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汤中滑石苓,荆防芩连陈枳并,
车前木通甘草翘,烂弦[2]疮痍[3]总能净。
【组成】连翘10g,滑石10g,车前子10g(包),枳壳5g,黄芩10g,黄连10g,木通5g,甘草5g,陈皮5g,白茯苓10g,防风5g,荆芥5g,水煎服。
【功用】祛湿,清热,疏风。
【应用】溃疡性睑缘炎、热性疱疹、带状疱疹、接触性皮炎、湿疹等病,红赤痛痒,渗出粘液,糜烂结痂,属风湿热合病而湿重者;亦用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角膜炎等病属同型者。
【注释】
[1]《秘传眼科纂要》中另有一除湿汤,较本方少黄连、黄芩。
[2]烂弦:即烂弦风证,相当于溃疡性睑缘炎。
[3]疮痍:即风赤疮痍症。
什么是角膜炎,怎样分类?
各种原因导致的角膜炎症反应通称为角膜炎。角膜炎时患者伴有明显的视力减退和较强的刺激症状,眼科检查可见角膜光泽消失、透明度减低、溃疡形成、睫状充血。
按解剖层次分深层、浅层。深层角膜炎:炎症病变局限于基质的深部、后弹力层附近者,浅层角膜炎:炎症病变局限于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的浅部,从组织学上讲,炎性病变主要在上皮,有时波及基质浅层。
按解剖部位分中央部、周边部。中央部角膜炎:炎症病变位于角膜光学区(中央区4mm)者,多见于病毒性角膜炎、匐行性角膜炎、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周边部角膜炎:炎症病变位于角膜的边缘部者,多见于急性卡他性角膜炎、春季卡他性角膜炎、泡性角膜炎等。
按病理变化分急性、亚急性、慢性、化脓性、非化脓性、肉芽肿性。急性角膜炎:起病急骤,症状剧烈,可迅速形成角膜溃疡或穿孔的角膜炎性病变,如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匐行性角膜溃疡、淋菌性角膜炎等。慢性角膜炎:起病隐蔽、症状较轻、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很少引起角膜穿孔的角膜炎性病变,如角膜实质炎、盘状角膜炎、霉菌性角膜炎等。亚急性角膜炎:发病过程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的角膜炎。化脓性角膜炎:指凡引起角膜溃疡伴有脓性分泌物的角膜炎。非化脓性角膜炎:指凡不引起角膜溃疡或有溃疡但无脓性分泌物的角膜炎。
按病原分外生性、内生性、混合性。外生性角膜炎:感染性致病因子由外侵入角膜上皮细胞层而发生的炎症。内生性角膜炎:指来自全身的内因性疾患所致的角膜炎症,多为变态反应引起,如泡性角膜炎等。
按临床表现分点状、线状、盘状、钱状、树枝状、地图片状。点状角膜炎:在角膜上皮层,出现针头大小的浸润,很快破溃,荧光素可以着色者,多见于病毒感染。线状角膜炎:角膜上皮或上皮下的点状浸润融合扩大成线条状者,或位于角膜后壁的深层条纹状浑浊者。盘状角膜炎:病变位于基质层圆形灰白色直径在4mm以上,但仍保留一圈未被侵犯,边缘清楚。钱状角膜炎:系由多种病毒所致的大小、多少、深浅不一的小圆盘状浸润,形似钱币的角膜炎,在我国多为8型腺病毒感染。树枝状角膜炎、地图状角膜炎:均系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角膜细胞浸润、坏死脱落,以致形成不同形状和深度的溃疡和混浊。
按炎症性质分溃疡性、非溃疡性。溃疡性角膜炎:角膜炎症浸润进一步扩大加深,上皮至基质坏死脱落形成创面者。
按病因分细菌、病毒、霉菌角膜炎等。
细菌性角膜溃疡最常见的致病菌是什么?
细菌性角膜溃疡的致病菌中,以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葡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中的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液化性摩拉克菌等最为常见。导致感染的原因常与微小的角膜外伤或剔除异物后污染有密切关系,也和患者免疫力低下有一定关系。
肺炎球菌性角膜溃疡又称匐行性角膜溃疡,以农村收割季节为常见,多半是角膜受伤或剔除异物后角膜发生感染的结果。表现为突然发生眼痛及刺激症状,眼球混合性充血,角膜损伤处出现灰白色微隆起的浸润灶,迅速发展成溃疡,表面有灰黄色脓液附着,呈污秽状。溃疡的一侧为致密的黄色浸润,为穿凿状进行缘;另一侧比较清洁,进行缘不断向外扩展,并同时向深层进展。有时溃疡并不明显,在基质内形成黄灰色脓液积聚,称为角膜脓疡。脓疡破溃,角膜穿孔,穿破后多倾向逐渐愈合,形成角膜粘连性白斑。又因细菌毒素侵入前房,引起前房积脓,故又名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感染亦可累及眼内组织,以至毁坏眼球。
链球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表现与肺炎球菌性角膜溃疡相似,但较少匐行倾向。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主要是通过外伤和污染的眼药水所引起,也可见于戴接触镜者。绿脓杆菌在角膜内繁殖比在培养基内更为活跃,一旦感染,常于24小时或48小时内毁坏整个角膜,大量的黄绿色分泌物或坏死组织为其特点。
液化性摩拉克菌性角膜溃疡,这种菌常存在于人的呼吸道,一般致病力不强。此种溃疡多为中央性,形态细小,且进行缓慢,很少发生穿破是其特点,但也会出现前房积脓,但脓液量很少。患者自觉症状较轻。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的病因、临床表现特征及预防办法是什么?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是由绿脓杆菌所致的一种极其剧烈的急性化脓性角膜溃疡。其最常见的病因是角膜外伤和使用污染的眼药水,也可见于暴露性角膜炎或戴接触镜者。绿脓杆菌存在于土壤及水中,亦可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和健康人的结膜囊内。绿脓杆菌在角膜内繁殖比在培养基内更为活跃,因此当角膜外伤或角膜异物剔除后使用污染的眼药水而招致感染的几率很高。
临床上本病来势凶猛,起病急剧,数小时即发病,发病时可见剧烈的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刺激症状,临床表现有四点特征:①发展异常迅速。②主要影响角膜基质,并很快扩大到整个角膜,可在数十小时内穿破角膜,有时早期即在角膜缘内出现灰黄色浸润环,不久角膜全部溃烂。③前房积脓特别多。④绿脓杆菌可产生黄绿色色素,故分泌物带有绿色。
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注意劳动防护,一旦出现眼部外伤,必需立刻去医院,由专业人员处理。同时切忌使用不洁眼药水,因绿脓杆菌可污染并存活于多种眼药水中,如狄奥宁、地卡因、可的松,甚至于磺胺、青霉素、荧光素液内,故在角膜损伤时使用存放数天后的眼药水,特别荧光素液检查是危险的。
本病一经诊断,全身和局部应同时使用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或粘菌素抗敌素,常用输液瓶装入庆大霉素点滴冲眼,效果很好。
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病因特点、临床表现有哪些?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顽固的致盲率很高的化脓性角膜炎。近20年来,由于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的广泛应用,真菌性角膜溃疡发病率相对增高,已不再是一种少见病。目前国内资料报告最多的为曲霉菌,其次镰刀菌、念珠菌、酵母菌、头孢霉菌等,患者绝大多数为农民,虽然整年均可发生,但主要集中在农业夏收和秋收季节。最常见的角膜损伤是农作物损伤,也有指甲挖伤,亦可见于其他性质的角膜炎继发真菌感染。有人认为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抗生素眼药水等容易导致真菌感染,近年来因戴角膜接触镜污染发病者亦越来越多,同时全身或局部免疫力低下也是发病的因素之一。
临床上不同的致病菌种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共同症状为起病徐缓,刺激症状轻微,早期溃疡为浅在性,表面为灰白或乳白色“苔垢”状物所覆盖,外观干燥而少光泽,稍隆起,“苔垢”状物易剔去,基质层有菌丝繁殖,浸润较为致密,边界因菌丝伸向四周,形成伪足,在其外围分布有点状混浊,形成所谓卫星病灶。有时浸润边缘因胶原溶解而出现浅沟。在浸润向深部发展时,组织坏死脱落,形成明显溃疡。随着真菌毒素侵入前房,引起虹膜炎及前房积脓,晚期积脓质地粘稠,其内常含真菌。溃疡最后可以穿破引起眼内炎。整个病程发展较为缓慢,可长达2~3个月。因真菌菌丝有向深部生长的能力,故易反复发作,有时溃疡初步愈合,但旋又复发。
诊断一般借助真菌的涂片检查或真菌的反复培养加以证实。由于涂片检出率低,培养时间过长,故对农作物外伤后发生的溃疡,尤其起病不那么骤急的病例,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应该首先考虑到真菌性溃疡的可能,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真菌性角膜溃疡如何治疗?
