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书籍

本草纲目草部(31)在线阅读_作者:李时珍

中药大全 2023-09-21 21:17:38

《本草纲目》草部(31)


地肤释名地葵、地麦、落帚、独帚、王帚、扫帚、益明 、涎衣草、白地草、鸭舌草。气味(子)苦、寒、无毒。主治风热赤眼。有地肤子一升(焙)、生地半斤取汁,共用饼,晒干,研细。每服三钱,空心服,酒送下。目痛、眯目。用地肤子榨汁点眼。雷 头风(按:此病是头面肿痛、恶寒发热、太似伤寒)。用地肤子同生姜研烂,热酒冲服汗出即愈。疝气。用地肤子炒后研细。每服一钱,酒送下。血痢不止。用地肤子五两,地榆、黄芩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温水调下。妊娠患淋。用地肤子十二两,加水四升,煎至二升半,分次服下。小便不通。用地肤草榨汁服,或用地肤草一把,加水煎服。眼睛受伤陷下。弩肉突出。用地肤叶(洗去土)二两,捣烂榨汁,每取少许点眼。冬季无鲜叶,取干叶煮成浓汁亦可。附方图片

点击
放大
海金沙释名竹园荽。气味甘、寒、无毒。主治热淋急痛。用海沙草阴干,研末。每服二钱,煎生甘草汤调上。药中加滑石亦可。小便不通,脐下闷满。用海金沙一两、腊南茶半两、一起捣碎。每服三钱,生姜、甘草煎汤送下。一天服二次。小便膏淋如油。用海金沙、滑石各一两,甘草梢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麦门冬煎汤服。一天服二次。血淋。用海金沙研为末。每服一钱,用亲朋汲水或沙糖水送下。脾湿肿满(腹胀如鼓,气喘,不能星卧)。用海金沙三钱,白术四两、甘草半两、黑牵牛头一两半,共研为末。每服一钱,水送下。能泻为好。此方名“海金沙散”。附方图片

点击
放大
瞿麦释名锯句麦、大菊、大半、石竹、南天竺草。气味(穗)苦、寒、无毒。主治石淋。用瞿麦子捣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三日后可下石小便不利用瞿麦二钱半,栝楼根二两,大附子一个,茯苓、山芋各三两,共研为末,加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如无效。每服可加至七、八丸,以小便通畅、腹中温暖为见效。下焦结热(小便淋闭或有血出,或大小便出血)。用瞿麦穗一两、甘草(炙)七钱五分、山栀子仁(炒)五钱,共研为末。每次取七钱,加连须葱头七个、灯心草五十根、生姜五片、水二碗,煎至七成,随时饮服。此方名“立效散”。子死腹中,或发作后几天还生不下。用瞿麦煮成浓汁服下。眼睛红肿、生疮。用瞿麦炒黄、研细。以鹅涎调匀涂眼边。用瞿麦捣汁涂眼亦有效。鱼脐疔疮(按:此疮初起时,隆肿狭长,一端有白色突出点,形状象鱼脐,因此得名。是一种险症)。用瞿麦烧灰,调油敷患处。咽喉骨鲠。用瞿麦研末,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二次。竹木入肉。用瞿麦研为末,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或用瞿麦煮汁服。一天服三次。附方瞿麦的主要功用是清热、利水、通淋。亦治难产。图片

点击
放大
王不留行释名禁宫花、剪金花、金盏银台。气味(苗、子)苦、平、无毒。主治鼻血不止。用王不留行连茎、叶阴干,煎成浓汁温服。很快见效。大便后下血。用王不留行研为末,每服一钱,水送下。刀伤失血。用王不留行十分,蒴翟叶十分,桑根白皮十分,川椒三分,甘草十分,黄芩、干姜、芍药、厚朴各二分,前三味,烧存性,后六味,研为末。两组和匀。治在伤。每服一匙,水送下;治小伤,只须用末敷伤处即可。妇女产后亦可服用。此方名“王不留行散”。妇女乳少。用王不留行、穿山甲(炮)、龙骨、瞿麦穗、麦门冬,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服药后再吃猪蹄汤,并一日数次用木梳乳,助乳汁流出。此方名“涌泉散”。头风白屑 。用王不留行、香白芷,等分为末,干搽头上。第二天清晨篦去。痈疽诸疮。用王不留行、桃枝、茱萸根皮各五两,蛇床子、牡荆子、苦竹叶、蒺藜子各三程式,大麻子一升,以水二头号半,煮取一斗,多次洗患处。此方名“王不留行汤”。疔肿初起。用王不留不行子研为一末,加蟾蜍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丸,酒送下。汗出即愈。附方王不留行以善于行血知名“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所以叫“王不留行”,但流血不止者,它又可以止血。在妇科,王不留行又是发乳的良药,常与穿山甲同用,俗谚有“穿出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的说法,可见本品通乳汁的作用是很显著的。图片

