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草部(52)
陟厘释名侧梨、水苔、石发、石衣、水衣、水棉、潭。气味甘、大温、无毒 。主治强胃气,止泄痢。捣烂可涂治丹毒游疹。附方图片
点击
放大
香蒲、莆黄释名甘蒲、醮石。化上黄粉名蒲黄。气味甘、平、无毒。主治乳痈。用香蒲草根捣烂贴患处,同时煎汁边根服下。热毒下痢。用香蒲根二两、粟米二合,小煎服。一天服二次。舌胀满口。用蒲黄频搽,或用蒲黄、干姜末,等分干搽,都有速效。吐血唾血。用蒲黄末二两,每日以温酒或冷水送服三钱。小便出血。用蒲黄末,每服半钱,生地黄汁调下。或加入发灰等分亦可。药量可根据病人情况斟酌加减。刀伤出血。用蒲黄半两,热酒送下。痔疮出血。用蒲黄末一匙,水送服。一天服三次。脱肛。用蒲黄和猪油调涂,每日三至五次。胎动欲产(日月未足者)。用蒲黄二钱,水冲服。催生。用蒲黄、地龙(洗净、焙干)、陈桔皮,等分为末。分别收存,临用时各一钱,以新汲水调服,立产。胞衣不下。用蒲黄二钱,井水送服。产后下血。用蒲黄二两,加水二升煎成八合,一次服下。跌伤瘀血。用蒲黄末,空心服三钱,温酒送下。关节疼痛。用蒲黄八两,熟附子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凉水送下。一天服一次。阴部湿痒。用蒲黄末敷三、四次即愈。耳出脓。用蒲黄末掺敷。屙血或血痢。用蒲黄筛出的红色渣滓(名为“蒲萼”),炒过服用。 附方图片
点击
放大
菰释名茭草、蒋草。气味(菰笋)甘、冷 滑、无毒。主治(菰笋,一名茭笋、茭白、菰菜)利大小便,止热痢,除目黄,止渴。
(菰根)大寒,治消渴、肠胃痼热。外敷治蛇伤,疮毒。附方图片
点击
放大
水萍释名气味辛、寒、无毒。主治伤寒。用紫背浮萍一钱、犀角悄半钱、钩藤钩几个,共研为末。每服半钱,蜜水调下,以出汗为度。消渴。喝水甚多,用浮萍捣汁服。又方:用干浮萍、栝楼根,等分为末,加入乳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空心服二十丸。痛三年者,服药数日可愈。水肿,小便不利,用浮萍晒干,研为末。每服一匙,开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吐血。用紫背浮萍(炽)半两、黄芪(炙)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调下。中小毒病(手足指冷至膝肘)。用浮萍晒干,研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脱肛。用紫背浮萍为末,干敷患处。此方名“水圣散”。风热隐疹。用浮萍(蒸过,焙干)、牛蒡子(酒煮,晒干,炒)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至二钱,薄荷送下。一天服二次。风热丹毒。用浮萍捣汁涂搽。汗斑癜风。夏季收紫背浮萍晒干,每了四两煎水洗浴,并以萍直接搽抹。水中加汉防己二钱亦可。大风疠疾。春末采浮萍草,淘三、五次,窨三、五日,焙为末。避日光收存。每服三钱,饭前服,温酒送下。忌食猪肉、消风散五两。每服五钱,水煎,频饮。同时以浮萍煎汤洗浴。毒肿初起。用浮萍捣烂敷患处。烧烟去蚊。夏季取浮萍阴干烧成回,可将蚊虫熏去。附方图片
点击
放大
地锦释名地朕、地噤、夜光、承夜、草血竭、血见愁、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酱瓣草、猢孙头草。气味辛、平、无毒。主治赤白痢。用地锦草洗净、晒干,研为末,米汤送服一钱。妇女血崩。用嫩地锦草蒸熟,加油、盐、姜调食 ,并喝一、二杯送下。又言:地锦草阴干,研为末,姜、酒调服一、二钱,一服即可止崩。小便血淋。用地锦草加水捣服。刀伤出血不止。用地锦草捣烂涂上。风疮癣疥。用血见愁草同满江红草一起捣成末,敷患处。趾间鸡眼。先割破,令出血,用地锦草捣烂敷上,甚效。黄疸。用地锦草、羊 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共研为末;另以陕西省醋二碗与皂矾四两,同熬匀后,将近药末投入,再加白面适量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醋汤送下。一天服二次。附方图片
点击
放大
道医学
本草纲目在线阅读的内容简介
《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其有关资料曾被达尔文所引。用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
李时珍借用朱熹的《通鉴纲目》之名,定书名为《本草纲目》。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着手编写,至明万历六年(1578年)三易其稿始成,前后历时27年。
《本草纲目》凡16部、52卷,约190万字。全书收纳诸家本草所收药物1518种,在前人基础上增收药物374种,合1892种,其中植物1195种;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11096则;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这部伟大的著作,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的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到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介绍
李时珍打破了自《神农本草经》以来,沿袭了一千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把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莱、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包括60类。
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纲目清晰。书中还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叙述甚详,丰富了本草学的知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book/924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本草纲目谷部(06)在线阅读_作者:···
下一篇:
本草纲目草部(51)在线阅读_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