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病中医治疗方法
腰椎病中医治疗方法
最佳回答
腰椎病中医在治疗的时候可以通过口服中成药物的方式治疗,除了口服药物以外,平时的时候可以通过中医推拿的方式或者是中医针灸的方式,都可以有效的治疗腰椎病引起的症状。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北京-梁**
回复
-
江苏-吴**
回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拔罐、艾灸、穴位注射、中药外敷等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1.针灸主要选取的主穴有:大肠俞、委中穴、阿是穴(酸麻胀痛感觉明显的穴位)等意在疏通经络气血,通经止痛。根据患者不同病症配伍其他穴位,如寒湿患者,配腰阳关、命门;瘀血型患者配膈俞、次髎等。
2.拔罐,针对腰椎间盘患者腰部疼痛部位的穴位进行拔罐疗法,主要用于治疗瘀血型患者和寒湿型患者。
3.艾灸及中药外敷选取腰痛部位的阿是穴,治疗30分钟,以腰部温热为度,属于辅助治疗,适用于治疗各种腰痛患者。
4.穴位注射,采用西药中的地塞米松注射液和普鲁卡因注射液混合注入腰部阿是穴内,每穴注射0.5~1mL,2~3日1次。
中医治疗必须在医学检查的前提下,确保患者是不是适用中医治疗,如患者存在腰椎狭窄的情况下,谨慎治疗。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包括中药内服与外敷、正骨推拿、艾灸治疗。
1.中药内服:通过辨证论治,中药内服一般采用补肾强筋、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的治疗方式。临床可用独活寄生汤等方剂进行治疗,在治疗中注重益气活血以及通经络,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有着良好的疗效。
2.中药外敷:随着熏蒸治疗仪器的不断完善与更新,中药辨证论治外敷显现出更多优势,若患者寒气较重则配以小茴香、炮姜,若瘀血重,则应当加赤芍与丹参,若是存在气滞,则应配以青皮与枳实,通过合理的配伍能够起到很好的疗效。
3.推拿治疗:推拿治疗颈肩腰腿痛有确切的疗效。在进行腰椎间盘突出时,推拿手法的正确使用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相关症状,在促进患者经络流通气血的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机体功能得到提升。
4.艾灸治疗:艾灸有着行气止痛(通过调理人体气机来缓解疼痛)、散寒除湿、温经通络等功效,在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中采用艾灸疗法,突出不受环境影响、护理方便、无不良反应、痛苦轻微、操作简单的特点,且火力大小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需要根据患者个人体质与病情辨证论治,不可自行盲目施治。中药治疗。临床多采用祛湿通络,活血止痛,补脾肝肾等治法,如采用独活、桑寄生、防风、海风藤、鸡血藤等祛湿通络药物;
川芎、红花、没药、当归等活血药;杜仲、茯苓、党参、熟地黄、白芍等补脾肝肾药物;还可服用祛风止痛胶囊大活络丸,外用奇正消痛贴,安通舒贴等。
二、针灸。以腰背部膀胱经穴位为主,如肾俞、膀胱俞、气海俞,根据证型配以躯干及四肢穴位,毫针刺或者刺络放血,以达到舒经通络活血止痛的疗效。
必要时可配合艾灸和电针治疗。
三、推拿。以揉、滚、推法为主,以腰部痛点为中点,辅以弹拨、点穴、按压等手法,松解局部肌肉,分离粘连的肌肉纤维,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症状。
注意老年病人,及伴有骨质疏松的病人忌用腰部办法,以免加重病情。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中药注射,中药静脉制剂进行静脉点滴,可以起到活血通络、改善局部循环、增强抗炎的效果。
二、中药内服,腰椎间盘突出常由肾虚督弱、湿阻血瘀、经脉失养引起,治疗时可应用益肾壮督、祛湿活血、柔筋通络的药物,如杜仲、枸杞、牛膝、独活、威灵仙、当归、续断、伸筋草、秦艽等药物。
三、中药外敷,中药外敷可作为中药内服的辅助治疗,一般使用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药物在患处外敷,通过发热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四、水罐疗法,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
五、针灸,针灸秉承辨证施治、循经取穴的原则,着重调整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腰间盘突出的中医治疗要点:
一、中医药内服、外敷。使用传统中药进行调养,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疏通经络、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可减轻疼痛、缩短病程、增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
二、牵引疗法。骨盆牵引,可以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使椎间盘突出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
三、推拿治疗。可缓解肌肉挛缩,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但暴力推拿按摩可导致病情加重,应慎重。
四、针灸治疗。取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的穴位,达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目的。此外,还有小针刀、拔罐、练功疗法等,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治疗方法都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多样化综合疗法效果满意,更提高了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整体水平。铍针、针灸、推拿都是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
