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书籍

本草纲目木部(09)在线阅读_作者:李时珍

中药大全 2023-09-21 23:12:46

《本草纲目》木部(09)


无患子释名桓、木患子、噤娄、肥珠子、油珠子、菩提子、鬼见愁。气味子皮(即核外肉):微苦、平、有小毒。
子中仁:辛、平、无毒。 主治子皮:去风明目。用无患子皮、皂角、胡饼、草菖蒲,同捶碎,加浆水调作弹子大,取以泡汤洗头,能去风明目。洗面去斑。有无患子上捣烂,加白面和为在丸,每日取以洗面,去垢及斑,甚效。子中仁:牙齿肿痛。用肥珠子一两,大黄、香附各一两,青盐半两,泥土固封,火煅,研细。每日取以擦牙。附方图片

点击
放大
杜仲释名思仲、思仙、木棉气味辛、平、无毒。主治肾虚腰痛。用杜仲去皮,炙黄,取一大斤,分作十剂。每夜用一剂,在水一升中浸至五更,煎成三分之二,去渣留汁,放入羊肾三、四片,煮开几次,加上椒盐作羹,空心一次服下。此方中再加薤白工茎,或五味子半斤亦可。风冷伤肾,腰背虚痛。用杜仲一斤,切细,炒过,放酒二程式中浸十日。每日服三合。又方:用杜仲研为末,每日清晨以温酒送服二钱。病后虚汗及日中流汗。用杜仲、牡蛎,等分为末,卧时以水送服五小匙。不止,再服。产后诸疾及胎体不安。有杜仲去皮,瓦上焙干,捣为末,煮枣肉调末为丸,如弹子在。每服一丸,糯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附方杜仲的功有得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其特长是治肾虚腰痛。近时临床上认为本品还有降血压的作用。图片

点击
放大
椿樗释名香者名椿,臭者名樗。山樗名栲、虎目树、大眼桐。气味(白皮及根皮)苦、温、无毒。主治小儿疳疾。用椿白皮晒干,取二两研末,另以粟米淘净,研成浓汁,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十岁小儿可服三、四丸,米汤送下。其他年龄的小儿酌量加减。另外,还以丸纳竹筒中,吹入鼻内。休息痢(日夜泻痢,腥臭不可近,脐腹疼痛)。用椿根白皮诃黎勒各半两,丁香三十个,共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又方:用椿根白皮,水漂三日,去黄皮,焙为末。每一两,加木香二钱,以粳米饭调药成丸。每服一钱二分,空心服,米汤送下。秋痢兼腰痛,取樗根一大两,捣碎,筛过,以好面调皂角了孤小团,加水煮熟。每日空心十枚。不须禁忌,有特效。赤白简。用香椿洗过,刮取皮,晒干为末,水送服一钱,立效。长年屙血。用樗根二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再加半碗酒服下。或作丸服亦可。白带。用椿根白皮、滑石,等分为末,加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开不送下,又方;椿根白皮一两半,干姜(炒黑)、白芍药(炒黑)、黄蘖(炒黑)各二钱,共研为末,加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开水送下。白浊。治方同上。附方凤眼草,即樗的果实,亦治肠风泻血等症;烧灰洗头,有明目的作用。图片

点击
放大
漆释名气味辛、温、无毒。主治小儿虫病。用干漆(捣碎,烧烟尽)、白芜荑,等分为末,每服二分至一钱,米汤送下。妇女血气痛。用湿漆一两,熬一顿饭时间,加入干漆末一两,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丸,温酒送下。怕漆人不可服。男子疝气或小肠气痛。治方同上。此方名“二圣丸”。妇女经闭或腹内症瘕。用干漆一两(打碎,炒烟尽)、牛膝末一两、生地黄汁一升,共在慢火上熬浓,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渐增至三、五丸,酒或汤送下。又方:用当归四钱、干漆三钱(炒烟尽),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服,温酒送下。又方:干漆一斤(烧研)、生地黄二十斤(取汁),两药合煎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服,酒送下。产后青肿疼痛。用干漆、大麦芽,等分为末,分别相间铺入瓦罐中,封紧,煅红,冷后再研散。每服一、二钱,热酒送下。产后各种疾病,都可以用此方。五劳七伤。用干漆、柏子仁、山茱萸、酸枣仁,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喉痹。用干漆烧烟。以筒吸烟入喉。附方图片

