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老伴今年六十七岁,老是出汗怎么回事

时间: 阅读:2004

我老伴今年六十七岁,老是出汗怎么回事


最佳回答

食养人

食养人

2023-07-13 20:39:31

首先向老年人如果身体上老是出现这些状况的话,一定是属于代谢出现了问题,针对于这种情况下可以去进行一个新陈代谢率的检查,另外老是出现出汗的话,一般跟身体比较虚弱也是有关的,可以适当的去吃一些含有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来进行身体的调节

最新回答共有3条回答

  • 太原`赵**
    回复
    2023-07-14 00:00:41

    这是更年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MPS),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围绝经期综合征出现的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生理性或病理性或手术而引起的卵巢功能衰竭。卵巢功能一旦衰竭或被切除和破坏,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就会减少。女性全身有400多种雌激素受体,分布在几乎女性全身所有的组织和器官,接受雌激素的控制和支配,一旦雌激素减少,就会引发器官和组织的退行性变化,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最典型的症状是潮热、潮红。多发生于45~55岁,大多数妇女可出现轻重不等的症状,有人在绝经过渡期症状已开始出现,持续到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所减轻或消失。

    临床表现为潮热、出汗,是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的表现,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最突出的特征性症状。潮热起自前胸,涌向头颈部,然后波及全身,少数妇女仅局限在头、颈和乳房。在潮红的区域患者感到灼热,皮肤发红,紧接着爆发性出汗。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发作频率每天数次至30~50次。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此种血管功能不稳定可历时1年,有时长达5年或更长。

    部分患者有假性心绞痛,有时伴心悸、胸闷。少数患者出现轻度高血压,特点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高,阵发性发作,血压升高时出现头昏、头痛、胸闷、心悸。

    可辅助使用自主神经功能调节药物,如谷维素、地西泮(安定)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还可以服用维生素B6、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E及维生素A等。给病人精神鼓励,解除疑虑,建立信心,促使健康的恢复。

    建议病人采取以下措施延缓心理衰老:

    (1)科学地安排生活?保持生活规律化,坚持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少食动物脂肪,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饮食无节,忌烟酒。为预防骨质疏松,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应坚持体育锻炼,增加日晒时间,摄入足量蛋白质和含钙食物。

    (2)坚持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坚持劳动可以防止肌肉、组织、关节发生“废用性萎缩”现象。不间断地学习和思考,学习科学文化新知识,使心胸开阔,防止大脑发生“废用性萎缩”。

    (3)充实生活内容?如旅游、烹饪、种花、编织、跳舞等,以获得集体生活的友爱,精神上有所寄托。

    (4)注意性格的陶冶?更年期易出现急躁、焦虑、抑郁、好激动等情绪,要善于克制,并培养开朗、乐观的性格,善用宽容和忍耐对待不称心的人和事,以保持心情舒畅及心理、精神上的平静状态,有利于顺利渡过围绝经期。

  • 武汉-严**
    回复
    2023-07-13 23:23:31

    小孩睡觉出汗分生理性出汗和病理性出汗。
    1、生理性出汗:不少家长认为小孩睡觉出汗是由于孩子体质虚弱,因而虚汗不断。其实,小宝宝在睡眠中出汗是常见的,并非都是体质虚弱、身体有病的症状。有相当部分的小孩睡觉出汗是生理性多汗。生理性多汗多见于头和颈部,常在入睡后半小时内发生,1小时左右就不再出汗了。
    婴幼儿期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加上小儿活泼好动,有的即使晚上上床后也不得安宁,所以入睡后头部也可出汗。所谓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家长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决定小儿的最佳环境温度,喜欢给宝宝多盖被,捂得严严实实。孩子因为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而且又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代谢非常旺盛,再加上过热的刺激,只有通过出汗,以蒸发体内的热量,来调节正常的体温。此外,小儿在入睡前喝牛奶、麦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会引起出汗。有的家长在孩子入睡前给其喝牛奶、麦乳精等,小儿入睡后机体大量产热,主要通过皮肤出汗来散热。另外,室温过高、或保暖过度也是小儿睡眠时出汗的原因,这些都属于生理性的出汗。
    2、病理性出汗:是在小儿安静状态下出现的,如佝偻病的出汗,表现为入睡后的前半夜,小儿头部明显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婴儿经常在睡觉时摇头与枕头摩擦,结果造成枕部头发稀疏、脱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环状脱发,医学上称之为“枕秃”,是婴儿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只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佝偻病就可以得到控制,出汗也就会自止。
    假如小儿不仅前半夜出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多数是有病的表现,最常见者是结核病。结核病还有其他表现,如低热、疲乏无力、食欲减退、面颊潮红等。结核病的病儿白天活动时易出汗称为虚汗,夜间的出汗称为盗汗。如怀疑孩子感染了结核,应做肺部X线检查或做结核菌素试验以便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体质弱的小儿常常在白天活动时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状出汗。往往是由于喂养不当或消化吸收不良而发生营养不良造成的。护理上要注意调整喂养方法,促进小儿食欲,增加蛋白质、脂肪及糖的摄人量。必要时可采用中医中药调理脾胃不合。
    因此,对小儿睡眠中的出汗,应仔细区别,必要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治疗。其中属于佝偻病、缺钙的治疗除到医院诊治外,还可以进行如下调养:
    一、药补不如食补:
    1、多炖骨头汤,尤其是猪胴骨汤,用骨头汤煮粥+胡萝卜+青菜。
    2、多吃黄豆等豆类及其豆制品(豆腐、豆浆等)。
    3、蒸塘角鱼或者黄鳝鱼。
    4、用猪肝、瘦肉等+青菜煮粥。
    注意:第一,要少吃多餐。如果可能的话,在孩子半夜三更醒来时加喂一餐;第二,煮的粥里可以加入几滴鱼肝油。
    二、让宝宝多外出活动多晒太阳。活动能强筋壮骨,促进骨头生长,晒太阳能把体内的胆固醇转换成维生素D,维生素D有助于帮助钙的吸收。从而促进宝宝长高。

我想问问人体脚穴位刺激生长的的是哪个

我腿上碰了一下有淤血并且肿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