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书籍

千金翼方卷第一·药录纂要,药出州土第三

中药大全 2023-09-21 06:15:56

《千金翼方》卷第一·药录纂要 药出州土第三


论曰∶按本草所出郡县皆是古名,今之学人卒寻而难晓,自圣唐开辟,四海无外,州县名目,事事惟新,所以须甄明即因土地名号后之学人容易即知,其出药土地,凡一百三十三州,合五百一十九种,其余州土皆有不堪进御,故不繁录耳。

关内道

雍州∶柏子仁、茯苓。华州∶覆盆子、杜蘅、茵芋、木防己、黄精、白术、柏白皮、茯苓、茯神、天门冬、薯蓣、王不留行、款冬花、牛膝、细辛、鳖甲、丹参、鬼臼、白芷、白蔹、野狼牙、水蛭、松花、鳖头、桑螵蛸、松子、松萝、兔肝、远志、泽泻、五味子、菝 、桔梗、玄参、沙参、续断、山茱萸、萆 、白薇、通草、小草、石南、石苇、龟头、麦门冬。同州∶寒水石、斑蝥、麻黄、 虫、麻黄根、芜荑、蒲黄、麻黄。岐州∶鬼督邮、樗鸡、獐骨、獐髓、及己、藜芦、秦艽、甘草。宁州∶ 子、芫青、 蓄、 花、荆子、虻虫。州∶芍药、 茹、黄芩、秦艽。原州∶野狼牙、苁蓉、黄 、枫柳皮、白药。延州∶芜荑。

泾州∶泽泻、防风、秦艽、黄芩。灵州∶代赭、野猪黄、苁蓉、 脂。盐州∶青盐。

河南道

洛州∶秦椒、黄鱼胆、黄石脂。谷州∶半夏、桔梗。郑州∶秦椒。陕州∶栝蒌、柏子仁。汝州∶鹿角、鹿茸。许州∶鹿茸。虢州∶茯苓、茯神、桔梗、桑上寄生、细辛、栝蒌、白石英。豫州∶吴茱萸、鹿茸。齐州∶阿胶、荣婆药、防风。莱州∶牡蛎、 茹、海藻、马刀、七孔决明、文蛤、牛黄、海蛤、乌贼鱼。兖州∶防风、羊石、仙灵脾、云母、紫石英、桃花石。密州∶海蛤、牛黄。泗州∶麋脂、麋角。徐州∶桑上寄生。淄州∶防风。沂州∶紫石英。

河东道

蒲州∶龙骨、紫参、蒲黄、五味子、石胆、龙角、龙齿。绛州∶防风。隰州∶当归、大黄。汾州∶石龙芮、石膏。潞州∶赤石脂、不灰木、人参、白石脂。泽州∶人参、禹余粮、防风、白石英。并州∶白菀、鬼督邮、白龙骨、柏子仁、矾石、 石、甘草。晋州∶白垩、紫参。代州∶柏子仁。蔚州∶松子。慈州∶白石脂。

河北道

怀州∶牛膝。相州∶知母、磁石。箕州∶人参。沧州∶ 菌。幽州∶人参、知母、蛇胆。檀州∶人参。营州∶野猪黄。平州∶野猪黄。

山南西道

梁州∶小柏、芒硝、理石、皂荚、苏子、 脂、防己、野猪黄。洋州∶野猪黄、 脂。

凤州∶鹿茸。始州∶重台、巴戟天。通州∶药子。渠州∶卖子木。商州∶香零皮、浓朴、熊胆、龙胆、枫香脂、菖蒲、枫香木、秦椒、辛夷、恒山、獭肝、熊、杜仲、莽草、枳实、芍药。金州∶獭肝、枳茹、莽草、蜀漆、獭肉、枳实、枳刺、恒山。

