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医坐骨神经痛怎么办

时间: 阅读:6683

中医坐骨神经痛怎么办


最佳回答

金钱草

金钱草

2023-07-15 20:10:24

中医治疗坐骨神经痛,主要是利用药物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对症用药治疗,主要可以选择口服的药物以及外用药物,还可以选择按摩,针灸或者艾灸进行治疗,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的劳累。

最新回答共有3条回答

  • 李雲松
    回复
    2023-07-16 00:00:18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坐骨神经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经干。坐骨神经痛又属于腰腿痛的范畴,有部分是由腰椎突出压迫坐骨神经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首先要注意改变生活方式,平时应多做康复锻炼;日常生活中应卧硬板床,取平卧位,保持脊柱的稳定,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坐骨神经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1、按摩:病人俯卧,施术者用手掌按揉其腰骶部、臀部、下肢后侧数次,再用拇指沿坐骨神经的行走路线做拨筋法数次。最后让病人仰卧,下肢屈曲做髋关节上下摇动数次。
    2、中药:坐骨顺古安玉贴,可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淤为目的。因此使用外用中药是最佳的选择。
    3、刮痧: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刮拭患侧腰夹脊、环跳、殷门、委中、承山等穴3~5分钟;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则不刮腰夹脊,从患侧环跳穴刮拭至昆仑穴,重手法3~5分钟。
    4、拔罐:取肾俞、大肠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志室、涌泉穴,每次选3~5穴,留罐10分钟左右,每日或隔日一次。
    5、刺血:取腰俞、委中、悬钟、殷门、委阳、阳交、环跳、正墟;下肢痛取承扶、殷门、委中、委阳、阳交、悬钟、跗阳、丘墟、昆仑穴,常规针刺放血。
    6、针刺:较适于慢性期的患者。可取肾俞、八髂穴、承扶、足三里、委中、阳陵泉、昆仑、悬钟、阿是穴等。
    7、锻炼:加强锻炼,经常做保健操,矫正不良姿势。锻炼最好在晨起和长期时间低头工作后进行,动作要轻柔,前后左右都要活动到。

  • 宁吉儿
    回复
    2023-07-15 23:23:08

    (1)寒湿闭阻。

    治法: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镇痛汤。

    组成: 制川乌10g, 制草乌10g, 细辛6g, 牛膝15g, 苍术12g,防己12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川芎15g,桂枝12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出处:周天寒方。

    (2)风寒湿邪凝滞,经络瘀阻。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方名:皂独附姜汤。

    组成:皂刺30g,独活9g,附子9g,肉桂6g,姜黄15g,苍术15 克,薏仁30g,防己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出处:吕广振方。

    (3)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

    治法:舒筋活络,行血止痛。

    方名:舒筋活络饮。

    组成:独活15g,灵仙12g,千年健10g,杜仲12g,牛膝15g,续断12g,木瓜10g,鸡血藤30g,红花9g,当归12g,川芎9g,地龙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出处:曾冲方。

    (4)风寒湿气侵入肌肤,流注经络,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闭塞遂道,营卫失其流畅。

    治法: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方名:通经止痛汤。

    组成:制南星10g,白芷10g,黄柏10g,川芎10g,红花10g,羌活10g,威灵仙25g,苍术15g,桃仁15g,防己15g,元胡15g,独活15g,龙胆草6g,神曲12g,桂枝12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3 天为1 个疗程。

    出处:李治方方。

    (5)寒湿阻络。

    治法:通阳开痹,驱湿逐寒。

    方名:驱痹汤。

    组成:细辛6 ~ 12g,制草乌6 ~ 12g,制川乌6 ~ 12g,麻黄15 克,牛膝20g,木瓜20g,乳香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细辛、制川草乌的药量即先从小量开始,逐渐增量。

    (6)风寒侵袭,脉络阻滞。

    治法: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方名:蛇蝎汤。

    组成: 乌梢蛇10g, 炒地龙10g, 僵蚕10g, 桂枝10g, 川芎10g,甘草10g,全蝎6g,制川乌6g,制草乌6g,蜈蚣4g。

    用法:川、草乌先煎半小时以减少毒性,后入他药,取药液300ml,每日1 剂。

    出处:王健民方。

    (7)阳虚气弱,寒湿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利。

    治法:温阳益气,散寒祛湿,和血通络。

    方名:薏苡附子散合芍药甘草加味。

    组成:薏苡仁70g,制附子25g(先煎),炙甘草30g,赤芍20g, 黄芪30g, 党参20g, 当归15g, 卷柏12g, 木通10g, 秦艽18g,海风藤10g,鸡血藤12g,乳香10g,没药10g,牛膝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8)寒热瘀阻。

    治法:散寒祛湿,舒筋活络。

    方名:坐骨神经Ⅰ号方加味。

    组成:川牛膝60 ~ 120g,黄柏9 ~ 12g,生苡仁30 ~ 40g,川芎10 ~ 12g,木瓜12 ~ 18g,细辛4 ~ 6g,苍术10 ~ 15g,独活10 ~ 15g,土鳖虫10 ~ 15g,桑寄生30g,淫羊藿30g,鸡血藤30g,伸筋草30g,赤芍15g,白芍15g,生地15g,熟地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9)气血两虚,寒湿痹阻。

    治法:益气活血,舒筋止痛。

    方名:坐骨丸。

    组成:党参60g,当归60g,木瓜60g,延胡索60g,甘草60g,续断90g,全蝎30g,落得打30g,甘松30g,蜈蚣20 条,蜂房2 只。

    用法:研末炼蜜为丸,每服6g,日服3 次。

    (10)寒湿之邪侵袭,气血流行不畅。

    治法:温经通络,祛风散寒。

    方名:痛痹汤。

    组成: 乌蛇20g, 延胡索10g, 申姜10g, 鸡血藤25g, 牛膝15g,丹参15g,当归15g,白芍15g,炙甘草15g,乳香7.5g,没药7.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11)风寒湿痹,阻滞经络。

    治法:除湿散寒,温通经脉。

    方名:新方桂枝汤。

    组成:桂枝30 ~ 60g,白芍15 ~ 30g,生姜3 ~ 5 片,甘草5 ~ 6g,大枣5 ~ 10 枚,北黄芪15 ~ 30 克,当归10 ~ 15g,川牛膝10 ~ 15g,独活10 ~ 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12)风寒湿邪,阻闭经络。

    治法:散寒利湿,驱风通络。

    方名:当归回逆汤。

    组成:全当归15g,嫩桂枝10g,酒杭芍10g,北细辛3g,小木通10g,川牛膝12g,香独活10g,宣木瓜10g,生甘草3g,干地龙10g,全蝎5g,川蜈蚣3 条,防己10g,川断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13)寒湿之邪,内传经络,气血瘀阻,经遂不通。

    治法:祛湿散寒,温通经脉,化瘀止痛。

    方名:加味桂乌汤。

    组成:桂枝12g,白芍30g,丹参30g,制川乌9g,炙甘草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14)寒凝气滞,瘀阻经脉。

    治法:温阳散寒,化瘀通络。

    方名:加减阳和汤。

    组成: 麻黄10g, 熟地20g, 油桂5g, 白芥子15g, 焦白术15g,鹿角霜50g,玄胡25g,桃仁15g,赤芍15g,茯苓15g,生甘草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15)劳伤筋脉,气血不运,经遂不通。

    治法:舒筋活络,缓急止痛。

    方名:加味芍药甘草汤。

    组成:生白芍50g,炙甘草50g,元胡15g,罂粟壳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坐骨神经痛中医怎么治疗方法

坐骨神经痛中医怎么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