点击
放大
葶苈释名丁苈、大室、大适、狗荠。气味主治阳性水肿(面赤、烦渴、喘急、小便涩)。用甜葶苈一两半(炒后研末)、汉防己末二两,和鸭血及头同捣极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视病情每服五至十丸,一天服三次,以小便通畅为验。遍身肿满,用苦葶苈(炒)四两,研细,和枣肉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桑白皮汤送下。一天服三次。在腹水肿。用革葶苈二升,炒后研末,与雄鸡血及头一起捣至极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小豆汤送下。一天服三次。又方:葶苈二升,用酒五升泡一夜,服一合即通一天服三次。又方:葶苈一两杏仁十枚,同熬成黄色。取出捣烂,分十次服。肺湿痰湍。用甜葶苈炒为末,加枣肉和成丸子服下。咳嗽上气(不能睡卧,或遍体气肿,或单面肿、足肿)。用葶苈子三长,经微火熬研后,装入布袋,泡在清酒五升中。几日后饮酒,每次一小杯。一天饮四次。如病急,等不到酒泡透,可以榨汁服。肺壅喘急。用葶苈炒黄,研为末,加蜜和成丸子,如 弹子大。服药时先用大枣二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二升,然后放入葶苈一丸,继续煎水至一升,一次服下,此方名“葶苈大枣泻肺汤”。月经不通。用葶苈一升,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棉裹,纳入阴道中。过一夜,换药一次,汗出即出可停药。突发颠狂。用葶苈一程式,捣极细,加白犬血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二丸,酒送下,三服即愈。虫牙用葶苈、雄黄,等分为末调腊月猪油点痛处。瘰疬已溃。用葶苈二合、豉一升,捣烂作成饼子,如钱大,厚二分。安在疮孔上,外用艾灸使受温热,但不可伤肉,亦不可灸初起之疮。附方葶苈的主要功用是泻肺生动活泼 、消肿除痰、止咳定喘。前人曾称葶苈的苦有甜,并说甜者性缓,苦进性急,但近来市面上只有甜葶苈出售,苦葶若少见。图片

点击
放大

道医学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1518年生于湖北蕲州东门外的瓦硝坝(现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明以前,这个地方是雨湖和莲市湖的交界处,沿湖人民常遭受湖水上涨的灾难。从明代起,为了阻拦湖水的上涨,在这里筑起了堤坝,后来称它瓦硝坝。临近瓦硝坝有周长二、三十里的雨湖,是蕲州风景区之一。东出瓦硝坝,有大泉山、龙盘山、平顶山……,山野里除了花草、树木、竹林之外,还生长着各种野生药材,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李时珍出身三代相传的医户人家,祖父是一个医生,父亲李言闻,又名李月池,也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曾做过“太医吏目”。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在医学理论上也有相当的修养,后来李时珍称赞自己的父亲在诊断疾病方面的知识是“精诣奥旨,浅学未能窥造”。据记载李言闻著有《四诊发明》、《艾叶传》、《人参传》、《痘疹证治》等。李时珍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薰陶着。

在封建社会里,医生的地位非常低下,常与“算命”、“卖卦”的人相提并论,有时还遭到官僚地主豪绅们的欺压。这股势力在明代更甚,当时还规定“医户”人家不能改行,这种轻视医生的社会风气,促使李言闻产生了改换医户地位的想法,决定让李时珍走科举道路,这样可以取得一官半职,荣宗耀祖,因此,要求李时珍每天背诵《四书》、《五经》,准备迎接科举考试。

李时珍从小爱好读书,在14岁那年考中秀才,后来参加乡试考举人,三次都失败了。有一年,蕲州一带,河水上涨,淹没了田地,又淹没了市巷,农田荒芜,疫情严重,肠胃病到处流行。蕲州官府举办的“药局”,不替穷人看病,穷人有病,都来找李时珍的父亲医治,临走时,个个都道谢不绝。这一切都看在李时珍的眼里。李时珍20岁的那年,身患“骨蒸病”(肺结核),连续不断地咳嗽和发烧,几乎把命送掉,幸得父亲的精心诊治,用一味黄芩汤把病治好了。李时珍愈想愈不愿走科举道路,向父亲表示,立志学医,做一个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医生,父亲看他态度坚决,也只好答应了。

