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二十一首
曲泽,主心下澹澹喜惊。
阴交、气海、大巨,主惊不得卧。
阴跷,主卧惊视如见星。
大钟、 门,主惊恐畏人,神气不足。
然谷、阳陵泉,主心中悚惕,恐人将捕之。
解溪,主螈 而惊。
少冲,主太息烦满,少气悲惊。
行间,主心痛数惊,心悲不乐。
阳谷,主风眩惊,心悲不乐。
阳谷,主风眩惊手卷。
厉兑,主多卧好惊。
腋门,主喜惊妄言面赤。
神门,主数噫恐悸少气。
间使,主喜惊喑不能言。
三间、合谷,主喜惊。
阳溪,主惊螈。
通里,主心下悸。
大陵,主心中澹澹惊恐。
手少阴阴 ,主气惊心痛。
天井,主惊螈。
后溪,主泪出而惊。
腕骨,主烦满惊。
牛黄最早记载于汉《神农本草经》,牛黄被列为上品,记载“牛黄乃百草之精华,为世之神物,诸药莫及。牛黄气味苦平,主惊痫,寒热,热盛狂痓”。
唐苏敬等《新修本草》:“牛黄味苦平有小毒。主惊痫寒热,热盛狂痉,除耶逐鬼,疗小儿百病,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堕胎。久服轻身增年,令人不忘”。
唐甄权《药性论》论牛黄“能辟邪魅,安魂定魄,小儿夜啼。主卒中恶”。
唐孙思藐《千金翼方》论牛黄“益肝胆,定精神,除热,止惊痢,辟恶气,除百病”。
宋《日华子》论牛黄“疗中风失音,口噤,妇人血噤,惊悸,天行时疾,健忘虚乏”。
《日用本草》:“治惊痫搐搦烦热之疾,清心化热,利痰凉惊。”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牛黄:“苦、平、有小毒。痘疮紫色,发狂谵语者可用。”
明缪仲淳《本草经疏》记“牛为土畜,其性甘平,惟食百草,其精华凝结为黄,能解百毒而消痰热,散心火而疗惊痫,为世神物,诸药莫及也。小儿惊痫寒热,热盛口不能开,及大人癫狂痫痉者,皆肝、心二经一邪热胶痰为病。牛黄药味气凉,入二经能除热消痰,则风火息,神魂清,诸热自疗矣。小儿百病多属胎热,入心养神,除热解毒,故悉主之。”
清严西亭《得配本草》:“牛黄苦凉,入手少阴足厥经。清心火,通关窍,入肝脏,引风外出,透胞络,合于神明,化胎毒,治惊痫”。
清张璐《本草逢原》:“苦平有小毒。牛有黄,是牛之病也。其病之在心及肝胆之间,凝结成黄,故还治心及肝胆之病。本经治惊痫寒热,狂痉邪鬼,皆痰热所致,其功长于清心化热,利痰凉惊,安神辟恶。其风中心脏者,亦必用之。
清张秉《本草便读》:“甘苦微凉,芳香无毒。清心肝之烦热,达窍搜邪,假灵气以生成。疏风解毒,惊痫痰迷须取用,喉痹痘后最相宜。”
清汪昂《本草备要》:“治中风入脏,惊痫口噤。”
《本草从新》:“清心解热,利痰凉惊,通窍辟邪。治中风入脏,惊痫口禁,小儿胎毒,痰热诸疾。”
《药性切用》:“清心利窍,豁痰安神,为惊痫入脏专用。”
《会约医镜》:“疗小儿急惊,热痰壅塞,麻疹余毒,丹毒,牙疳,咽肿,一切实证垂危者。”
《中药大辞典》记载牛黄清心,化痰,利胆,镇惊。治热病神昏、谵语,癫痫发狂,小儿惊风抽搐,牙疳,喉肿,口舌生疮,痈疽,疗毒。
《全国中草药汇编》1990年版记载“牛黄清热,解毒,镇惊,祛痰,主治高热神昏谵语,狂躁,小儿惊风抽搐,痰烻壅盛,痈肿疗疮。”
《中华本草》记载牛黄功能主治为“清心凉肝,豁痰开窍,清热解毒。主治热病神昏,中风窍闭,惊痫抽搐,小儿急惊,咽喉肿烂,口舌生疮,痈肿疔毒。”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记载牛黄功能主治为“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厥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
目录1拼音2注解附:1古籍中的男阴缝 1拼音 nán yīn féng
2注解
男阴缝 经穴别名。《千金翼方》:“灸风府、热府、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男阴缝,拨阴反向上,灸治马黄黄疸。”在 *** 根部与阴囊相交处正中。主治黄疸,阴卵偏坠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古籍中的男阴缝 《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第七]黄胆 。治马黄黄胆急疫等病。上管灸七壮。治马黄黄胆。男阴缝穴扳阴反向上灸。治马黄黄胆。风府针之。治头中百...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针灸黄胆法 病。上脘穴在心下二寸,灸七壮,治马黄黄胆等病。男阴缝穴拨阴反向上灸,治马黄黄胆等病。若女人玉门头门...
