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书籍

道医中医养生学第十九章第二节 春季养生在线阅读

中药大全 2023-09-22 12:24:49

《中医养生学》第十九章第二节 春季养生


春三月,从立春对立夏前,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归大地,阳气升发,冰雪消融,蛰虫苏醒。自然界生机勃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春季养生在精神、饮食、起居诸方面,都必须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一、精神养生

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故春季养生,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愉快,对于自然万物要“生而勿杀,于而勿夺,赏而不罚”(《四气调神大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良好情怀和高尚品德。所以,春季“禁伐木,毋覆巢杀胎夭”((淮南子·时则训》),被古代帝王视作行政命令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历代养生家则一致认为,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应该踏青问柳,登山赏花,临溪戏水,行歌舞风,陶冶性情,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春季的大自然相适应,充满勃勃生气,以利春阳生发之机。

二、起居调养

春回大地,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表,皮肤腠理逐渐舒展,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而肢体反觉困倦,故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之说,往往日高三丈,睡意未消。然而,睡懒觉不利于阳气生发。因此,在起居方面要求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在庭院或场地信步慢行,克服情志上倦懒思眠的状态,以助生阳之气升发。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极易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加之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春天不宜顿去棉衣。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减脱冬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为此,《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既养阳又收阴。《老老恒言》亦云:“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凡此皆经验之谈,足供春时养生者参考。

三、饮食调养

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故《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泄之”。酸味入肝,且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且足以影响脾胃的适化功能,故《摄生消息论》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春时木旺,与肝相应,肝木不及固当用补,然肝木太过则克脾土,故《金匮要略》有“春不食肝”之说。由此可见,饮食调养之法,实际应用时,还应观其人虚实;灵活掌握,切忌生搬硬套。

一般说来,为适应春季阳气升发的特点,为扶助阳气,此时,在饮食上应遵循上述原则,适当食用辛温升散的食品,如:麦、枣、豉、花生、葱、香菜等,而生冷粘杂之物,则应少食,以免伤害脾胃。

四、运动调养

在寒冷的冬季里,人体的新陈代谢,藏精多于化气,各脏腑器官的阳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而入春后,应加强锻炼。到空气清新之处,如公园、广场、树林、河边、山坡等地,玩球、跑步、打拳、做操,形式不拘,取己所好,尽量多活动,使春气升发有序,阳气增长有路,符合“春夏养阳”的要求。年老行动不便之人,乘风日融和,春光明媚之时,可在园林亭阁虚敞之处,凭栏远眺,以畅生气。但不可默坐,免生郁气,碍于舒发。

五、访病保健

初春,由家转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随之生长繁殖。因而风湿、春温、温毒、温疫等,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肺炎、麻疹、流血、猩红热等传染病多有发生、流行。预防措施,一是讲卫生,除害虫,消灭传染源。二是多开窗户,使室内空气流通。三是加强保健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根据民间经验,在饮水中浸泡贯众(取未经加工的贯众约500g,洗净,放置于水缸或水桶之中,每周换药一次);或在住室内放置一些薄荷油,任其挥发,以静化空气;另外,可按5ml/m2食醋,加水一倍,关闭窗户,加热熏蒸,每周二次,对预防流感均有良效。用板蓝根15g、贯众12g、甘草9g,水煎,服一周,预防外感热病效果也佳。每天选足三里、风池、迎香等穴作保健按摩两次,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亦很重要,具体方法,详见有关章节,此不复赘。


针灸培训Www.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book/938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