、牛膝、金钱草、山栀、?蓄。治疗L-型细菌尿路感染10例,治愈7例,好转3例。(注:L?型细菌是细菌和变异过程中因细胞壁缺陷而产生的变异型细菌,在体内的生成、致病与机体的免疫状况有关。)⑦苍耳子250克炒焦,加水600mL煎取药液400mL,加红糖100克,1次服用,服药 1次治愈16例,2次治愈4例,共治28例,治愈率71.4%,未见任何毒副作用,可能与炒焦有关。⑧川楝子20~30克砸碎,水煎两次,两次药汁混合,早晚分服,治疗本病有效。⑨自拟方:金银花、车前草、旱莲草、益母草。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治疗20余例,效好。?10?凤尾草全草30~60克,冰糖15克,每日1剂,浓煎,分2次服,连服3~5日,治疗急性尿路感染多例,均痊愈。?11?马齿苋120~150克(鲜品500克),红糖90克,煎服,服药后,盖被卧床出汗。治疗急性尿道炎11例,膀胱尿道炎29例,肾盂肾炎13例,全部治愈。此药无副作用,脾虚者不必忌。?12?金银花15克,板蓝根15克,鱼腥草30克,车前子12克,泽泻12克,瞿麦12克,海金沙9克,甘草梢6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32例,痊愈31例。?13?葫芦茶15克,海金沙15克,功劳叶24克,金钱草30克,桃仁9 克。每日1剂,分3次服。治疗尿路感染24例,痊愈20例。?14?泡桐花(带蒂,鲜、干品皆可)20~30个,水煎,将花弃去,1次服下,早晚各1剂,治疗急性膀胱炎30余例,多于服药2 剂后症状消失。?15?滑石30克,甘草5克。共研末,分6份,日服2次,每次1份。治疗尿道炎 10例,均痊愈。?16?用坐浴方:苦参、土牛膝、黄柏、蛇床子、枯矾。每日1剂,坐浴2次,配合内服药,治疗频繁发作的尿路感染有效。
为了便于病人服用,有些医者将效方做成冲剂治疗本病,疗效满意。①肾疾宁冲剂:党参、茯苓、黄柏、?蓄、瞿麦、冬瓜皮、白花蛇舌草、柴胡、车前子、蒲公英、生地。每次1袋,每日2~3次,治疗急性尿路感染22例,总有效率86.4%,慢性尿路感染48例,总有效率79 .2%。②将白花蛇舌草、大青叶、海金沙藤、瞿麦、?蓄等做成冲剂,每包含原生药25克,每次1包,每日2~3次,总有效率91.64%。③泌炎康冲剂:黄芪、党参、茯苓、麦冬、地骨皮、车前子、石莲子、益母草、茅根、白花蛇舌草、甘草,每次1袋,每日2次,治疗慢性泌尿系感染31例,治愈24例,好转5例,2年随访19例,治愈17例。
治疗尿路感染有哪些自疗便方?
