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书籍

清热药_中医眼科备读

中药大全 2023-09-22 13:35:42

清热药


1.石膏

(1)石膏、知母

为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中二味主药。石膏辛甘大寒,知母苦甘寒,二者皆具清热泻火之功,且皆入肺胃,相须为用,善治肺胃二经火热目病。常用于前房积脓、深层巩膜炎二病证。前者脓液由下而上,从经络辨证,属阳明热盛;后者白睛深层红赤结节,属肺热蕴结。临床上,交感性眼炎、眼睑丹毒等火热亢盛之病亦常用之。此外,在治疗热毒极盛目病时,常加此药对,盖胃为十二经之海,阳明为三阳之极,阳明之热一撤,他经之火亦随之而减。

(2)石膏、大黄

石膏辛甘寒,善清无形之经热;大黄苦寒,善攻有形之腑热。二者相伍,经腑同治,宜于热毒炽盛目病。常用于化脓性角膜溃疡、急性葡萄膜炎、深层巩膜炎、眼内膜炎、眼睑丹毒等病,伴烦渴、便秘、舌红苔黄者。

(3)石膏、细辛

石膏辛寒,细辛辛温,二者相伍,清热祛风,通窍止泪。用于热泪症,泪点周围红润,结膜充血者宜之。本药对泻火、散风之功相等,寒而不恋风,辛而不助火,为流泪因于风热者所常用。

(4)石膏、青黛

石膏甘寒,清气分之热;青黛咸寒,凉血分之热。二者相伍,善治目病气血两燔之证。常用于急性前葡萄膜炎,睫状充血色紫红,虹膜肿胀,渗出多,甚则前房积脓者。

(5)石膏、生地黄

生地黄甘苦寒,清热凉血,与辛甘寒之石膏相伍,亦治目病气血两燔之证。常用于急性后葡萄膜炎(参见卷二目病条辨·火热证),属热毒迫及血分,血热渗出者。

(6)石膏、滑石

滑石具甘寒之性,与石膏为伍,则增强清热功效。滑石味淡性滑而利水,导热以下行,故本药对常用于火热目病而兼小便赤涩者;亦用于湿热目病,如眼睑热性疱疹、带状疱疹等病,皮肤红肿伴糜烂渗出,热重于湿者。

(7)石膏、荆芥

石膏清肺胃之热,荆芥疏肌肤之风,二者相伍,善治眼睑风热证。常用于热性疱疹、带状疱疹、接触性皮炎等病瘙痒红肿疼痛者;亦用于急性结膜炎、巩膜炎等病属风热者。

(8)石膏、白芷

石膏性寒,白芷性温,二者皆入胃经,故善清阳明经风热。常用于风热目病而伴额部及眉棱骨胀痛。二者又皆入肺经,故白睛风热证,如急性结膜炎、巩膜炎等亦常用之。

(9)石膏、苍术

石膏泻胃火,苍术燥脾湿,辛寒与苦温相伍,共治湿热。常用于眼睑热性疱疹、带状疱疹、湿疹、睑缘炎等病,皮肤或睑缘糜烂、渗出、红肿,属湿热并重者;亦用于角膜溃疡、葡萄膜炎等病属同型者。

2.知母

(1)知母、麦门冬

二者皆苦甘寒之品,麦门冬苦寒之性逊于知母,相须为用,共奏清热养阴之功。二者皆入肺,尤长于清热润肺,常用于肺经燥热目病,如疱性结膜炎、浅层巩膜炎、表层点状角膜炎等病。在治疗阴虚火旺的内、外眼病时,亦常用此药对,以伴眼内干涩者尤宜。

(2)知母、贝母

即二母散。知母泻火滋阴,贝母化痰散结,二者相伍,能清能消。常用于疱性结膜炎、巩膜炎等病结节不易消退者;亦用于急、慢性葡萄膜炎,角膜后壁沉着物或视网膜渗出久不吸收者。贝母有川贝、浙贝之分,知母与川贝合,则滋阴之力强;与浙贝合,则清火散结功著。

(3)知母、天花粉

二者皆苦甘寒,相须为用,清热生津止渴之效尤著。常用于糖尿病眼底改变,以及角膜溃疡、葡萄膜炎等病热毒炽盛而阴伤者。二者皆入肺经,且具清肺润燥功效,亦常用于肺经燥热型疱性结膜炎、巩膜炎等病。