李时珍24岁开始学医,白天跟父亲到“玄妙观”去看病,晚上,在油灯下熟读《内经》、《本草经》、《伤寒论》、《脉经》等古典医学著作。李时珍的读书精神是令人钦佩的,“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脚”。由于他刻苦学习,掌握了治病方法。他曾用“延胡索”治愈了荆穆王纪胡氏的胃痛病,又用杀虫药治愈了富顺王之孙的嗜食灯花病,后来又以附子和气汤治愈富顾王适于的病症而被聘为楚王奉伺正。

多年的临床实践,使李时珍懂得,做一个医生,不仅要懂医理,也要懂药理。如把药物的形态和性能摘错了,就会闹出人命来。他在阅读《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再仔细地阅读了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著的《本草经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嘉佑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衍义》等。李时珍发现古代的本草书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是“草木不分,虫鱼互混”。比如,"生姜"和“薯蓣”应列菜部,古代的本草书列入草部;“萎蕤”与“女萎”,本是两种药材,而有的本草书说成是一种;“兰花”只能供观赏,不能入药用,而有的本草书,将“兰花”当作药用的“兰草”;更严重的是,竞将有毒的“钩藤”,当作补益的“黄精”。李时珍认为古代本草书上那么多的错误,主要是对药物缺乏实地调查的结果。

宋代以来,我国的药物学有很大发展,尤其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外来药物不断地增加,但均未载入本草书。李时珍认为有必要在以前本草书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这时,李时珍已经35岁了。

过了五年,朝廷下了一道诏书,要在全国选拔一批有经验的医生,填补太医院的缺额,武昌的楚王朱英燎,推荐了李时珍。李时珍认为北京是明王朝的京都,那里不仅聚集了全国重要的医药书籍,还可看到更多的药材,这对修改本草书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李时珍接受了楚王的推荐,4l岁进入北京太医院,并担任了太医院院判的职务。

明世宗朱厚熜,是一个昏庸透顶的皇帝。他一心追求长生不老的仙丹药,还想做神仙。太医院中的医宫们,为了迎合朱厚熜的需要,不仅向全国各地收集“仙方”和“丹方”,同时又翻遍了历代本草书,企图从中获得长生不老之药。有的医官说“久服水银,可以长生不死”,有的医官说“炼食硫黄,可以长肌肤益气力”;有的说“灵芝是仙草,久食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听到这些无稽之谈,更下定决心准备修改本草书。

李时珍利用太医院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阅读了大量医书,而且对经史百家、方志类书、稗官野史,也都广泛参考。同时仔细观察了国外进口的以及国内贵重药材,对它们的形态、特性、产地都一一加以记录。过了一年左右,为了修改本草书,他再也不愿耽下去了,借故辞职。

在回家的路上,一天,-李时珍投宿在一个驿站,遇见几个替官府赶车的马夫,围着一个小锅,煮着连根带叶的野草,李时珍上前询问,马夫告诉说:“我们赶车人,整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损伤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将这药草煮汤喝了,就能舒筋活血”。这药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李时珍将马夫介绍的经验记录了下来。写道:旋花有"益气续筋"之用。此事使李时珍意识到修改本草书要到实践中去,才能有所发现。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二)

李时珍为了修改本草书,对各种医书上的不同记载进行调查研究,为了搞清形态相似的苹、水萍、萍逢草,曾到家门口的雨湖,还到较远的马口湖、沿市湖、赤东湖进行采集,耐心观察比较,终于纠正了本草书上的长期混乱。

为了搞清白花蛇的形态,验证书本记载,李时珍来到了蕲州城北的龙蜂山捕蛇(白花蛇为蕲州特产),只听得有人唱道:“白花蛇,谁叫尔能辟风邪,上司索尔急如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随着歌谣而来的是几个肩背竹篓的捕蛇人,他们正朝着几棵石楠藤走去,据说白花蛇爱吃石楠藤的叶,所以石楠藤也就成了白花蛇的“家”,日夜盘缠在石楠藤上。捕蛇人发现白花蛇后,立即从地上捞起一把沙土,对准白花蛇撒去,说来也奇,白花蛇遇到沙土,真象面粉遇水一样,缩成了一团,捕蛇人立即上前用木叉往白花蛇的颈部叉去,另一手抓住蛇体的后部,这时白花蛇再也施不出威力来了。李时珍定前去仔细观察了白花蛇的形态,只见蛇头大似三角形,嘴里长着4只长牙,背上有24块斜方格,腹部还有斑纹,与一般的蛇,确实不一样。接着,捕蛇人格蛇挂在路旁的小树上,用刀剖其腹,去其内脏,盘曲后装进了竹篓筐,据说,将蛇烘干后,才能当药用。李时珍记录了捕蛇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活动,不仅补充了本草书,也为后来编写《白花蛇传》,提供了重要材料。几年后,李时珍又根据白花蛇的祛风特性,制成了专治半身不遂中风症的“白花蛇酒”。据现代药理分析,证明白花蛇的提取物,具有镇静、镇痛,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

