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风寒感冒应该怎么艾灸

时间: 阅读:3805

风寒感冒应该怎么艾灸


最佳回答

七里香

七里香

2023-07-16 23:17:58

风寒感冒,通过艾灸常用的穴位就是风池穴,合谷穴,迎香穴,列缺穴,大椎穴,还有风府穴,能够帮助改善头痛,头晕,流鼻涕,鼻子不透气的情况,而且通过艾灸也可以祛风散寒。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太原`赵**
    回复
    2023-07-17 02:02:39

    风池穴是人体的一大重要穴位,因此适当艾灸这个穴位也可以起到很多功效。

    艾灸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的方法,中医认为,人体的大部分穴位都可以进行艾灸,而风池穴也是一个常用的艾灸穴位。那么,艾灸风池的主要功效有哪些呢?今天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艾灸风池穴可以起到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大家看完后对疾病的防治以及日常保健有所帮助:

    1、风池本身属于足少阳胆经,位置在头项交界之处,而这个部位正好是全身的血液进入头部的通道,因此艾灸此穴可以起到提高抵挡风邪入侵功能、疏通经络、清热解毒、益气等作用。

    2、缓解疼痛:中医认为,发生感冒头疼主要是因为风邪入侵或湿热导致的,因此艾灸风池穴可以起到防治头痛的功效。并且风池穴局部有多条经脉经过,适当艾灸风池穴还可以消除疲劳、活血通络,对颈椎疾病的防治也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3、快速消灭颈性头晕:当发生颈部劳损时就会引起颈性头晕,主要是因为颈部发生了外伤和炎症会导致周围神经和血管受到刺激和压迫导致的,患者不仅会出现头晕,还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及颈部不适,艾灸这个穴位就能够帮助颈椎恢复恢复正常功能,从而起到消灭颈性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的功效。

    ? 4、当风寒感冒时有外邪入侵机体,风池就是抵御外邪之气入侵的重要穴位,艾灸这个穴位可以起到预防风寒感冒的功效,发生感冒头痛时,艾灸刺激这个穴位还能较快的缓解病情。我之前风寒头痛欲裂,艾灸了一注后症状缓解很多,所以好方法及时跟大家分享。后面我会把坚持艾灸后的具体感受再分享,大家有啥更好的经验及方法也可以跟我沟通。

    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艾灸风池的主要功效了,相信大家看完后也已经对艾灸风池的主要功效有了更多了解。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每次艾灸风池穴应连续艾灸15分钟左右,每天艾灸一次即可,如症状比较严重,还可配合其他穴位艾灸,以加强其功效。

    风池穴是人体的一大重要穴位,因此适当艾灸这个穴位也可以起到很多功效。

    艾灸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的方法,中医认为,人体的大部分穴位都可以进行艾灸,而风池穴也是一个常用的艾灸穴位。那么,艾灸风池的主要功效有哪些呢?今天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艾灸风池穴可以起到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大家看完后对疾病的防治以及日常保健有所帮助:

    1、风池本身属于足少阳胆经,位置在头项交界之处,而这个部位正好是全身的血液进入头部的通道,因此艾灸此穴可以起到提高抵挡风邪入侵功能、疏通经络、清热解毒、益气等作用。

    2、缓解疼痛:中医认为,发生感冒头疼主要是因为风邪入侵或湿热导致的,因此艾灸风池穴可以起到防治头痛的功效。并且风池穴局部有多条经脉经过,适当艾灸风池穴还可以消除疲劳、活血通络,对颈椎疾病的防治也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3、快速消灭颈性头晕:当发生颈部劳损时就会引起颈性头晕,主要是因为颈部发生了外伤和炎症会导致周围神经和血管受到刺激和压迫导致的,患者不仅会出现头晕,还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及颈部不适,艾灸这个穴位就能够帮助颈椎恢复恢复正常功能,从而起到消灭颈性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的功效。