3.夏枯草

(1)夏枯草、香附

本药对具补肝、清肝、止痛功效,可治眉棱骨痠痛及目珠夜痛,常用于视疲劳、眶上神经痛、角膜溃疡久不愈合等病。夏枯草一则能清肝,一则能补养厥阴血脉;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肝血不足,肝气疏泄因之失常,香附以疏肝理气。再者,夏枯草能止目珠夜痛,香附能行气止痛,故本药对有较好的止痛效果。本药对常与炙甘草合用,盖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土不崇木,炙甘草培土荣木,且能缓急止痛,以增强本药对功效。(参见卷三眼科方歌·妇人剂)。

(2)夏枯草、贝母

夏枯草苦泄辛开,气禀纯阳,能散结聚;贝母苦甘寒,化痰热,开郁结。二者相伍,清热而散结,可用于疱性结膜炎、深层巩膜炎等病疱疹、结节较顽固者;亦用于角膜后壁沉着物、高血压病视网膜渗出等症的治疗。

4.寒水石

寒水石、独活

为抑阳酒连散中二味代表药物,以治强阳搏实阴之病而瞳神缩小者。寒水石咸寒泻火,抑阳气之亢盛;独活辛温疏散,舒缓阴气之紧急。二药皆入肾,独活且为足少阴之引经药,故瞳神水轮病变宜之。常用于前葡萄膜炎,急性者配以清热散风药,慢性者配以滋阴清火药。

5.谷精草

(1)谷精草、苍术

谷精草甘平,疏清风热而退翳;苍术辛苦温,健脾燥湿而明目。二者相伍,功效基本同蝉蜕、苍术(见卷四眼科药对·解表药)。常用于角膜炎恢复期;亦用于角膜软化证夜盲期、结膜干燥期,可作散剂,与猪肝同服(即苍术猪肝散,参见卷三眼科方歌·小儿剂)。

(2)谷精草、木贼

二者皆具疏风清热退翳功效,相须为用,偏于清热,宜用于风热型角膜炎热邪偏重者。

(3)谷精草、防风

谷精草甘平,防风辛甘温,二者相伍,疏风清热退翳,宜于风热型角膜炎风邪偏重者。防风能散滞升发,故谷精草配少量防风善于退翳,可用于角膜炎恢复期,促进角膜混浊的吸收。

(4)谷精草、红枣

谷精草甘平,清风热以祛邪;红枣甘温,补气血以扶正。二者相伍,平补而退翳,可用于角膜炎恢复期,邪气渐退之时,以流行性角结膜炎、沙眼性角膜炎等病尤为适宜。

6.黄芩

(1)黄芩、百部

为芩部丹(黄芩、百部、丹参)中的二味药物。黄芩苦寒,主清肺;百部甘苦平,主润肺。二者相伍,善治肺经燥热。常用于疱性结膜炎、巩膜炎等白睛病变。因百部有抑制结核杆菌作用,故结核杆菌所致之眼病,使用本药对尤宜。

(2)黄芩、白芷

黄芩苦寒而泻火,白芷辛温而散风,二者相伍,治风火目病。白芷入足阳明胃经,得黄芩则疏清阳明经风热。况白芷长于上达止痛,故二者善治眉棱骨痛因于风热者,眉骨位于前额,为阳明经之所属也。

(3)黄芩、滑石

黄芩苦寒,泻火并以燥湿;滑石甘淡寒,利水并以清热。二者相伍,善治目病湿热胶结不解之证。常用于眼睑皮肤或睑缘红肿、糜烂、渗出,痛痒并作者。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等病,属湿热者亦常用之。

7.黄连

(1)黄连、天花粉

为黄连天花粉丸(方见卷三眼科方歌·泻火剂)中二味主药。黄连苦寒,天花粉苦微甘寒,皆具清热解毒之功,相须为用,其效增强。常用于眼睑化脓性感染、急、慢性结膜炎、巩膜炎、角膜炎等病因于热毒为患者。

(2)黄连、秦皮

二者皆为苦寒之品,能清肝而明目。眼科临床常作外用,煎汤薰洗,用于急、慢性结膜炎、睑缘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角膜炎等病热重者,具有消肿、止痛、止痒功效。