其中,铍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突出的优势和特色。
铍针首见于《灵枢》,九针之名,五曰铍针……末如剑锋。
铍针就是针灸的一种,只是针尖扁平。针刺简单,不留针,不痛苦,易于接受。
3、铍针,怎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说说铍针的原理。
一是铍针精确松解软组织的痉挛和粘连,改善局部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从而迅速解除神经根的刺激症状。
二是铍针精确激活椎旁肌肉,纠正脊柱力线,改善脊柱的稳定性,降低椎间盘的高压状态。
三是铍针治疗,同时配合推拿手法,纠正腰椎的微小错位,调整神经根的位置,也有助于解除神经压迫,消除症状。
简单说,铍针治疗,纠正脊柱力线,消除椎间盘的高压,解决疼痛。
“筋柔”然后才能“骨正”,气血得以正常循行,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
好不好,看疗效。
从我科的临床实践看,多数患者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避免了开刀之苦。
-
江苏-吴**
回复腰间盘突出的中医治疗方法:
1、推拿手法:推拿手法能疏通经络、活血散淤、松解粘连、润滑关节,可以使突出的髓核缩小,改变突出物与受压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减轻神经根所受的压迫;可以调节关节紊乱,解除小关节滑膜的嵌顿;还能减轻肌肉痉挛,缓解疼痛。
2、中药内服、外用:中医将其归为“腰痛”、“腰腿痛”范畴。“腰为肾之府”,“肾主腰脚”,“肝主筋”,因此腰腿痛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中药是从病因入手,虽然起效慢,但是标本兼治,疗效显著,是治疗的好方法。
3、中药足疗:则用红花、川椒、艾叶、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威灵仙、川草乌,水煎后,放入足疗仪泡足,每日一次,每次半小时。
4、针灸:针灸秉承辨证施治、循经取穴的原则,着重调整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因为这两条经脉经过腰背部,针刺这两条经脉上的俞穴,能缓解疼痛。常用的穴位包括华佗夹脊穴、环跳、承扶、阳陵泉、委中等俞穴。针法的选择上,须根据证型采用补、泻、温通、活血等方法。
腰间盘突出的锻炼方法:
1、小燕飞”:俯卧,头转向一侧,两腿交替向后过伸;两腿同时过伸;两腿不动,上身躯体向后伸展;上身与两腿同时向后伸展;然后还原,再重复每个动作20次左右。
2、五点支撑:仰卧,以两手叉腰作支撑点,两腿屈膝成90度,脚掌放在床上。以头后枕部及两肘支撑上半身,两脚支撑下半身,成半拱桥形,挺起躯干,此时膝部可稍向两侧分开。重复20次左右。
-
西安-杜*
回复随着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改变,患者呈现出增多的趋势,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患上此病之后虽然需要药物或者手术治疗,但是平时的护理更加重要。
谈某,患腰痛已经2年多,经某医院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曾用中西药及针灸、理疗,皆不见效,病情日渐加重,近两个月来腰酸频发,双腿无力,不能久站,伴有头痛眩晕,耳鸣、夜间睡眠差,梦多烦躁。
后来决定采取内外兼治的办法治疗,外治用丹火透热法,取双侧肾俞穴及压痛点,每日l次。内治选择了一个传世已久的中草药药方。内与外结合,综合调理一个平月下来,患者腰痛较初诊时明显缓解,生活起居已不受影响,饮食睡眠皆正常。
这里,他所选择的内治方的具体内容为:准备桑寄生lO克,狗脊10克,丹参20克,熟地10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全蝎6克,川牛膝10克,制川乌6克。本方具有补益肝肾,祛风通络作用常用于治疗腰推间盘突出症。将上药共研细未装入胶囊,每粒1克,每次4粒,每日3次。3日即可初见疗效。
方中桑寄生、狗脊是主药,有补益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作用;当归、党参、熟地起益气养血,补精填筋作用;佐以丹参、川牛膝以活血化淤、引血下行;全蝎、制川乌温经散寒,通络止痛。该方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涉及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生病而减少了一定的活动量,所以饮食的摄入量也应适当减少,胃肠蠕动慢,消化功能降低,故应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少食多餐,多吃蔬菜水果及豆类食品,多吃一些含钙最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药、豆制品等,有利于钙的补充,但是腰推已经长出骨刺(骨质增生)的病人则不宜摄取太多钙质。尽量少吃肉及脂肪量较高的食物,因其易引起大便干燥,排便用力而导致病情加重。
此外,此类患者还要注意卧具和卧位。
过软的床铺在人体重量压迫下可形成中间低、四边高的形状,很容易影响腰椎的生理曲线,使推间盘受力不均。因此,从治疗和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角度出发,选用木板床较为合适,一般使用时应将被褥铺垫得松软合适,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维持腰椎的平衡状态。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选择佩戴护腰来防寒保暖。佩截护腰对腰推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主要目的是制动,就是限制腰推的屈曲等运动,特别是协助背肌限制一些不必要的前屈动作,以保证损伤的腰椎间盘可以局部充分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