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书籍

黄帝内经--素问第69章,气交变大论在线阅读

中药大全 2023-09-21 15:02:09

黄帝内经--素问》第69章 气交变大论


黄帝问曰:五运更治,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顷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愿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闻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此上帝所贵,先师传之,臣虽不敏,往闻其旨。

帝曰:余闻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余诚菲德,未足以受至道,然而众子哀其不终,愿夫子保于无穷,流于无极,余司其事,则而行之奈何?

岐伯曰:请遂言之也。《上经》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

帝曰:何谓也?

岐伯曰:本气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所谓治化而人应之也。

帝曰:五运之化,太过何如?

岐伯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上应岁星。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化气不政,生气独治,云物飞动,草木不宁,甚而摇落,反胁痛而吐甚,冲阳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上应荧惑星。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身热骨痛而为浸淫。收气不行,长气独明,雨水霜寒,上应辰星。上临少阴少阳,火燔焫,冰泉涸,物焦槁,病反谵妄狂越,咳喘息鸣,下甚血溢泄不已,太渊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星。

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上应镇星。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瘈,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支不举。变生得位,藏气伏,化气独治之,泉涌河衍,涸泽生鱼,风雨大至,土崩溃,鳞见于陆,病腹满溏泄肠鸣,反下甚而太谿绝者,死不治,上应岁星。

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眥疡,耳无所闻。肃杀而甚,则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上应太白星。甚则喘咳逆气,肩背痛,尻阴股膝髀腨䯒足皆病,上应荧惑星。收气峻,生气下,草木敛,苍干凋陨,病反暴痛,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溢,太冲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气早至,上应辰星。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寢汗出憎风,大雨至,埃雾朦郁,上应镇星。上临太阳,雨冰雪,霜不时降,湿气变物,病反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神门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辰星。

帝曰:善。其不及何如?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

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应,草木晚荣,肃杀而甚,则刚木辟著,悉萎苍干,上应太白星,民病中清,胠胁痛,少腹痛,肠鸣溏泄,凉雨时至,上应太白星,其谷苍。上临阳明,生气失政,草木再荣,化气乃急,上应太白镇星,其主苍早。复则炎暑流火,湿性燥,柔脆草木焦槁,下体再生,华实齐化,病寒热疮疡疿胗痈痤,上应荧惑太白,其谷白坚。白露早降,收杀气行,寒雨害物,虫食甘黄,脾土受邪,赤气后化,心气晚治,上胜肺金,白气乃屈,其谷不成,咳而鼽,上应荧惑太白星。

岁火不及,寒乃大行,长政不用,物荣而下,凝惨而甚,则阳气不化,乃折荣美,上应辰星,民病胸中痛,胁支满,两胁痛,膺背肩胛间及两臂内痛,郁冒朦昧,心痛暴瘖,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屈不能伸,髋髀如别,上应荧惑辰星,其谷丹。复则埃郁,大雨且至,黑气乃辱,病溏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泄注腹痛,暴挛痿痹,足不任身,上应镇星辰星,玄谷不成。 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化气不令,草木茂荣,飘扬而甚,秀而不实,上应岁星,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瞤酸,善怒,藏气举事,蛰虫早附,咸病寒中,上应岁星镇星,其谷黅。复则收政严峻,名木苍凋,胸胁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虫食甘黄,气客于脾,黅谷乃减,民食少失味,苍谷乃损,上应太白岁星。上临厥阴,流水不冰,蛰虫来见,藏气不用,白乃不复,上应岁星,民乃康。 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庶物以茂,燥烁以行,上应荧惑星,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收气乃后,上应太白星,其谷坚芒。复则寒雨暴至,乃零冰雹霜雪杀物,阴厥且格,阳反上行,头脑户痛,延及囟顶发热,上应辰星,丹谷不成,民病口疮,甚则心痛。

