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草部(35)
蓼释名气味(实、苗、叶)辛、温、无毒。主治霍乱烦渴。用蓼子一两、香豉二两,每服二凶,水煎服。胃冷不能饮食,冬卧脚冷,秋日取蓼晒干,用六十把,加水六石煮成一石,去滓,拌米饭造酒。酒熟后,每日饮适量。十天以后,眼明气壮。这样制成的酒,称为“蓼汁酒”。肝虚转筋,吐泻。用蓼茎、叶泻。用蓼茎、叶切三合,加水一碗、酒三合煎成四合,分二次服。小儿冷痢。用蓼叶捣汁服。附方图片
点击
放大
荭草释名游龙、石龙、天蓼、大蓼。气味(实)咸、微寒、无毒。主治消渴、去热、明目益气、亦治瘰疬、痞块。荭草的花能散血、消积、止痛。附方图片
点击
放大
水蓼释名虞蓼、泽蓼。气味(茎、叶)辛、无毒。主治蛇咬伤。用水蓼茎、叶捣敷。脚气肿痛成疮。用水蓼汁搽洗。附方图片
点击
放大
马蓼释名大蓼、墨记草。气味(茎、叶)辛、温、无毒。主治杀肠中寄生虫。附方图片
点击
放大
闾茹释名离娄、掘据、白色者名草闾 茹。气味(根)辛、寒、有小毒。主治痈疽肿痛。用闾 茹一两,研为末,每服一匙,温水送下。疥疮。用闾 茹研为末,加轻粉、香油调匀敷涂。伤寒咽痛(毒气上攻发肿)。用指甲大小的闾 茹一块,放口中嚼汁咽下。附方图片
点击
放大
道医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book/924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本草纲目草部(45)在线阅读_作者:···
下一篇:
本草纲目草部(24)在线阅读_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