山南东道

邓州∶夜干、甘菊花、蜥蜴、蜈蚣、栀子花、牡荆子。均州∶葳蕤。荆州∶橘皮。襄州∶石龙芮、蓝实、蜀水花、茗草、雷丸、陵鲤甲、乌梅、牵牛子、干白、鸬 头、橙叶、栀子花、蜥蜴、蜈蚣、孔公孽、败酱、贝母。夔州∶橘皮。硖州∶杜仲。房州∶野猪黄、獾脂。唐州∶鹿茸。

淮南道

扬州∶白芷、鹿脂、蛇床子、鹿角。寿州、光州、蕲州、黄州、舒州∶并出生石斛。申州∶白芨。

江南东道

润州∶踯躅、贝母、卷柏、鬼臼、半夏。越州∶榧子、刘寄奴。婺州、睦州、歙州、建州∶并出黄连。泉州∶干姜。

江南西道

宣州∶半夏、黄连。饶州∶黄连。吉州∶陟厘。江州∶生石斛。岳州∶杉木、蝉蜕、楠木、鳖甲。潭州∶生石斛。郎州∶牛黄。永州∶石燕。郴州∶钓樟根。辰州∶丹砂。

陇右道

秦州∶防葵、芎 、野狼毒、鹿角、兽野狼牙、鹿茸、蘼芜。成州∶防葵、野狼牙。兰州∶苁蓉、鹿角胶。武州∶石胆、雄黄、雌黄。廓州∶大黄。宕州∶ 本、独活、当归。

河西道

凉州∶大黄、白附子、鹿茸。甘州∶椒根。肃州∶肉苁蓉、百脉根。伊芳州∶伏翼、葵子。瓜州∶甘草。西州∶蒲桃。沙州∶石膏。

剑南道

益州∶苎根、枇杷叶、黄环、郁金、姜黄、木兰、沙糖、蜀漆、百两金、薏苡、恒山、干姜、百部根、慎火草。眉州∶巴豆。绵州∶天雄、乌头、附子、乌喙、侧子、甘皮、巴戟天。资州∶折伤木。嘉州∶巴豆、紫葛。邛州∶卖子木。泸州∶ 酱。茂州∶升麻、羌活、金牙、芒硝、马齿矾、朴硝、大黄、雄黄、矾石、马牙硝。 州∶高良姜。松州、当州∶并出当归。扶州∶芎 。龙州∶侧子、巴戟天、天雄、乌头、乌喙、附子。柘州∶黄连。

岭南道

广州∶石斛、白藤花、丁根、决明子、甘椒根。韶州∶石斛、牡桂、钟乳。贺州、梧州、象州∶并出蚺蛇胆。春州、封州、泷州∶并出石斛。恩州∶蚺蛇胆。桂州∶滑石、蚺蛇胆。柳州∶桂心、钓樟根。融州∶桂心。潘州∶蚺蛇胆。交州∶槟榔、三百两银、龙眼、木蓝子.峰州∶豆蔻。马牙石一名长石,一名大乳,一名牛脑石,出在齐州历城县。