(3)黄连、半夏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半夏苦温,燥湿化痰。二者相伍,善治痰热之互结,湿热之胶凝,为目病痰热证、湿热证所常用。使用时,一要根据眼部见证特点(参见卷二目病条辨·水湿证、痰证);二要结合全身辨证,舌诊尤为重要。本药对辛开苦降,有较好的止呕功效,故青光眼、视疲劳等病伴恶心呕吐者,亦常用之。

(4)黄连、厚朴

为连朴饮(黄连、厚朴、石菖蒲、半夏、香豉、栀子、芦根)中二味主药。黄连苦寒泻火,厚朴苦辛温燥湿,二者相伍,共奏清热祛湿之效。常用于溃疡性睑缘炎、角膜炎、慢性结膜炎等病湿热并重者;亦用于球后视神经炎、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等病,属湿热郁闭玄府者,使用时,往往以舌红苔黄腻为重要指征。

(5)黄连、羊肝

即黄连羊肝丸中的二味药物 。黄连泻火明目,羊肝益肝补血。二者相伍,清补并进,常用于慢性结膜炎、角膜溃疡恢复期;并可作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神经炎等病的辅助治疗。

(6)黄连、干姜

二者为末,沸汤泡,去渣洗眼,即姜连散。黄连苦寒清火,干姜辛热温散,二者相伍,有较好的退赤消肿止痒效果。常用于客感风热目暴赤肿者(参见卷三眼科方歌·外洗剂)。本药对亦为“热因热用”之法,干姜为佐,引黄连入热邪之中,而发挥泻火功效。

8.黄柏

(1)黄柏、知母

黄柏泻相火,知母滋肾阴,二者相伍,共奏坚阴降火之功。宜于阴虚火旺目病,慢性葡萄膜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病反复发作者常用之。

(2)黄柏、苍术

即二妙散。苦寒与苦温相伍,具良好的清热燥湿功效。常用于睑缘及眼睑皮肤糜烂,渗出胶粘,痛痒并作者;亦用于慢性结膜炎、角膜溃疡、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病,属湿热并重者,舌苔黄腻为用药指征之一。

9.龙胆草

(1)龙胆草、柴胡

胆草苦寒,泻肝经之火;柴胡苦辛,疏肝经之风。二者相伍,共治肝经风热重证。本药对与柴胡、黄芩相比,则清肝之力强矣。若小剂量柴胡,则为引经之用,与胆草相配,专为清肝泻火,广泛用于肝火目病。根据五轮分属及经络循行路径,风轮为肝胆所主,足厥阴肝经连目系。因此,相当于风轮及目系的角膜、虹膜、前房、视神经等部位的急性炎证和病变,常用本药对。

(2)龙胆草、桑白皮

龙胆草苦寒,泻肝火;桑白皮甘寒,泻肺火。二者相伍,肝肺同清,常用于角膜实质炎、角膜溃疡、硬化性角膜炎、束状角膜炎等病,睫状充血严重者。风轮气轮,两相比邻,风轮病变,气轮可同时有证可现(结膜睫状混合充血),故常肝肺同治。从五行而言,金为木之所不胜,泻肺火可减轻肝火之势。

(3)龙胆草、羚羊角

龙胆草苦寒,泻肝火;羚羊角咸寒,息肝风。二者相伍,共治肝火动风,风火升挠目病。常用于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压不能控制,睫状充血显著,头眼痛剧,舌红口渴者;亦用于高血压病眼底改变,伴眼胀头痛,面赤肢麻,舌红绛者。

(4)龙胆草、青黛

龙胆草苦寒,青黛咸寒,二者相伍,共奏泻肝凉血之功,善治肝火迫及血分目病。常用于急性葡萄膜炎、出血性虹膜炎、急性视神经乳头炎等病。胆草、青黛和石膏、青黛(见石膏条)皆治气血两燔,前者清厥阴凉血,后者清阳明凉血,为二者之别。

10.生地黄

(1)地黄、熟地黄

生地黄甘寒而凉血,熟地黄甘温而补血。生地黄滋阴而清热,熟地黄滋阴而填精。故二地相伍,补清相合,标本同治。常用于眼底病肝肾阴虚而有热者;亦用于血证吸收期及血虚兼热的眼内干涩等证。

(2)生地黄、木通

为导赤散(生地黄、木通、甘草梢)中的二味主药。生地黄凉心血,滋阴液;木通降心火,利小便。二者相伍,善治心火上炎目病。根据五轮学说,血轮属心,故本药对常用于内、外眦部热性病变,如眦角性结膜炎、翼状胬肉炎证等。亦用于疱性结膜炎、巩膜炎、睑裂斑炎等病兼见口舌生疮,小便赤涩者。痛如针刺症常辨为心火作祟而用之。