《经穴汇解》:[卷之七奇穴部第十一]胸腹部第三 按宝鉴曰。兰门。在玉茎旁二寸。治疝气冲心欲绝。男阴缝一名鬼藏。拔阴。反向上灸。治马黄黄疽等病。若女...
《普济方·针灸》:[卷十针灸门]黄胆 七壮。治马黄黄胆。穴上脘。灸七壮。治马黄黄胆。男阴缝穴。拔阴反向上灸。若女人玉门是穴。男女针灸无。...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六·针灸上]黄胆第九
鳖甲--《中国药典》
【拼音名】 Biē Jiǎ
【英文名】 CARAPAX TRIONYCIS
【别名】 团鱼盖 、 脚鱼壳 、 上甲 、 甲鱼
【来源】本品为鳖科动物鳖 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为多,捕捉后杀死,置沸水中烫至背甲上的硬皮能剥落时,取出,剥取背甲,除去残肉,晒干。
【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背面隆起,长10~15cm,宽9~14cm。外表面黑褐色或墨绿色,略有光泽,具细网状皱纹及灰黄色或灰白色斑点,中间有一条纵棱,两侧各有左右对称的横凹纹8条,外皮脱落后,可见锯齿状嵌接缝。内表面类白色,中部有突起的脊椎骨,颈骨向内卷曲,两侧各有肋骨8条,伸出边缘。质坚硬。气微腥,味淡。
【炮制】
鳖甲:置蒸锅内,沸水蒸45分钟,取出,放入热水中,立即用硬刷除去皮肉,洗净,晒干。
醋鳖甲:取净鳖甲,照烫法(附录Ⅱ D)用砂烫至表面淡黄色,取出,醋淬,干燥。用时捣碎。每100kg鳖甲,用醋20kg。
【性味】咸,微寒。
【归经】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用于阴虚发热,劳热骨蒸,虚风内动,经闭,癓瘕,久疟疟母。
【用法用量】 9~24g,捣碎,先煎。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鳖甲 《*辞典》
【出处】《本经》
【拼音名】 Biē Jiǎ
【别名】 上甲 (《证治要诀》), 鳖壳 (《医林纂要》), 团鱼甲 (《河北药材》), 鳖盖子 (《山西中药志》)。
【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背甲。3~9月捕捉。捕得后,砍去鳖头,将鳖身入沸水内煮1~2小时,至甲上硬皮能脱落时,取出,剥下背甲,刮净残肉后晒干。
【原形态】
中华鳖,又名:团鱼(《纲目》),甲鱼(《随息居饮食谱》)。
体呈椭圆形,背面中央凸起,边缘凹入。腹背均有甲。头尖,颈粗长,吻突出,吻端有1对鼻孔。眼小,瞳孔圆形。颈基部无颗粒状疣;头颈可完全缩入甲内。背腹甲均无角质板而被有软皮。背面橄榄绿色,或黑棕色,上有表皮形成的小疣,呈纵行排列;边缘柔软,俗称裙边。腹面黄白色,有淡绿色斑。背、腹骨板间无缘板接连。前肢5指,仅内侧3指有爪;后肢趾亦同。指、趾间具蹼。雄性体较扁,尾较长,末端露出于甲边;雌性相反。
【生境分布】多生活于湖泊、小河及池溏旁的沙泥里。6~7月间产卵。分布很广,由东北至海南岛以及湖北、安徽、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均有。主产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湖南、浙江、江西等地。此外,四川、福建、陕西、甘肃、贵州亦产。以湖北、安徽二省产量最大。
