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风寒犯肺证是什么
小儿风寒犯肺证是什么
最佳回答
如果孩子由于受凉或者消化不良或者是空气通风不良,就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所以说孩子可能就会出现咳嗽咳痰,精神不好,你可以给孩子吃上小儿肺咳颗粒,再加上一个百蕊颗粒,然后再加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注意用药效果。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姜齐
回复问题一:怎么治肺寒肺寒痰饮
1.什么是寒咳
寒咳就是受寒冷 *** 引起的咳嗽,常见于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哮喘急性发作、鼻咽炎、支气管炎、肺炎初期。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婴儿以鼻塞、喘憋、咳嗽为主;幼儿多先喷嚏后咳喘,学龄儿童多先干咳咽喉痒,后喘、胸闷,夜间发作较多。寒咳的特征:一是有受寒冷的病史。二是以干咳为主,可伴有流清涕、打喷嚏、喘、气短、喉痒,或痰少稀白、呈泡沫状,或发热、怕冷、手足凉。三是舌淡,舌苔白。
2.为什么会寒咳
天寒、形寒、寒饮是外因;肺脾肾阳虚体质是内因,肺寒痰饮内伏是发病基础;发病机理是外内合邪,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气逆而上行,则发为寒咳。
天气寒冷致咳 肺气通于天,天气寒冷,寒邪可以直接从气道吸入肺系伤阳气。用现代语言讲,就是呼吸道黏膜受到冷空气 *** 以后,会发生痉挛、渗出等病理变化,引发咳嗽。
形寒寒饮致咳 中医讲“形寒寒饮则伤肺”。用现代语言讲,就是皮肤、消化道黏膜受到寒冷 *** 以后,会间接导致呼吸道发生痉挛、渗出等病理变化,引发咳嗽。形寒即衣被单薄,则外寒从皮毛内入伤肺。寒饮即饮食生冷,寒气直接从胃啪脉上行至肺而遏抑肺气,则形成肺寒。
阳虚体质 是寒咳的主要内因,肺气外达皮毛,内行水道。脾、肺、肾三脏息息相关。脾肾阳虚,肺通调水道失常,宣发肃降不及,则水湿痰饮停积于肺。肺为贮痰之器,故其标在肺;脾为后天之本,寒饮不化是脾失健运,故其本在脾;肾为先天之本,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命门之火不足,则一身阳虚不能化水,故其根在肾。
3.寒咳怎么办
①当以散寒止咳为治,常选用三拗汤、六安煎、华盖散、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麦门冬汤、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等加减。
常将生姜、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配合使用,兼有外寒,表实加麻黄,表虚加桂枝,喘加杏仁,水饮不化因于脾者加茯苓,因于肾者加泽泻;水饮郁而化热,有咽喉症状者加射干、牛蒡子、青果,日久伤阴者,加麦冬;肺经有热,有表证者加石膏,无表证者加黄芩;兼少阳证则加柴胡,有风温者加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桑叶、菊花,湿温加石菖蒲、白豆蔻、薏苡仁,夹风邪加辛夷、款冬花。
②还可选用穴位外敷、雾化吸入法、静脉滴注疗法等。
③预防:避免受凉,随气温变化及时加减衣被;尽量喝热汤,少喝酸奶、冷饮;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预防过敏,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耐寒锻炼是户佳选择。耐寒锻炼的措施包括少穿衣服,适当地接触冷水,婴儿以经常接触空气为主、幼儿可散步、学龄儿童可晨跑等,要循序渐进,耐受为度,持之以恒。经耐寒锻炼后,可增加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发病也少。
问题二:什么是肺热?什么是肺寒? 40分 肺寒――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咯痰稀薄色白