穿山甲又叫鲮鲤,根据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的记载,穿山甲是一种食蚁动物,它“能陆能水,日中出岸,张开鳞甲如死状,诱蚁入甲,即闭而入水,开甲蚁皆浮出,围接而食之。”穿山甲的生活习性果真是这样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李时珍跟随猎人进入深山老林,进行穿山甲解剖,发现该动物的胃里确实装满了未消化的蚂蚁,证明了本草书的记载是正确的。但李时珍发现穿山甲不是由鳞片诱蚁的,而"常吐舌诱蚁食之。"他修订了本草书上关于这一点的错误记载。同时他又在民间收集了穿山甲的药用价值,记载了一段"穿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的顺口溜。

有人说,北方有一种药物,名叫蔓陀罗花,吃了以后会使人手舞足蹈,严重的还会麻醉。李时珍为了寻找曼陀罗花,离开了家乡,来到北方。终于发现了独茎直上高有四、五尺,叶象茄子叶,花象牵牛花,早开夜合的蔓陀罗花,他又为了掌握蔓陀罗花的性能,亲自尝试“乃验也。”并记下了“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据现代药理分析,蔓陀罗花含有东莨菪碱,对中枢神经有兴奋大脑和延髓作用,对末梢都有对抗或麻痹副交感神经作用。

李时珍在做蔓陀罗花毒性试验时,联想到本草书上关于大豆有解百药毒的记载,也进行了多次试验,证实了单独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用的,如果再加上一味甘草,就有良好的效果,并说:“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李时珍不仅对植物药、动物药进行仔细的调查、观察,对矿物药也做了不少调查工作。他曾到过铜矿、铅矿、石灰窑等地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本草书的记载,铅是无毒的物质。李时珍为了了解铅的性能,深入矿区,见到矿工们的艰苦工作条件,写道:“铅生山穴石间,人挟油灯入至数里,随矿脉上下曲折砍取之”通过对矿工们的健康调查,认识到铅是有毒物质,“性带阴毒,不可多服”。同时又掌握了铅中毒会引起中毒性肝炎而出现黄疸症状。“若连月不出,则皮肤萎黄,腹胀不能食,多致疾而死”。

} “水银”据以前本草书记载,言无其毒;言其久服神仙;言为长生不老之药。确有其事吗?李时珍通过调查,认识到水银是由丹砂加热后分解出来的(“汞出于丹砂”);水银和琉黄一起加热,可以变成银朱(硫化汞);水银加盐等,又可以变成另一种物质,名叫轻粉(氯化汞)。由此,他记述水银是一种“温燥有毒”的物质。“若服之过剂”“则毒被蒸窜入经络筋骨”,“变为筋挛骨痛,发为痈肿疳漏,或手足破裂,虫癣顽痹,经年累月,遂成疾癌,其害无穷。"李时珍又根据六朝以来久服水银而造成终身残废的历史事实,驳斥了久服水银可以长生不老的无稽之谈,并写道:"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

李时珍是一个富有求实精神的医药家;为了完成修改本草书的艰巨任务,他几乎走遍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的名川大山,行程不下万里。同时,他又参阅了800多家书籍,经过3次修改稿,终于在6l岁(公元1578年)的那年,编成了《本草纲目》。后来又在他的学生、儿子、孙子的帮助下,使《本草纲目》更加完整,更加精美。《本草纲目》包含着李时珍将近30年的心血,记录着李时珍饱尝苦辛的艰难历程。

《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l111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玉、石、卤石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谷、菜、果、木等5部;革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鳞、介、禽、兽、人等6部。还有服器部。《本草纲目》共分为16部62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本草纲目》编写后,李时珍希望早日出版,为了解决《本草纲目》的出版问题,70多岁的李时珍,从武昌跑到当时出版业中心南京,希望通过私商来解决。由于长年的辛苦劳累,李时珍终于病例在床,病中嘱咐他的孩子们,将来把《本草纲目》献给朝廷,借助朝廷的力量传布于世。可惜李时珍还没有见到《本草纲目》的出版,就与世长辞了。这年(1593年),他刚满76岁。