岁水不及,湿乃大行,长气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数至,上应镇星,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股痛发,膕腨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跗肿,藏气不政,肾气不衡,上应辰星,其谷秬。上临太阴,则大寒数举,蛰虫早藏,地积坚冰,阳光不治,民病寒疾于下,甚则腹满浮肿,上应镇星,其主黅谷。复则大风暴发,草偃木零,生长不鲜,面色时变,筋骨并辟,肉瞤瘛,目视䀮䀮,物疏璺,肌肉胗发,气并鬲中,痛于心腹,黄气乃损,其谷不登,上应岁星。

帝曰:善。愿闻其时也。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

木不及,春有鸣条律畅之化,则秋有雾露清凉之政。春有惨凄残贼之胜,则夏有炎暑燔烁之复。其眚东,其藏肝,其病内舍胠胁,外在关节。

火不及,夏有炳明光显之化,则冬有严肃霜寒之政。夏有惨凄凝冽之胜,则不时有埃昏大雨之复。其眚南,其藏心,其病内舍膺胁,外在经络。

土不及,四维有埃云润泽之化,则春有鸣条鼓拆之政。四维发振拉飘腾之变,则秋有肃杀霖霪之复。其眚四维,其藏脾,其病内舍心腹,外在肌肉四支。

金不及,夏有光显郁蒸之令,则冬有严凝整肃之应。夏有炎烁燔燎之变,则秋有冰雹霜雪之复。其眚西,其藏肺,其病内舍膺胁肩背,外在皮毛。

水不及,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则不时有和风生发之应。四维发埃骤注之变,则不时有飘荡振拉之复。其眚北,其藏肾,其病内舍腰脊骨髓,外在谿谷腨膝。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成收藏之理,气之常也,失常则天地四塞矣。故曰: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往复,寒暑彰其兆,此之谓也。

帝曰:夫子之言五气之变,四时之应,可谓悉矣。夫气之动乱,触遇而作,发无常会,卒然灾合,何以期之?

岐伯曰:夫气之动变,固不常在,而德化政令灾变,不同其候也。

帝曰:何谓也?

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风,其变振发,其灾散落。南方生热,热生火,其德彰显,其化蕃茂,其政明曜,其令热,其变销烁,其灾燔焫。中央生湿,湿生土,其德溽蒸,其化丰备,其政安静,其令湿,其变骤注,其灾霖溃。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德清洁,其化紧敛,其政劲切,其令燥,其变肃杀,其灾苍陨。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德凄沧,其化清谧,其政凝肃,其令寒,其变凓冽,其灾冰雪霜雹。是以察其动也,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变有灾,而物由之,而人应之也。

帝曰:夫子之言岁候,不及其太过,而上应五星。今夫德化政令,灾眚变易,非常而有也,卒然而动,其亦为之变乎?

岐伯曰:承天而行之,故无妄动,无不应也。卒然而动者,气之交变也,其不应焉。故曰:应常不应卒,此之谓也。

帝曰:其应奈何?

岐伯曰:各从其气化也。

帝曰:其行之徐疾逆顺何如?

岐伯曰:以道留久,逆守而小,是谓省下;以道而去,去而速来,曲而过之,是谓省遗过也;久留而环,或离或附,是谓议灾与其德也;应近则小,应远则大。芒而大倍常之一,其化甚;大常之二,其眚即也;小常之一,其化减;小常之二,是谓临视,省下之过与其德也。德者福之,过者伐之。是以象之见也,高而远则小,下而近则大,故大则喜怒迩,小则祸福远。岁运太过,则运星北越,运气相得,则各行以道。故岁运太过,畏星失色而兼其母,不及则色兼其所不胜。肖者瞿瞿,莫知其妙,闵闵之当,孰者为良,妄行无徵,是畏候王。

帝曰:其灾应何如?

岐伯曰:亦各从其化也。故时至有盛衰,凌犯有逆顺,留守有多少,形见有善恶,宿属有胜负,徵应有吉凶矣。

帝曰:其善恶,何谓也?

岐伯曰: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必谨察之。

帝曰:六者高下异乎?

