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十九首
治发薄不生方∶先以醋泔清洗秃处,以生布揩令火热,腊月脂并细研铁生煎三沸,涂之日三遍。
生发须膏方∶附子 荆实(各二两) 松叶 柏叶(各三两) 乌鸡脂(三合)
上五味, 咀,合盛新瓦瓶中,阴干百日出,捣以马 膏和如薄粥,涂头发如泽法裹絮中,无令中风,三十日长。
令发速长而黑,敷药时特忌风方。
乌喙 莽草 续断 皂荚 泽兰 白术 细辛 竹叶(各一两) 防风 辛夷(各一两)柏叶(细切,四两) 杏仁(别捣) 松叶(各三两) 猪脂(三升)
上一十四味,切,先以三年大醋三升渍令一宿,纳药脂中,煎三上三下,膏成去滓,涂发及顶上。(《千金》有石楠。)
主发鬓秃落不生方∶升麻 荠 (各二两) 莽草 白芷 防风(各一两) 蜣螂(四枚) 马 脂 驴脂雄鸡脂(一云熊脂) 猪脂 狗脂(各五合)
上十一味,药五味,脂取成煎者,并切,以醋渍一宿,晓合煎之,沸则停火,冷更上,一沸停,三上三下,去滓傅头,以当泽用之,三十日生矣。
又方∶羊矢灰灌取汁洗之。三日一洗,不过十洗,即生矣。
治落发方∶柏叶(切,一升) 附子(二两)
上二味,捣筛,猪脂和,作三十丸。洗发时即纳一丸泔中,发不落。其药以布裹密器贮,勿令泻气。
长发方∶蔓荆子(三升) 大附子(三枚)
上二味, 咀,以酒一斗二升渍之。盛瓷瓶中,封头二十日。取鸡肪煎以涂之,泽以汁栉发。十日长一尺,勿逼面涂。
又方∶麻子仁(三升) 秦椒(三升)
上二味,合以泔渍一宿,以沐发长矣。
又方∶麻子(二升) 白桐叶(一把)
上二味,以米泔汁煮去滓,适寒温,沐二十日长矣。
治发落方∶锻石三升,水拌令湿,炒令极焦,停冷,以绢袋贮之,以酒三升渍之,密封。冬二七日,春秋七日,取酒温服一合,常令酒气相接,七日落止,百日服之终身不落,新发生也。
又方∶桑白皮一石,以水一石煮三沸,以沐发三过即止。
令白发还黑方∶陇西白芷 旋复花 秦椒(各一升) 桂心(一尺)
上四味,捣筛为散,以井花水服方寸匕,日三服,三十日还黑,禁房室。
又方∶乌麻丸蒸九曝捣末,枣膏和丸,久服之。
又方∶八角附子(一枚) 大酢(半升)
上二味,于铜器中煎取两沸,纳好矾石大如棋子一枚,消尽纳脂三两,和令相得,下之搅至凝,纳竹筒中,拔白发,以膏涂上,即生黑发。
发黄方∶腊月猪膏和羊矢灰、蒲灰等分敷之,三日一为取黑止。
又方∶以醋煮大豆,烂,去豆,煎冷稠,涂发。
又方∶熊脂涂发梳之,散头床底伏地一食顷,即出,形尽当黑。用之不过一升。
染发方∶石榴三颗,皮叶亦得针沙如枣核许大,醋六升,水三升,和药合煮,得一千沸即熟,灰汁洗干染之。
治头发早白。又主虚劳脑髓空竭,胃气不和,诸脏虚绝,血气不足,故令人发早白,少而算发及忧愁早白,远视 ,风泪出手足,烦热恍惚忘误,连年下痢,服之一年后,大瓜子(一升) 白芷(去皮) 当归 芎 甘草(炙,各二两)
上五味,捣筛为散,食后服方寸匕,日三,酒浆汤饮任性服之(一方有松子二两)
目录1拼音2《*辞典》:猪胰 2.1出处2.2拼音名2.3来源2.4原形态2.5性味2.6功能主治2.7猪胰的用法用量2.8附方2.9猪胰的临床应用2.10摘录 附:1用到中药猪胰的方剂2用到中药猪胰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猪胰 1拼音 zhū yí
