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书籍

黄帝内经--素问第26章,八正神明论在线阅读

中药大全 2023-09-21 14:09:19

黄帝内经--素问》第26章 八正神明论


黄帝问曰:用针之服,必有法则焉,今何法何则?

岐伯对曰:法天则地,合以天光。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故日月生而泻,是谓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

帝曰:星辰八正何候?

岐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八正者,所以候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也。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气至骨,入则伤五藏,工候救之,弗能伤也,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

帝曰:善。其法星辰者,余闻之矣,愿闻法往古者。

岐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针经也。验于来今者,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观其立有验也。观其冥冥者,言形气荣卫之不形于外,而工独知之,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四时气之浮沉,参伍相合而调之,工常先见之,然而不形于外,故曰观于冥冥焉。通于无穷者,可以传于后世也,是故工之所以异也,然而不形见于外,故俱不能见也。视之无形,尝之无味,故谓冥冥,若神仿fo。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见其形。上工救其萌牙,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败之也,知其所在者,知诊三部九候之病脉处而治之,故曰守其门户焉,莫知其情而见邪形也。

帝曰:余闻补泻,未得其意。

岐伯曰:泻必用方,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内针,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乃复候其方呼而徐引针,故曰泻必用方,其气而行焉。补必用员,员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复以吸排针也。故员与方,非针也。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帝曰:妙乎哉论也。合人形于阴阳四时,虚实之应,冥冥之期,其非夫子孰能通之。然夫子数言形与神,何谓形,何谓神,愿卒闻之。

岐伯曰:请言形、形乎形、目冥冥,问其所病,索之于经,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情,故曰形。

帝曰:何谓神?

岐伯曰: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请言神*,若风吹云,故曰神。三部九候为之原,九针之论,不必存也。


Www.

?《黄帝内经》——中医思维之大成

中医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框架之上的。因此,中医的特殊就突出表现在它的思维方法上。中医的思维方法主要有:意象思维、辨证思维、直觉与灵感、逻辑思维、系统思维等等。其中运用最多的是意象思维。意象思维是以文字、物象(图像、现象、符号)表达研究对像抽像含义的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观察事物取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类比、联想,运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文字或其象征性符号进行表述,以反映事物普遍联系与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
以下简介意象思维的三个阶段
观察现象:即对周围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进行观察。此像有体用之别,即形质与功能之别,传统思维轻体重用,即所观察的「像」,主要为功能之象,而非形质之象。
形成意象:即通过观察现象把其中蕴涵的共性和规律抽提出来,并用文字、图像、符号的方式进行表达。由于人所把握的许多抽像涵义虽有些可以用文字准确、详细的表达,如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但有的不能用语言表达,需要用图像进行描述,因此,便产生了卦象、太极、河图、洛书等。
推演意象:或称为类推意象,意象显示事物的规律和共性,因此,具有超越自身原有价值的意义与趋势,可以类推。《易传·系辞上》:「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即可以将事物按照功能、格局等进行分类,通过比附、推衍来认识未知事物。
亦有根据某些事物的现象直接类推比拟,从而认识另外一些事物的规律的方法,属于简单的意象思维方式。这一方法是中医的主要的思维方法,《内经》则充分反映了这一思维特点。这里举个自然界的风的例子,刮风,可引起自然界多种变化,但人们看到最多的、感受最深的,恐怕莫过于树枝摇动了,那么总结「风」的性质特点,就可以用「动」来概括,由「风」人们联想到「动」,《素问·阴阳应像大论》说「风胜则动」,就是这个意思。即不同的致病因素可以产生不同的病证,其中「风」可以导致人体有关「动」的病证,如「肢体震颤」、「痉挛」、「屈伸不利」、「头晕目眩」等,而通过观象体意、由表知里、审证求因,也就知道产生这些病证的病因是「风」。那么,如果这些致病因素不是外界来的,而是人体内部产生的,则又称为「内风」、「中风」。人体肝在五行属木,与风象相应,在人体主筋,因此,「风」、「动」的有关病证也就与「肝」有了关联。著名的《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提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谈的就是这个问题,其中 「眩」,张介宾注「运也」,即头晕目眩之意,仍属「动」的表现。另外,自然界到了冬天,水冰地坼,江河封堵,植物枯萎,动物冬眠,万物踡缩,「寒」,使得万物「收引」、「收敛」、「踡缩」,有「凝滞」之意,而人体疼痛多有踡缩之象,多是气血凝滞瘀阻所造成,所以《黄帝内经》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实这里的「寒」也有外寒、内寒之分。
实则,《黄帝内经》用「像」以说明抽像概念的具体事物极为广泛,涉及天象、地象、气候象、生物象、颜色象、社会像、生活经验象等。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素问·八正神明论》「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太阳类比人体阳气,以月廓盈亏类比血气消长。《素问·五脏别论》「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像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以天地藏泻类比脏腑功能特点,是藉用天地之象。相类似的,《黄帝内经》还以物色晦明含蓄暴露类比人的气色善恶,是藉用颜色之象;以官职制度类比脏腑分工合作与主次关系,是藉用社会之象;以物态变动类比脉象,是藉用生活之象。即使是五脏,也不单纯指解剖实体,所以,《素问·五脏生成论》里指出:「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以表述五脏的功能特性。
这些中医学的主要思维,在《黄帝内经》都有充分的反映,如果我们能够充分理解,融会贯通,加以综合运用,往往会在临床治疗中获得出其不意的效果。如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呼吸科武维萍教授从肝论治喘病。众所周知,哮喘病属肺系统病变,一般从肺论治。但是哮喘的一大的特征是突然发作,而这一特征类似「风」象,风为肝所主。另外,《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素问·刺禁论》又说「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由此说明肝肺两脏的气机关系密切。因此哮喘病从肝论治就不难理解了。

跪求热门资源 黄帝内经全集全译图解版.epub,这种百度网盘资源的链接有人有吗?求

我这里有这个资源,可以在这里查看。

黄帝内经全集全译图解版.epub/s/17MEkZeVeBYXqXXT_nYDG2g

?pwd=1234提取码:1234 ? ?《黄帝内经全集 全译图解版》分为《素问》《灵枢》两卷,共162篇,其中《素问》侧重于用理论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灵枢》则更侧重于实践与应用。全书采用通俗、流畅的白话全译形式,并配有详细的插图图解,让您在轻松阅读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并掌握中医养生理论的精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book/917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