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孩子尿床是肾亏吗

时间: 阅读:9286

孩子尿床是肾亏吗


最佳回答

苍耳子

苍耳子

2023-07-17 03:06:29

指导意见:
那主要是看孩子多大了一般都不是肾亏的,小于5周岁的孩子就是没有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超过5周岁那就属于医尿症的,就需要给孩子查清楚是不是先天性的骶尾脊柱裂导致的尿床,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7-17 06:06:13

  • 广东熊**
    回复
    2023-07-17 06:06:13

    1 难以启齿的尿床问题

    尿床,又称夜间遗尿,在2、3岁前的孩子身上是很常见的,随着年龄成长,其膀胱控制能力会逐渐成熟稳定。大部分的孩子在4~5岁左右,就能够获得较稳定的膀胱排尿控制能力。

    曾有学者针对尿床议题进行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6~12岁的国小年龄群中,在过去一个月内曾发生一次以上尿床的盛行率为5.5%,随着年纪增长,尿床比例慢慢减少,7岁为9.3%、12~13岁为0.6%。

    从性别来看,男孩因为泌尿性系统成熟度较慢,且先天肾脏泌尿系统疾病发生率较高,因此男孩的尿床比率约为女孩的2倍,此盛行率与欧美国家的调查结果差不多。

    尿床若年满5岁、每周2次,应求医!

    倘若5岁以后,偶尔发生尿床现象,也不必过于担心。但若5岁以上的孩子,每周仍都有不自主的尿床达2次以上,就会建议至门诊进行检查。求诊目的在于确认是否罹患先天肾脏泌尿系统疾病或是其他潜在因素造成孩子尿床,并给予适当的生活及治疗建议。

    导致尿床的原因众多,主要还是根据发生频率及检查结果来评断。一般而言,若检查结果没有肾脏及泌尿系统问题,大多只是孩子的成熟度较慢,大部分这样的孩子随着年纪增长会有所改善。

    根据统计,5岁以上的孩子,每年会有15~20%的孩子会逐渐自行改善尿床问题。

    2 孩子尿床是什么原因

    尿床原因众多,粗分两类

    尿床原因众多,可粗略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尿床类型。原发性是从出生后就一直出现尿床的现象;继发性尿床则为曾经有6个月以上都没有尿床,但突然某个时间点之后,又开始频繁的尿床。

    大多为原发性尿床

    大部分求诊的孩子检查结果以原发性尿床居多。一般而言,先进行简单的病史问诊及身体检查,再根据需求,安排相关检查,如:尿液、肾脏膀胱超声波检查…等。

    倘若初步检查结果排除了先天肾脏泌尿系统疾病,绝大部分与膀胱控制能力成熟度有关。

    不过,除了膀胱控制能力之外,大脑苏醒中枢亦扮演重要角色。尚未成熟的大脑苏醒中枢无法侦测到胀尿的膀胱,当然也无法发出信号让孩子醒来去上厕所,因而使得孩子时常尿床,这也是为什么原发性尿床的孩子常常具有熟睡不易叫醒的特质。

    继发性尿床须找出原因

    曾有6个月以上没有尿床记录的孩子,却又突然开始尿床,这就是继发性尿床,其病因有可能是罹患了泌尿道感染、慢性肾脏病、尿崩症…等后天的泌尿系统疾病,或是医师也会针对儿童的心理状态、行为、学校表现及家庭状况进行咨询。

    像是最近刚搬新家、从幼儿园毕业上小学或换老师、家中有了新生儿…等不调节的事情,都会有可能导致孩子又再尿床。

    3 切勿轻忽尿床问题

    在传统刻板观念里,总认为孩子尿床只是因发育尚未成熟而无法控制排尿所致。许多爸比妈咪,甚至医护人员都相信尿床并无大碍,尿床现象将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随之消失。对于尿床都视为当然或采取观察态度。

    事实上研究发现患有尿床的孩子比起无尿床习惯的孩子,明显有较严重的情绪(如:经常感到焦虑和抑郁)、思想、注意力以及行为问题,同时自尊亦受到严重的损害。然而当他们痊愈之后,所有心理及行为问题都有明显的改善。