中医简易自我疗法是中医医家在传统的理法方药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摸索出的,具有方法简便、安全有效、服用适口、便于久服、吸收充分、寓治于食等特点,可发挥良好辅助治疗作用,并便于家庭使用,它是民间医疗经验的结晶。现介绍用于泌尿系感染的几类自疗便方:
(1)药茶疗法
①茅根、车前草各100克。加水煎服,放糖少许,以汤代茶。以上为1日量。
②玉米根、玉米芯各100克。水煎去渣加适量白糖,代茶饮用。以上为1日量。
③薏米茎、叶、根适量(鲜草约250克,干草减半)。加水煎煮去渣,以汤代茶饮用。以上为1 日量。
④鲜竹叶、茅根各30克。将茅根切碎,根据瓷杯大小放入竹叶、茅根,沸水冲泡,盖严杯盖,温浸10余分钟,代茶频饮。以上为1日量。(《江西草药》方)
⑤鲜苦瓜1个、绿茶1撮。将苦瓜上端切开。去掉子瓤,装入绿茶,把瓜挂于阴凉通风处晾干。将外部洗净、擦干,连同茶叶切碎,混匀。每次取10克,放入保温杯中沸水冲泡,盖紧杯盖,温浸10分钟,当茶饮用。(《福建中草药》方)
以上药茶,适用于急性尿路感染。
(2)药粥疗法
①新鲜车前叶50克,粳米100克,葱白1茎。将车前叶洗净切碎,同葱白加水煮汁后去渣,然后放入粳米煎煮成粥,分顿随量食用。(《圣济总录》方)
②滑石50克,瞿麦30克,粳米100克。先把滑石用纱布包好,然后与瞿麦一同加水煎煮取汁,以汁煮米为粥,分顿随量食用。(《寿亲养老新书》方)
③地肤子、海金沙各30克,甘草10克,粳米100克。将地肤子、海金沙、甘草加水煎煮,沸后半小时,过滤取汁,以汁煮米为粥。分顿随量食用。
④鲜茅根200克,粳米100克。将茅根洗净,加水适量,煮沸半小时后,过滤取汁,以汁煮米为粥,分顿随量食用。(《补缺肘后方》)
⑤六一散200克,粳米150克。将六一散用纱布包好,和粳米一同加水煮粥,粥成后去掉纱布包,分顿随量食用。
⑥竹叶菜(又名鸭跖草)50克,粳米100克。将竹叶菜洗净后加水煎煮取汁,以汁煮米为粥,可加糖少许调味,1日内分顿随量食用。
以上药粥方均适用于急性尿路感染。
(3)蔬食疗法
①西瓜1个、番茄适量。将西瓜取瓤去子,番茄用沸水冲烫、剥皮,用洁净的纱布绞西瓜瓤和番茄肉,挤出汁液,随量食用。
②鲜甘蔗、鲜藕各500克。将甘蔗洗净,去皮切碎,鲜藕去节、切碎。混合后放入臼中加水少许捣烂,用洁净的纱布包绞取汁。温开水冲化饮用。
以上2方适用于急性尿路感染。
(4)膏滋疗法
①熟地、山药各150克,萸肉、丹皮、泽泻、茯苓各100克,车前子、六一散各150克,蜂蜜5 00克。将熟地等药加水适量,文火煎煮取汁,然后再加水煎取二汁,合并滤汁,加热浓缩至粘稠状时,倒入蜂蜜煮沸后离火,装入干燥瓶内密闭贮存。每次2食匙,每日3次,白开水化服。(适用于慢性尿路感染)
②六一散1000克,蜂蜜500克。将六一散加水煎熬1小时后滤取汁,加热浓缩至稠厚状,倒入蜂蜜煮沸,冷却贮存。每次3食匙,每日3次,白开水化服。(适用于急性尿路感染)
中医治疗尿路感染的常用方剂及中成药有哪些?
治疗尿路感染的常用方剂有:
(1)八正散
组成:木通、车前子、扁蓄、瞿麦、滑石、甘草梢、大黄、山栀、灯心草。
功效: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应用:适用于淋证初起而属下焦湿热蕴结者。方中木通多改为通草,因木通有一定的肾毒性。
(2)五淋散
组成:赤茯苓、当归、生甘草、赤芍、山栀。
功效:清热凉血,利水通淋。
应用:主治膀胱有热之血淋。
(3)石韦散
组成:石韦、冬葵子、瞿麦、滑石、车前子。
功效:清热利湿通淋。
应用:适用于下焦湿热证而临床症状较轻者。
(4)导赤散
组成:生地黄、木通、竹叶、生甘草梢。
功效:清心养阴,利尿通淋。
应用:主治热淋属心经热盛者。
(5)小蓟饮子
组成:生地黄、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山栀子、炙甘草。
功效: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应用:主要用于下焦瘀热内结而致的血淋,通过活血凉血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止血作用较好。
(6)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
功效:滋补肝肾。
应用:用于治疗肝肾阴虚之淋证,对于年老体弱,或素体阴虚而出现淋证者较为适宜。方中熟地黄通常改为生地黄,且剂量为其它药物的两倍以上。
(7)知柏地黄丸
组成: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功效:滋阴降火。
应用:本方为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而成。加知母、黄柏增强滋肾阴、清相火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所致的淋证效果较好,并对虚火妄动、迫血妄行所致的血淋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应用时,多在此方的基础上合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