点击
放大
肥筇荚释名气味(荚)辛、温、微毒。主治肠风下血。用独子肥皂(烧存性)一片,研为末,加糊调成丸子,陈米汤送下。下痢噤口。用肥皂荚一枚,以盐填实,烧存性,研为末。取少许放入白米稀饭内吃下,有效。风虚牙肿。用独子肥皂,以盐填实,烧存性,研末涂搽。亦可加樟脑少许。头耳诸疮、眉癣。用肥皂(煅存性)一钱、枯矾一分,研匀,调香油涂搽。小儿头疮出脓。用肥皂烧存性,加入腻粉,调麻油涂搽。瘌痢头疮。用独核肥皂,去核,填入沙糖,加巴豆二枚,扎稳,盐泥包好,煅存性,去泥留药,再加槟榔、轻粉五、七分,研匀,以香油调涂。涂药前,先用荚灰浸汁洗头,然后用温水再洗一次,揩干后涂药。癣疮。用川槿皮煎汤,以肥皂(去核及内膜)浸汤中,时时搽癣。阴茎湿痒。用肥皂一个,烧存性,调香油涂搽。附方图片

点击
放大

道医学

本草纲目?木部?沉香原文及翻译,本草纲目?木部?沉香原文及翻译

本草纲目·木部·沉香原文及翻译

木部·沉香

作者:李时珍

释名

沉水香、蜜香。木之心节置水则沉,故名沉水,亦曰水沉。半沉者为栈香,不沉者为黄熟香。南越志言交洲人称为蜜香,谓其气如蜜脾也。梵书名阿迦卢香。

气味

辛、微温、无毒。

主治

风水毒肿,去恶气。主心腹痛,霍乱中恶,邪鬼疰气,清人神,并宜酒煮服之。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急,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附方

诸虚寒热,冷痰虚热,冷香汤;用沉香,附子(炮)等分,水一盏,煎七分,露一夜,空心温服。

胃冷久呃;沉香,紫苏,白豆蔻各一钱,为末。每柿蒂汤服五七分。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本草纲目?木部?柳原文及翻译,本草纲目?木部?柳原文及翻译

本草纲目·木部·柳原文及翻译

木部·柳

作者:李时珍

释名

小杨、杨柳。

气味

柳华:苦、寒、无毒。

柳叶:苦、寒、无毒。

枝及根白皮:苦、寒、无毒。

主治

柳华:

吐血咯血。用柳絮烙过,研为末,米汤送服一钱。

刀伤血出。用柳絮包敷即可。

脸上脓疮。用柳絮、腻粉等分,调灯 油涂搽。

走马牙疳。用杨花烧存性,加麝香少许涂搽。

大风疬。用杨花四两,捣成饼,贴壁上,干后取下,泡淘米水中一时,取出焙干,研为末,取二两,加白花蛇、乌蛇各一条(去头尾,酒浸用肉),全蝎、蜈蚣、蟾蜍、雄黄各五钱,苦参、天麻各一两,共研为末,水煎麻黄取汁,与各药同熬,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以愈为度。

柳叶:

小便白浊。用清明柳叶煎汤代茶,以愈为度。

小儿丹毒。用柳叶一斤,加水一斗,煮取汁三升, 洗患处。一天宜洗七、八次。

眉毛脱落。用垂柳阴干,研为末,放在铁器中加姜汁调匀,每夜涂抹眉部。

无名恶疮。用柳叶或皮,水煎汁。加盐少许洗患睡。

漆疮,用柳叶煎水洗。

枝及根白皮:

黄疸初起。用柳枝煮浓汁半升,一次服下。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病似反胃噎膈。取新柳枝一大把,熬汤,煮小米作饭。加酒、面所饭滚成珠子,晒干,装袋中悬挂通风处。用时,烧滚水随意下米,待米浮起查看无硬心则为米熟。一次吃完。稍久,面和米就会分散了,这样制成的米,名“络索米”。

走注气痛(身上忽有一处如被人打痛,痛处游走不定,有时觉痛和极冷)。用白酒煮杨柳白皮乘热熨痛处。

风毒肿痛。治方同上。

项下瘿气,用柳根(水边露出者)三十斤,加水一斛。煮取一升,泡糯米三斗,加常法酿酒,每日饮服适量。

齿龈肿痛。用垂柳枝、槐白皮、桑白皮、白杨皮等分,煎水,热含冷吐。又方:用柳枝、槐村、桑枝,煎水熬膏,加姜汁、细辛末、芎 末,调匀擦牙。

风虫牙痛。用杨柳白皮一小声含嚼,取汁渍齿根,几次即愈。又方:用柳枝一握,锉碎,加盐少许,浆水煎含,甚效。又方:柳枝(锉细)一升、大豆一升,合炒至豆熟,加清酒三升泡三天后,含漱吐涎。