2《*辞典》:猪胰
②《纲目》:"甘,平,微毒。"
①《药对》:"通乳汁。"
②《本草拾遗》:"主肺痿咳嗽,和枣肉浸酒服之,亦能主痃癖羸瘦。"
③《本草图经》:"主肺气干胀喘急,润五脏,去皴、疱、酐蹭,并肪膏。并杀斑猫、地胆、亭长等毒。"
④《本经逢原》:"同胡黄连等药,治霉疮。"
⑤《随息居饮食谱》:"润燥,涤垢化痰,运食清胎,泽颜止嗽。"
②治肺损嗽血、咯血:猪胰切片,煮熟蘸苡仁末,空心服;如肺痈,米饮调下。(《士材三书》猪胰片)
③治久咳嗽上气十年二十年:猪胰三具,枣百枚,酒三升。渍数日,服三、二合,加至四、五合。(《补缺肘后方》)
④治冷痢久不瘥,此是脾气不足,暴冷入脾,舌上生疮,饮食无味,或食下还吐,小腹雷鸣,时时心闷,干皮细起,膝胫酸痛,羸瘦;及妇人血气不通,逆饭忧烦,四肢无力;丈夫痃癖,两肋虚胀,变为水气:猪胰一具,细切,与青蒿叶相和,以无灰酒一大升,微火温之,药熟,纳胰中,使消尽,又取桂心末一小两,纳酒中,每旦温服一小盏,午夜各再一服。忌面、油腻等食。(《海上集验方》)
⑤治手足皴裂,出血疼痛:以酒挼猪胰,洗并敷之。(《肘后方》)
⑥治赤白癜风:猪胰一具,酒浸一时,饭上蒸熟食。(《寿域神方》)
⑦治目生翳膜:猪胰子一枚(五钱),蕤仁五分,青盐一钱。共捣千下,令如泥,每点少许,取下膜翳为效。(《孙天仁集效方》)
将猪胰绞碎,在摄氏60度下减压干燥,加少量甘油,搅匀,再加淀粉制成丸剂,每丸5克,含鲜猪胰3钱。早晚各服2丸,中午服1丸。10天为一疗程。治疗117例,总有效率为88%。该药不仅对单纯型、喘息型有较好效果,且对合并肺气肿者亦有疗效。
用到中药猪胰的方剂 猪胰酒 iǔ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圣惠》卷六:方名:猪胰酒组成:猪胰3具,大枣100枚,酒3升。主治:久...
枫香脂膏 拼音:fēngxiāngzhīgāo处方:猪胰1两,白胶香1分。制法:上药研如膏。功能主治:肉刺。用...
猪胰片 拼音:zhūyípiàn《寿世青编》:方名:猪胰片组成:猪胰(切片)。主治:肺损嗽血、咯血,肺痈。用...
猪胰散 音:zhūyísǎn《圣济总录》卷四十八:方名:猪胰散组成:猪胰1具(去脂,细切),腻粉1两。主治:...
玄胰散 拼音:xuányísǎn处方:猪胰玄胡索功能主治:治膜外气及气块。用法用量:用猪胰切片炙热,蘸玄胡索...
更多用到中药猪胰的方剂
用到中药猪胰的中成药 紫金锭 (另熬,酥干为度),诃子8枚,鹅梨8枚(取汁),猪胰子4两(以稻草挪洗,去膏膜,洁净无油为度,再用布...
更多用到中药猪胰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猪胰 《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卷兽之一]豕 ,食上啖之,良(《心镜》)。【附方】旧二,新九。猪胰酒∶治冷痢久不瘥。此是脾气不足,暴冷入脾,舌上生...
《千金翼方》:[卷第五·妇人一]妇人面药第五 冬瓜仁(四两)鹅脂羊髓(各一升半)羊肾脂(一升)猪胰(六具)清酒(五升)生猪肪脂(三大升)上三十二味...