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以抗真菌药物为主,常用0.25%二性霉素B(该药球结膜下注射易致结膜坏死,临床上要特别注意)、金褐霉素眼膏、制霉菌素眼膏及10%大扶康、1%咪康唑、1 % 克霉唑等,每日3~4次点眼,并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皮质类固醇无论全身或局部单独使用均属禁忌。由于本病多引起虹膜炎,须经常注意散大瞳孔。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近年比较肯定的手术治疗方法,其适应症主要是药物治疗无效,或角膜溃疡穿孔,发生眼内容物脱出或继发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是为挽救眼球而采取的一种抢救性手术。由于真菌菌丝可垂直生长,加上真菌毒素、蛋白分解酶及可溶真菌的抗原作用,真菌菌丝可向深部生长,甚至侵入眼内,手术难以清除干净眼内的真菌,故术后常出现复发。因此对无手术适应症者,强调先行抗真菌药物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湿热所致,治疗时要分辨湿热的偏重,选用清热祛湿药,常用的方剂有除湿汤、甘露饮等。此外,还可采用中药熏洗或雾化治疗。
常见病毒性角膜炎有哪几种?
病毒性角膜炎可由多种病毒引起,其临床表现轻重不等,对视力的损害程度视病变位置、炎症轻重、病程长短、复发次数和有无混合感染而不同。临床上常见的病毒性角膜炎有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牛痘性角膜炎、带状疱疹性角膜炎等。
单纯疱疹角膜炎:为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炎,按抗原性及生物学特性将病毒区分为Ⅰ型和Ⅱ型。单疱病毒引起的角膜病变可侵及角膜各层,且相互转化,多见的典型形态为树枝状、地图状、盘状、角膜色素膜炎等。
牛痘性角膜炎:由牛痘苗感染引起的角膜炎,多见牛痘苗溅入眼内,或经污染痘疹脓液的手指带入眼内而致病。一般经3天潜伏期即发病,除表现为结膜及眼睑的牛痘疹外,约有 30%发生角膜炎。以表层角膜炎及浅层角膜溃疡为主,基质层及盘状角膜炎为少。80年代以来,全世界已消灭了天花,故已废弃牛痘接种,今后本病也将绝迹。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所致浅层树枝状或基质性角膜炎,伴有剧烈神经痛,分布区域皮肤上有串珠状疱疹。带状疱疹病毒与水痘病毒属同一种病毒,所以又称V-2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为潜伏性病毒感染疾病,静止期带状疱疹病毒潜伏于三叉神经节中,在机体细胞免疫力下降及外界刺激诱发下而复发。此种角膜炎可表现为点状、钱状、树枝状及基质层角膜炎、盘状角膜炎等。本病常并发于眼睑带状疱疹,同时伴有较重的葡萄膜炎,引起前房积血或积脓,基质层浑浊区内常有类固醇沉积物,虹膜可有萎缩。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病因是什么?
单纯疱疹病毒,英文缩写为HSV,引起的角膜感染称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简称单疱性角膜炎(HSK)。它是当今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感染性眼病之一,发病率占角膜病的首位。其特点是多类型、易复发,发病机制与免疫状态有关。由于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往往因反复发作而严重危害视功能,临床尚无有效控制复发的药物,因而仍为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如何治疗?
一旦得了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就应该及时治疗。治疗可采用药物、手术等方法。
药物治疗中主要选用抗病毒药物,如碘苷,又名疱疹净,主要适用于初次发作的病例,对多次复发的病例,改用其他药物为宜;阿糖胞苷,有一定效果,但对正常细胞毒性大,故常用它的衍生物环胞苷;三氮唑核苷,又名病毒唑,为广谱抗病毒药,疗效较好,且对正常细胞毒性颇低;无环鸟苷,又名阿昔洛韦,为较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特别是对于疱疹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他抗病毒药物如阿糖腺苷、三氟胸腺嘧啶核苷等。亦可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因它有抑制角膜免疫反应和抗炎的作用,常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后期的治疗,但应掌握如下原则:①上皮或角膜浅层炎症禁用。因其能激活病毒和胶原酶活性,促进病毒繁殖,使病变向深层发展。它还能抑制上皮再生,甚至造成溃疡穿孔。②仅用于深层炎症反应而无溃疡者。因深层HSK特别是盘状角膜炎的发病机制兼有对病毒抗原过敏的因素,故应用皮质激素是合理的,但应同时应用抗病毒药物。1~2日用荧光素着色一次,如有溃疡出现,立即停用,按溃疡处理。
手术治疗,根据病情来选择手术方式。常用的方法有:机械清创、前房穿刺、结膜瓣遮盖、角膜移植等。
中医治疗则根据发病原因进行辨证治疗。若风热上犯,选银翘散类的疏风清热剂;若肝胆火炽,选龙胆泻肝汤类的清肝泻火剂;因湿热熏蒸所致,选三仁汤类的清热祛湿剂;正虚邪留者,需扶正祛邪,选加减地黄丸类的方药进行治疗。中医除了内服中药,还配合局部治疗,常选用清热解毒中药制剂滴眼,如黄芩眼药水等;病情严重,可用银黄注射液作球结膜下注射。此外,还可用中药煎水先熏后服,或中药煎剂雾化。
浅层点状角膜炎的病因和治疗有哪些?