肺热――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喉燥咽痛
干咳无痰,分为两种。一种是风燥伤肺,一种是肺阴亏虚。
风燥伤肺――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常伴鼻塞,头痛,微恶寒,身热
肺阴亏虚――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常伴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
肺寒证的治疗方法:温肺散寒。肺寒本属阳虚,阳虚生外寒,故多用辛温解表之剂温肺散寒,常用细辛、桂枝、麻黄、干姜、葱白之类。
肺寒汤
药物组成
款冬花2两,紫菀(去土)2两,甘草(炙)2两,桂(去粗皮)2两,麻黄(去节)2两,干姜(炮)2两,五味子2两,杏仁(汤浸,去皮尖,炒)2两,半夏(汤煮软,焙干)2两,细辛(去苗叶)1两。
肺寒肺热大多属于实症。肺寒又可分为:风寒束肺、寒邪客肺;肺热也可分为:风热犯肺、热邪壅肺和燥邪犯肺。具体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和证候鉴别如下:
(一) 风寒束肺
[临床表现]本证以咳嗽,痰稀白为主证,兼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苔薄白,脉浮紧等风寒表证症状。
[证候分析]风寒袭表,内舍犯肺为本证病因。风寒束肺,津液遇寒既而为痰,气道受阻,使肺失宣降,故咳嗽痰稀白;风寒束表,故兼风寒表证。
[证候鉴别]风寒束肺与风寒表证,两者病因相同,均由外感风寒邪气引起,但病理变化不尽相同,故临床表现症状有别。
风寒束肺:邪由表而入,病变重点在肺,故以咳嗽为主症,兼有轻微表证。
风寒表证,邪气在表为主,故以风寒表实为重点,以恶寒发热为主,兼有轻微或不兼风寒犯肺症状。
(二) 寒邪客肺
[临床表现]呼吸系主症为咳喘,痰稀白,伴见实寒象,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迟缓。
[证候分析]本证多以突然发作咳喘气急,且寒象明显为要点。
寒邪客肺,阳气郁遏,气逆则咳喘;失于温煦则形寒;寒凝气血阻滞,则舌淡苔白,脉迟而缓。
[证候鉴别]寒邪客肺与风寒束肺。
寒邪客肺与风寒束肺共症,咳痰稀白。
不同点:寒邪客肺其症状较重,咳兼喘,伴实寒象;风寒束肺其症较轻,兼风寒表证。此外,前者病程长,后者病程短。
寒邪客肺与饮停于肺证鉴别:
共症,咳嗽,痰稀白。
不同点:寒邪客肺,痰少;病史呈急性发作;性质属实证。钦停于肺,痰多呈泡沫稀水样;呈慢性反复发作病史;性质属本虚标实证。
(三) 风热犯肺
[临床表现]以肺热咳嗽,痰黄稠和风热表证为要点。发热微恶风寒亥鼻塞流黄稠浊涕,口干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风热外袭,肺卫受病。风热灼伤,痰质稠黄,使肺失清肃,宣降失常,故为咳喘、鼻塞浊涕;邪犯肺卫,阳气郁遏,故见表热证;热盛津伤,则口干咽痛。
(四) 热邪壅肺
[临床表现]以咳喘里实热症状为主。咳喘气粗,痰稠黄,热象为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不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甚则鼻翼煽动,衄血咯血,或胸痛咳吐脓血腥臭痰,即肺痈病。
[证候分析]湿热邪气入于口鼻,或风寒、风热入里化热,热邪灼伤肺金,炼液为痰。痰热交阻、肺失清肃,宣降失常,故有咳喘息粗,甚至鼻翼扇动危候;里热蒸腾,津亏不足,心神不宁,故有明显壮热、口渴便结、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等里实热象;热伤血络则咯、衄血;痰热壅滞,气血不畅,又可化腐为肺痈病证。
[证候鉴别]热邪壅肺与风热犯肺证。
共同点:两证均有肺热症状,邪气皆为外感。
不同点:前者主里实热证,病程较长,病情铰重......>>
问题三:肺寒的咳嗽症状是什么可以试试【11个治疗咳嗽小偏方】 1、白糖拌鸡蛋治疗咳嗽;2、木耳蒸鸭蛋;3、核桃、芝麻、生姜粉治疗咳嗽;4、梨汁炖冬菇治疗咳嗽;5、吃生姜片也止咳;6、煮萝卜水可治疗咳嗽;7、南瓜藤汁止咳;8、杏仁治疗咳嗽;9、搽风油精止咳平喘;10、罗汉果泡水治咳嗽;11、冰糖蒸白果。博弈游戏平台 诚意解答,望您采纳!