11.牡丹皮

(1)牡丹皮、栀子

牡丹皮苦辛微寒,栀子苦寒,二者相伍,共奏泻火凉血之效。广泛用于热证目病,外眼红赤及内眼出血者尤宜。本药对与疏肝剂合用,则能清解肝经郁火,为治疗视神经病变所常用。

(2)牡丹皮、地骨皮

牡丹皮凉血活血,地骨皮滋阴清热,二者相伍,善治阴虚挟瘀目病。常用于糖尿病视网膜出血、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反复发作者。巩膜炎病程较长,充血紫暗者亦常用之。若全身伴五心烦热,两颧午后潮红,盗汗,舌红少津等证,更为相宜。

(3)牡丹皮、丹参

牡丹皮苦辛微寒,丹参苦微寒,二者皆具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效。牡丹皮清热凉血之功偏胜,丹参活血化瘀之力较强。二者相伍,效用更增,广泛用于内、外眼出血及血热瘀结之证。

12.金银花

(1)金银花、连翘

金银花甘寒,连翘苦寒,二者相须为用,增强清热解毒功效。广泛用于热性目病,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均可使用。

(2)金银花、生甘草

生甘草性凉,清火解毒,以增强金银花之效。广泛用于火热目病,临床习惯用于眼睑化脓性感染。

(3)金银花、蒲公英

蒲公英苦甘寒,功专清热解毒,与金银花相须为用,应用同金银花、连翘,但解毒作用较强。

13.蒲公英

蒲公英、牛膝

蒲公英苦甘寒,清热解毒;牛膝苦酸平,活血化瘀。二者皆入肝经,故善治目病热毒炽盛而气血壅滞者。且牛膝专于引热下行,与蒲公英相配,则苦泄清火之力更强,常用于炎性眼病,伴头痛者尤宜。

14.白藓皮

白藓皮、地肤子

二者皆苦寒,具清热除湿止痒之功,相须为用,湿热目病痒甚者宜之。常用于睑缘炎、接触性皮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等病,并可煎汤外洗。

15.胡黄连

胡黄连、白芍药

胡黄连苦寒,清肝凉血;白芍药苦酸微寒,养阴柔肝。二者相伍,善治肝经虚热目病,以兼骨蒸潮热者尤宜。胡黄连能除湿热而消疳,故本药对亦用于疳积上目(小儿角膜软化证),清肝热而滋阴液。小儿瞬目次数增多,责之脾弱肝强,亦常用之以清肝。


针灸培训WWW.

中医----清热药与凉血药的区别与联系?

清热药包括 1、清热泄火药,以清气分实热为主;2、清热燥湿药,主治湿热为患的 3、清热解毒药,主治热毒炽盛等 4、清热凉血药 主治血分热盛 5、清虚热 主治阴虚发热
凉血药算其一部分 另还有凉血止血药 主治血热导致的出血~~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清热药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清热药

一、概述

1.分类、功效与主治病症清热药根据其性能,主要分为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五类。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的作用。其中清热泻火药主治气分实热证及脏腑火热证,清热燥湿药主治湿热证,清热凉血药主治血热证,清热解毒药主治热毒证,清虚热药主治虚热证。

2.配伍方法使用清热药,首先要辨别热证的虚实。若里热有表证者,当先解表或表里同治;气血两燔者,宜气血两清;里热兼阴虚者,应兼以滋阴;里热积滞者,当配以泻下;兼脾胃虚弱者,应辅以补脾。

3.使用注意本类药物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食少便 溏 慎用;苦寒药物宜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慎用;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禁用清热药;使用本类药物,中病即止,以免克伐太过损伤正气。

二、清热泻火药

1.石膏

【性味归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应用】

(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本品甘寒,清热泻火力强,并能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治温病气分实热证,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2)肺热喘咳证。本品善清肺热,常与麻黄等同用,如麻杏甘石汤。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本品善清胃火,与升麻、黄连等同用,如清胃散。治胃火头痛,可与川芎同用。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煅石膏外用,可收湿敛疮。

【用法】生石膏煎服,15~60g。宜先煎。煅石膏适宜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知母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应用】

(1)热病烦渴。善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常与石膏同用,如白虎汤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2)肺热燥咳。本品能清肺火,润肺燥,能治肺热或肺燥咳嗽。