岐伯曰:象见高下,其应一也,故人亦应之。

帝曰:善。其德化政令之动静损益皆何如?

岐伯曰:夫德化政令灾变,不能相加也。胜复盛衰,不能相多也。往来小大,不能相过也。用之升降,不能相无也。各从其动而复之耳。

帝曰:其病生何如?

岐伯曰:德化者气之祥,政令者气之章,变易者复之纪,灾眚者伤之始,气相胜者和,不相胜者病,重感于邪则甚也。

帝曰:善。所谓精光之论,大圣之业,宣明大道,通于无穷,究于无极也。余闻之,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非夫子孰能言至道欤!乃择良兆而藏之灵室,每旦读之,命曰《气交变》,非斋戒不敢发,慎传也。


Www.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五篇之《五常政大论》2.6

不及之纪的共同发病规律是,气不及则己所不胜者来胜之,己所胜者来侮之。胜之侮之皆属胜气,因气不及才产生胜气,故原发病在不及之本位。如木不及,金胜土侮,原发病位在肝木,所谓“其脏肝……邪伤肝也”,余脏准此。

然而气化虽然不及,但仍能维持五行生克制化关系,也能化为平气。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气化不及但仍有生化实力,能产生复气,因而能与胜复之气持平,化为平气。如木不及,木仍能生火,火复胜金,使金气不过度克木,木火金三者生克制化正常,化为平气。另一方面,运气相临,不及中运与司天在泉三者构建的“正化度”能够维持,如“少角与判商同”,“上角与正商同”,“上宫与正宫同”,也即是木土金三者能够生克制化正常,也能化为平气。所以,木不及,有木生火产生木火金,木克土产生木土金之两组生克制化关系,皆是成三角鼎立的持平关系,是自然界气化的五行自稳调节机制。能够维持这个机制,气化不病,打乱这调节机制就是反常气化就会引起大胜则大复的气化病变。

不及之纪的中运按照木、火、土、金、水的顺序,以少角,少徵,少宫,少商,少羽的称谓代之。阴年没有太阳寒水司天,也没有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司天。只有阳明燥金司天,太阴湿土司天和厥阴风木司天,分别以“上商”,“上宫”,“上角”代称。若为平气年,就分别冠之以“正商”,“正宫”,“正角”。

委和之纪 (1),是谓胜生(2),生气不政,化气乃扬,长气自平,收令乃早,凉雨时降,风云并兴,草木晚荣,苍干雕落(3),物秀而实(4),肌肉内充(5),其气敛,其用聚(6),其动缨拘缓,其发惊骇,其藏肝(7),其果枣李其实核壳,其谷稷稻,其味酸辛,其色白苍,其畜犬鸡,其虫毛介(8),其主雾露凄沧(9),其声角商(10),其病摇动注恐(11)、从金化也(12),少角与判商同(13),上与正角同(14),上商与正商同(15),其病支废痈肿疮疡(16),其甘虫(17),邪伤肝也,上宫与正宫同(18)萧飔肃杀则炎赫沸腾(19),眚shěng于三(20),所谓复也,其主飞蠧蛆雉,乃为雷霆(21)。

【讲解】

(1)委和之纪

“委和之纪”,即木运不及之年。六十年中,岁运属于木运,而又是不及之年者有丁卯、丁亥、丁已等三年。

(2)是谓胜生。

“木”,在季节上代表春,在气候上代表温暖,在物化现象上代表萌芽生发木运不及之年,意味着上述气化及物化现象均不正常,春行秋令,应温反凉应生反杀从五行概念上来说,“秋”、“凉”、“杀”,均属于金。金与木的关系为相胜的关系。春天出现了秋天的气候及物候上的反常变化,用五行术语来说就叫木运不及,金来乘之,也就是金克木的表现。“相克”就是“相胜”,所以原文谓“是谓胜生”。“胜生”者,金胜木也。