《疡医大全》:[卷三十四诸疮部(上)]杨梅疮门主方 》)川黄连川芎胡黄连当归(各一钱)土茯苓(二两)猪胰子(一个)酒水各盅半,煎一盅,看疮上下分食前后服...
《外台秘要》:[卷第三十二]面膏面脂兼疗面病方一十三首 瓜仁(十六分)鹅脂羊髓(各一升半)羊肾脂(一升)猪胰(六具)清酒(五升)生猪肪脂(上三十二味,生猪胰...
《肘后备急方》:[卷六]治面发秃身臭心鄙丑方第五十二
简介 南平公主(?—650年),唐太宗第三女(《新唐书》记载,但据汝南公主墓志汝南为第三女),生母不详。贞观十一年(637年)先嫁王敬直,改嫁刘玄意,陪葬昭陵。
下嫁王的小儿子南城县男王敬直。出嫁的时候有一个小插曲:按照古礼规定,刚进门的媳妇有专门拜见公婆的礼节,可是南北朝以来礼教废弛,公主出降时都不再遵守这个礼节了。可是王却说:“当今主上圣明,凡事都遵守礼法。我受公主拜见,岂是为了自己荣耀,是为了成就国家的美名啊。”于是与其妻在上席就坐,命令公主执行拜见公婆之礼,礼成而退。当时舆论都认为他做的对,太宗听说后也认为很好。从王开始,以后公主出嫁,有公婆的都要行拜见之礼。贞观十三年(639年),王病重,太宗专门命令南平去王府看望他(可见南平公主没有像她姐姐襄城公主一样与公婆住在一起)。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谋反失败,王敬直因为与李承乾有交往,被流放岭南,南平与王敬直终止了夫妻关系,改嫁刘政会之子刘玄意(也作玄懿),刘玄意后封渝国公,高宗时为汝州刺史,历洪、饶八州采访使。
相关史料
南平公主造像 南平长公主造像窟,窟内刻坐佛1尊,面相丰满安详,衣纹细密流丽,雕刻技法娴熟精练。该窟开凿于显庆二年(657年),是南平长公主为已逝去的父皇唐太宗祈福而造。南平长公主是唐高宗的姐姐,显庆年间随同其丈夫、出任齐州刺史的驸马渝国公刘玄意来到山东,在著名的佛教圣地神通寺朝拜时督造了一批窟龛。刘玄意造像龛位于千佛崖中部偏南的地方,龛外饰有璎珞门楣,外镌力士、狮子等护法神兽。南平长公主造像体态丰腴,面目圆润,微微带笑,温雅敦厚,俨然一贵妇人气派,为山东地区唐代造像的精品。
太宗公主 襄城公主,母不明,下嫁萧锐,永徽二年薨,陪葬昭陵,墓葬不明。
汝南公主,母不明,早亡。
南平公主,母不明,先嫁王敬直,王敬直获罪流放岭南,改嫁刘玄意,陪葬昭陵。
遂安公主,母不明,下嫁窦逵。逵死,又嫁王大礼,陪葬昭陵。
长乐公主,名丽质,母长孙皇后,下嫁长孙冲,贞观十七年薨,陪葬昭陵。
豫章公主,母卞嫔,长孙皇后养,下嫁唐义识,陪葬昭陵。
巴陵公主,母不明,下嫁柴令武,因“房遗爱谋反案”,永徽四年赐死,显庆中追赠比景(北景)公主,立庙于墓。
普安公主,母不明,下嫁史仁表,陪葬昭陵。
东阳公主,母不明,下嫁高履行。
临川公主李孟姜,母韦贵妃,下嫁周道务,永淳元年薨,陪葬昭陵。
清河公主李敬,字德贤,母不明,下嫁程怀亮,薨麟德元年,陪葬昭陵。
兰陵公主李淑,字丽贞,母不明,下嫁窦怀,根据碑文,卒年不晚于显庆四年;墓志为第十九女,与新唐书不符,陪葬昭陵。
晋安公主,母不明,下嫁韦思安,又嫁杨仁辂,陪葬昭陵。
安康公主,母不明,下嫁独孤谋,陪葬昭陵。
新兴公主,母不明,下嫁长孙曦,陪葬昭陵。
城阳公主,母长孙皇后,下嫁杜荷,坐太子承乾事诛,又嫁薛,咸亨二年薨,陪葬昭陵。
高阳公主,母不明,下嫁房遗爱,因“房遗爱谋反案”,永徽四年赐死,显庆中追赠合浦公主;
金山公主,母不明,早亡。
晋阳公主,字明达,母长孙皇后,早亡;
常山公主,母不明,未及下嫁,薨显庆时。
新城公主,母长孙皇后,初封衡山公主,下嫁长孙诠,长孙诠显庆四年获罪流放`州,改嫁韦正矩,龙朔三年暴亡,陪葬昭陵。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同样, 也是美容研究的渊源考察文物。可以看到我们先人在二千年前就已经能研制简单美容制剂。浩翰的古籍里,有关美容的论述丰富深刻, 其实用方笺也屡见不鲜。自战国至清末的医籍、医著中, 就有增白悦颜、祛斑莹面、毛发美饰、酒渣粉刺、灭斑除疣、除臭散香6 大类1233 首美容方剂, 269 味中草药。当然,这些多数是为当时朝廷贵族服务的。本文对古籍中的美容方药归纳如下。 传统中医美容学起源时期,甲骨文已记有“疥”、“疕”、“癣”、“疣”等损美性疾病。