浅层点状角膜病变是一系列累及角膜上皮、上皮基底膜、前弹力膜及其邻近的角膜浅层基质的点状病变,临床上统称浅层点状角膜炎。临床上可有三种类型,即点状上皮角膜炎、点状上皮糜烂和点状上皮下浸润,在多数具体疾病中,此三种类型病变同时存在,只是轻重程度和范围有所区别。
浅层点状角膜病变的病因复杂多样,一般有:
细菌性:葡萄球菌性眼睑炎常合并角膜下l/3的上皮糜烂,同时有表层点状炎症和边缘部上皮下浸润;其他各种细菌性结膜炎亦常伴发三种类型的浅层点状角膜病变,可散在或在全角膜弥漫分布,而较典型的表现是在角膜周边部受累。
病毒性:任何急性病毒性结膜炎的早期,都可能引起点状上皮糜烂。
毒素:局部频繁点眼药水(抗生素、抗代谢药物)和紫外线(雪盲、电焊等)照射。
机械和化学损伤:上皮擦伤、倒睫、暴露、各种化学清创剂(碘酊、三氯醋酸等)、PR K术后上皮基底膜变性与营养不良。
其他:原因包括与免疫有关的干燥性角膜炎、上巩膜缘角膜结膜炎、春季结膜炎、花粉和药物过敏,以及神经营养性角膜炎等。
治疗主要是去除病因,抗炎抗感染和营养制剂如小牛血清和人工泪液等。祖国医学常把本病分为风热上犯、肺肾阴虚等证型。风热上犯证选用疏风清热药,肺肾阴虚证选用滋养肺肾的中药进行治疗。也可用中药熏洗或雾化。江苏省中医院眼科中心用中药眼膜治疗本病有很好的疗效。
基质性角膜炎分哪几种,各有何病因特点?
基质性角膜炎指角膜基质内的弥漫性炎症浸润,不引起溃疡性组织缺损的病变,为角膜的抗原抗体反应。主要有结核性角膜基质炎、梅毒性角膜性基质炎、麻风性角膜基质炎等。
结核性角膜基质炎:结核性角膜病变是在眼部其他部位有结核病灶的基础上发生,为继发性,可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由周围的结膜或巩膜的结核病变蔓延而来;②从葡萄膜沿着房角或角膜的后面延伸波及;③睫状体的结核结节突破巩膜静脉窦,引起结核杆菌散播于角膜后部;④由结核性色素膜炎扩展,直接侵犯角膜的后部所致。多单眼发病,仅侵入角膜的一部分,在基质的中层和深层出现斑状或结节状浸润灶,呈灰黄色,有新生血管侵入,遗留浓厚的瘢痕。病程缓慢,有反复发作倾向。
梅毒性角膜基质炎:系角膜对梅毒螺旋体的过敏反应所致基质层弥漫性炎症。其发病机理为免疫性炎症反应,胚胎期或后天感染的螺旋体,随血行播散达角膜、致敏角膜组织。此后,当隐存体内其他部位的螺旋体抗原或毒素随血流到达已致敏的角膜时,因局部抗原抗体反应或抗原抗体?补体反应而发病。梅毒性角膜基质炎主要发生于先天性梅毒患者,两眼同时或先后发病。后天梅毒偶然也会发生,但多为单眼性,此病在国内已几乎绝迹。眼部表现:明显刺激症状,角膜后沉淀物,角膜实质层呈雾状混浊,毛刷状新生血管侵入,最后在角膜基质层内残留或多或少的混浊斑和萎缩的血管。
麻风性角膜基质炎:麻风杆菌可通过血源感染眼和面部,造成面神经的颞颧支和三叉神经的面支受损,使眼睑位置异常,正常的眨眼动作和角膜反射消失,导致暴露性角膜炎,引起角膜的混浊和损伤,麻风杆菌也可直接侵袭角膜引起角膜基质炎。主要表现为早期细小点状角膜炎,后发展为弥漫性表层点状角膜炎,继而出现盘状基质浸润或弥漫性基质浸润和新生血管长入。
恢复视力的辅助训练方法
1、远方凝视:
找一处10米以外的草地或绿树:绿色由于波长较短,成像在视网膜之前,促使眼部调节放松、眼睫状肌松弛,减轻眼疲劳。不要眯眼,也不要总眨眼,排除杂念、集中精力、全神贯注的凝视25秒,辨认草叶或树叶的轮廓。接着把左手掌略高于眼睛前方30厘米处,逐一从头到尾看清掌纹,大约5秒。看完掌纹后再凝视远方的草地或树叶25秒,然后再看掌纹。10分钟时间反复20次,一天做三回,视力下降厉害的要增加训练次数。
2、晶体操
● 转眼:双手托腮,让眼球按上、下、左、右的顺序转动10次,接着再逆时针、顺时针各转动10次。
● 找一幅3米外的景物(如:墙上的字画等),同时举起自己的左手距眼睛略高处伸直(约30厘米),看清手掌手纹后,再看清远物,尽量快速的在二者间移动目光,往返20次。
3、推拿操
采取坐式或仰卧式均可,将两眼自然闭合,然后依次按摩眼睛周围的穴位。要求取穴准确、手法轻缓,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1.揉天应穴:用双手大拇指轻轻揉按天应穴(眉头下面、眼眶外上角处)。
2.挤按睛明穴:用一只手的大拇指轻轻揉按睛明穴(鼻根部紧挨两眼内眦处)先向下按,然后又向上挤
3.揉四白穴:用食指揉按面颊中央部的四白穴(眼眶下缘正中直下一横指)。
4.按太阳穴、轮刮眼眶:用拇指按压太阳穴(眉梢和外眼角的中间向后一横指处),然后用弯屈的食指第二节内侧面轻刮眼眶一圈,由内上->外上->外下->内下,使眼眶周围的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寥、球后、承泣等穴位受到按摩。对于假性近视、或预防近视眼度数的加深有好处。
参考资料:/jkzs/jkzs13.htm?newsid=108
转眼球可提高视力
我中年时的视力左眼为0.3,右眼为1.0,经过20多年早、晚转眼球锻炼,近3年体检双目视力均为1.5。其方法是:坐在床上或椅上,双目向左转3圈 后,平视前方片刻(默数5下),双目再向左转3圈,平视前方片刻。每日早晚转两次,不要间断,日久坚持,即见功效。(谷玉)
老年视力保健一法