(3)生气不政,化气乃扬,长气自平,收令乃早…草木晚荣,苍干雕落

本节是谈岁木不及之年的物化现象。“生气不政”,指生发萌芽现象不明显;“化气乃扬”,指风少雨多湿胜;“长气自平,指夏天应热不热,生长缓慢;“收气乃早”,指秋凉来早;“草木晚荣”,指植物生长比一般年份缓慢;“苍干雕落”,指植物早凋。关于这些自然景象的描述,我们在《气交变大论》有关内容中已经详细讲解过,读者可以互参,此处从略。

(4)物秀而实

“物秀而实”,是指岁木不及之年,由于“生气不政”,所以植物萌芽生长不好,但又由于“收令早行”,因此出现提前成熟结实的现象,即未秀而早实历代注家,自王冰以下多数均以“土化气速”来解释,比较含混牵强,疑为“未秀而实”或“勿秀而实”之误,姑存疑以俟高明。

(5)肌肉内充

“内充”,即充实于内,有“内坚”之义。木运平气之年,“其物中坚”。这里虽然是讲的岁木不及之年,但它毕竟仍是属于木运主岁之年,所以“中坚”现象依然存在,故曰“肌肉内充”。

(6)其气敛,其用聚

“敛”,指收敛;“聚”,指集中,均属秋气之用。全意即岁木不及之年春行秋令,所以气用反常。

(7)其动拘缓,其发惊骇,其藏肝

“动”,指变动。“续”,指瘫痪;“戾”,指痉挛“拘”,指拘急;“缓”,指弛缓。“续戾拘缓”,均指人体运动障碍。“惊骇”,即惊怕。上述这些表现均系人体肝的作用反常的表现。全句意即岁木不及之年,人体相应肝气不及,因而可以在临床上表现上述肝病症状。

(8)其果枣李,其实核壳,其谷稷稻,其味酸辛其色白苍,其畜大鸡,其虫毛介

“枣”为土之果,“李”为木之果;“核”为木之实,“壳”为金之实“稷”为土之谷,“稻”为金之谷;“酸”为木之味,“辛”为金之味;“白”为金之色,“苍”为木之色;“犬”为木之畜,“鸡”为金之畜“毛”为木之虫,“介”为金之虫。全句意即岁木不及之年,由于“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的原因,金来乘之,土来侮之,因而也就出现了金、土偏胜的现象,并且影响其所属相应动植物的正常生长。这就是说在岁木不及之年里,不但属木类的谷肉果菜,例如李、中有坚核的果类、犬类、含酸昧的植物生长不好,其它属金类和土类的谷肉果,例如大枣、小米、大米等等也同样受到影响而生长不好。这也就是说在岁木不及之年里,不但要考虑春天的气候和物候变化特点,由于联锁关系,互相影响,因此也必须同时考虑对其它季节的影响问题。

(9)其主雾露凄沧

“雾露凄沧”,指气候寒。意即岁木不及之年,气候偏凉。

(10)其声角商

“角”为中音,“商”为次低音。本句意即岁木不及之年,气候偏凉,物化现象慢,生气不足,表现偏于低沉。

(11)其病摇动注恐

“摇动”,指肢体抽搐或肌肉颤动;“注”,指腹泄;“恐”,指恐惧惊怕。

这些表现均属肝病病征。全句意即岁木不及之年,人体肝的功能相应不足,因而可以在临床上出现上述症候。

(12)从金化也

“化”,即同化。《至真要大论》谓:“各归不胜而为化。”这就是说,五行之中,如属相胜关系,所不胜者就要为胜者所同化。木与金的关系是相胜的关系,金可以克木,因此,金就是木之所不胜。木运不及,金来乘之,所以木就为金所同化。质言之,也就是说,春行秋令,春天里应温不温,反而出现了清凉的现象,春天好象秋天一样。秋在五行上属金,所以叫做“从金化”。

(13)少角与判商同

宫、商、角、徵、羽五音分别代表土、金、木、火、水五运。五运之中分为平气、太过、不及三种情况,因此五音之中也分“正”、“”、“太”三种情况。“正”代表平气,“少”代表不及,“太”代表太过。用运气术语来说这就叫作“五音建运”。