不久,明皇帝朱诩钧,为了充实国家书库,下令全国各地向朝廷献书,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将《本草纲目》献给朝廷。朝廷批了“书留览、礼部知道”七个字,就把《本草纲目》搁置一边。后来仍在南京的私人刻书家胡承龙的刻印下,在李时珍死后的第3年(1596年),《本草纲目》出版了。公元1603年,《本草纲目》又在江西翻刻。从此,在国内得到广泛的传播。据不完全统计,《本草纲目》在国内至今有三十多种刻本。

公元1606年《本草纲目》首先传入日本,1647年波兰人弥格来中国,将《本草纲目》译成拉丁文流传欧洲,后来又先后译成日、朝、法、德、英、俄等文字。

李时珍对人类的贡献是伟大的,因此深受后世人的尊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明史》、《白茅堂集》都为他写下了传记。清光绪年间在李时珍墓地立碑纪念。解放后,李时珍基地,又得到再次修整。 1956年科学家郭沫若以题词作纪念,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本草纲目?木部?榆原文及翻译,本草纲目?木部?榆原文及翻译

本草纲目·木部·榆原文及翻译

木部·榆

作者:李时珍

释名

零榆。白者名粉。

气味

白皮:甘、平、滑利、无毒。

主治

喘不止。用榆白皮阴干,焙为末,每天清晨和晚上用末二钱、水五合,煎成胶状服下。

虚劳白浊。用榆白皮二升,加水二斗,煮成五升,分五次服下。

小便气淋(按:指小便时觉气胀面排尿困难)。用榆枝,石燕子煎水,每日饮服。

五淋涩痛。用榆白皮阴干、焙研,每取五我,加水五合,煎如胶,一天服二次

口渴多尿。用榆皮二斤,去黑皮,加水一斗,煮成一升。每服三合,一天服三次。

身体突然浮肿。用榆皮捣为末,同米煮粥吃,以小便能畅为效。

早产后流血不止。用榆白皮、当归(焙)各半两,加生姜水煎服。

胎死腹中或母因病欲堕胎。用榆白皮煮汁服二升。

头、身长疮。用榆白皮研为末,调油涂搽。

火伤成疮。嚼榆白皮敷涂。

五色丹毒(又名游肿)。榆白皮研为末,调鸡蛋白涂搽。

背疽。用榆根白皮,切细,清水洗净,捣至极烂,调香油敷搽,留出疮头透气。药干则以苦茶润湿,若药已不粘,须另换新调的药。

小儿瘰疬。用榆白皮生捣如泥,封涂患处。经常换药。

榆叶:

消水肿,利小便,下石淋。用榆树嫩叶作汤或炒吃。

胆热虚劳不眠。用榆叶、酸枣仁等分。加蜜做成丸子,每日服适量。

酒 鼻。用榆叶煎汁常洗。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本草纲目在线阅读的内容简介

《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其有关资料曾被达尔文所引。用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

《本草纲目》的内容讲的是什么?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我国植物学与药物学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问世300多年的历史时期里,始终放射着灿烂的光辉。至今仍不失为世界上极其珍贵的植物学与药物学巨著。

《本草纲目》全书共52卷,约190万字。分为16部62类,收录药物1892种,药方11096条,附图1092幅。全书仅收录植物药就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有名未用153种,总计1095种,占药物总数和58%。囊括了植物界的所有门类:低等的藻菌植物、地衣植物和高等的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同时,还收录了不少国外的植物药材,称得上是当时植物之大全。在书中,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及本部等5部,共30类,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9类。李时珍的这种植物分类方法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甚至比西方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提出的植物分类法还要早175年,而且内容也丰富得多。

《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字东壁,号濒湖,为湖北蕲春人。他从青年时起就随父从医,具有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医术高明,名闻远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李时珍发现,过去的本草书错误不少,名目混乱,种类很不完善,于是他跋山涉水,苦心钻研,花费了27年的时间,编写成了这一部积历代本草学之大成的世界巨著。在书中他增加了过去本草中所没有的370多种新药物,这些药物后来被证明具有重大的医疗价值。如具有麻醉作用的曼陀罗花,现代医学证明也是一种有效的麻醉剂,至今仍应用于临床手术中。

《本草纲目》成稿于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但经过12年之后才刻印成书。而且其第一版(称作金陵版)一直得不到当时朝廷的重视与推广。然而,《本草纲目》却很早就传至国外。最早由波兰的一位叫卜弥格节的传教士译为拉丁文,题目为《中国植物志》,于1656年在维也纳出版。接着被两次译为法文,两次译为英文,同时传入日本与朝鲜,后来陆续又被译为俄文、德文和日文。它几乎传遍世界各地,对世界植物的研究起了很大和推动作用。国外把它称为“中国的百科全书”。作者李时珍被赞誉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博物学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book/923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