(8)清心莲子饮
组成:黄芩、麦冬、地骨皮、车前子、甘草、石莲肉、茯苓、黄芪、人参。
功效:益气阴,清心火,止淋浊。
应用:主要用于气阴两虚兼下焦湿热之劳淋。方中人参多改用党参或太子参,并可加用石韦、竹叶等通利之品。
(9)程氏萆?分清饮
组成:萆?、车前子、茯苓、莲子心、菖蒲、黄柏、丹参、白术。
功效:清热利湿,分清泌浊。
应用:淋证日久,湿热郁阻,膀胱气化不利,清浊相混,小便混浊。若身倦乏力、腰膝酸软者可合六味地黄丸。
(10)小柴胡汤
组成:半夏、人参、甘草、黄芩、柴胡、生姜、大枣。
功效:和解少阳。
应用:适用于淋证反复发作伴低热者,并对尿道综合征有较好疗效。方中人参可根据情况改为党参、太子参或西洋参。
治疗尿路感染的中成药常用的主要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三金片、尿感宁冲剂、导赤丸等。
常用有效的抗尿路感染的中药有哪些?
中医辨证治疗尿感是中医学传统的治疗方法。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我们也常配合选用一些经西医药理证明确有抗菌抑菌作用的中药。这些中药同时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
(1)柴胡: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并对尿感发热者有较好的解热功效。
(2)泽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3)黄芩: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4)紫花地丁: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对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的中药还有:穿心莲、四季青、大黄、金银花、鸭跖草、马齿苋、曲莲、夏枯草、?草、苦参、黄连、车前草、知母、杜仲、黄精、生甘草等。
除上述药物外,临床上,常选用以下几种有较好的清热利水通淋作用的药物:
(1)车前子:甘寒利水而不伤阴。
(2)滑石:为治疗湿热淋证的常用药,常与通草配对使用。
(3)通草:能利水通淋,导热下行,常与滑石、竹叶配用。
(4)扁蓄:能清下焦湿热,利水通淋,常与瞿麦、滑石配用。
(5)黄柏:为苦寒燥湿药,适用于下焦湿热,常与知母配对使用。
(6)石韦:为甘寒利水药,效果较快较好。
尿路感染有哪些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和中医其它疗法一样,均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前提,因此,古代外治法专家吴师机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意思是说,内治法和外治法中的理、方、药三者相同,不同者仅方法各异而已。他还认为,病多从外而入,故医亦应有外治之法。
中医外治法对机体产生的作用,大致可归纳为止痛、增强机体防御免疫功能和对体内生理功能重新调整等。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治法简便,经济实用,疗效卓著,副作用少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适应症:小便不通。
(1)敷脐法
方药4:田螺肉7个,淡豆豉10粒,连须葱头3个,车前草3蔸(鲜),食盐少许。
治法:将上药共捣烂成饼,然后,敷贴于患者的脐孔上,每天敷1次,敷至病愈为止。
适应症:淋证,小便点滴刺痛。
方药5:麝香0.5克,白胡椒7粒(研为粉末)。
治法:先将患者的脐孔洗净,然后将麝香纳入,再将胡椒粉撒入脐孔上,胶布固定。7~10 天换药1次,10次为一疗程。
适应症:慢性前列腺炎之淋证。
(2)热熨法
方药1:小蓟60克,益母草30克,牛膝15克,车前子10克,头发炭少许。
治法:将上药加水煎汤,趁热以布蘸汤熨敷小腹部。
适应症:血淋刺痛。
方药2:葱白连根1000克。
治法:将葱白连根洗净,捣烂炒热以布包裹,分成2包,趁热熨患者脐孔,两包交替使用。每天2~3次,每次熨10~15分钟,连熨2~3天。
适应症:小便不通。
方药3:金丝草1握,韭菜根头1撮。
治法:将上药洗净后捣烂,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汤,趁热洗熨患者小腹,每天2~3次,每次洗10~20分钟,连熨3~5天为一疗程。
适应症:小便不通。
头针如何治疗尿路感染?