【性状】完整的干燥鳖甲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7~15厘米,厚约5毫米。背面微隆起,灰褐色或黑绿色,并有皱褶及突起状的灰黄色或灰白色斑点,甲中央有不显明的骨节隆起,两侧各有8条明显的横向的锯齿状衔接缝,左右边缘可见8对齿状突起,呈类白色。甲里面白色,中央有突起的脊椎骨,两侧各有8条肋骨。质坚硬,衔接缝处易断裂。气微腥,味咸。以个大、甲厚、无残肉、洁净无腐臭味者为佳。
【化学成份】含动物胶、角蛋白、碘质、维生素D等。
【炮制】
鳖甲:用水浸泡,去净皮肉,洗净,晒干。醋鳖甲:先取净砂入锅内炒热,然后加入净鳖甲,炒至表面微黄色为度,取出筛去砂子,置醋盆内略浸,取出,用水漂洗,晒干。(每鳖甲100斤,用醋30斤)
《品汇精要》:"常用酥炙黄色。"
【性味】
咸,平。
1《本经》:"味咸,平。"
2《别录》:"无毒。"
3《本草从新》:"咸,寒。"
【归经】
入肝、脾经。
1《纲目》:"厥阴肝经。"
2《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脾二经。"
3《本草汇言》:"入足厥阴、少阴经。"
【功能主治】
养阴清热,平肝熄风,软坚散结。治劳热骨蒸,阴虚风动,劳疟疟母,症瘕痃癖,经闭经漏,小儿惊痫。
1《本经》:"主心腹症瘕坚积、寒热,去痞、息肉、阴蚀,痔(核)、恶肉。"
2《别录》:"疗温疟,血瘕,腰痛,小儿胁下坚。"
3《药性论》:"主宿食、症块、痃癖气、冷瘕、劳瘦,下气,除骨热,骨节间劳热,结实壅塞。治妇人漏下五色羸瘦者。"
4《日华子本草》:"去血气,破症结、恶血,堕胎,消疮肿并扑损瘀血,疟疾,肠痈。"
5《本草衍义补遗》:"补阴补气。"
6《医学入门》:"主劳疟、老疟,女子经闭,小儿痢疾。"
7《纲目》:"除老疟疟母,阴毒腹痛,劳复,食复,斑疽烦喘,妇人难产,产后阴脱,丈夫阴疮,石淋;敛溃痈。"
8《江西中药》:"治软骨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8钱,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
脾胃阳衰,食减便溏或孕妇慎服。
1《本草经集注》:"恶矾石。"
2《药性论》:"恶理石。"
3《本草经疏》:"妊娠禁用,凡阴虚胃弱、阴虚泄泻、产后泄泻、产后饮食不消、不思食及呕恶等证咸忌之。"
4《本经逢原》:"肝虚无热,禁之。"
5《得配本草》:"冷劳症瘕人不宜服,血燥者禁用。"
【附方】
1治男女骨蒸劳瘦:鳖甲一枚,以醋炙黄,入胡黄连二钱,为末。青蒿煎汤服方寸匕。(孙思邈)
2治骨蒸夜热劳瘦,骨节烦热,或咳嗽有血者:鳖甲一斤(滚水洗,去油垢净),北沙参四两,怀熟地、麦门冬各六两,白茯苓三两,陈广皮一两。水五十碗,煎十碗,渣再煎,滤出清汁,微火熬成膏,炼蜜四两收。每早晚各服数匙,白汤调下。(《本草汇言》)
3治热邪深入下焦,脉沉数,舌干齿黑,手指但觉蠕动,急防痉厥:炙甘草六钱,干地黄六钱,生白芍六钱,阿胶三钱,麦冬五钱(去心),麻仁三钱,生牡蛎五钱,生鳖甲八钱。水八杯,煮取八分三杯,分三次服。(《温病条辨》二甲复脉汤)
4治老疟久不断者:先炙鳖甲,捣末,方寸匕,至时令三服尽。(《补缺肘后方》)
5治温疟:知母,鳖甲(炙)、常山各二两,地骨皮三两,竹叶一升(切),石膏四两。上以水七升,煮二升五合,分温三服。忌蒜、热面、猪、鱼。(《补缺肘后方》)
6治疟母:鳖甲十二分(炙),乌扇三分(烧),黄芩三分,柴胡六分,鼠妇三分(熬),干姜三分,大黄三分,芍药五分,桂枝三分,葶苈一分(熬),石苇三分(去毛),厚朴三分,牡丹五分(去心),瞿麦二分,紫葳三分,阿胶三分(炙),蜂蜜四分(炙),赤硝十二分,蜣螂六分(熬),桃仁二分,半夏一分,人参一分,蟅虫五分(熬)。上二十三味,为末,取锻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著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纳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金匮要略》鳖甲煎丸)