问题四:我是肺寒还是肺热现在的医生 *** 的也不少,你怕冷,咳嗽不是肺寒,怎么能说是肺热呢?基本的东西都不知道,怎么能治好别人的病呢。所以这位医生的话是不能听的。风寒咳嗽是可以喝姜汤的,驱寒以后,咳嗽会慢慢好转的,还是配合吃一些温肺化痰的中成药比如半夏止咳糖浆等。
问题五:肺寒的症状及食疗方法花椒用于温中止痛;除湿止泻。吴茱萸,其性热味苦辛,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脘疼痛等症。花椒、吴茱萸研磨成粉,调以黄酒,贴于肚脐。每天半小时,有减轻肺寒咳嗽的功效。
问题六:怎么治肺寒肺寒痰饮
1.什么是寒咳
寒咳就是受寒冷 *** 引起的咳嗽,常见于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哮喘急性发作、鼻咽炎、支气管炎、肺炎初期。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婴儿以鼻塞、喘憋、咳嗽为主;幼儿多先喷嚏后咳喘,学龄儿童多先干咳咽喉痒,后喘、胸闷,夜间发作较多。寒咳的特征:一是有受寒冷的病史。二是以干咳为主,可伴有流清涕、打喷嚏、喘、气短、喉痒,或痰少稀白、呈泡沫状,或发热、怕冷、手足凉。三是舌淡,舌苔白。
2.为什么会寒咳
天寒、形寒、寒饮是外因;肺脾肾阳虚体质是内因,肺寒痰饮内伏是发病基础;发病机理是外内合邪,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气逆而上行,则发为寒咳。
天气寒冷致咳 肺气通于天,天气寒冷,寒邪可以直接从气道吸入肺系伤阳气。用现代语言讲,就是呼吸道黏膜受到冷空气 *** 以后,会发生痉挛、渗出等病理变化,引发咳嗽。
形寒寒饮致咳 中医讲“形寒寒饮则伤肺”。用现代语言讲,就是皮肤、消化道黏膜受到寒冷 *** 以后,会间接导致呼吸道发生痉挛、渗出等病理变化,引发咳嗽。形寒即衣被单薄,则外寒从皮毛内入伤肺。寒饮即饮食生冷,寒气直接从胃啪脉上行至肺而遏抑肺气,则形成肺寒。
阳虚体质 是寒咳的主要内因,肺气外达皮毛,内行水道。脾、肺、肾三脏息息相关。脾肾阳虚,肺通调水道失常,宣发肃降不及,则水湿痰饮停积于肺。肺为贮痰之器,故其标在肺;脾为后天之本,寒饮不化是脾失健运,故其本在脾;肾为先天之本,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命门之火不足,则一身阳虚不能化水,故其根在肾。
3.寒咳怎么办
①当以散寒止咳为治,常选用三拗汤、六安煎、华盖散、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麦门冬汤、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等加减。
常将生姜、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配合使用,兼有外寒,表实加麻黄,表虚加桂枝,喘加杏仁,水饮不化因于脾者加茯苓,因于肾者加泽泻;水饮郁而化热,有咽喉症状者加射干、牛蒡子、青果,日久伤阴者,加麦冬;肺经有热,有表证者加石膏,无表证者加黄芩;兼少阳证则加柴胡,有风温者加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桑叶、菊花,湿温加石菖蒲、白豆蔻、薏苡仁,夹风邪加辛夷、款冬花。
②还可选用穴位外敷、雾化吸入法、静脉滴注疗法等。
③预防:避免受凉,随气温变化及时加减衣被;尽量喝热汤,少喝酸奶、冷饮;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预防过敏,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耐寒锻炼是户佳选择。耐寒锻炼的措施包括少穿衣服,适当地接触冷水,婴儿以经常接触空气为主、幼儿可散步、学龄儿童可晨跑等,要循序渐进,耐受为度,持之以恒。经耐寒锻炼后,可增加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发病也少。
问题七:什么是肺热?什么是肺寒? 40分 肺寒――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咯痰稀薄色白
肺热――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喉燥咽痛
干咳无痰,分为两种。一种是风燥伤肺,一种是肺阴亏虚。