    ? 4、当风寒感冒时有外邪入侵机体,风池就是抵御外邪之气入侵的重要穴位,艾灸这个穴位可以起到预防风寒感冒的功效,发生感冒头痛时,艾灸刺激这个穴位还能较快的缓解病情。我之前风寒头痛欲裂,艾灸了一注后症状缓解很多,所以好方法及时跟大家分享。后面我会把坚持艾灸后的具体感受再分享,大家有啥更好的经验及方法也可以跟我沟通。

    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艾灸风池的主要功效了,相信大家看完后也已经对艾灸风池的主要功效有了更多了解。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每次艾灸风池穴应连续艾灸15分钟左右,每天艾灸一次即可,如症状比较严重,还可配合其他穴位艾灸,以加强其功效。

  • 西安-杜*
    回复
    2023-07-17 02:02:39

    小儿感冒分为风寒和风热感冒,风寒感冒的主要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比赛流鼻涕、打喷嚏、咳痰清稀;风热感冒的主要症状为发热重,恶寒轻、微出汗、鼻塞流浊涕、痰黄而稠、咽红、舌尖红、舌苔黄。

    对照以上特点分清小儿常见两种感冒的症型,就比较好采取方法了。根据您提供的简单症状应该属于风寒感冒后期或者初期较轻的阶段。

    感冒艾灸方法:取肺俞、中府、神阙、涌泉进行艾灸,依次施灸每穴10分钟,每日一次,坚持3天可解。

    如长时间艾灸肺俞单穴即可有效缓解鼻部症状。注意:小儿艾灸点到即止,以皮肤温热为度,不可过热伤其皮部。

    为方便施灸,为您提供以下穴位图:

  • 常州-薛**
    回复
    2023-07-17 02:02:39

    艾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一般我们可以用艾灸治疗各种体寒疾病,因为艾灸有很好的温经散寒的作用,所以艾灸也被用于治疗妇科问题等等,其实艾灸的使用是比较广泛的。那么,一般艾灸可以用来治疗哪些疾病呢?中医里面都有艾灸治疗什么呢?
    1、艾灸治疗头痛
    头痛症状表现
    外感头痛起病较急,常伴随恶寒,发热,鼻塞,流鼻涕等表证;内伤头痛起病缓慢,时发时止,主要有肝阳头痛,表现为面红口苦,舌苔薄黄;肾虚头痛,男性有遗精,女性有带下,舌红,少苔等表现;血虚头痛表现为头痛,心慌,舌质淡。
    艾灸穴位
    百会穴:将耳郭折叠向前,找到耳尖,经过耳尖连成一线,与正中线的交点处,即为百会穴。艾灸这个穴位,可以镇痛止晕,清热开窍,健脑宁神,主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目不能视,鼻塞,鼻出血等症状。
    涌泉穴:在足底,屈足卷趾的时足心最凹陷处就是此穴,艾灸此穴可开窍苏厥,回阳救逆,镇痉定眩,益肾清心,主治头痛目眩,小儿惊风,癫痫,失眠等症。
    行间穴:在足部,第1,2趾间,皮肤颜色深浅交界处,艾灸该穴位可以清肝明目,熄风定惊,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中风,癫痫,失眠等症。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跖骨间隙后方凹陷处,在拇长伸肌腱外缘,艾灸该穴位有燥湿生风功效,主治失眠,头痛,腰痛,全身胀痛等症。
    艾灸方法
    艾条温和灸:取百会,列缺,涌泉等穴位用艾条隔开头发悬灸10-2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进行下一个疗程,这种灸法适合治疗外感头痛。
    艾炷隔姜灸:取列缺穴,选用新鲜的老姜,切成0.3厘米厚的薄片,扎上小孔,小心施灸10-15分钟,每日一次,5-7次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以进行下一个疗程。
    艾熏灸:取列缺,涌泉,行间,太冲等穴位,按照先灸背部再灸四肢的顺序施灸,将艾绒或艾条放入温灸盒内,小心绑在穴位上施灸20-30分钟,每日一次,5-7日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以进行下一个疗程。
    2、艾灸治疗感冒
    感冒症状表现
    风热感冒表现:面红目赤,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咽干舌燥,咳嗽痰稠,鼻塞无鼻涕,微微出汗和大便干燥等。
    风寒感冒表现: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打喷嚏等。
    艾灸穴位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正坐姿势,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与耳垂齐平的凹陷处。艾灸该穴位有醒脑益气之功效,主治头痛,眩晕,目赤痛等感冒症状。
    风门穴: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3胸椎间),左右各2厘米处,或以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该穴位有疏风解表之功效,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胸背痛等症状。
    列缺穴:将两手拇指和其余四指自然分开,于两虎口处垂直相交,一只手食指搭在另一只手上,手臂自然落下,食指尖处即为列缺穴,艾灸该穴位有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通淋之功效,主治咳嗽,感冒,气喘,喉咙痛等症。
    合谷穴:将拇指和食指张开,以另一只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1,2掌故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艾灸该穴位有疏风解表,通络镇痛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口眼歪斜,齿痛,手腕及手臂疼痛等症。
    艾灸方法
    艾条悬灸:取风池穴,将艾条放在穴位上,头发拨向两边,小心施灸5-7壮,此方法适合外感风寒。
    艾条温和灸:取上述穴位,先灸头背部,再灸四肢,将点燃的艾条放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分别施灸,灸3-5分钟,每日一到两次,此种方法适风热感冒。
    3、艾灸治疗腹痛腹泻
    腹痛腹泻症状表现
    腹部部定时疼痛,大便次数明显增多,粪便变稀,水分增加,甚至粪便中含脓血,粘液,未消化食物,脂肪,或变成黄色稀水,气味酸臭,常伴有排便急迫感,大便是有腹痛,下坠,里急后重,肛门灼痛等症状。
    艾灸穴位
    下巨虚:在足三里下6寸,条口下约一横指处,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处,犊鼻与解溪穴的连线上取穴,艾灸该穴位有调理肠胃,通经络,安神志之功效,主治急慢性肠炎,急慢性肝炎,胰腺炎,肋间神经痛,下肢麻痹痉挛等症。
    天枢穴:采取仰卧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在肚脐中间,往两侧量三指即是,艾灸该穴位具有健脾和胃,通调肠腑的作用,主治便秘,腹胀,腹泻,腹水,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关元穴: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处,艾灸该穴位有补肾益气,培肾固本等功效,主治消化不良,腹痛,泄泻,痢疾,脱肛等消化系统病症。
    艾灸方法
    艾条温和灸:悬灸下巨虚或天枢穴,每次10-20分钟,每日一次,5-7日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行下一个疗程。
    艾条回旋灸:选合谷,天枢,下巨虚穴,将艾条一段点燃,与穴位保持一定距离,左右来回回旋施灸,一个穴位灸10-15分钟,灸至局部温热红晕,每日一次,痊愈后即可。
    4、艾灸治疗便秘
    便秘症状表现
    每2-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且无规律,长伴随排便困难或排便间隔时间较长,腹胀,腹痛,大便带血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伴随头痛头晕,腹中胀满疼痛,易怒等症,甚至引发痔疮,肛裂。
    艾灸穴位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艾灸该穴位有健脾益胃之功效,主治气机郁滞所致大便不畅,欲解不得,少腹作胀,嗳气频作等症。
    大肠俞穴:在腰部,两腰骨高点连线与脊柱交点向两侧旁开两指,即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该穴位有调理肠胃,排毒的作用,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防止便秘,保持肠道卫生。
    艾灸方法
    艾条温和灸:点燃艾条一端,将艾条垂直悬起于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4厘米,以感觉温热有轻微灼痛感维度,如果觉的太热可以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
    艾炷隔姜灸:取新鲜老姜,切成0.2-0.5厘米的薄片,穿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取大型或中型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艾炷施灸,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微微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2-5壮。
    4、艾灸的禁忌
    (1)疾病禁忌
    艾灸虽然具有补益阳气的作用,但是也能伤阴,因此对于阴虚火旺以及邪热内炽的患者不宜采用艾灸治疗,如中风闭证、高热神昏、咯血吐血等症均为使用禁忌。
    (2)部位禁忌
    面部、重要的脏腑器官部位、乳头、以及大的血管处等都不宜直接采用艾灸治疗;经常活动的部位,关节部位等处不可使用瘢痕灸法进行艾灸,以免艾疮化脓后难以愈合。此外,孕妇在进行艾灸的时候应当注意避开腹部以及腰骶部等不宜进行艾灸刺激的部位。