殷纣王时期, 已研制有“涂脂擦粉”, 使用的化妆品———“燕脂”, 能收到“桃花妆”的美容效果。战国时的《山海经》146 种药物中, 有12 种与美容有关。
197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形成于战国至秦时期的医药方剂书,《五十二病方》的内容十分丰富,预防和治疗瘢痕的方剂6 个。《养生方》中有3 个长寿方,还有“令人面泽”和“去毛”、“黑发”的专方。 传统中医美容学萌芽时期。《黄帝内经》虽为中医理论巨著, 也为中医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也有一些治疗美容的方法。如《灵枢·经筋》记载了马膏疗法, 用马项下脂肪反复涂摩患处, 即将药物和按摩结合起来的一种美容治疗方法。
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记载了100 种关于“悦泽”、“美色”、“轻身”、使人“头不白”的美容药物(上经54 种, 中经27 种, 下经19 种) , 并提到了美容药品的独特剂型———面脂。
另外, 汉代2 位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创立的当归芍药散治疗肝血瘀滞引起的肝斑, 麻子仁丸治疗燥热所致的皮肤粗糙, 猪肤汤润肤悦颜去皱等方法, 至今仍为后人所沿用; 《华佗神医秘传》载美容外用复方10 首, 《华佗神方》有美容保健、治疗的内服、外用方共56 首。 西晋的葛洪《抱朴子》和《肘后备急方》2 本书, 前者是一本哲学名著, 后者是一本医学名著。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抱朴子外篇》50 卷中, 而《肘后备急方》以其所刊载的美容方剂之早、之多、之专, 以及所明显体现出的美学思想, 堪称中医美容第一书, 其中记载的美容方有66 条, 应用于美容的药物有95 种。
南北朝时齐梁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 所载730 种药物中, 有保健美容中药70 余种, 而且对《本经》有所发挥, 如藁本, 在《本经》基础上补充了“可作沐药面脂”, 这些都被后世广为应用。南齐龚庆宣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 也收载了一些美容方剂, 共50 首左右。 初唐医学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以下合称《千金方》各30 卷, 其中较集中论述中医美容内容的章节有《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下·七窍病下, 列方81 首;《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心脏, 列方56 首;《千金翼方》卷五·妇人一·妇人面药第五, 列1 论, 39 方;《千金翼方》卷一·药录篡要·悦人面第六十三, 列药9 味,其余大量内容则散在各卷之中。其弟子孟诜撰《食疗本草》, 载食药260 味, 其中有许多美容食物,如“荔枝, 微温,健气与颜色”,“萝卜,性冷……服之令人白净肌细”, 丰富了食膳美容的内容。