风燥伤肺――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常伴鼻塞,头痛,微恶寒,身热
肺阴亏虚――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常伴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
肺寒证的治疗方法:温肺散寒。肺寒本属阳虚,阳虚生外寒,故多用辛温解表之剂温肺散寒,常用细辛、桂枝、麻黄、干姜、葱白之类。
肺寒汤
药物组成
款冬花2两,紫菀(去土)2两,甘草(炙)2两,桂(去粗皮)2两,麻黄(去节)2两,干姜(炮)2两,五味子2两,杏仁(汤浸,去皮尖,炒)2两,半夏(汤煮软,焙干)2两,细辛(去苗叶)1两。
肺寒肺热大多属于实症。肺寒又可分为:风寒束肺、寒邪客肺;肺热也可分为:风热犯肺、热邪壅肺和燥邪犯肺。具体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和证候鉴别如下:
(一) 风寒束肺
[临床表现]本证以咳嗽,痰稀白为主证,兼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苔薄白,脉浮紧等风寒表证症状。
[证候分析]风寒袭表,内舍犯肺为本证病因。风寒束肺,津液遇寒既而为痰,气道受阻,使肺失宣降,故咳嗽痰稀白;风寒束表,故兼风寒表证。
[证候鉴别]风寒束肺与风寒表证,两者病因相同,均由外感风寒邪气引起,但病理变化不尽相同,故临床表现症状有别。
风寒束肺:邪由表而入,病变重点在肺,故以咳嗽为主症,兼有轻微表证。
风寒表证,邪气在表为主,故以风寒表实为重点,以恶寒发热为主,兼有轻微或不兼风寒犯肺症状。
(二) 寒邪客肺
[临床表现]呼吸系主症为咳喘,痰稀白,伴见实寒象,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迟缓。
[证候分析]本证多以突然发作咳喘气急,且寒象明显为要点。
寒邪客肺,阳气郁遏,气逆则咳喘;失于温煦则形寒;寒凝气血阻滞,则舌淡苔白,脉迟而缓。
[证候鉴别]寒邪客肺与风寒束肺。
寒邪客肺与风寒束肺共症,咳痰稀白。
不同点:寒邪客肺其症状较重,咳兼喘,伴实寒象;风寒束肺其症较轻,兼风寒表证。此外,前者病程长,后者病程短。
寒邪客肺与饮停于肺证鉴别:
共症,咳嗽,痰稀白。
不同点:寒邪客肺,痰少;病史呈急性发作;性质属实证。钦停于肺,痰多呈泡沫稀水样;呈慢性反复发作病史;性质属本虚标实证。
(三) 风热犯肺
[临床表现]以肺热咳嗽,痰黄稠和风热表证为要点。发热微恶风寒亥鼻塞流黄稠浊涕,口干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风热外袭,肺卫受病。风热灼伤,痰质稠黄,使肺失清肃,宣降失常,故为咳喘、鼻塞浊涕;邪犯肺卫,阳气郁遏,故见表热证;热盛津伤,则口干咽痛。
(四) 热邪壅肺
[临床表现]以咳喘里实热症状为主。咳喘气粗,痰稠黄,热象为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不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甚则鼻翼煽动,衄血咯血,或胸痛咳吐脓血腥臭痰,即肺痈病。
[证候分析]湿热邪气入于口鼻,或风寒、风热入里化热,热邪灼伤肺金,炼液为痰。痰热交阻、肺失清肃,宣降失常,故有咳喘息粗,甚至鼻翼扇动危候;里热蒸腾,津亏不足,心神不宁,故有明显壮热、口渴便结、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等里实热象;热伤血络则咯、衄血;痰热壅滞,气血不畅,又可化腐为肺痈病证。
[证候鉴别]热邪壅肺与风热犯肺证。
共同点:两证均有肺热症状,邪气皆为外感。
不同点:前者主里实热证,病程较长,病情铰重......>>
问题八:肺寒的症状及食疗方法花椒用于温中止痛;除湿止泻。吴茱萸,其性热味苦辛,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脘疼痛等症。花椒、吴茱萸研磨成粉,调以黄酒,贴于肚脐。每天半小时,有减轻肺寒咳嗽的功效。
-
艾江
回复肺司呼吸,外合皮毛,风寒外感,最易袭表犯肺,肺气被束,失于宣降而上逆,则为咳嗽、气喘;肺津不布,聚成痰饮,随肺气逆于上,故咯痰色白质稀;鼻为肺窍,肺气失宣,鼻咽不利,则鼻塞、流清涕、喉痒。风寒袭表,卫阳被遏,不能温煦肌表,故见微恶风寒;卫阳抗邪,阳气浮郁在表,故见发热;风寒犯表,凝滞经络,经气不利,故头身疼痛;寒性收引,腠理闭塞,故见无汗;舌苔薄白,脉...