“角”,代表木运,“少”,代表不及。因此这里所说的“少角”,就是指木运不及之年。“判”,为“半”字之假借字。“商”,指金运。“判商”,即半个金运。“少角与判商同”,意即岁木不及之年,由于金气来乘,所以木本身所代表的气候、物候现象已不明显,有一半与金所代表的气候、物候现象相似。这也就是前述“从金化”之意。王冰注云“少角木不及,故半与商金化同”亦即此义。

(14)上角与正角同

“上”,指司天之气;“角”,代表木。“上角”,指厥阴风木司天之年。“正角”,指木运平气之年。“上角与正角同”,意即木运不及之年,如果遇上当年的司天之气是厥阴风木,则不及的木运便可以由于得到了司天之气的帮助而改变木运不及的情况转为正常,构成平气之年。以丁已年为例,丁年的年干是丁,丁化木,因此丁年是木运。丁是双数,即阴干,属于木不及,所以丁巳年是木运不及之年。丁已年的年支是巳,已亥厥阴风木司天,因此丁已年的司天之气是阴风木。丁年从五运来说是木运不及,从六气来说是风木司天。根据运不及而得助即可构成平气的原则,丁巳年不及的木运可以得到阴风木司天之气的帮助从而构成平气,因此丁巳年便是木运平气之年

(15)上商与正商同

“上商”,指阳明燥金司天。“正商”,指金运平气之年。“上商与正商同”,意即木运不及之年,金气本来就要乘金,半从金化如果再碰上了阳明燥金司天之年,那就更是乘上加乘,以致木的本性完全丧失,变成和金运平气之年中秋天的气候一样。质言之,也就是在这一年中没有春天,不温暖,无生意,自然界一片肃杀之象。这里虽然说的“正商”,其实是春行秋令,严重反常。

(16)其病支废痈肿疮疡

“支废”,即肢体不用;“痈肿疮疡”,病机之一为气血瘀阻不行。全勾意即岁木不及之年,由于人体肝的作用不足,疏泄失职,因此可以在临床上出现上述肢体不用及气血瘀阻所致的痈肿疮疡等病症。

(17)其甘虫

“甘”,为土之味,此处代表土,意即木运不及之年,可以出现土来反侮的现象,自然气候风少雨多湿盛,甘味植物因气候潮湿过甚而容易生虫。

(18)上宫与正宫同

“上宫”,指太阴湿土司天;“正宫”,指土运平气之年。“上宫与正宫同”,意即岁木不及之年,不但金乘,而且也可以出现土侮。如果再遇上太阴湿土司天之年,那就更会侮上加侮。这一年的春天,好象土运平气之年的长夏季节一样,又热又湿。这里说的虽然是“正宫”,其实在这一年中已经感受不到春天,春行长夏之令,完全属于反常。

(19)萧飋肃杀,则炎赫沸腾

“萧飋(se音色)肃杀”,是指秋天的自然景象“炎赫沸腾”,是指夏天的炎热景象。全句是指在岁木不及之年中,由于金气来乘,春行秋令,但是由于胜复原因,这一年的夏天可以出现火来复金的暴热现象。

(20)眚shěng于三

“眚shěng”,即损害;“三”,《九宫图》以“三”代表东方和春天。“眚shěng于三”,意即岁木不及之年,其对自然气候和物候上的损害,主要表现在该年的春季和东方地区。其义与《气交变大论》中所说的“其眚shěng东”完全相同。

(21)其主飞蠹蛆雉,乃为雷霆

“飞”,指灯蛾一类飞虫;“ 蠹 ”,指蛀虫;“蛆”即指粪蛆;“雉”,指野鸡;

“雷霆”,指打雷。这些虫类及雷霆的出现,多在夏令极热之时。此句是承上述,“萧飋肃杀,则炎赫沸腾”之句而言。意即在岁木不及之年中,由于火来复金,夏天出现了暴热。由于天气炎热、暴热,就可以出现上述“飞蛆雉”增多,雷霆大作的自然现象。