头针又称头皮针,是对头部发际区域穴位的针刺治疗方法。对于头针治疗原理的研究,目前尚不深入,比较成熟的有经络学说、大脑功能定位原理和全息生物学原理等,可作为头针疗法的理论基础。目前,头针疗法已成为世界各国针灸界常用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
头针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对尿道刺激征尤其有效,同时有改善体质、增强免疫的作用,可用于各种急慢性尿路感染。但本病较易反复发作,因此一般待尿检正常后仍宜治疗1个月。
第1方
取穴:双侧足运感区、生殖区。
操作:快速进针,迅速将针体推进至帽状腱膜下层,行快速捻转法,频率每分钟200次。各区分别行针1~2分钟后,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1次。
疗程:每日1次,5~7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3天。
适于急性尿路感染,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症者。
第2方
取穴:额旁3线(双侧)、顶中线,有腰痛、腰酸者加枕上正中线。
操作:急性发作、尿道刺激症状明显者,额旁3线用上下对刺,顶中线用前后对刺法;枕上正中线自上而下针刺,腰痛甚者则在两侧的枕上旁线分别再加刺2针,即三针齐刺。各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后,行抽气手法,分别持续1~3分钟。用对刺、齐刺法时,可双手同时对这些针进行手法操作。行针时,可按摩小腹、叩击腰骶,也可嘱患者收缩小腹、约束尿意。以上手法完毕后,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1次。如属慢性患者,顶中线用进气法(补法),其他各线均用自上而下针刺,仍行抽气法(泻法)。
疗程:同第1方。
第3方
取穴:双侧泌殖区、腰区、静线、血线。(汤颂延体系)
操作:用1寸毫针,沿头皮刺入2~3分,针刺方向从头顶中央向四周垂直而下,提插得气后留针2小时,其间行针2~3次。
疗程:隔日1次,10~12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7天。
尿路感染的其他疗法有哪些?
(1)耳针
取穴:膀胱、肾、交感、枕、肾上腺。
刺法:强刺激。每次取2~4穴,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电针
取穴:肾俞、三阴交。
刺法:用高频率脉冲电,通电5~10分钟。
(3)穴位注射
取穴:肾俞、中极、阴陵泉。
操作:用10%葡萄糖注射液,每穴注射2~3毫升,每日或隔日一次,30次为一疗程,休息3日,再进行第二疗程。
(4)穴位药敷
①处方:虎杖根100克,乳香15克,琥珀10克,麝香1克。
方法:以鲜虎杖根和诸药混合,捣烂如膏(如无鲜虎杖根,可取干品粉碎为末,过筛,用葱白和诸药捣烂如膏)。取药膏如枣大,放于胶布中间,贴敷在神阙、膀胱俞、肾俞穴上,每次1张,每日换药1次。
适应症:血淋、石淋。
②处方:莴苣菜1握,黄柏100克。
方法:将莴苣菜拭去泥土,不用水洗,和黄柏混合,捣烂如膏,取药膏如枣大,放于胶布中间,贴敷在神阙、小肠俞、膀胱俞穴上,每穴1张,每日换药1次。
适应症:血淋。
(5)刺血疗法
①不容穴
位置:在幽门旁各1寸5分处。仰卧,在脐上6寸,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左右计二穴。
操作: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后拔罐,使穴位周围充血,血出如线即止。
功效:清利湿热,止淋。
适应症:尿路感染。
②高阳穴
位置:食指桡侧端指甲旁0.1寸处取穴,左右计2穴。
操作: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如豆大。
功效:清热通淋。
适应症;小便热痛。
③外踝尖
位置:坐位或仰卧,于足外踝最高点处取穴,左右计二穴。
操作:以三棱针点刺出血。
功效:清热利湿,排尿通淋。
适应症:淋证。
④耳屏尖
位置:在耳廓前耳屏尖部取穴。
操作:耳锋针刺血。
功效:清热通淋。
适应症:膀胱炎。
(6)手针疗法
①少府:掌面小指本节后骨缝陷中取穴。直刺3~5分,主治小便不利。
②肾点:手背小指与无名指掌骨歧骨基底部前陷中取穴。直刺3~5分,主治尿路感染。
③手解溪:手背,小指第一节骨尖中央取穴。直刺1分许,主治小溲不利。
④膀胱点:掌侧小指外侧线上,与肾点平齐处取穴。直刺5分~1寸,主治膀胱病。