(3)骨蒸潮热。本品滋阴降火,常与黄柏相须为用,如知柏地黄丸。

(4)内热消渴。治阴虚内热消渴,常配天花粉、葛根,如玉液汤。

(5)肠燥便秘。常配伍生地、玄参,如增液汤。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 溏 者不宜使用。

【比较】石膏与知母二药,均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常用于温病气分实热证及肺热咳嗽等。但石膏清解力强,重在清泻火热,并偏重于清泻肺胃实火,常用于肺热喘咳、胃火牙痛等,煅石膏外用还能收敛生肌;知母则滋阴润燥力强,重在滋润肺、胃、肾阴,常用于阴虚火旺证。

3.芦根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胃热呕逆;肺热咳嗽,肺 痈 吐脓;热淋涩痛。

4.天花粉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此外用于中期引产。

5.淡竹叶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6.栀子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应用】

(1)热病心烦。本品清泻三焦火邪而除烦,每与淡豆豉合用,如栀子豉汤。

(2)湿热黄疸。常与茵陈、大黄合用,如茵陈蒿汤。

(3)血淋涩痛。常配车前子、滑石同用,如八正散。

(4)血热吐衄:配黄芩、黄连、黄柏同用,治疗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如黄连解毒汤。

(5)目赤肿痛。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配大黄,如栀子汤。

(6)火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蒲公英配伍。

【用法】煎服。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 溏 者不宜用。

7.夏枯草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应用】

(1)目赤肿痛,头痛 眩 晕,目珠夜痛。可单用,也可配伍应用。

(2) 瘰疬 , 瘿 瘤。可单用煎服或人复方用。

(3)乳 痈 肿痛。常与蒲公英同用。

8.决明子

【功效】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头痛 眩 晕;肠燥便秘。

三、清热燥湿药

1.黄芩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

(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 痢 等。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善清中上焦湿热。

(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本品善清肺火及上焦实热,可单用或入复方。

(3)血热吐衄。用治火热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配大黄,如大黄汤。

(4) 痈 肿疮毒。常与黄连、栀子同用,如黄连解毒汤。

(5)胎动不安。有清热安胎之功。

【用法】煎服。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多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2.黄连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本品大苦大寒,尤长于清中焦邪热,并能解毒。治肝火犯胃,常与吴茱萸同用,即左金丸。

(2)湿热泻 痢 。为治疗泻 痢 的要药,与木香同用以调气行滞,如香连丸;或配葛根、黄芩、甘草同用,即葛根芩连汤。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本品泻火解毒力强,可用治多种热毒病证。善清心经实火,可治心火亢盛证。

(4) 痈 肿疖疮,目赤牙痛。治胃火炽盛牙痛,可与升麻、生地等配伍,如清胃散。

(5)消渴。治胃火盛之消渴证,常与麦冬等同用。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3.黄柏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应用】

(1)湿热带下,热淋涩痛。本品尤长于清泻下焦湿热。常用治湿热带下、热淋。

(2)湿热泻 痢 ,黄疸。善除大肠湿热以治 痢 ,配白头翁、黄连等,如白头翁汤。

(3)湿热脚气,痿证。治湿热下注,足膝肿痛等证,常配苍术、牛膝,如三妙丸。

(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本品长于清相火,退虚热,常与知母相须为用。

(3)疮疡肿毒,湿疹瘙痒。内服外用均可。

【比较】黄芩、黄连、黄柏三药,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用于多种湿热与热毒病证。但黄芩善清上焦热邪,并善清肺热,用于肺热咳嗽证,兼能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可用于血热出血与胎热不安等证;黄连清热燥湿与泻火解毒力尤强,并善清中焦热邪,并善泻心火、清胃火,为治心、胃火热证常用之品;黄柏善清下焦热邪,多用于下焦湿热证,并能退虚热,可用于阴虚发热证。

4.龙胆草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主治病证】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5.秦皮

【功效】清热燥湿,收涩止 痢 ,止带,明目。

6.苦参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主治病证】湿热泻 痢 、便血、黄疸;湿热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湿热小便不利。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反 藜 芦。

7.白鲜皮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四、清热解毒药

1.金银花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

(1) 痈 肿 疔 疮。为治一切内 痈 外 痈 的要药。还可用治肠 痈 、肺 痈 。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本品善散肺经热邪,透热达表,常与连翘相须为用,如银翘散。也善清心、胃热毒,有透营转气之功,如清营汤。