老友年已古稀,而视力犹佳。问之,曰:吾每日清晨洗面时(水温稍高以不烫伤皮肤为宜),先浸毛巾,热敷双目及太阳穴,约一两分钟,已坚持数十年矣。时值余老伴谢世,终日以泪洗面,自思如两目失明,其痛苦将不堪设想。遂以此法每日敷后顿感两眼舒服。此亦幸事也。(卢静一)
菊花养眼
2003-6-16
对于经常要面对电脑的朋友来说,眼睛的健康会受到很大的威胁。有的人为了滋润干涩的眼睛,在睡前喝大量的水,但第二天早上,眼睛就会发肿。这里我们给朋友们介绍一个流传于民间的方法,既可以有效地护眼又能避免眼部浮肿带来的尴尬-用干净的棉花蘸菊花水涂在眼睛四周,就能很快消除浮肿。
菊花对治疗眼睛干涩、疲劳、视力模糊有很好的疗效,中国自古就知道菊花能养护眼睛。因此,除了涂抹眼睛外,您平常不妨经常泡些菊花茶喝,若每天能喝三四杯菊花茶,不仅能使眼睛疲劳症状消失,对恢复视力也有帮助。
菊花的种类有很多,不懂门道的人常会选择花朵白皙且大的菊花,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真正上选的应是花朵又小又丑且颜色泛黄的。喝菊花茶最好不要另加茶叶,只将干燥后的菊花泡水或煮开来喝便可。冬天热饮,夏天冰饮口味均很不错。
老年人不眼花一法
我邻居大妈60多岁了,也曾眼花,她的老母前几年告诉一方法:眼看前方,眼球正转3圈,然后再倒转3圈,做完后,再做一次眼保健操,每天坚持做两次。她坚持几年,现在不戴花镜也能穿针引线、读书看报了。(张苏)
菊花泡水治红眼病(张晓军)
大众网-齐鲁晚报 2003-06-02 08:21:24 qlwb20030602
去年夏天游泳时传染上了红眼病,两眼火辣辣的疼,连看书看报都不成。回到家里老母亲见状赶紧拿出菊花来,用滚开的水泡上,先用水薰我的两眼,水汽没有了 又倒出一半菊花水来让我喝下去,另一半则用纱布蘸上水洗我的两眼。一天三四次,菊花泡淡了就换新的,如此治了两天后,我的红眼病就治好了。
枸杞是一种强壮药,古人曾认为是一种能使人常生不老的药,中医认为它能增强肝、肾功能,增加体液。适用于虚劳、腰痛、膝痛、头晕、头痛等症状。
冬季进补建议服用方法是做粥:枸杞子20克、米60克、鸡蛋一个,葱一棵。将枸杞子磨成粉,与3杯水一起倒入煎锅,煎到水量减半为止。把米先在凉水浸泡 30分钟,倒入锅内,与枸杞子一起开始煮粥,熄火的同时放入鸡蛋与葱花,搅拌后即可食用。本品滋阴补肾,养肝明目,而且具有良好的减肥效果
保护视力的4种锻炼方法
一、转眼法
选一安静场所,或坐或站,全身放松,清除杂念,二目睁开,头颈不动,独转眼球。先将眼睛凝视正下方,缓慢转至左方,再转至凝视正上方,至右方,最后回到 凝视正下方,这样,先顺时针转9圈。再让眼睛由凝视下方,转至右方,至上方,至左方,再回到下方,这样,再逆时针方向转6圈。总共做4次。每次转动,眼球 都应尽可能地达到极限。这种转眼法可以锻炼眼肌,改善营养,使眼灵活自如,炯炯有神。
二、眼呼吸凝神法
选空气清新处,或坐或立,全身放松,二目平视前方,徐徐将气吸足,眼睛随之睁大,稍停片刻,然后将气徐徐呼出,眼睛也随之慢慢微闭,连续做9次。
三、熨眼法
此法最好坐着做,全身放松,闭上双眼,然后快速相互摩擦两掌,使之生热,趁热用双手捂住双眼,热散后两手猛然拿开,两眼也同时用劲一睁,如此3~5次,能促进眼睛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
四、洗眼法
先将脸盆消毒后,倒入温水,调节好水温,把脸放入水里,在水中睁开眼睛,使眼球上下左右各移动9次,然后再顺时针、逆时针旋转9次。刚开始,水进入眼 里,眼睛难受无比,但随着眼球的转动,眼睛会慢慢觉得非常舒服。在做这一动作时,若感到呼吸困难,不妨从脸盆中抬起脸来,在外深呼吸一下。此法,能洗去眼 中的有害物质和灰尘,还对轻度白内障有效,并能改善散光、远视、近视的屈光不正程度。
《中国教育报》2001年8月11日第3版
枸杞--补肾明目
枸杞是一种强壮药,古人曾认为是一种能使人常生不老的药,中医认为它能增强肝、肾功能,增加体液。适用于虚劳、腰痛、膝痛、头晕、头痛等症状。
冬季进补建议服用方法是做粥:枸杞子20克、米60克、鸡蛋一个,葱一棵。将枸杞子磨成粉,与3杯水一起倒入煎锅,煎到水量减半为止。把米先在凉水浸泡 30分钟,倒入锅内,与枸杞子一起开始煮粥,熄火的同时放入鸡蛋与葱花,搅拌后即可食用。本品滋阴补肾,养肝明目,而且具有良好的减肥效果
有好办法预防小学生近视吗
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2日 13:09 新浪育儿
网友波斯糖:电视可以照看,电脑可以照打,只要控制在合理的时间之内。我感觉看书比看电视看电脑更费眼,所以嘛,最重要的是用眼卫生,注意姿势啦,注意灯光啦,等等老生常谈的注意事项。如果感觉有近视的趋向,不妨让孩子打一个月乒乓球,最近看资料说对近视有预防作用。
网友peter妈妈:坚持每天让孩子练习转眼球20下,可以改善近视.他孩子视力原来是0.8,现在做了几个月后回到1.2了。还说这种练习可以防御近 视,比眼保健操管用。大家不妨让孩子试试。昨天在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门诊看眼科(peter眼睛长了霰粒肿),有很多孩子都是去检查视力和准备配镜。唉, 看到父母们焦灼的目光,真是担心这是儿子的未来。所以,在现在这种学习压力情况下,一是要让孩子多参加体育和户外活动.增加远眺和眼球转动的机会.减少屏 幕和近距离用眼。明显感觉现在孩子带眼镜的要比我们那个时代多多了,这也是时代的进步吗?