(7)经外奇穴治疗
①气门:仰卧,于脐下3寸再旁开3寸处取穴。左右计二穴。直刺5~8分,主治膀胱炎。
②利尿穴:仰卧,于神阙穴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取穴。直刺0.5~1寸,或用手指按压,主治淋沥、血尿。
③横骨:仰卧,于耻骨联合部近上缘中央处取穴。针尖向内上方斜刺2~4分,可治淋病、膀胱炎。
④足太阳:坐位或仰卧位,于足外踝骨后1寸处的凹陷中取穴,左右计二穴。直刺3~5分,主治淋病。
祝你早日康复。。。。。。。。。。。。。。。
-
姜齐
回复昨天分享了合谷穴、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今天我们继续分享涌泉穴、中脘穴、关元穴和气海穴,这段时间被隔离在家中,若能坚持按摩这几个穴位,一定会让你心情舒畅,身体健康。
04、涌泉穴
涌泉穴位置的寻找方法: 涌泉穴位于足掌心第二、三指跖骨间,当踡足时呈凹陷处;或者于足底中线的前、中1/3交点处取穴。
按摩涌泉穴的作用与好处: 能温补肾经,益精填髓,防治腰酸腿软,下肢浮肿、降血压、养肝,明目,治失眠等。
【 温馨提醒】 涌泉穴的按摩手法:将左腿架在右腿上,左手将左脚趾握住向上搬翘,右手手指和掌心从足跟向前用力推擦涌泉,呼气。手掌搓回,吸气。反复推揉100-200下,越搓越快,越搓越用力,掌心和足心均有热感。
05、中脘穴
中脘穴位置的寻找方法: 位于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肚脐上4寸处。
按摩中脘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且有去眼袋、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的作用;
(2)缓解治疗胃痛、腹痛、腹胀、呕逆、纳呆、反胃、食不化、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黄疸、胃扩张等;
(3)缓解治疗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治疗慢性肝炎等;
(4)缓解治疗喘息不止、恶心、痰多、咳喘、失眠、脏躁、癫痫、尸厥、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治疗烧心等。
【温馨提醒】 中脘穴的按摩手法:
点击法 ——两手相对,如果另一只手不方便,用一只手也可以,但是一根手指头的力量很弱,不容易点揉到这个穴位,所以至少要用两个手指头,对于胀气,胃痛,可以点击它,点击它会出现酸痛,随后会出现打嗝,用力要大,坚持 一般3-5分钟。
按摩法 ——按摩中脘穴益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按摩,以拇指螺纹面施力。
特别提醒: 中脘穴孕妇禁止按摩。
06、关元穴
关元穴位置的寻找方法: 位于小腹部,身体前正中线,肚脐下3寸处。
按摩关元穴的作用与好处:
(1)有培肾固本,调节回阳的作用。能够治疗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子宫脱垂,闭经、尿频,痛经,产后出血、小腹痛、腹泻、痢疾等症状。
(2)长期按摩关元穴,对尿路感染、肾炎,脱肛,中风,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消化不良等疾患有很好的疗效。
【温馨提醒】 关元穴的按摩手法:
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07、气海穴
气海穴位置的寻找方法: 位于人体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按摩气海穴的作用与好处: 治疗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痛、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遗尿、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四肢乏力等。
【温馨提醒】 气海穴的按摩手法:先以右掌心紧贴于气海的位置,照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以左掌心,用逆时针方向,如前法按摩 100—200次,按摩至有热感,即有效果。气海是一个保健穴位,对男女都有好的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