  • 李雲松
    回复
    2023-07-17 01:01:29

    现在又到了秋季,秋季天气一般变化比较大,特别是昼夜温差比较大,所以很多人在秋季容易患一些疾病,比如感染风寒患感冒等等,当然还有人是因为天气太过干燥上火感冒等等。那么,感冒一般可以用艾灸吗?感冒一般艾灸在哪些穴位艾灸呢?
    1、颈后大椎穴
    大椎是督脉与诸阳经之会,主一身之阳气,用艾灸温和灸颈后大椎穴20分钟,配穴可选择风门穴,艾灸3到5分钟。
    大椎穴位置:当低头时,脖子后方最突出的,左右转动时,随头选择的棘突骨就是第七颈椎,其下方的凹陷处就是大椎穴。艾灸大椎穴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流感,主治发热、感冒症状。
    风门穴:在大椎穴往下数两个脊椎处,棘突旁开1.5寸。风门穴是风邪进出的门户,艾灸这个穴位,可以疏风散寒,治疗风寒感冒。
    2、合谷穴
    合谷穴即我们俗称的虎口,感冒的时候艾灸合谷穴能够有效缓解鼻塞流清鼻涕的症状。
    艾灸的时候要注意,如果是左边鼻塞则艾灸右手合谷穴,如果是右边鼻塞,则艾灸左手,每次艾灸五分钟即可。
    3、风池穴
    人耳后骨突下缘,向后摸的时候可以摸到一个凹陷,这个部位即是风池穴,左右各有一个,这个穴位是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腧穴,艾灸此穴位,可以解表散寒,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颈部酸痛等症状。
    4、风府穴
    顺着后脑勺向下摸到凹陷处,这个部位就是风府穴,这个穴位是人体督脉上的重要穴道,感冒的时候艾灸这个穴位,可以解表散寒,缓解感冒引起的头痛眩晕,颈项强直等症。
    5、不同感冒艾灸位置
    (1)风寒感冒
    1.选百会穴,大椎穴,风门穴和肺俞穴温和艾灸,灸至局部皮肤出现温热泛红现象,可以缓解恶寒症状,每天艾灸一到两次。
    2.选大椎,合谷,肺俞,列缺穴温和艾灸,每穴灸15分钟,灸至皮肤温热泛红,恶寒症状缓解。
    (2)风热感冒
    1.选大椎,曲池,尺泽,合谷穴用艾条雀啄灸,每个穴位灸10到15分钟,每天一到两次,症状消失后再艾灸一到两次即可停止。
    2.选太阳穴,印堂穴,曲池穴,合谷穴,用艾条雀啄灸,每个穴位灸10到15分钟,每天一次,症状消失后再艾灸一到两次即可停止。
    (3)暑湿感冒
    1.选肺俞,至阳,阴陵泉,足三里穴温和灸,每个穴位灸15分钟,以局部出现温热红晕为宜,每天一次,灸至退热,头晕,头痛,胸闷等症消失后,加灸1到2次即可。
    2.选肺俞,心俞,膈俞,天突,膻中,神厥等穴位,用艾柱隔姜灸,即将生姜切成2毫米厚的姜片,在生姜上扎出小孔,上至艾柱,待艾柱要燃尽,皮肤有灼热感时移除,每个穴位五至七柱,每天一到两次,感冒痊愈后即止。
    6、艾灸的注意事项
    1.艾灸功效很多,但是艾灸不是万能的。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应该先去医院检查确诊是什么问题,而不能不管哪里不舒服都企图靠做艾灸来解决。
    2、艾灸要想有好效果,还需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配合。不要觉得,反正艾灸能养生,能治病,我就可以熬夜,可以不注意饮食,可以随便乱来了。如果有这样的想法,艾灸什么也帮不了你。
    3、施灸顺序:《千金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先上后下。”这说的是施灸的顺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左边,后灸右边。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

中医针灸治疗腰肌劳损怎么样

针灸怎么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