? ? 【串讲】

1、委和之纪是谓胜生:委和之纪,木不及,金胜土侮,属木的生气被抑制,故说:“委和之纪,是谓胜生。”一方面,“政”者正也,生气不正常,不能抑制属土的化气,也不能正常生化属火的长气,故说:“生气不政,化气乃扬,长气自平。”另一方面,金胜的表现是“收令乃早,凉雨时降”,因此土木的生化受阻碍,“风云并兴”不旺,以致草木滞后繁荣,而且生化时期缩短,提前苍老干枯凋落,谷物果实不优良,谷物只抽穗不结实,果实皮薄而小,即“物秀而实,肤肉内充”。

2、凉燥伤肝:委和之纪,金胜木,土侮木,因金主燥,土主湿,燥与湿是截然相反的气候,不可能同时发生,所以这里专论凉燥伤肝。因而金气性质收敛,作用凝聚不得伸展,故说:“其气敛,其用聚。”而金欲收而木欲伸,金木动变生病,筋脉“緛戾拘缓”,“緛戾”是拘挛收缩,“拘缓”是两手拘急握拳,指掌不能舒缓展开,伴见惊叫骇怖的危证。病因是金胜敛聚,病位在肝,故接着说“其脏肝”。

3、木土金的物化现象:枣属土,李属木;核属木,壳属金;稷属土,稻属金;白属金,苍属木;犬属木,鸡属金;毛虫属木,介虫属金。这样对举,一是示意委和之纪,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土金三者生克制化正常,则所属的生物一齐化育而增产,品质优良。人应之,肝脾肺气和不不病。这也是及时治疗风化不及病证应当达到的目标。二是示意委和之纪,木土金三者生克制化失常,则土侮木,金胜木,所属的生物减产,品质不良。人应之肝脾肺皆病,或肝气虚而容易感受燥金湿土邪气,防治原则,未病时应该补肝气早预防,既病时,应该补肝木而祛燥湿,扶正祛邪,以免病情延误,木郁生火,发生火金胜复之灾变。

4、其声角商:属木的运气以“角”音代表,属金的运气以“商”音代表,阳明燥金司天称“上商”,由于中运是不及的“少角”,故“上商”也即“少商”。金克木而木从金化,就叫做“其声角商”。有正常的从化,有反常的从化。反常的从化即是“其主雾露凄沦,其声角商,其病摇动注恐,从金化也”,意即金气下降以致清冷的雾露伤肝,病肝风肢体抽搐,下利,惊恐,其原因是木从金化的机制失常,反而肝风内动之变。而“从金化也”是承上启下的句式,如果木从金化的机制正常,则“少角与判商同,上角与正角同,上商与正商同”。

“少角与判商同”“上商与正商同”,都是指丁卯丁酉年的正常气化。卯酉之岁阳明司天称“上商”,也即“少商”,又叫做“判商”。虽然运气相临皆属少,但中运与司天在泉三者构建的“正化度”能够维持,金木承化,即“少角与判商同”,“判商”即“少商”,与“少角”力量相当,为低水平的平气年。或者“正化度”维持得很好,“上商”即“少商”化为“正商”,即“上商与正商同”,不会乘胜丁木,为高水平的平气年。

“上角与正角同”是指丁巳丁亥年的正常气化。中运丁木称“少角”,巳亥厥阴司天称“上角”也即“少角”,为木气衰的天符年,容易感受金胜之变。若“正化度”能够维持得很好,则“上角与正角同”,化为高水平的平气年,能抵御金胜邪气。

5、金火胜复之变:“上宫与正宫同”是指丁丑丁未年的正常气化。中运丁木称“少角”,太阴司天称“上宫”也即“少宫”。若“正化度”能够维持得很好,则“少角”化为“正角”,上宫化为“正宫”即“上宫与正宫同”,土木承制正常,为高水平的平气年。若“正化度”不能够维持,则土反侮木,脾病及肝。脾病则四肢痿废,肌肉生疮疡,进一步则风化为虫而伤肝,即“其病发支废,痈肿疮疡,其甘虫,邪伤肝也”。

