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书籍

本草纲目木部(18)在线阅读_作者:李时珍

中药大全 2023-09-21 23:15:43

《本草纲目》木部(18)


木槿释名白饭花、篱障花、日及、朝开暮落花、藩篱草、花奴玉蒸。气味甘、平、滑、无毒。主治赤白逅眄。用槿皮二两,切细,用白酒一碗半,煎成一碗,空心服。头面钱癣。用槿树皮研为末,醋调匀,隔水煮成膏敷涂患处。牛皮癣。用川槿皮一两、大风子仁十五个、半夏五钱(锉细),放在水二碗中浸露七宿,取出加轻粉少许,共研为末涂癣。有臭流出即愈。痔疮肿痛。用木槿皮或叶煎汤先熏后洗。大肠脱肛。用木槿根煎汤,先熏洗后,以白矾、五倍子调敷。噤口痢。用红木槿花,去蒂,阴干为末,煎面饼二个,蘸末吃下。风痰 逆。用木槿花晒干,焙过,研为末。每服一、二匙,空心服,开水送下。白花更好。黄水脓疮。用木槿子烧存性,调猪骨髓涂搽。附方图片

点击
放大
芙蓉释名地芙蓉、木莲、华木、桦木、拒霜。气味(叶并花)微辛、平、无毒。主治赤眼肿痛。用木芙蓉叶研为末,水调匀贴太阳穴中“清凉膏”。月经不止。用木芙蓉花、莲蓬壳,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偏坠作痛。用木芙蓉叶、黄蘖各二钱,共研为末,以木鳖子仁一个磨醋调涂阴囊,其痛自止。痈疽肿毒辣。用木芙蓉叶(研末)、苍耳(烧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调匀涂患处四围。头上癞疮。用木芙蓉根皮研为末,香油调涂。涂前以松毛、柳枝煎汤,洗净患处。汤火灼疮。用木芙蓉花研末,调油敷涂。有奇效。一切疮肿。用木芙蓉叶、菊花叶一起煎不,频频熏洗。附方图片

点击
放大
接骨木释名续骨木、木蒴 。气味甘、苦、平、无毒。主治折上伤筋骨。用接骨木半两、乳香半钱,芍药、当归、芎 ,自然铜各一两,共研为末,化黄蜡四两,投药末搅匀,做成丸子,如芡子大。若只是伤损,以酒化服一丸即可;若碎折筋骨,则先用化药敷贴,然后内服。产后血晕。用接骨木碎块一把,加水一升煮成半升,分次服下。附方接骨木以功能接骨而得名,但现在临床上还用它来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小便不利、风疹瘙痒等症。图片

点击
放大
琥珀释名江珠。气味甘、平、无毒。主治镇心明目,止血生肌。用琥珀一两、鳖甲一两、京三一两、延胡索半两、没药半两、大黄五分,一起熬捣为散。每服二一匙,空心服,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有特颜色。此方名“琥珀散”。症瘕气块,产后血晕。治方同上初生婴称惊阐。用琥珀、防风各一钱,朱砂半钱,共研为末,以猪乳调二、三分涂入口中。又方:用琥珀、朱砂各少许,全蝎一枚,共研为末,以麦门冬汤调二、三分送服。小便淋沥。用琥珀末二钱、麝香少许,开水或萱草煎汤送服。年老和体虚的人,可用人参汤送服。亦可加蜜调末做成丸子。用赤茯苓汤送下。不便尿血。用琥珀为末。每服二钱,灯心汤送下。坠跌旅伴血。刮取琥青天屑。用酒送服一匙,或加蒲黄亦可。一天服四、五次。附方图片

点击
放大
茯苓释名茯灵、茯兔、松腴、不死面,抱根者名茯神。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心神不定,恍惚健忘。用茯苓二两(去皮)、沉香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饭后服,人参汤送下。虚滑遗精。用白茯苓二两、缩砂仁一两,共研为末,加盐二钱,将瘦羊肉切薄片蘸药炙熟吃,酒送下。浊遗带下(男子元阳虚损,精气不固,小便下浊,余沥常流,梦寐我惊,频频遗泄。妇人白带)。用白茯苓(去皮)四两,挖空一处,填入猪苓四钱半,煮开多次人,取出晒干,去掉猪苓,研为末,化黄蜡调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嚼服一丸,空心服,唾液送下。以尿清为度,忌米醋。此方名“威喜丸”。小便频多。用白茯苓(去皮)、干山药(去皮),在白矾水中渍过,焙干,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小便淋沥不禁。用白茯苓、示茯苓,等分为末,加不揉洗去筋,控干,以酒煮地黄汁捣成膏调为丸子,如梧子在。每嚼一丸,空心服,盐酒送下。滑痢不止。用白茯苓一两、木香(煨)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紫苏木瓜汤送下。妊娠水肿,小便不利,恶寒。用赤茯苓(去皮)、葵子各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水送下。突然耳聋。用黄蜡不拘多少,和茯苓末细嚼。茶汤送下。痔漏。用赤、白茯苓(去皮)、没药各二两,破故纸四两,在石臼中捣成一块,酒浸数日,取出,放入木笼蒸熟,晒干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酒送下。水肿尿涩。用茯苓皮、椒目,等分煎汤,每日饮服。有效为止。附方茯苓是真菌类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的菌核。常寄生在赤松或马尾松的根上。本品入药,有以下各种茯苓皮:为茯苓的外皮。利不消肿。赤茯苓:是除去茯苓皮后内部的淡红色部分。清利湿热。白茯苓:是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健脾渗透湿。茯神:是白茯苓中心穿有松树根者。宁心安神神木:是茯苓中间的木块。治脚气挛痛。图片

