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发烧按什么穴位退烧
风寒感冒发烧按什么穴位退烧
最佳回答
出现风寒感冒症状通过按摩穴位是不可以退热的,建议已经出现了发热的症状,应及时到线下医院进行治疗,通过相应的药物来进行改善,也可以先口服一些退热类的药物,比如布洛芬或者是柴胡颗粒。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杭州-毛**
回复
-
李雲松
回复一般感冒(37.5℃~39℃)发烧推拿方法:
①平肝10分钟,从少儿食指指根推到指尖。
平肝能够发散外邪。感冒,中医认为是风寒或风热邪气侵袭体表皮肤,通过推拿这个穴位,能够将入侵身体的风寒、风热邪气发散出体外以治愈疾病。
② 清肺10分钟,从少儿无名指指根推到指尖。
中医认为肺合皮毛,外邪侵袭皮肤,肺部就 会受到影响进而积热,用清肺的方法就能清除肺热,防止感冒咳嗽,并 且能促进皮肤排除邪气。
③ 推天河水15分钟。从少儿腕横纹均匀推到肘横纹。
推天河水能退热,普通感冒发热症状用推天河水的方式就能够解决了。
④掐五指节2~3遍。
掐五指节可以用于伤风感冒,调和气血。
简简单单四步,妈妈只要找准穴位坚持做完相应时间,就一定会起到效果,很多高烧儿童的体温在短短几十分钟内就能降下来。
发热重的感冒(39℃~40℃)发烧推拿方法:①平肝、清肺各5分钟
平肝以发散外邪,清肺以清除肺热、解表
②推六腑15分钟
六腑,为凉穴,推之以清除壮热,清热作用比推天河水更强。
③掐五指节2~3遍
掐五指节可以调和气血,抵抗病邪,快速治愈。
④鼻塞严重者,揉阳池10分钟
阳池穴可以治疗头部一切疾病包括鼻塞,且头痛不论寒热虚实皆可以用。
⑤咳嗽重者,加八卦10分钟
八卦主治胸腹气机不畅导致的咳嗽痰喘、胸闷、食积等。
注意:6个月~2岁婴儿高烧若超过40度可能会引发惊厥,请尽快就医。
小儿推拿的基本要求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概括起来是: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因为宝宝的肌肤非常娇嫩,很容易被擦破,所以操作起来的时候,不能用很大的力气,要求动作一定要轻。
用的力气小了,动作就要快,这样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对穴位造成足够的 *** 。比如推法,一般针对成年人的操作频率是120-160次/分钟,而针对小儿,就需要160-200次/分钟。
另外,操作的时候,用的力气要均匀,不能力气一会大、一会小,速度一会快一会慢。只有操作手法规范了,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
匿名用户
回复现在这个季节,又冷又干燥,很多人一不留神就感冒发烧,一发烧就去医院开药打针。先不说排队挂号费时间,路上遇到个堵车什么的就着急了,去到医院吃了药打了针人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又累又难受。
在家采取物理降温法吧,敷个冰袋擦个身,照顾的人又累又折腾,退烧的速度还特别慢。太没效率了!不如教你三个穴位,在家用刮痧板或是砭石板刮一刮,可以有效退烧。
一、大椎穴
大椎穴是人体上半身的一个重要十字路口,是督脉与六大经脉交汇的中心点,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的中间,有益气壮阳的功能。中医有说“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所以发烧的时候用刮痧板刮拭这个穴位,能够有效退热。
具体的方法:从大椎穴上部5厘米开始往下刮到穴位下方5厘米处,可以将速度加快一点,顺着上往下的方向刮,千万别来回刮。直到出痧或稍微有点发热就可以了。
二、合谷穴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虎口部位,四指并拢大拇指伸出来,虎口位置会有一个凹陷的地方,就是我们所说的合谷穴。有治疗发热、头痛、目赤肿痛、热病等病症的功效。发烧的时候刮拭这个穴位,也是能够有效退热,缓解发烧的情况。
三、曲池穴
曲池穴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有清热解表、疏通经络的作用。位于我们的手臂肘部,“曲”也就是弯曲的意思,手肘弯曲的时候,在肘横纹外侧中点有一个凹陷像水池的地方就是曲池穴。
具体的方法:也是从上部往手指的方向刮拭,别来回刮,刮到微微发热就行了。
四、大肠经
大肠经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手阳明大肠经,它是一个发热必刮的经脉,也是手臂上阳气最为茂盛的经络。中医里看来,这个经穴主治有关“津”方面的病症,比如口感、眼睛痛、牙齿痛,当气盛有余的时候,经脉所经过的部位发热、肿胀;气虚不足的时候就会发冷。
具体的方法:发烧的时候可以按照三段不同的地方来刮拭,先刮上臂,然后是手肘窝,最后刮下臂和手。每一节都刮拭大概20下,刮到微微发热或是出痧就好。
我们所讲的这几个位置对退烧都有很好的效果,要遵循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刮,大家不妨可以试试,寒冷风大易感冒,养生知识要随身备好。
注: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
逍遥子
回复到了秋冬季节,稍不留意,感冒、咳嗽、头痛、流鼻涕、发烧就会上身,家中有小孩的最怕夜晚发烧,家长总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我们人体5个退烧穴,可以辅助治疗感冒发烧,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穴位。
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
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曲池穴、合谷穴、外关穴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