土反侮木者,土也是胜气,但不如金胜木之甚,由于金气大胜,“萧瑟肃杀”,则大胜有大复,火复胜金,气变“则炎赫沸腾”。胜复灾变会加重东方三宫肝木的病情,故说:“眚于三,所谓复也。”接下来的“其主飞蛊蛆雉,乃为雷霆”,乃是对火复之气变的“则炎烈沸腾”的补充。“飞”,飞翔的羽虫。“蛊”,蛀虫。“蛆”,苍蝇的幼虫。雉,野鸡。皆是火化繁育的生物。而且雷为火声,雷霆震惊,火声特别强烈之谓。

李某,女,54岁,2014年4月27日,三月二十八初诊。右脉弦滑上鱼际,左脉滑大,舌质暗红,薄白滑苔,面色明润。主症:大便稀溏半年,伴左胁下灼热,小便时牵引左胁胀。右侧腰背胀痛,畏冷,少寐多梦,饮食可,口不干渴。乃土反侮木,肝脾气郁而热,先宜舒畅厥阴,四逆散主之:

柴胡12g? 赤芍10g? 枳壳10g? 炙甘草5g? ? ? ? ? ? 4剂。

5月2日二诊,大便已成形,胁下胀及腰背胀痛好转。但胁下仍灼热,鼻塞流浊涕,咽喉不适。脉象如前,舌中心黄腻苔。脾湿侮肝,小柴胡汤加赤芍:

柴胡12g? 黄芩12g? 旱法夏12g? 党参12g? 赤芍12g? 炙甘草6g? 生姜3片 大枣3枚? ? ? ? ? ? ? ? ? ? 4剂。

5月11日三诊,胁下灼热好转,大便先硬后溏,舌中心黄腻苔,脉弦。柴胡桂枝汤加蒲公英:

桂枝10g? 赤芍10g? 柴胡10g? 旱法夏12g? 黄芩10g? 蒲公英12g? 党参12g? 炙甘草6g? 生姜3g? 大枣3枚? ? ? ? ? ? ? ? ? ? ? ? ? ? 4剂。

跪求热门资源 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epub,这种百度网盘资源的链接有人有吗?求

我这里有这个资源,可以在这里查看。

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epub/s/1Exb4iXBgv6mq5wcQ7rtCoQ

?pwd=1234提取码:1234 ? ?《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一书是对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的注释和白话解,体例上分为原文、注释、白话解三项内容。本书参考多种善本及诸家注本,注释简明扼要,白话解通俗易懂,在词义、句式、词序上与经文相互对应,深刻揭示了《黄帝内经素问》原文的奥旨。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原文及翻译,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原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日: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译文】

从前的黄帝,生来十分聪明,很小的时候就善于言谈,幼年时对周围事物领会得很快,长大之后,既敦厚又勤勉,及至成年之时,登上了天子之位。

他向岐伯问道: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而动作就都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

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方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

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浆,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因恣情纵欲而使 *** 竭绝,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原文】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译文】

古代深懂养生之道的人在教导普通人的时候,总要讲到对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心情要清净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与内,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

因此,人们就可以心志安闲,少有欲望,情绪安定而没有焦虑,形体劳作而不使疲倦,真气因而调顺,各人都能随其所欲而满足自己的愿望。人们无论吃什麽食物都觉得甘美,随便穿什麽衣服也都感到满意,大家喜爱自己的风俗习尚,愉快地生活,社会地位无论高低,都不相倾慕,所以这些人称得上朴实无华。

因而任何不正当的嗜欲都不会引起他们注目,任何 *** 邪僻的事物也都不能惑乱他们的心志。无论愚笨的,聪明的,能力大的还是能力小的,都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动心焦虑,所以符合养生之道。他们之所以能够年龄超过百岁而动作不显得衰老,正是由于领会和掌握了修身养性的方法而身体不被内外邪气干扰危害所致。

黄帝说:人年纪老的时候,不能生育子女,是由于精力衰竭了呢,还是受自然规律的限定呢?

