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损伤用什么中药
鼻损伤用什么中药
最佳回答
根据鼻子部位局部组织出现损伤的临床病变表现情况是局部的循环不良,局部的外伤以后引起的身体状态反应表现在临床检查确定以后积极通过跌打损伤活血通络,活血化瘀和保护身体病的组织和功能,恢复代谢的一种调理措施和方法进行综合性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3条回答
-
平淡之
回复东莞博雅医院耳鼻喉科专家指出,干燥的气候会首先危及鼻咽部,鼻黏膜干燥、毛细血管破裂最为常见,即为鼻出血,中医称为鼻衄,临床上与肺、肾、肝、脾关系密切,当辨别治之。鼻出血的中医辩证论治1.肺经热盛:外感风热或燥热之邪犯肺上熏鼻窍,热伤脉络,溢于鼻中故为鼻衄。鼻血点滴而出,色鲜红量少,鼻腔干燥并有咳嗽痰少,口干身热,舌边尖红,苔白脉数,治宜疏风清热,凉血止血。2.胃热炽盛:胃中素有炽热,或过食辛辣,以致胃热炽盛,循经上炎,血随热涌,妄行于外而为鼻衄。其血量大而深红,鼻干口臭,烦渴引饮,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洪大。治宜清泻胃火,凉血止血。3.肝火上逆: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或暴怒伤肝,干活上逆,血随火动,蒸破鼻窍发为鼻衄。证见血色深而量大,头疼头晕、咽干、胸胁苦满、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肝泻火,凉血止血。4.肝肾阴虚:房劳过度,耗伤肾精。或久病伤阴,肝肾不足,水不涵水,肝不藏血,虚火上炎,血液升腾,溢于清窍,而为鼻衄。鼻血时作时止,口干少津,头晕眼花,耳鸣,心悸失眠,五心烦热,舌红绛、脉细数。治宜滋养肝肾,凉血止血。5.脾不统血:久病不愈,忧思劳倦,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气虚弱,统血矢司,气不摄血,脱离脉道,渗于溢鼻而致鼻衄。其血渗渗而出,色淡量少,面色无华,神疲懒言,食少便溏,舌淡脉缓弱。治当健脾益气,摄血止血。对鼻出血的病人当遵照“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法则,鼻血制止后再按症治之本源,其病可愈。地址:东莞市南城区莞太路46号(南城海雅百货斜对面)
-
李雲松
回复是药三分毒,都不建议长期服用。用中药的见效慢,但是对身体副作用小些。
·鼻渊舒口服液
【产品类目】 中成药
【用途】 鼻窦炎 鼻炎
【药物成份】 辛夷 苍耳子 黄芪 白芷 柴胡
【药理作用】 对溶血性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鼻病毒、 腺病毒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可使IgM、cAMP等显著增加, 迅速改善鼻塞、通气,使嗅觉恢复。
【功效与主治】 清热解毒,疏风排脓,止痛,通鼻窍。用于鼻窦炎、鼻炎、感冒鼻塞等
·1%麻黄素滴鼻液
成分:盐酸麻黄碱1克,生理盐水加至100毫升。
作用:血管收缩作用比较持久而缓和,对鼻粘膜上皮纤毛活动影响少,可改善鼻通气,促进鼻窦引流,并可减轻局部炎症。
用途:用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也可用于鼻出血。
用法:滴鼻或喷鼻,小儿用0.5%的溶液。每日三次,每次3~4滴,不宜长期使用。止血用2%的溶液。
0.25%氯霉素麻黄素液/0.02% 呋喃西林麻黄素液
作用:含抗生素类药物,可以清除鼻粘膜肿胀,改善鼻及鼻窦的通气引流,消炎,止血。
用途: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出血。
用法:滴鼻或喷入鼻腔。每日三次,每次3~5滴。
麻黄素可的松滴鼻液
成分:1%盐酸麻黄碱, 0.5%醋酸考的松。
用途:通气、消炎及抗过敏,使鼻粘膜水肿减轻。
用途:变应性/过敏性鼻炎。
用法:滴鼻,每日三次。
·慢性鼻炎的中药方剂
摘自三九医药,仅供参考
方剂1
白芷30克,薄荷、辛夷各15克,
炒苍耳子7.5克
制用法:共为细末。每次服6克,饭前用葱汤或凉开水送服。
适应症:慢性鼻炎
方剂2
鲜枸杞根90-120克,甘草9-12克
制用法:水煎。代茶饮,连用1个月。
适应症:慢性鼻炎
方剂3
龙骨粉、白芷粉各20克,辛夷花粉30克,冰片3-5克,扑尔敏80毫克
制用法: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先用硼酸粉洗净鼻腔,再用消毒棉球蘸此粉末涂鼻腔患部,每日2 -3次,愈后停药
适应症:慢性鼻炎
·鼻炎的日常生活保健
(1)急性鼻炎:1,应注意多饮水。2,室内通风。3,发热时要适当休息,注意保暖。4,出门时需戴口罩。5,饮食宜清淡,易消化。6,使用发汗药物不宜太过。7,中药应轻煎,频饮。8,服药后不宜吃冷饮及食用生冷,酸涩之品。
(2)慢性鼻炎:1,平时应注意锻炼身体,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2,每日早晨可用冷水洗脸,以增强鼻腔粘膜的抗病能力。3,注意改善工作环境。4,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强衣服。5,鼻塞时不宜强行擤鼻。6,不要用手挖鼻。7,经常保持心情舒畅。8,保持大便通畅。9,不宜长久使用具有血管收缩作用的滴鼻剂,如麻黄素,滴鼻净。
(3┪?跣员茄祝?,适当参加体育锻炼。2,每天清洗鼻腔,清洗前应将结痂浸软,取出。3,每天做鼻部摩擦或按摩鼻穴。4,气候干燥时,出门可戴口罩,或滴用油质滴鼻剂,如复方薄荷油等。5,戒烟酒。6,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7,不要经常用手挖鼻,以免损伤鼻粘膜造成鼻出血。8,饮食中忌食辛辣,燥热之物,多吃些蔬菜,水果。
(4)过敏性鼻炎:1,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2,采用正确的擤鼻方法。3,不宜过多使用血管收缩性滴鼻剂。4,加强身体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