网友丹清0604:我最近给儿子买了预防警报器,是挂在他耳朵上的,当头离书桌近时,就会发出声音,我觉得挺科学的,以前也买过用来纠正坐姿的架子,但是影响写字的效果,儿子用着也不舒服。
送给经常看电脑的人 ——干眼症的防治
我们的双眼,特别是眼角膜部分,经常是依靠泪腺供给水分,通过眨眼,使泪水变成一层“泪片”分散到眼角 膜,保持眼睛舒服的。所谓“干眼症”是指由于眼泪的减少或者泪腺功能下降,导致眼睛表现出现微小伤痕的一种症状。以往干眼症与白内障、青光眼等疾患主要是 老年人的常见眼病,但现在发现一些城市里经常接触电脑、电视、游戏机的青年人和白领阶层患干眼病的也越来越多了。据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表明,每天在电脑前 工作3小时以上的人群中,有90%的人眼睛有问题,这种所谓“电脑视力综合征”就是干眼病的一种表现。
1.干眼症的临床症状
干眼病的一般症状是眼睛有干涩,灼痛感,眼屎较多;眼酸、眼痒、怕光和视力减退。其他症状还有头痛、烦燥、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严重时会发生角膜软化穿孔,在检查时可以看到有眼结膜充血。
2.干眼症的形成原因
在人的眼睑上下之间有泪液层,它含有保护眼睛不受感染的物质,人们眨眼时泪液随之均匀分布在眼球的表现,清洗眼结膜上的灰尘,以保持眼睛明亮。一般人们的 泪液分泌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减少,所以老年人中干眼病的发病率较高。可引发干眼症的因素相当多,包括:中老年以后眼泪分泌减少、眼睛本身的病症,如角膜退 化、睑缘炎、沙眼等;各种免疫性病症和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多发生在中老年或老年妇女)等;因某些药物引起, 如避孕丸、安眠药、镇静剂、咳嗽药、胃药等;也可因维生素A缺乏所致。
近年来干眼病的年轻化趋势明显,主要是由于现代生活中,青年人的工作和娱乐与电视、电脑接触得越来越多、长时间面对荧光屏,缺乏适时地眨眼或让眼睛休息,影响了双眼的泪液分泌;或长期使用某种眼药水,如血管收
1、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对眼的解剖生理,眼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证候、针刺疗法等已有初步的论述。所载眼部病名有目赤,目痛、目眦疡、目下肿、目不明、目盲、视歧等30余种。
2、大约编著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味,其中眼科用药已达70余种,可用于治疗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瞳神等部疾病,以及一些全身病的眼部证候。而且不少药物至今仍为眼科所常用。
3、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该书在阐述全身性疾病时,涉及到目赤、目黯、目不识人等20佘种眼部病症。但是仲景从整体观念出发,参合全身脉症,辨证沦治,为后世治疗眼病结合全身证候辨证论治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4、隋代,巢元方等著《诸病源候论》,该书在目病诸候一卷内,集中收载三十八候,包括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瞳神等部疾病。此外,对于突眼、近视以及一些与全身性疾病相关的眼病也有了记载,而且对症状描述和病源探讨都比前人前进了一步。
5、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在七窍病一卷首列目病,首次明确地提出了生食五辛、夜读细书等容易引起眼病的19种因素,以及预防眼病的若干注意事项,还首次记述了老人目昏。在眼病的治疗方面,记载了神曲丸等81首内服及外用的药方,并第一次提出了食用牛、羊等动物肝脏的明目作用。此外,还介绍了熏洗、外敷、钩,割等眼病外治法和针灸、按摩疗法。所以,该书对后世眼科发展颇具影响。
6、王焘著《外台秘要》,在眼疾一卷中引印度《天竺经论眼》。在眼的解剖方面指出:眼乃轻膜裹水,外膜白睛重数有三,黑睛水膜止有一重,不可轻触:眼之黑白分明,肝管无滞,外托三光,内因神识,故有所见。在论述病源方面提出:绿翳青旨(相当于青光眼)之类眼病“皆从内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的独到见解。而且指出,该病初发即须速治,病成则不复可疗。在眼病论治方面,谓治脑流青盲眼(相当于白内障)“宜用金篦决,一针之后豁若开云而见白日”。这是中医古籍有关金针拨内障的最早记载。该书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7、《龙树眼论》是我国第一部有影响的眼科专书。可惜原书早巳失传,仅有日本人辑录于朝鲜《医方类聚》的辑本。该书大体可分为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所述病因病机与《诸病源候论》相似,多主风热;各论所述眼病有30节。书中的眼部解剖名词比以前的文献丰富,如眼睑、眼皮等皆属首见;所涉及的眼部病,已增至60余种。治疗方面,不仅重视药物,还记载有多种手术疗法,如首次提出对胬肉攀睛使用割烙法和对“睑皮里有核(即胞生痰核)”施行手术治疗,而且对“开内障用针法”的叙述也较前人详细。
8、《刘皓眼论准的歌》是晚唐时期著成的另一部眼科专书,又称《刘皓眼论审的歌》(《宋史》)。全书为诗歌体裁,便于记颂。现存《秘传眼科龙木论》中《龙木总论》之“审的歌”,即来自该书。书中所载的“五轮歌”及将72种眼部病证按内、外障分类的方法,对以后的中医眼科影响深远。
9、宋初编成的《太平圣惠方》100卷中,眼科两卷总结了宋以前的眼科成就,并有所发展。将所收载的500多首处方按主治证候分类,而且对每类证候的病因病机都作了扼要的阐述。眼科五轮学说在该书首次见到运用,并以“眼通五脏,气贯五轮”强调了眼与整体的密切关系。书中除对内治和外治的大量记载外,对金针拨障等手术的介绍也比较详细。
10、此后一百多年,又有《圣济总录》,全书200多卷,有论有方。眼科部分在《太平圣惠方》的基础上加以扩充,写成12卷,包括眼病58门,手术2门,记载眼病用方750多首,内容较为丰富。至于眼科用药,见于宋代著名官方药书《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者,就有180多种,其中还吸收了一些外来药物,如没药、龙脑香等。
11、元代危亦林编《世医得效方》,其中眼科一卷,首先重点阐述了五轮八廓学说,其次分别叙述眼科72证的证治,内容简明扼要而实用。