(3)热毒血 痢 。本品有清热解毒,凉血,止 痢 之效。单用浓煎有效,或配黄芩、黄连、白头翁等同用。

此外,尚可用治咽喉肿痛,小儿热疮及痱子。

2.连翘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应用】

(1) 痈 肿疮毒, 瘰疬 痰核。本品有?疮家圣药?之称。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本品长于清心火,散上焦风热,常与银花等相须为用,如银翘散。

(3)热淋涩痛。兼有清心利尿之功。

【比较】金银花与连翘二药,均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常相须为用,治疗 痈 肿疮毒、外感风热与温病初起。但金银花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并能凉血止 痢 ,还可用于热毒血 痢 证;连翘清心解毒之力强,能消 痈 散结,为?疮家圣药?,并可治 瘰疬 痰核。

3.穿心莲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用法用量】6~9g。煎服,煎剂易致呕吐,故多作丸、散、片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4.大青叶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应用】

(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本品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作用。

(2)喉痹口疮, 痄 腮丹毒。本品能清火解毒,利咽消肿。

5.板蓝根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病证】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温毒发斑, 痄 腮,丹毒, 痈 肿疮毒。

6.青黛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主治病证】温毒发斑,血热吐衄;咽痛口疮,火毒疮疡;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内服1.5~3g。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外用适量。

7.贯众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主治病证】风热感冒,温毒发斑;血热出血,虫疾。

8.蒲公英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应用】

(1) 痈 肿 疔 毒,乳 痈 内 痈 。为清热解毒、消 痈 散结之佳品,为治疗乳 痈 要药。可治 痈 肿 疔 毒、肠 痈 、肺 痈 和咽喉肿痛。

(2)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治黄疸可配茵陈、栀子等,治热淋可配金钱草、白茅根等。

9.紫花地丁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10.土茯苓

【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主治病证】杨梅毒疮,肢体拘挛;淋浊带下,湿疹瘙痒; 痈 肿疮毒。

11.鱼腥草

【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 痈 排脓,利尿通淋。

【应用】

(1)肺 痈 吐脓,肺热咳嗽。本品以清肺热见长,又具消 痈 排脓之功,故为治疗肺 痈 之要药。还可用治肺热咳嗽。

(2)热毒疮 痈 。常与蒲公英、金银花同用。

(3)湿热淋证。可与金钱草、海金沙、石韦等同用。

12.射干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应用】

(1)咽喉肿痛。本品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治咽喉肿痛常用之品。可与黄芩、马勃等配伍应用。

(2)痰盛咳喘。常与桑白皮、桔梗配伍应用。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脾虚便 溏 者不宜使用。孕妇忌用或慎用。

13.山豆根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主治病证】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故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者慎用。

14.马勃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15.白头翁

【性味归经】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 痢 。

【应用】

(1)热毒血 痢 。本品为治热毒血 痢 良药,如白头翁汤。

(2)疮 痈 肿毒。

16.马齿苋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 痢 。

17.鸦胆子

【功效】清热解毒,止 痢 ,截疟,腐蚀赘疣。

【用法用量】内服,O.5~2g,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人煎剂。治疟疾,每次lO~15粒;治 痢 ,每次10~30粒。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外用注意保护好周围的正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孕妇及小儿慎用。

18.白花蛇舌草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主治病证】 痈 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热淋涩痛。

19.熊胆

【功效】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用法用量】内服,0.25~0.5g。入丸、散。由于本品有腥苦味,口服易弓l起呕吐,故宜用胶囊剂。外用适量。调涂患处。

五、清热凉血药

1.生地黄: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

(1)热人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本品为清热、凉血、止血要药。常用治温病热入营血证,如清营汤;也可用治血热出血证。

【使用注意】脾虚湿滞,腹满便 溏 者不宜使用。

2.玄参

【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应用】

(1)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治温病热入营分,如清营汤;治温病邪陷心包,神昏 谵 语,如清宫汤。

(2)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治津伤便秘,常配生地黄、麦冬,如增液汤。

(3)目赤咽痛, 瘰疬 ,白喉, 痈 肿疮毒。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 溏 者不宜服用。反 藜 芦。

【比较】生地与玄参二药,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适用于热入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内热等证。但玄参泻火解毒力强,可用于 痈 肿疮毒,咽喉肿痛证;生地清热凉血作用较强,故血热出血、内热消渴多用。