耳痛有脓。把柳根切细,捣至极烂,封贴痛处,药干即换。

漏疮肿痛。用柳根伸出的红须每日煎水洗。又方:用柳条在罐内烧烟熏痛处。

乳痛初起。用柳根皮捣至极烂,包布中,火上烤热熨患处。布准即换。

反花恶疮(肉翻出如饭粒,根深脓溃)。用柳枝叶三斤,加水五升煎至三升,再熬成糖稀状。每天涂搽三次。

背起丹毒。用柳木灰加水调涂。

汤火灼疮。用柳皮烧灰涂搽。亦可用根白皮煎猪油涂搽。

痔疮如瓜,肿痛如火燎。用柳枝煎浓汤洗后,艾灸三、五壮,大泻脓血即愈。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本草纲目?木部?山茱萸原文及翻译,本草纲目?木部?山茱萸原文及翻译

本草纲目·木部·山茱萸原文及翻译

木部·山茱萸

作者:李时珍

释名

蜀酸枣、肉枣、鸡足、鼠矢。

气味

酸、平、无毒。

主治

温肝补肾,除一切风,止月经过多,治老人尿频。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本草纲目?木部?巴豆原文及翻译,本草纲目?木部?巴豆原文及翻译

本草纲目·木部·巴豆原文及翻译

木部·巴豆

作者:李时珍

释名

巴菽、刚子、老阳子。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一切积滞。用巴豆一两、蛤粉二两、黄蘖三两,共研为末,调水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丸,水送下。

宿食不化,大便闭塞。用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同煮三日三夜,研烂,合酒微火煎至能团成丸子,做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水送下。想呕吐者服二丸。

水蛊大腹,皮肤色黑。用巴豆九十枚(去皮、心,炙黄)、杏仁六十枚(去皮、类,炙黄),共捣丸如小豆大。每服一丸,水送下,以泻为度。

心痛腹胀,大便不通。用巴豆二枚(去皮、心,炙黄)、杏仁二枚,棉包捶碎,以热水一合,泡取白汁取下。

食疟、积疟,用巴豆(去皮、心)二钱,皂荚(去皮、子)六钱,捣烂和成丸了,如绿豆大。每服一丸,冷汤送下。

符号滞泄痢,腹痛里急。用杏仁(去皮、尖)、巴豆(去皮、心)各四十九个,同烧存性,研哪泥,溶蜡和成丸,子哪绿豆大。每服二、三丸,煎大黄汤送下。隔日一服。在本方中加百草霜三钱亦可。

气痢赤白。用巴豆一两,去皮心,炒过,研为末,加熟猪肝和成丸子,如绿豆大。空心服,米汤送下三、四丸。

泻血不止。用巴豆一个,去皮,放入事先开了小孔的鸡蛋中,纸包好,煨熟。 去豆吃蛋,病即止。体虚的病人分作二次服。甚效。

夏月水泻不止。用巴事闰粒烧存性,黄蜡和成一丸,水送服。

小儿吐泻。用巴豆一粒烧存性黄蜡豆大一块,熔滴水中,一起捣匀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每服五至七丸,莲子灯心汤送下。

干霍乱(心腹胀痛,吐泻不出)。用巴豆一枚,去皮心,热水研服,能吐泻好见效。

寒痰气喘。用青桔皮一片,包巴豆一粒,麻子线捆好,烧存性,研为还想,加清退汁和酒一杯,慢慢饮服。有特效。

舌上出血。用巴豆一枚、乱发一团(如鸡蛋大),烧存性,研为末,酒冲服。

中风口歪。用巴豆七枚,去皮,研烂,左歪涂右手心,右不止涂左手心,再以热水一杯放在涂药的手上,不久,口即复原,然后把药洗去。

小儿口疮,不能吃乳。用巴豆一一粒,连油研烂,加黄花菜丹少许,剃去小儿囟门头发,把药敷贴好,待四边起小水泡,即用温水洗去,再以菖蒲汤洗过,便不会长成疮。

风瘙隐疹,心下迷悄,用巴豆五十粒,去皮,加水七升,煮成二升,取汁搽患处。

疥疮。用巴豆十粒,炮黄花菜,去皮心,研为末,加酥和腻粉少许,把疮抓破搽上。注意本剂不得近目及肾囊。如必须在这些部位搽药,须先用黄丹涂过。

荷 钱癣。用巴豆仁三个,连油捣成泥,包薄布内搽患处。每天搽一、二次,几日即愈。

一切恶疮。用巴豆三十粒,麻油煎黑,去豆,以油调硫磺、轻粉末,频涂疮上,有。

痈疽恶内。用巴豆仁炒焦,研成膏药点痛和,可以解毒;涂瘀肉上,腐处自消。方中加少许乳香亦可,此方名“乌金膏”。

疣痣。和巴豆一钱(石灰炒过)、砒一钱、糯米(炒)五分,共研为末,点患处。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zhongyibook/925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