唐王焘的《外台秘要方》, 其中三十二卷专论美容,有面部美容方97 首, 美眉发方87 首, 澡豆方9 首,口脂方3 首, 美手方3 首, 香体熏衣方10 首, 另有其他美容制剂方法11 首。凡其他各卷方药主治和用法与美容相关, 并确有美容治疗和美容保健作用的方药有34 首。其中美发方9 首, 香体方4 首,美手方7 首, 去除面斑方11 首, 保健方3 首。凡原文中指明对头面损容性相关疾病具有美容治疗作用,如治疗白癜风方14 首, 香口方9 首, 香体除臭方43首, 除疣方19 首, 除瘢痕方17 首。依此思路, 共得美容方药两类356 方, 294 种药物。总之, 两晋至唐间, 中医美容可谓承上启下全面发展, 不仅初步体系形成, 也为宋元时期的进一步提高,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传统中医美容方剂学的拓展时期。中医书籍汗牛充栋,大部分都涉及到了美容问题,清代宫廷美容已达相当高的水平。
两宋时期 在遗留至今的宋代出版了几部大型方书,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均收载有很多美容方剂。《太平圣惠方》第四十卷以美容方为主, 共列方187 首; 第四十一卷为须发专方,共列“治法白令黑方”、“治眉发须不生诸方”等120 首; 此外, 在其他卷中, 还有治羸瘦、白癜风、针眼、目不明、牙齿黄黑、牙齿脱落、揩齿令白净、口臭、唇疮、热疮、(各种) 癣、漆疮、手足皴裂等损美疾病诸方440 余首, 以及各种补益驻颜方240 余首。全书共有美容方剂980余首。《圣济总录》中,仅面体、髭发两门, 就有处方100 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诸虚门”及其它各门中,也散在收载了许多具有增白驻颜、乌发固齿、延年润肤作用的美容方剂。
此外,《使辽录》中,还记载了以中药“瓜蒌”调敷于面部的“佛妆”配方,与现代所称之“倒模”美容术是类同的。除此之外,《苏沈良方》、《洪氏集验方》、《济生方》、《类证普济本事方》、《鸡峰普济方》、《是斋百一选方》、《魏氏家藏方》等等,都载有美容方或法。
金元时期 元初许国祯撰《御药院方》,汇集了金元以前大量宫廷美容用方,如御前洗面药、皇后洗面药等,该书还列出多种牙药,如白牙珍珠散、麝香散等,共计180 余首, 丰富了美容范畴。
明清时期 至明代,出现了医药学巨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可以说是对美容中药的一次大总结, 其记载的美容中药近300 种,功效涉及增白、护肤、祛皱、消斑、去雀斑、乌发、香体、洁齿、悦颜等方面。其方法强调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将中医美容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明初朱等编的《普济方》,美容方收载规模空前,按头面2 大门分21 类, 列方747 首,是集前代之大成者。明胡文焕校刊的《寿养丛书》,收有《香奁润色》一卷, 这是专为妇女美饰而写的一本方书,辑录了大量美容方,美发、白面、玉容、驻颜、白牙、润唇、美手、香身等各种美饰用化妆品方应有尽有。明著名的外科专著《外科正宗》中,也记载了许多美容诊治方法,如治疗雀斑内服下容散,外敷玉肌散,面部黑子(痣) 用“灰米膏”治疗等。清代美容方剂主要汇萃于清宫档案之中。
中医美容学萌芽于秦汉,形成于隋唐,丰富发展于宋明。中医美容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其美容方剂也是内容浩博的。今天,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对影响身体健康的疾病需要有效的治疗,而且对影响人体外在美的因素也需要医学提供更多的保障,因此,深入研究、发掘祖国医学宝库中有关美容的瑰宝,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book/911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千金翼方卷第七·妇人三,下乳第三
下一篇: 千金翼方卷第七·妇人三,盗汗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