7治症癖:鳖甲、诃黎勒皮、干姜末。等分为丸,空心下三十丸,再服。(《药性论》)
8治心腹症瘕血积:鳖甲一两(汤泡洗净,米醋浸一宿、火上炙干,再淬再炙,以甲酥为度,研极细),琥珀三锅(研极细),大黄五钱(酒拌炒)。上共研细作散。每早服二钱,白汤调下。(《甄氏家乘方》)
9治妇人月水不利,腹胁妨闷,背膊烦疼:鳖甲二两(涂醋炙令黄,去裙榈),川大黄一两(锉,微炒),琥珀一两半。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以温酒下二十丸。(《圣惠方》鳖甲丸)
十治妇人漏下五色,羸瘦、骨节间痛:鳖甲烧令黄,为末,酒调服方寸匕,日三。(《肘后方》)
⑾治吐血不止:鳖甲一两(锉作片子),蛤粉一两(鳖甲相和,于铫内炒香黄色),熟干地黄一两半( *** )。上三味捣为细散。每服二钱匕,食后腊茶清调下,服药讫,可睡少时。(《圣济总录》鳖甲散)
⑿治卒腰痛不得俯仰:鳖甲一枚(炙,捣筛)。服方寸匕,食后,日三服。(《补缺肘后方》)
⒀治石淋:鳖甲杵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二、三,下石子瘥。(《肘后方》)
⒁治上气喘急,不得睡卧,腹胁有积气:鳖甲一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襴),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赤茯苓一两,木香一两。上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灯心一大束,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⒂治阴虚梦泄:鳖甲烧研,每用一字,以酒半盏,童尿半盏,葱白七寸同煎,去葱,日晡时服之,出臭汗为度。(《医垒元戎》)
⒃治产后早起中风冷,泄痢及带下:鳖甲如手大,当归、黄连、干姜各二两,黄柏长一尺、广三寸。上五味细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千金方》鳖甲汤)
⒄治小儿痫:鳖甲炙令黄,捣为末,取一钱,乳服,亦可蜜丸如小豆大服。(《子母秘录》)
⒅治肠痈内痛:鳖甲烧存性,研,水服一钱,日三。(刘禹锡《传信方》)
⒆治痈疽不敛,不拘发背一切疮:鳖甲烧存性,研掺。(《怪证奇方》)
⒇治痔,肛边生鼠乳,气壅疼痛:鳖甲三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襴),槟榔二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鳖甲散)
(21)治丈夫阴头痈肿:鳖甲一枚,上一味,烧焦末之,以鸡子白和敷之。(《千金翼方》)
(22)治牙痛:鳖甲。焙干轧成细末,贮于干燥器皿内备用临用时,取鳖甲粉0.5克放在烟斗内烟叶的表面上,点燃当烟吸。(《全展选编·五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book/913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七·针灸中,胆病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