    因此,尿床并非如过去相信的无害,特别是针对己经出现上述现象的孩子应给予及早治疗。

    此外,也有研究发现,患有严重尿床的孩子可能同时具有睡眠障碍与膀胱功能失调的症状,特别是那些曾经接受过多种治疗而又失败的孩子,这些种种问题都必须得到适当的注视和检查,从而恰当地提供针对不同类别尿床的有效治疗,才能有满意的效果。

    4 孩子尿床该怎么治

    一般来说,轻微或是不频繁的尿床,并不算是一种疾病。大部分的孩子随着年纪增长,尿床现象通常都会自然消失,若偶尔出现的尿床并不需要特别处理,只需要给予孩子正向的鼓励与支持。

    相反地,5、6岁以上的孩子出现频繁而持续的尿床,很可能与某些病理原因有关,必须正视此问题,且提供适当的治疗。而尿床的治疗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动机以及爸妈的态度进行适当的选择,常用的治疗方式可分为「行为调整」和「药物治疗」两大类。

    行为调整

    关于尿床的行为调整治疗有多种方式,包含尿床感应器、膀胱训练、动机治疗…等,像是国外有个称为「尿床闹钟」的行为控制装置,将一电极片贴于孩子内裤上,当此电极片侦测尿湿状况,将会铃响以提醒孩子起床尿尿。

    此行为控制的效果因人而异,但有些爸妈反映只要孩子一尿湿,就会吵醒全家,重点是尿床的孩子还不醒,且对于睡觉总是翻来复去的孩子而言,电击片可能脱落而影响其作用,加上又无健保给付,需自付疗程,因此,此装置在台湾的接受度并不高。

    一般而言,这些方式都需要投入一段较长的时间,且爸比妈咪与孩子的动机必须十分强烈,能够定期追踪,并由专业人员协助执行,否则较容易失败而产生挫折。

    药物治疗

    使用药物来治疗尿床是个容易使用且效果不错的方式,因此受到医师与病人的喜爱,然而有些爸妈会担心药物副作用的问题。治疗尿床的首选药物是抗利尿激素,人体本身也会分泌抗利尿激素,其作用机转在于减少夜间尿量。

    对于正常孩子而言,抗利尿激素于夜间的分泌会增加,以使尿量浓缩减少,自然而然不会尿床;但尿床孩子却分泌不足,使得尿液生成过多而尿床。

    抗利尿激素需要每天睡前服用,且搭配睡前2小时的限制饮水,在过去研究中,抗利尿激素的副作用和安慰剂相当,因此安全性是很高的。且一般而言可达到八成的控制效果,甚至是可完全控制。

    倘若使用抗利尿激素的效果不佳,才会考虑采用第二线药物,包括三环抗忧郁剂和抗乙烯胆碱药物,但可能产生程度不等的副作用,使用上需要让专业医师的评价与监督才可使用。

    正视问题,才能告别尿床

    尿床问题往往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如果爸妈不能充分谅解,也未给予支持和辅导,而只是一味加以责骂和处罚,则更导致孩子失去自信心和自尊心受损,形成自卑、畏缩、脾气暴躁以及一些较严重的心理及行为上的问题。

    首先,爸比妈咪得让孩子产生想解决尿床问题的动机,并重视尿床问题!有些孩子会觉得尿床也没有关系,又不是我要花时间、费力气来收拾整理,反正妈咪都会处理。此时鼓励爸妈与孩子坐下来一起讨论与面对尿床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例如:

    1、享用晚餐之后或睡觉之前,就应该减少摄取水分,尤其是利尿的饮料、水果应于晚餐时间摄取完毕,以免增加尿床机率。

    2、养成定期如厕的习惯,特别是在睡前的5~10分钟,还要再上一次厕所,将尿液排空。

    3、夜间可于固定时间使用闹钟或由爸妈叫醒孩子起来尿尿,有些孩子怕黑,倘若厕所位置离居室较远,半夜黑黑的就不敢自行前往,爸妈可以留盏小夜灯、将厕所的灯打开,或留个尿壶于床边…等,都是可行的方法。

    只有自己才能解决尿床问题

    再来是培养孩子解决尿床问题的动机,让孩子重视此问题,且体认到只有自己能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年纪较大的孩子就可以让他自己清洗及更换整床单、睡衣,以培养责任感,但爸妈切勿惩罚或大声指责,甚至是用言语奚落孩子。