12、由宋元医家辑成的《秘传眼科龙木论》,是一本著名的眼科专书。全书分10卷,卷1—6主要载列眼科“七十二证方论”,每证方论以下附有“审的歌”;卷7为诸家秘要名方;卷8为针灸经;卷9—10为诸方辨论药性。书中主要内容是按内、外障分类记叙72种眼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并介绍了古代金针拨内障以及钩、割、镰、洗等手术方法,对后世很有影响。正文10卷之后,另附有《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其主要部分是“眼科七十二问”,具体内容与前面“七十二证方论”并不相同。此外,它在“五轮”之后,首次较详细地述及眼科“八廓”,虽然八廓不如五轮学说有影响,但是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3、《银海精微》为宋以后的人托名孙思邈撰成的眼科专书。该书首先叙述了五轮八廓学说和中医眼科辨证的一些基本理论,接着列叙了80余种眼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并附有眼病简图。此外,还初步介绍了按五轮检查眼病的顺序和方法。此书辨析证情比较明白,内治的不少方药也比较精简实用,外治还采用了点、洗、剧、烙、夹等法,对金针拨障(开金针)的手术方法描述尤详。
14、金元时代,医学流派主要以刘完素、张从正、李呆、朱震亨四大家为代表。刘完素强调火热为病的学说。在眼科方面,他认为眼目赤肿翳膜皆属于热,主张降心火,滋肾水,用药偏重寒凉。张从正继承刘氏主火之说,并有所发展。在眼科方面,他认为目不因火则不病,能治火者一句可了,治病主张以祛邪为主,善用攻下法。李呆提倡内伤学说。在眼科方面,他认为脾虚影响五脏六腑的精气不能上贯于目,则目不明,因而治眼病要理脾胃,养气血才是正理。朱震亨认为相火为元气之贼,阴虚则火动,治病重用滋阴降火之法。在眼科方面,他认为眼病不外虚实二因,眼目昏花属肾水亏虚,眼目肿痛属肝经风热,内治虚者宜滋肾阴,实者当散风热,虚实相兼者则散热滋阴。以上四家学说虽各有所长,但也离不开辨证论治的原则,后人合理运用,进一步丰富了眼科的理论和实践。
15、跨元、明两代的眼科名医倪维德著《原机启微》一书。其上卷按病因将眼病分为18类,理论联系实际,详细分析病机,辨证论治;下卷论方剂配伍,后附治疗眼病40余方,并有方义说明。这是阐述理论比较系统的一本眼科专书。
16、清朝年间,中医眼科要以山东博兴眼科名医魏儒正为代表,其著作的《眼科集要》共分四部详细记录叙述中医眼科对于各类疑难眼病的详细辩证技巧及论症法则,内容精简实用,并配以绘图加以说明,内治以脏腑经络调理为主、外治以熏、洗、点、拨为主,是一部综合性的理论解释、实用技术较强的一部眼科专著。
17、清末民初,魏氏中医眼科第二代传人魏纯讷子承父业,17岁便从父学医。由于父亲的身教言传,五、六年时间即掌握了诊治眼病的技能,并能把祖传验方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取得显著疗效,声誉渐高。
魏纯讷常说:“学贵博而能长,未有不博而能长者也。”他认为,眼虽是局部器官,但和五脏六腑紧密相关。眼科是在内科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打好内科基础,是学好眼科的根基。所以,他不但主攻眼科专著,而且精心研读《内经》、《伤寒》、《金匮》、《温病》等医著。因而眼科、内科俱佳。
魏纯讷行医40余载,对中医眼科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的医学遗产,把宝贵的临床经验留给后人,他将平时收集的200余例疑难病例整理成《眼科临症录》,对病因、病机、辩证论证、治则、方药等都做了详细记录。他为了将自己的临床经验与父亲毕生的经验融为一体,50余岁时,着手对《眼科集要》重新整理,暂定名《重定眼科集要》。手续未完,在日军扫荡中不幸失落。1949年春,魏纯讷因病与世长辞,终年69岁。
18、建国初期,魏氏中医眼科第三代传人魏士臣原滨州市博兴县人民医院眼科专家。从事中医眼科临床工作50余年,他不但对中医眼科有深厚的造诣,而且对中医内科.妇科.儿科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所以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较高的声誉。任县历届政协常委,1—9届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两次出席省和地区召开的眼科学术交流会,曾被邀请去滨州医学院中医班进行中医眼科学讲座。一九八五年十月出席省政协召开的各界人士交流大会。1967-1969年利用三年时间将平时积累的经验及秘方编撰而成《中医眼科集腋》一书流传于后。《中医眼科集腋》是一部中医眼科学著作,对于以后的中医眼科学发展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什么是角膜炎,怎样分类?
各种原因导致的角膜炎症反应通称为角膜炎。角膜炎时患者伴有明显的视力减退和较强的刺激症状,眼科检查可见角膜光泽消失、透明度减低、溃疡形成、睫状充血。
按解剖层次分深层、浅层。深层角膜炎:炎症病变局限于基质的深部、后弹力层附近者,浅层角膜炎:炎症病变局限于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的浅部,从组织学上讲,炎性病变主要在上皮,有时波及基质浅层。
按解剖部位分中央部、周边部。中央部角膜炎:炎症病变位于角膜光学区(中央区4mm)者,多见于病毒性角膜炎、匐行性角膜炎、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周边部角膜炎:炎症病变位于角膜的边缘部者,多见于急性卡他性角膜炎、春季卡他性角膜炎、泡性角膜炎等。
按病理变化分急性、亚急性、慢性、化脓性、非化脓性、肉芽肿性。急性角膜炎:起病急骤,症状剧烈,可迅速形成角膜溃疡或穿孔的角膜炎性病变,如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匐行性角膜溃疡、淋菌性角膜炎等。慢性角膜炎:起病隐蔽、症状较轻、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很少引起角膜穿孔的角膜炎性病变,如角膜实质炎、盘状角膜炎、霉菌性角膜炎等。亚急性角膜炎:发病过程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的角膜炎。化脓性角膜炎:指凡引起角膜溃疡伴有脓性分泌物的角膜炎。非化脓性角膜炎:指凡不引起角膜溃疡或有溃疡但无脓性分泌物的角膜炎。
按病原分外生性、内生性、混合性。外生性角膜炎:感染性致病因子由外侵入角膜上皮细胞层而发生的炎症。内生性角膜炎:指来自全身的内因性疾患所致的角膜炎症,多为变态反应引起,如泡性角膜炎等。
按临床表现分点状、线状、盘状、钱状、树枝状、地图片状。点状角膜炎:在角膜上皮层,出现针头大小的浸润,很快破溃,荧光素可以着色者,多见于病毒感染。线状角膜炎:角膜上皮或上皮下的点状浸润融合扩大成线条状者,或位于角膜后壁的深层条纹状浑浊者。盘状角膜炎:病变位于基质层圆形灰白色直径在4mm以上,但仍保留一圈未被侵犯,边缘清楚。钱状角膜炎:系由多种病毒所致的大小、多少、深浅不一的小圆盘状浸润,形似钱币的角膜炎,在我国多为8型腺病毒感染。树枝状角膜炎、地图状角膜炎:均系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角膜细胞浸润、坏死脱落,以致形成不同形状和深度的溃疡和混浊。
按炎症性质分溃疡性、非溃疡性。溃疡性角膜炎:角膜炎症浸润进一步扩大加深,上皮至基质坏死脱落形成创面者。
按病因分细菌、病毒、霉菌角膜炎等。
细菌性角膜溃疡最常见的致病菌是什么?
