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书籍

本草纲目石部(07)在线阅读_作者:李时珍

中药大全 2023-09-21 20:23:42

《本草纲目》石部(07)


石灰释名亦名石垩、垩灰、希灰、煅石、白虎、矿灰。气味辛、温、有毒。主治中风口 。用新石灰,醋炒后,调如泥,涂口侧。口向左歪,涂右边;口向右歪,涂左边。很快奶可牵正。风牙肿痛。用放了两年的陈石灰、细辛,等分为末,擦牙。虫牙。用石灰和沙糖塞在牙中。干霍乱(按:症象是欲吐吐不出,欲 不出,心腹胀痛,烦闷欲死)。用多年的陈石灰,以沙糖沙漠中淡醋汤调服二钱。此方名“落盏汤”。偏坠气痛。用陈石灰(炒过)、五陪子、山栀子,等分为末,加面粉和醋调敷患处。白带白淫。用风化石灰一两、白茯苓三两,共研细,加糊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酒积下痢。用石灰五两,和水成球,外包黄泥,在火里烧煅一天一夜。去泥,研细,加醋和面粉,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姜汤送下。十年血痢。用石灰三升,熬黄。溶在一斗水里。等澄清后,每次饮此水一升,一天饮三次。虚冷脱肛。用石灰烧热,裹在布里,让病人坐在上面,冷了便换,有效。产后产门不闭,或阴道脱出。用石灰一斗,熬黄,加水二斗,澄清后熏下部。11、腹胁积块。用石灰半斤,盛瓦罐里炒至极热,加大黄末一两,炒红取出,再加桂末半两,略烧,加入米醋和成膏子,摊在布上贴患处。内服消块药。发落不止。用石灰三升,水拌炒焦,泡在三升酒中,每服三合,常令酒气相接,则新发更生。脸上黑痣。用水调石灰一碗,把完好的糯米若干粒半插石灰中,半露石灰外。过一夜,米色变如玻璃。治疗时,先以针轻拔黑痣,点少许玻璃状米粉在痣上。半天后,痣内有汁水流出,须挑去米粉,痣处两天不沾水,即愈。疔疮恶肿。用石灰、半夏,等分为末,敷患处。痰核恶肿(状如瘰疬,红肿发热,有时恶寒)。用石灰火煅为末,和白果肉同捣,贴患处;蜜调亦可。痄 (按:即腮腺炎,一作痄腮)。用醋调石灰敷肿痛处。多年恶疮。用陈石灰,研细,加鸡蛋清调成泥,煅过,再研。以姜汁调敷。丹毒。用醋和石灰涂之。风疹。治法同上。痱子。用石灰一两(煅过)、蛤粉二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作扑粉扑痱子上。汤火灼伤。陈石灰粉扑伤处,或加油调涂亦可。打伤肿痛。用新石灰粉加麻油调搽。刀伤。用石灰粉敷上,外用布裹,能止痛、止血,也好得快。如伤口很深,可稍加滑石粉。误吞金属物。用石灰加一小块硫磺(如皂角子大),共研细,酒送下。虫咬伤。用醋调石灰涂搽。附方古坟里的石灰,名地龙骨,治顽疮很有效。船上的旧油石灰,名水龙骨,治刀伤、跌打损伤,亦能止血杀虫。
凝水石释名亦名卤盐、寒石、石碱。从碱地掘取,用作硝皮。气味辛、寒、无毒。主治男女转脬,小便困难。用寒水石(按:此处指凝水石)二两、滑石一两、葵子一合,共研为末,加水一斗,煮成五升。每服一升。牙龈出血,有洞。用凝水石粉三两、丹砂二钱,甘草、脑子各少许,共研为末,干敷。汤火灼伤。用凝水石烧过,研细,敷伤处。小儿丹毒(皮肤热赤)。用凝水石半两、白土一分,共研为末,米醋调涂。附方
浮石释名亦名海石、水花。气味咸、平、无毒。李明诊认为性大寒。主治咳嗽不止。用浮石研细,煎水服,或和蜜做成丸子吞服。消渴。用浮石、青黛等分,加麝香少许,共研细。每服一钱,温水送下。又方:浮石、蛤粉、蝉蜕,等分为末,加鲫鱼胆七个。每次调服三钱。血淋砂淋,小便涩痛。用浮石粉二钱,生甘草煎汤调服。疝气(阴茎缩小,阴囊肿大)。用木通、茯苓、麦门冬共煎为汤,每次送服浮石粉二钱。又方:浮石、香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姜汁送下。耳底有脓。用浮石一两、没药一钱、麝香三分,共研细,吹入耳底。底前,须揩净耳底的脓汁。下疳。用浮石(火煅、醋淬,反复数次)二两、金银花一两,共研细,每服二钱半,水煎服。病在唇边者,饭后服药;病在阴部者,饭前服药。患病已一年者,服药半年可愈。背疮。用浮石半两、没药二钱半,共研为末,加醋、糊少许,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如梧子大。每服六、七丸,临卧时服,冷酒送下。各种恶疮。治法同上。附方浮石是一种较常用的中药。现在市面上卖的有两种:一种即浮石,为火山岩浆形成的石块;一种叫石花,乃石珊瑚类的骨骼。两种的药效相同。《本草纲目》所描述者是前一种。
阳起石释名亦名羊起名、白石、石生。气味咸、微温、无毒。主治丹毒肿痒。用阳起石煅后研细,清水调搽。滑精(元气虚寒,精滑不禁,手足常冷,大便溏泄)。用阳起石煅后研细,加钟乳粉等分,再加酒煮过的附子末,调一点面粉把药合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直至病愈为止。阳萎阴汗。用阳起石煅后研细,每服二钱,盐酒送下。附方
慈石释名亦名玄石、处石、 铁石、吸针石。气味辛、寒、无毒。主治耳聋。用慈石一小粒,放入病耳内。另了耳不病,只放铁沙。病耳渐愈。又方:豆大慈石一粒,加少许穿山甲烧成的灰,用新丰包好塞耳内。口含生铁一小块,觉耳中有风雨声即不聋。老人虚损(风温,腰肢痹痛)。用兹石三十两、白石英二十两,捶碎,浸入两斗水中,放在露地上。每天取此水煮粥吃。过一年,体质转强。阳萎。用兹石五斤,研细,淡酒浸半月。每服三合,白天服三次,临睡前服一次。两眼昏障(眼前现空花,视物成两体)。用兹石(火煅、醋淬七次)二两、丹砂一两、生神曲三两,共研为末。另用神曲末一两煮成糊,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此方名“慈朱丸”。子宫不收。用兹石经酒浸、火煅、研细后,加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晚临睡前,服四十丸,滑石汤送下。次早,服兹石散二钱,米汤送下。慈石散配方是:慈石(酒浸过)半两,铁粉二钱半,当归五钱,共研为末即成。脱肛。用慈石(火煅、醋淬七次)半两,研细。每服一钱,空心服,米汤送下。刀伤后出血不止。用慈石粉敷上,能止痛止血。各种肿毒。用兹石三钱、金银藤四两,铅丹八两、香油一斤,熬成药膏,摊厚纸上贴患处。附方