    最常遇到的是,家里有两个小孩,老二已经有一段时间未曾出现尿床现象了,但老大却还是会尿床,这时候许多爸妈通常会以老二来指责或奚落老大,或是允许老二以这件事情来取笑尿床的孩子。

    但这样不仅对于病情并无帮助,只是雪加上霜,还会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对于孩子的情绪与心理层面都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建议尽量以鼓励和关怀来取代责骂,让孩子有信心来度过这样尴尬的时期。

    另外也会建议爸妈让孩子每天做纪录,像是在门诊就会提供类似日志给孩子记录今天睡前喝水及尿床状况,让孩子清楚知道尿床问题。倘若孩子有一段时间都没有尿床,爸妈可以用贴纸或小奖品做为鼓励,让孩子有更强的动机来改善尿床问题。

  • 宁吉儿
    回复
    2023-07-17 06:06:13

    孩子尿床的原因有睡前饮水过多、遗传性的遗尿、睡眠过深、精神紧张、泌尿系统疾病、肾脏疾病、膀胱功能成熟延迟,建议您要注意控制孩子在睡前的饮水量,训练孩子的膀胱功能,养成夜尿习惯,在夜间定时喊孩子起床小便,这样孩子会养成孩子夜里有意识的起床小便习惯。
    尿床因素:
    遗传因素
    夜遗尿通常在家族中显性遗传,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机率尿床。若父母一方有曾为尿床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机率患病。
    疾病因素
    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
    睡眠很深,不能及时醒来排尿
    部分患儿没有受到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尿布,父母夜间不唤醒孩子,抱孩子去厕所撒尿,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躺在床上睡眠时帮他们排尿,造成孩子睡眠中排尿的习惯。久之,容易发生夜间尿床。
    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
    夜遗尿患者随年龄的增长,症状或许有所改善,停止尿床,但停止夜遗尿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甚至有1%的人进入青春期后还继续尿床。
    环境因素
    突然换新环境;气候变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
    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
    另外,还有20-30%的夜遗尿孩子在睡眠中,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控制尿激素是一种由人体自然产生并可减少尿液量的激素。

  • xuzhujun728
    回复
    2023-07-17 05:05:03

    孩子大了还尿床属于病症,有可能是大脑功能不完整,或者需要心理健康治疗。虽然有些父母担心孩子的尿床,但他们往往忽视治疗,最终加重甚至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如果孩子尿床太频繁,父母和朋友必须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找出原因,并配合医生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由于儿童的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全,对排尿缺乏控制,因此容易尿床,长大后,随着大脑功能的改善,不容易尿床。

    婴儿肾气不足,下元虚寒,肾虚不能固定,或由于脾虚弱,膀胱不能限制尿液。另一个原因是膀胱注入湿热,使肾关闭限制尿失司,膀胱不隐藏和遗尿。或者是由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父母应该明白遗尿是一种疾病,而不是孩子的故意行为,所以他们不能虐待、责备甚至殴打孩子。帮助孩子建立信心,给予更多的安慰、关心和鼓励,并指导一些导致遗尿的心理因素。

    如果你的孩子患有功能性夜间尿症(夜间遗尿症),你需要回忆一下你的日常教育方法以及你的家庭是否发生了重大事件。如果家庭成员发生了变化,或搬回家,或最近夫妻经常吵架,或者孩子以前遇到了困难和压力,在这些情况下,父母没有及时照顾孩子,甚至亲子关系不好,这将促进不尿床的孩子再次尿床,加上后期父母指导不当,这种行为会形成习惯。

    遗尿不影响智力发育,但是需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应该冷静不要强调不要责备,保持面子,减轻孩子原来的心理负担。通常你可以带孩子去做更多的体育活动,鼓励和赞扬孩子有良好的身体控制,并建立他的信心。如果尿床的行为仍然不能改变,建议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顾问会用专业的方法来帮助他。如果父母不注意,忽视孩子的身体或心理问题,错过孩子的最佳治疗期,他们可能会后悔一生。

小孩子阴虚寒咳嗽怎么办

儿童阴虚火旺体质怎么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