3.牡丹皮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治血热出血,可与生地黄、赤芍等配伍。

(2)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常配鳖甲、青蒿等药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3)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

(4) 痈 肿疮毒。

【使用注意】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使用。

4.赤芍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本品凉血、止血、散瘀消斑。善清肝火

(2)目赤肿痛, 痈 肿疮毒。

(3)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瘢 瘕 腹痛,跌打损伤。多配入复方使用。

【使用注意】血寒经闭不宜使用。反 藜 芦。

【比较】牡丹皮与赤芍,均味苦性微寒,均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具有止血不留瘀,活血不动血的特点,血热、血瘀所致的病证常相须为用。同可用于治疗热人营血,斑疹吐衄;血滞经闭,痛经 癜瘕 ,跌打瘀肿, 痈 肿疮毒等证。不同的是,牡丹皮兼辛味,清热凉血并能清透阴分伏热,可用于温热病后期,邪伏阴分,夜热早凉及肠 痈 腹痛等证。而赤芍苦泄,散瘀止痛力强,血滞诸证尤为多用,并能泻肝火,用于肝热目赤肿痛。

5.紫草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主治病证】温病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用法】煎服。外用适量,熬膏或用植物油浸泡涂搽。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而滑利,脾虚便 溏 者忌服。

6.水牛角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主治病证】温病高热,神昏 谵 语,惊风,癫狂;血热妄行斑疹,吐衄; 痈 肿疮疡,咽喉肿痛。

【用法】镑片或粗粉煎服,15~30g,宜先煎3小时以上。水牛角浓缩粉冲服,每次1.5~3g,每日2次。

六、清虚热药

1.青蒿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应用】

(1)温邪伤阴,夜热早凉。本品长于清透阴分伏热,可治温病后期,余热未清,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之证,或热病后低热不退之证,常与鳖甲、知母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2)阴虚发热,劳热骨蒸。本品退虚热,除骨蒸,常配秦 艽 、鳖甲、知母等。

(3)暑热外感,发热口渴。

(4)疟疾寒热。本品有截疟与解除疟疾寒热之功,可单用较大剂量鲜品捣汁服。

【用法】煎服,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服。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2.白薇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3.地骨皮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生津止渴。

【应用】

(1)阴虚发热、盗汗骨蒸。本品善清虚热,除有汗之骨蒸。

(2)肺热咳嗽。本品清泄肺热,常与桑白皮、甘草同用,如泻白散。

(3)血热出血证。本品清血热而止血,常与白茅根、侧柏叶等同用。

(4)内热消渴。本品泻热而止烦渴,须与生地、天花粉等养阴生津药同用。

【比较】丹皮与地骨皮二药,均能清热凉血,退虚热,均可治血热吐衄、阴虚发热证。前人虽有?丹皮治无汗骨蒸,地骨皮治有汗骨蒸?之说,但对阴虚发热证,无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并常相须为用。丹皮长于清热凉血,常用治热人营血证,又能活血化瘀,用:于:多种瘀血证以及肠 痈 、 痈 疡肿毒等证;地骨皮则长于清退虚热,多用于虚热证,并能清泻肺热,可用于肺热咳嗽,以及内热消渴证。

4.银柴胡

【功效】退虚热,清 疳 热。

5.胡黄连

【功效】退虚热,除 疳 热,清湿热。

【比较】黄连与胡黄连二药,均能清湿热,善除胃肠湿热,可用于湿热泻 痢 。但黄连为毛 茛 科植物的根茎,清热燥湿与泻火解毒力强,并长于清心、胃之火,常用于多种热毒病症,以及心、胃火热证等;胡黄连为玄参科植物的根茎,长于退虚热,除 疳 热,可用于阴虚发热与小儿 疳 积证等。

;

清热解毒的药有哪些?

清热解毒概念是中医的概念,中医清热药的分类有清热泻火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日常比较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有金银花、蒲公英、鱼腥草,金银花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咽喉肿痛。蒲公英主要用来治疗急性的乳腺炎,鱼腥草用于治疗中医所说的肺痈,比如呼吸道、肺部的脓肿等疾病,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包括板蓝根、抗病毒颗粒、四季青、清热解毒颗粒等,这些药物多半都比较寒凉,所以老年人、体质比较虚弱、小孩,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book/940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