点击
放大

道医学

本草纲目?木部?楸原文及翻译,本草纲目?木部?楸原文及翻译

本草纲目·木部·楸原文及翻译

木部·楸

作者:李时珍

气味

苦、小寒、无毒。

主治

兼疮。取楸枝煎水洗。

白癜风。用楸白皮五斤,加水五斗,煎成五升,去渣,再煎浓如膏,涂搽患处。一天三次。

上气咳嗽,腹胀人瘦。用楸叶三斗,水斗,同煮开多次,去渣,再煎浓成膏,最后团成丸,纳入 *** 中。

一切毒肿(不问软硬)。用楸叶一叠,敷肿上,包扎好。一天换三次。冬天则取干叶盐水浸软用,或取根皮捣烂敷上。楸叶止痛、消肿、化脓血,胜于他药。

头痒生疮。用楸叶捣汁涂搽。

附方

苦、小寒、无毒。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本草纲目?木部?木槿原文及翻译,本草纲目?木部?木槿原文及翻译

本草纲目·木部·木槿原文及翻译

木部·木槿

作者:李时珍

释名

白饭花、篱障花、日及、朝开暮落花、藩篱草、花奴玉蒸。

气味

甘、平、滑、无毒。

主治

赤白逅眄。用槿皮二两,切细,用白酒一碗半,煎成一碗,空心服。

头面钱癣。用槿树皮研为末,醋调匀,隔水煮成膏敷涂患处。

牛皮癣。用川槿皮一两、大风子仁十五个、半夏五钱(锉细),放在水二碗中浸露七宿,取出加轻粉少许,共研为末涂癣。有臭流出即愈。

痔疮肿痛。用木槿皮或叶煎汤先熏后洗。

大肠脱肛。用木槿根煎汤,先熏洗后,以白矾、五倍子调敷。

噤口痢。用红木槿花,去蒂,阴干为末,煎面饼二个,蘸末吃下。

风痰 逆。用木槿花晒干,焙过,研为末。每服一、二匙,空心服,开水送下。白花更好。

黄水脓疮。用木槿子烧存性,调猪骨髓涂搽。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本草纲目?木部?栀子原文及翻译,本草纲目?木部?栀子原文及翻译

本草纲目·木部·栀子原文及翻译

木部·栀子

作者:李时珍

释名

木丹、越桃、鲜支。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鼻血。用山栀子烧灰吹入鼻中。屡试皆效。

小便不通。用栀子仁十四个、独头蒜一个、盐少许,俣捣烂贴脐上及阴囊,过一会即通。

血淋涩痛。用生栀子不、滑石等分,葱汤送服。

下泻鲜血。用栀子仁烧灰,水送服一匙。

热毒血痢。用栀子十四枚,去皮,捣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疗效显著。亦可用水煎服。

临产下简。用栀子烧过。研为末,米汤送服三钱。若上焦热,则连壳用。

热水肿。用栀子烧过,研为末,米汤送服三钱。若上焦热。则连壳用。

霍乱转筋,心腹胀满,吐泻不得。用栀子十几枚,烧过,研为末,熟酒送服。

胃脘火痛。用大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加入生姜汁饮下,痛立止。如此病是复发,还要加服玄明粉一钱,才能止痛。

热病食劳复(按:指热病之后因饮食不慎或房事不慎而使旧病复发)。用栀子三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一升服下。须出微汗为好。

小儿狂躁(蓄热在下,身热狂躁,昏迷不食)。用栀子仁七枚、豆豉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或吐或不吐,均有效。

眼来肠秘。用山栀子七个,钻孔煨熟,加水一程式,煎至半升,去渣,放入大黄不三钱,温服。

风痰头痛。用栀子末和蜜浓敷舌上,得吐即止痛。

火焰丹毒。用栀子捣烂和水涂搽。

眉中练癣。用栀子烧过,研为末,调油敷涂。

伤折肿痛。用栀子、白面同捣烂,敷涂痛处,甚效。

汤烫火烧。用栀子末和鸡蛋清调浓敷涂。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本草纲目?木部?秦皮原文及翻译,本草纲目?木部?秦皮原文及翻译

本草纲目·木部·秦皮原文及翻译

木部·秦皮

作者:李时珍

释名

石檀、盆桂,苦树、苦枥。

气味

(皮)苦、微寒、无毒。

主治

赤眼生翳。用秦皮一两,加水一升半煮成七合,澄清后,每日煎温洗眼。此方中亦可加滑石、黄连等分。

眼睛突然肿痛。用秦皮、黄连各一两,苦竹叶半升,加水二升半,煮成八合,饭后温服。

眼长挑针。用秦皮锉细,和沙糖水同煎,调大黄末一钱服,微泻见效。“

血痢多年。用秦皮、鼠尾草、蔷薇根等分,水煎,去渣,再煎浓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六丸,一天服二次。亦可煎服。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book/925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