细菌性角膜溃疡的致病菌中,以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葡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中的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液化性摩拉克菌等最为常见。导致感染的原因常与微小的角膜外伤或剔除异物后污染有密切关系,也和患者免疫力低下有一定关系。
肺炎球菌性角膜溃疡又称匐行性角膜溃疡,以农村收割季节为常见,多半是角膜受伤或剔除异物后角膜发生感染的结果。表现为突然发生眼痛及刺激症状,眼球混合性充血,角膜损伤处出现灰白色微隆起的浸润灶,迅速发展成溃疡,表面有灰黄色脓液附着,呈污秽状。溃疡的一侧为致密的黄色浸润,为穿凿状进行缘;另一侧比较清洁,进行缘不断向外扩展,并同时向深层进展。有时溃疡并不明显,在基质内形成黄灰色脓液积聚,称为角膜脓疡。脓疡破溃,角膜穿孔,穿破后多倾向逐渐愈合,形成角膜粘连性白斑。又因细菌毒素侵入前房,引起前房积脓,故又名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感染亦可累及眼内组织,以至毁坏眼球。
链球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表现与肺炎球菌性角膜溃疡相似,但较少匐行倾向。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主要是通过外伤和污染的眼药水所引起,也可见于戴接触镜者。绿脓杆菌在角膜内繁殖比在培养基内更为活跃,一旦感染,常于24小时或48小时内毁坏整个角膜,大量的黄绿色分泌物或坏死组织为其特点。
液化性摩拉克菌性角膜溃疡,这种菌常存在于人的呼吸道,一般致病力不强。此种溃疡多为中央性,形态细小,且进行缓慢,很少发生穿破是其特点,但也会出现前房积脓,但脓液量很少。患者自觉症状较轻。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的病因、临床表现特征及预防办法是什么?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是由绿脓杆菌所致的一种极其剧烈的急性化脓性角膜溃疡。其最常见的病因是角膜外伤和使用污染的眼药水,也可见于暴露性角膜炎或戴接触镜者。绿脓杆菌存在于土壤及水中,亦可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和健康人的结膜囊内。绿脓杆菌在角膜内繁殖比在培养基内更为活跃,因此当角膜外伤或角膜异物剔除后使用污染的眼药水而招致感染的几率很高。
临床上本病来势凶猛,起病急剧,数小时即发病,发病时可见剧烈的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刺激症状,临床表现有四点特征:①发展异常迅速。②主要影响角膜基质,并很快扩大到整个角膜,可在数十小时内穿破角膜,有时早期即在角膜缘内出现灰黄色浸润环,不久角膜全部溃烂。③前房积脓特别多。④绿脓杆菌可产生黄绿色色素,故分泌物带有绿色。
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注意劳动防护,一旦出现眼部外伤,必需立刻去医院,由专业人员处理。同时切忌使用不洁眼药水,因绿脓杆菌可污染并存活于多种眼药水中,如狄奥宁、地卡因、可的松,甚至于磺胺、青霉素、荧光素液内,故在角膜损伤时使用存放数天后的眼药水,特别荧光素液检查是危险的。
本病一经诊断,全身和局部应同时使用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或粘菌素抗敌素,常用输液瓶装入庆大霉素点滴冲眼,效果很好。
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病因特点、临床表现有哪些?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顽固的致盲率很高的化脓性角膜炎。近20年来,由于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的广泛应用,真菌性角膜溃疡发病率相对增高,已不再是一种少见病。目前国内资料报告最多的为曲霉菌,其次镰刀菌、念珠菌、酵母菌、头孢霉菌等,患者绝大多数为农民,虽然整年均可发生,但主要集中在农业夏收和秋收季节。最常见的角膜损伤是农作物损伤,也有指甲挖伤,亦可见于其他性质的角膜炎继发真菌感染。有人认为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抗生素眼药水等容易导致真菌感染,近年来因戴角膜接触镜污染发病者亦越来越多,同时全身或局部免疫力低下也是发病的因素之一。
临床上不同的致病菌种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共同症状为起病徐缓,刺激症状轻微,早期溃疡为浅在性,表面为灰白或乳白色“苔垢”状物所覆盖,外观干燥而少光泽,稍隆起,“苔垢”状物易剔去,基质层有菌丝繁殖,浸润较为致密,边界因菌丝伸向四周,形成伪足,在其外围分布有点状混浊,形成所谓卫星病灶。有时浸润边缘因胶原溶解而出现浅沟。在浸润向深部发展时,组织坏死脱落,形成明显溃疡。随着真菌毒素侵入前房,引起虹膜炎及前房积脓,晚期积脓质地粘稠,其内常含真菌。溃疡最后可以穿破引起眼内炎。整个病程发展较为缓慢,可长达2~3个月。因真菌菌丝有向深部生长的能力,故易反复发作,有时溃疡初步愈合,但旋又复发。
诊断一般借助真菌的涂片检查或真菌的反复培养加以证实。由于涂片检出率低,培养时间过长,故对农作物外伤后发生的溃疡,尤其起病不那么骤急的病例,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应该首先考虑到真菌性溃疡的可能,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真菌性角膜溃疡如何治疗?
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以抗真菌药物为主,常用0.25%二性霉素B(该药球结膜下注射易致结膜坏死,临床上要特别注意)、金褐霉素眼膏、制霉菌素眼膏及10%大扶康、1%咪康唑、1 % 克霉唑等,每日3~4次点眼,并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皮质类固醇无论全身或局部单独使用均属禁忌。由于本病多引起虹膜炎,须经常注意散大瞳孔。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近年比较肯定的手术治疗方法,其适应症主要是药物治疗无效,或角膜溃疡穿孔,发生眼内容物脱出或继发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是为挽救眼球而采取的一种抢救性手术。由于真菌菌丝可垂直生长,加上真菌毒素、蛋白分解酶及可溶真菌的抗原作用,真菌菌丝可向深部生长,甚至侵入眼内,手术难以清除干净眼内的真菌,故术后常出现复发。因此对无手术适应症者,强调先行抗真菌药物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湿热所致,治疗时要分辨湿热的偏重,选用清热祛湿药,常用的方剂有除湿汤、甘露饮等。此外,还可采用中药熏洗或雾化治疗。
常见病毒性角膜炎有哪几种?
病毒性角膜炎可由多种病毒引起,其临床表现轻重不等,对视力的损害程度视病变位置、炎症轻重、病程长短、复发次数和有无混合感染而不同。临床上常见的病毒性角膜炎有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牛痘性角膜炎、带状疱疹性角膜炎等。
单纯疱疹角膜炎:为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炎,按抗原性及生物学特性将病毒区分为Ⅰ型和Ⅱ型。单疱病毒引起的角膜病变可侵及角膜各层,且相互转化,多见的典型形态为树枝状、地图状、盘状、角膜色素膜炎等。
牛痘性角膜炎:由牛痘苗感染引起的角膜炎,多见牛痘苗溅入眼内,或经污染痘疹脓液的手指带入眼内而致病。一般经3天潜伏期即发病,除表现为结膜及眼睑的牛痘疹外,约有 30%发生角膜炎。以表层角膜炎及浅层角膜溃疡为主,基质层及盘状角膜炎为少。80年代以来,全世界已消灭了天花,故已废弃牛痘接种,今后本病也将绝迹。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所致浅层树枝状或基质性角膜炎,伴有剧烈神经痛,分布区域皮肤上有串珠状疱疹。带状疱疹病毒与水痘病毒属同一种病毒,所以又称V-2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为潜伏性病毒感染疾病,静止期带状疱疹病毒潜伏于三叉神经节中,在机体细胞免疫力下降及外界刺激诱发下而复发。此种角膜炎可表现为点状、钱状、树枝状及基质层角膜炎、盘状角膜炎等。本病常并发于眼睑带状疱疹,同时伴有较重的葡萄膜炎,引起前房积血或积脓,基质层浑浊区内常有类固醇沉积物,虹膜可有萎缩。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病因是什么?