道医学

李时珍本草纲目是怎么编撰的 李时珍其人生平简介

周杰伦有首歌叫《本草纲目》,很多不知道这本医书的人也因此歌了解了《本草纲目》,知道了李时珍。直到现在,《本草纲目》依旧为我国中医药研究中不可忽视的经典古籍。那么,李时珍是在何种情况下编撰此书的呢?

李时珍本草纲目是怎么编撰的

行医的十几年中,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 “品数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明外史本传》)。特别是其中的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而遗祸无穷。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

从三十一岁那年,他就开始酝酿此事,为了“穷搜博采”,李时珍读了大量参考书。家藏的书读完了,就利用行医的机会,向本乡豪门大户借。后来,进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医院,读的书就更多,简直成了“书迷”。他自述“长耽嗜典籍,若啖蔗饴”(《本草纲目》原序)。顾景星在《李时珍传》里,也赞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

他不但读了八百余种万余卷的医书,还看过不少历史、地理和文学名著及敦煌的经史巨作连数位前代伟大诗人的全集也都仔细钻研过。他还从中摘录了大量有关医药学的诗句。而这些诗句也确实给了他许多真实有用的医药学知识,帮助他纠正了前人在医药学上的许多谬误。

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的混杂,使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十分的不明。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在“纸上猜度”,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像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像萆薢,有的说它像拔葜,有的又说它像贯众,说法极不一致。类似此情况很多,李时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搁下笔来。

这些难题该怎样解决呢?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最终,历经三十年,阅读的书籍八百余家,书稿订正三次而著成《本草纲目》一书。