歧伯说:

女子到了七岁,肾气盛旺了起来,乳齿更换,头发开始茂盛。

十四岁时,天癸产生,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月经按时来潮,具备了生育子女的能力。

二十一岁时,肾气充满,真牙生出,牙齿就长全了。

二十八岁时,筋骨强健有力,头发的生长达到最茂盛的阶段,此时身体最为强壮。

三十五岁时,阳明经脉气血渐衰弱,面部开始憔悴,头发也开始脱落。

四十二岁时,三阳经脉气血衰弱,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开始变白。

四十九岁时,任脉气血虚弱,太冲脉的气血也衰少了,天葵枯竭,月经断绝,所以形体衰老,失去了生育能力。

男子到了八岁,肾气充实起来,头发开始茂盛,乳齿也更换了,

十六岁时,肾气旺盛,天癸产生,精气满溢而能外泻,两 *** 合,就能生育子女。

二十四岁时,肾气充满,筋骨强健有力,真牙生长,牙齿长全。

三十二岁时,筋骨丰隆盛实,肌肉亦丰满健壮。

四十岁时,肾气衰退,头发开始脱落,牙齿开始枯槁。

四十八岁时,上部阳气逐渐衰竭,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和两鬓花白。

五十六岁时,肝气衰弱,筋的活动不能灵活自如。

六十四岁时,天癸枯竭,精气少,肾脏衰,牙齿头发脱落,形体衰疲。

肾主水,接受其他各脏腑的精气而加以贮藏,所以五脏功能都以衰退,筋骨懈惰无力,天癸以竭。所以发鬓都变白,身体沉重,步伐不稳,也不能生育子女了。

【原文】

帝日: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日: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帝日: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岐伯日: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黄帝日;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 *** 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译文】

黄帝说:有的人年纪已老,仍能生育,是什么道理呢?岐伯说:这是他天赋的精力超过常人,气血经脉保持畅通,肾气有余的缘故。这种人虽有生育能力,但男子一般不超过六十四岁,女子一般不超过四十九岁,精气便枯竭了。

黄帝说:掌握养生之道的人,年龄都可以达到一百岁左右,还能生育吗?岐伯说:掌握养生之道的人,能防止衰老而保全形体,虽然年高,也能生育子女。

我听说上古时代有称为真人的人,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能够调节呼吸,吸收精纯的清气,超然独处,令精神守持于内,锻炼身体,使筋骨肌肉与整个身体达到高度的协调,所以他的寿命同于天地而没有终了的时候,这是他修道养生的结果。

【原文】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 *** 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译文】

中古的时候,有称为至人的人,具有醇厚的道德,能全面地掌握养生之道,和调于阴阳四时的变化,离开世俗社会生活的干扰,积蓄精气,集中精神,使其远驰于广阔的天地自然之中,让视觉和听觉的注意力守持于八方之外,这是他延长寿命和强健身体的方法,这种人也可以归属真人的行列。

其次有称为圣人的人,能够安处于天地自然的正常环境之中,顺从八风的活动规律,使自己的嗜欲同世俗社会相应,没有恼怒怨恨之情,行为不离开世俗的一般准则,穿着装饰普通纹采的衣服,举动也没有炫耀于世俗的地方,在外,他不使形体因为事物而劳累,在内,没有任何思想负担,以安静、愉快为目的,以悠然自得为满足,所以他的形体不益衰惫,精神不益耗散,寿命也可达到百岁左右。

其次有称为贤人的人,能够依据天地的变化,日月的升降,星辰的位置,以顺从阴阳的消长和适应四时的变迁,追随上古真人,使生活符合养生之道,这样的人也能增益寿命,但有终结的时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book/918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