-
松柏友
回复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虽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剧烈长期咳嗽可能会导致呼吸道出血。
如长期,频繁,剧烈咳嗽影响工作,休息,甚至引起喉痛,音哑和呼吸肌痛,则属病理现象。
咳嗽是因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症。
“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
从中医看咳嗽与肺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风寒犯肺
早期咽痒作咳而咳嗽声重,气急,咯痰清稀呈泡沫状,或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 若从热化,则痰和鼻涕由白转黄。
风热犯肺
常见咳嗽痰黄而稠,气粗,或咽痛,口渴,或流黄涕,苔薄黄,脉浮数
燥邪伤肺
干咳无痰或少痰,鼻咽干燥,舌红干少津。
痰湿蕴肺
咳声重浊,胸闷气憋,痰多色白粘稠,舌苔白腻,脉濡滑
痰热郁肺
咯痰黄稠,胸闷气促,舌苔黄腻,脉滑数
肝火犯肺
气逆咳嗽,咳引胁痛,苔黄少津,脉弦数
肺阴亏耗
干咳无痰,或见咯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
周口-李**
回复金XX,女,1岁,1964年1月29日初诊。
检查摘要:扁桃腺红肿,两肺布满水泡音。胸透:两肺纹理粗重模糊,并有小型斑点状浸润性阴影,尤以内中带为著,两肺下部有轻度肺气肿,心膈无异常。血化验:白细胞总数11
300/立方毫米,中性79%,淋巴20%,酸性1%。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病程与治疗:患儿发热四天,已服过中西药未效,高热达39.6℃,咳喘气促,腹满膈扇,喉间痰声漉漉,鼻翼煽动,面青唇淡,头汗出,时有烦躁,不欲食奶,大便稀溏,小便黄,脉沉紧,指纹不显,舌质淡苔白,由风寒犯肺,肺气郁闭,治宜辛开,主以越婢加半夏汤加味。
处方:
麻黄八分 甘草五分 生石膏三钱 法半夏二钱 前胡一钱 炒苏子一钱 生姜三大片 大枣二枚
1月30日二诊:服药后,微汗出,热降,烦喘膈扇俱减,大便呈泡沫样,小便微黄,脉浮数,舌淡苔黄腻。肺闭已开,表邪解散,但痰湿尚阻,以理肺化痰为治。
处方:
连皮茯苓一钱 法半夏一钱 橘红一钱 甘草五分 杏仁一钱 炒苏子一钱 前胡一钱 桑白皮一钱五分 炒莱菔子一钱 竹茹一钱 生姜三片
1月31日三诊:体温正常,精神转佳,呼吸微促 ,喉间尚有少许痰声,大小便同前,食纳尚差,以调和肺胃温化痰湿,前方加厚朴八分,麦芽一钱。
2月1日四诊:唯喉间略有痰声外,余症悉平,继续调和肺胃,兼清伏火。
处方:
法半夏一钱 茯苓一钱 陈皮五分 神曲八分 炒枳壳五钱 焦山楂一钱 麦芽二钱 炒莱菔子一钱 杏仁一钱 黄连一分 炒苏子八分 生姜二片 此方服后,一切恢复正常。
按:本例西医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中医诊为风寒犯肺,肺气郁闭。其证高烧而喘,烦躁而满,面青,脉沉紧,故宗仲景越婢加半夏汤再加前胡、苏子。取麻黄、前胡散表邪,石膏清内热,法夏、苏子降气化痰,姜、枣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服后寒开热透,诸症减其大半,继以利湿化痰,调和肺胃而平。临床重在辨证审因,不要一见肺炎高烧,不加区别,即用苦寒药物,冰伏其邪,贻误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