单纯疱疹病毒,英文缩写为HSV,引起的角膜感染称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简称单疱性角膜炎(HSK)。它是当今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感染性眼病之一,发病率占角膜病的首位。其特点是多类型、易复发,发病机制与免疫状态有关。由于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往往因反复发作而严重危害视功能,临床尚无有效控制复发的药物,因而仍为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如何治疗?
一旦得了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就应该及时治疗。治疗可采用药物、手术等方法。
药物治疗中主要选用抗病毒药物,如碘苷,又名疱疹净,主要适用于初次发作的病例,对多次复发的病例,改用其他药物为宜;阿糖胞苷,有一定效果,但对正常细胞毒性大,故常用它的衍生物环胞苷;三氮唑核苷,又名病毒唑,为广谱抗病毒药,疗效较好,且对正常细胞毒性颇低;无环鸟苷,又名阿昔洛韦,为较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特别是对于疱疹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他抗病毒药物如阿糖腺苷、三氟胸腺嘧啶核苷等。亦可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因它有抑制角膜免疫反应和抗炎的作用,常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后期的治疗,但应掌握如下原则:①上皮或角膜浅层炎症禁用。因其能激活病毒和胶原酶活性,促进病毒繁殖,使病变向深层发展。它还能抑制上皮再生,甚至造成溃疡穿孔。②仅用于深层炎症反应而无溃疡者。因深层HSK特别是盘状角膜炎的发病机制兼有对病毒抗原过敏的因素,故应用皮质激素是合理的,但应同时应用抗病毒药物。1~2日用荧光素着色一次,如有溃疡出现,立即停用,按溃疡处理。
手术治疗,根据病情来选择手术方式。常用的方法有:机械清创、前房穿刺、结膜瓣遮盖、角膜移植等。
中医治疗则根据发病原因进行辨证治疗。若风热上犯,选银翘散类的疏风清热剂;若肝胆火炽,选龙胆泻肝汤类的清肝泻火剂;因湿热熏蒸所致,选三仁汤类的清热祛湿剂;正虚邪留者,需扶正祛邪,选加减地黄丸类的方药进行治疗。中医除了内服中药,还配合局部治疗,常选用清热解毒中药制剂滴眼,如黄芩眼药水等;病情严重,可用银黄注射液作球结膜下注射。此外,还可用中药煎水先熏后服,或中药煎剂雾化。
浅层点状角膜炎的病因和治疗有哪些?
浅层点状角膜病变是一系列累及角膜上皮、上皮基底膜、前弹力膜及其邻近的角膜浅层基质的点状病变,临床上统称浅层点状角膜炎。临床上可有三种类型,即点状上皮角膜炎、点状上皮糜烂和点状上皮下浸润,在多数具体疾病中,此三种类型病变同时存在,只是轻重程度和范围有所区别。
浅层点状角膜病变的病因复杂多样,一般有:
细菌性:葡萄球菌性眼睑炎常合并角膜下l/3的上皮糜烂,同时有表层点状炎症和边缘部上皮下浸润;其他各种细菌性结膜炎亦常伴发三种类型的浅层点状角膜病变,可散在或在全角膜弥漫分布,而较典型的表现是在角膜周边部受累。
病毒性:任何急性病毒性结膜炎的早期,都可能引起点状上皮糜烂。
毒素:局部频繁点眼药水(抗生素、抗代谢药物)和紫外线(雪盲、电焊等)照射。
机械和化学损伤:上皮擦伤、倒睫、暴露、各种化学清创剂(碘酊、三氯醋酸等)、PR K术后上皮基底膜变性与营养不良。
其他:原因包括与免疫有关的干燥性角膜炎、上巩膜缘角膜结膜炎、春季结膜炎、花粉和药物过敏,以及神经营养性角膜炎等。
治疗主要是去除病因,抗炎抗感染和营养制剂如小牛血清和人工泪液等。祖国医学常把本病分为风热上犯、肺肾阴虚等证型。风热上犯证选用疏风清热药,肺肾阴虚证选用滋养肺肾的中药进行治疗。也可用中药熏洗或雾化。江苏省中医院眼科中心用中药眼膜治疗本病有很好的疗效。
基质性角膜炎分哪几种,各有何病因特点?
基质性角膜炎指角膜基质内的弥漫性炎症浸润,不引起溃疡性组织缺损的病变,为角膜的抗原抗体反应。主要有结核性角膜基质炎、梅毒性角膜性基质炎、麻风性角膜基质炎等。
结核性角膜基质炎:结核性角膜病变是在眼部其他部位有结核病灶的基础上发生,为继发性,可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由周围的结膜或巩膜的结核病变蔓延而来;②从葡萄膜沿着房角或角膜的后面延伸波及;③睫状体的结核结节突破巩膜静脉窦,引起结核杆菌散播于角膜后部;④由结核性色素膜炎扩展,直接侵犯角膜的后部所致。多单眼发病,仅侵入角膜的一部分,在基质的中层和深层出现斑状或结节状浸润灶,呈灰黄色,有新生血管侵入,遗留浓厚的瘢痕。病程缓慢,有反复发作倾向。
梅毒性角膜基质炎:系角膜对梅毒螺旋体的过敏反应所致基质层弥漫性炎症。其发病机理为免疫性炎症反应,胚胎期或后天感染的螺旋体,随血行播散达角膜、致敏角膜组织。此后,当隐存体内其他部位的螺旋体抗原或毒素随血流到达已致敏的角膜时,因局部抗原抗体反应或抗原抗体?补体反应而发病。梅毒性角膜基质炎主要发生于先天性梅毒患者,两眼同时或先后发病。后天梅毒偶然也会发生,但多为单眼性,此病在国内已几乎绝迹。眼部表现:明显刺激症状,角膜后沉淀物,角膜实质层呈雾状混浊,毛刷状新生血管侵入,最后在角膜基质层内残留或多或少的混浊斑和萎缩的血管。
麻风性角膜基质炎:麻风杆菌可通过血源感染眼和面部,造成面神经的颞颧支和三叉神经的面支受损,使眼睑位置异常,正常的眨眼动作和角膜反射消失,导致暴露性角膜炎,引起角膜的混浊和损伤,麻风杆菌也可直接侵袭角膜引起角膜基质炎。主要表现为早期细小点状角膜炎,后发展为弥漫性表层点状角膜炎,继而出现盘状基质浸润或弥漫性基质浸润和新生血管长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book/939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