李时珍其人生平简介

作者李时珍,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一五一八年),死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一五九三年)。14岁时随父到黄州府应试,中秀才;23岁随其父学医,医名日盛。

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年),李时珍38岁,因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儿子的病而医名大显,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裣聘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李时珍又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授“太医院判”职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任职一年,便辞职回乡。

李时珍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发现古代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参考了800多部书籍,其间,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多次离家外出考察,足迹遍及湖广、江西、直隶许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许多疑难问题。

他一方面精研历代的医书(读过将近一千种这类的书),订正古人的谬误,吸收古籍的精神;一方面借着行医的经历,到处采集药物,还经过他多方的探访、观察、实验、比较、阅读、亲尝以及自己临症的印证,费了将近三十年的工夫,才把这本书编写完成。

本草纲目里都是些什么内容

本草纲目全书共收录了中药一千八百三十二种,共五十二卷,分为十六部(纲),六十二类(目)。卷一至四是全书的附录,收入序言、凡例、目录、附图、引用书目、资料及一些医药基础理论等等。卷五以后是全书的主体部分,李时珍把一千八百三十二种药物分为十六部:水部、火部、土部、金石部、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服器部、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每一部又分若干类,共计六十二类。其中植物一千九十五种,动物四百四十种,矿石三百五十七种。

中国的生药,一向以草木为主。本草纲目所收的药物将近二千种,除了草木以外,还有米谷、豆类、花果等植物,以及虫、鱼、鸟、兽、玉石等等的动物和矿石;用“本草”来概括它们作书名,大概和汉书艺文志上的“径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等的话有关系。

因为这本书收集的药物,数量多,分类繁,在这里不能一一详述。我们只拿书中动物类的药材来举例,以见一斑。动物类的药有四百四十种,除了最高等的人以外,李时珍还把它们分类为:虫、鳞、介、禽、兽五部。

本草纲目作者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

李时珍(约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濒湖山人,世称李濒湖。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瓦硝坝人。明代医药学家、博物学家。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历经二十七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成为当时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它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人物纪念

1、李时珍陵园

为了纪念李时珍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在其故里蕲州城东南面风景秀丽的雨湖之滨修葺了墓冢,建成了“李时珍陵园”。陵园由本草碑廊、纪念展览、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1982年,定为中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长沙李时珍塑像

1983年,李时珍的塑像在湖南长沙落成,系由恢复高考后湖南医学院(湘雅医学院)的首届毕业生捐给母校,塑像由中国著名雕塑家朱惟精亲自创作设计,湘雅医学院老校长、中国著名医学科学家张孝骞亲笔题词:“精研医学,勤学先贤,为民服务,又红又专”。湖南塑像位于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大院内,毗邻美丽的湘雅医学院近代建筑群。

3、莫斯科大学李时珍浮雕

1952年,莫斯科大学新建立的校舍大礼堂走廊上,准备镶嵌世界各国大科学家的大理石浮雕像。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推荐了两位中国科学家——祖冲之和李时珍,获得校方通过。

以上内容参考-李时珍

《本草纲目》十卷金石部之四:论述(玄石)

明代医学大师李时珍《本草纲目》一书中对(玄石)陨石有详细的记载。

时珍曰:《雷书》云,雷斧如斧,铜铁为之;雷似乃石也,紫黑色,雷锤重数斤,雷钻长尺余,皆如钢铁,雷神以劈物击物者。 【气味】无毒。【主治】大惊失心,恍惚不识人。

陨石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我国古代 历史 记载中,在西藏药书民间一【偏方】中,陨石入药 治疗一些疾病很有奇效,陨石中的矿物质多种微量元素所起的功效。

在目前陨石研究中发现 ,陨石中有106中矿物质微量元素,其中几十种是地球矿物上从来未发现的。

陨石 养生 保健,古早时期就有详细的资料记载,古人将玄石,女娲石,放在井里造水治病,在古书 籍《唐本草》、《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书中有论,医学名史中皆有记载。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陨石水:“去疮瘘,长肌肤,常饮令人有益,易入酒”。《 本草纲目》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论述玄石(陨石),主治:大人小儿惊痫。

从科学角度来分析,陨石泡水,能有效将大分子团水分解成小分团子水,同时释放一些矿物 质微量元素,小分子团水容易被人体细胞吸收。

陨石是人类的好朋友,多接触陨石有益 健康 。

陨石坊联合国内多地陨石猎人、分享一线精品陨石、支持陨石饰品加工定制!

谢谢观阅!

2022 04 28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book/922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