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果部(01)
李释名气味果实:苦、酸、微温、无毒。
核仁:苦、平、无毒。
根白皮(树皮刮去外层皱皮后炙黄入药):大寒、无毒。主治果实:肝病人宜食。
核仁:利小肠,下水气,消浮肿。
根白皮:煮汁服,止消渴,治赤白痢及赤白带;煎水含漱,治齿痛。附方图片
点击
放大
杏释名甜梅。气味(核仁)甘、苦、温、冷、利,有小毒。主治咳嗽寒热。用杏仁半两,去皮尖,在童便中浸七日,取出,温水淘洗,研如泥,加童便三升煎如膏。每服一钱,熟水送下。上气喘急。有杏仁、桃仁各半两,去皮类,炒研,加水调生面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姜蜜汤送下。以微泻为度。喘促浮肿,小便淋沥。用杏仁一两,去皮尖,熬后磨细,和米煮粥,空心吃二合。头面风肿。用杏仁捣成膏,调鸡蛋黄涂布上,包头面。药干又涂。七、八次可愈。偏风不遂,失音不语。生吞杏仁七枚,逐日增加至四十九枚,周而复始。食后饮竹沥,直到病愈。喉痹痰嗽。用杏仁去皮、熬黄,取三分,加桂末一分,研泥裹含咽汁。喉热生疮。治方同上。肺病咯血。用杏仁四十个,以黄蜡炒黄,研青黛一钱加入,捣烂,包在切开的柿饼中,外裹湿纸,煨熟吃下。血崩。用甜杏仁上的黄皮,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服热酒送下。痔疮下血。用杏仁(去皮类及双仁者)加水三升,研磨,滤汁,煎至五成,同米煮粥吃。耳出脓汁。用杏仁炒黑,捣成膏,裹棉中塞耳内。一天换药三、四次。鼻中生疮。用杏仁研为末,调乳汁敷涂。虫牙。有杏仁烧存性,研烂纳虫孔中,人杀虫去风,其痛便止。重者两次可见效。目中翳遮(但瞳子未破)。用杏仁三升,去皮,面裹作三包,火灰中煨熟,去面,研烂,压去油。每取一钱,加铜绿一钱,研匀点眼。目生弩肉,或痒或痛,渐掩瞳仁。用杏仁(去皮)二钱半、腻粉半钱,三角匀,以棉裹箸头蘸药点弩肉上。又方:用生杏仁七枚,去皮细嚼,吐于掌中,乘热以棉裹箸头蘸药点弩肉上,不过四、五次可见效。又方:用杏仁研膏,人乳化开,一天点三次。小儿脐烂成风。用杏仁去皮研烂敷涂。停食不化,气满膨胀。用红杏仁三百粒、巴豆二十粒,同炒色变,去豆不用,研杏为末,桔皮汤调下。白癜风。用杏仁连皮尖,每晨嚼几粒擦患处令发赤,临卧时再如法擦一次,诸疮肿痛。用杏仁去皮,研烂,滤取膏,加轻粉、麻油调搽,极效。附方图片
点击
放大
巴旦杏释名八担杏、忽鹿麻。气味甘、平、温、无毒。主治止咳下气,消心腹逆闷。附方图片
点击
放大
梅释名气味(生梅、青梅)酸、平、无毒。
(乌梅,即青梅熏黑者)酸、温、平、涩、无毒。
(白梅、盐梅、霜梅,即青梅用盐汁渍者,久则上霜)酸、咸、平、无毒。主治痈疸疮肿。用盐梅烧存性,研为末,加轻粉少许,以香油涂搽患处四围。喉痹乳蛾。用青梅二十枚、盐十二两,淹五天;另用明矾三两,桔梗、白芷、防风各二两,皂荚三十个,共研为末,拌梅汁和梅,收存瓶中。每取一枚,噙咽津液。凡中风普厥,牙关不开,用此方擦牙,很有效。泄痢口渴。用乌梅煎汤代茶喝。赤痢腹痛。用陈白梅同茶、蜜水各半煎服。大便下血及久痢不止。用乌梅三两烧存性,研为末,加醋煮米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小便尿血。用乌梅烧存性,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酒送下。血崩。用乌梅内七枚,烧存性,研末,米汤送服。一天服二次。大便不通。用乌梅十颗,泡热水中去核,做成枣子大的丸子,塞肛门内,不久好可通便。霍乱吐泻。用盐梅煎汤细细饮服。蛔虫上行。出于口鼻,用乌梅煎汤频饮,并含口中好安。主咳 。用乌梅肉微炒,罂粟壳去筋膜、蜜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睡时蜜汤调下。伤寒。用乌梅十四枚,盐五合,加水一升煎取半升,一次服下取吐,吐后须避风。附方图片
点击
放大
榔梅释名气味(实)甘、酸、平、无毒。主治生津止渴,清神下气,消酒。附方图片
点击
放大
道医学
本草纲目?果部?栗原文及翻译,本草纲目?果部?栗原文及翻译
本草纲目·果部·栗原文及翻译
果部·栗
作者:李时珍
气味
(实)咸、温、无毒。
主治
腰脚无力。取风干的生栗,每晨吃十多粒,再吃猪肾煮粥,必渐转健。
小儿干疮。生嚼栗子敷涂。
小儿口疮。每日吃煮熟大栗,甚效。
鼻血不止。用大栗七枚,刺破,连皮烧存性,待火毒出尽,加麝香少许,研匀。每服二钱,温水送下。
刀斧伤。用大栗研烂敷上。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本草纲目?果部?马槟榔原文及翻译,本草纲目?果部?马槟榔原文及翻译
本草纲目·果部·马槟榔原文及翻译
果部·马槟榔
作者:李时珍
释名
马金囊、马金南、紫槟榔。
气味
(核仁)苦、甘、寒、无毒。
主治
难产。临时细嚼马槟榔核仁数枚,用井华水送服,不久即可分娩。
断产(绝育)。常嚼马槟榔二枚,水送服,久之子宫变冷,自不受孕。
恶疮肿毒。用马槟榔一枚,冷水送服,另用一、二枚嚼敷患处。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book/925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本草纲目果部(11)在线阅读_作者:···
下一篇:
本草纲目菜部(03)在线阅读_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