论曰∶既知无物非药及所出土地,复采得时,须在贮积,以供时急,不得虚弃光阴,临事忽遽,失其机要,使风烛不救,实可悲哉!博学人深可思之,用为备耳。


?浅谈孙思邈面药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所撰《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巨著,是集隋唐以前医学之大成之作,被誉为中医药学的百科全书。其中美容方药称为「面药」,收载于《千金要方卷六·七窍病面药第九》和《千金翼方卷五·妇人面药第五》中,详细地介绍了剂型、组成、制法、使用、疗效和禁忌等,内容非常丰富。据统计,共有方剂105首,应用药物160种,包括植物药105种、动物药32种、矿物药23种;按《千金翼方卷二·本草》的分类,其中草部60种, *** 部37种,木部26种,玉石部26种,米谷部11种,果部11种,虫鱼部6种,菜部4种。按应用频率在10次以上者有:白芷29次,白附子28次,萎蕤(玉竹)、酒21次,商陆、川芎19次,白茯苓、白瓜子18次,土瓜根、猪胰、麝香17次,稿本、杏仁16次,细辛15次,白僵蚕、白术、木兰皮、零陵香、防风14次,当归、桃仁、鹰矢白、青木香、醋13次,辛夷、白蔹12次,丁香、鸡子白11次,蜀冰花、白蜜10次等。值得一提的是,《千金翼方卷一·药录纂要》「悦人面」仅收录白瓜子、雄黄、丹砂、落葵子、鹿髓、菌桂、旋覆花、麝香、瓜蒌仁9种,而其他都散在于治风、止痒、杀虫、治疮、长肌肉药几类中,可见美容药物的应用较为广泛。
孙思邈美容方药是由具有悦泽人面、滋养肌肤、去皱防皴、祛风解毒药物组成,应用范围较广。其药用有以下4个方面。
祛除黑斑
如白芷对面部色素沉着有效,能抑制某些致病性真菌;白附子对黧黑斑、癣症有效;白瓜子含较多油脂,洁白润泽肌肤,可去黑斑;土瓜根治面黑面疮;鹰矢白去面部黧黑斑;辛夷祛风除斑,治头面黧黑斑、癣症等;白石脂洁白悦色,祛斑护肤;珍珠治面部干皴、黧黑斑等;白僵蚕祛风消斑,能灭斑,令人面色好等。
滋润肌肤
如桃仁、杏仁用于面部干燥发痒;萎蕤美颜润泽,去面黑斑;瓜蒌仁滋润滑腻,用于手面皱皴;当归养血润燥,黄芪、白术益气固表,配伍有滋养肌肤功能;桃花令人好颜色等;动物药如白蜜、乳类、鸡子白、诸类脂肪、脑、髓、白蜡等,均含丰富的挥发油、脂肪类。
治疗疾病
可治疗如黧黑斑、乌靥、酒齄、粉刺、湿疹、癣症、白癜风等疾病。用细辛祛风止痒,治疗皮肤瘙痒、湿疹、皮炎等;稿本祛风散湿,治皮肤疵斑、酒齄、粉刺;川芎解毒消肿,用于颜面风疾、疥癣、疮疡;防风祛风止痒,治皮肤瘙痒;木兰皮解毒燥湿,去面热赤疮酒齄;白蔹治白癜风、皮肤瘙痒、癣症;商陆消肿杀虫,治痈疮癣症等。以上药物均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矿物药如朱砂、胡粉、密陀僧、雄黄、白矾、硫黄等,有解毒杀虫、收敛防腐之功,对疥癣、湿疹、皮炎、疮疡有良好效果。
美容方药多以芳香药为辅料,如白芷、当归、川芎、辛夷、细辛、稿本、木兰皮、栀子花、甘松香、零陵香,以及麝香等;也有以面类(白豆面、毕豆面、绿豆面、面粉)、水类(井花水、酸浆水、米泔水、醋)、酒类及脂、膏、髓类等作辅料。主要为补血活血、健脾益气、祛风散结、美颜悦泽及清热解毒药等。

马鞭石斛简介

目录1拼音2拼音名3英文名4马鞭石斛的别名5来源6原形态7生境分布8性状9化学成份10功能主治11摘录附:1古籍中的马鞭石斛 1拼音 mǎ biān shí hú

2拼音名Mǎ Biān Shí Hú

3英文名Herba Dendroilii Fimbriati

4马鞭石斛的别名大黄草、马鞭杆、旱马棒

5来源为兰科植物流苏石斛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的茎。

6原形态茎直立,圆柱形,绿色,在阳光充足地方带红紫色,具沟槽,高30~122cm,粗0.6~1.2cm。叶薄革质,长椭圆形,长9~12cm,宽2~4.5cm,顶端急尖或渐尖。总状花序生于无叶茎的先端,下垂,有花5~8朵;花金黄色,有香气;萼片长约2.5cm,宽1.2~1.5cm;花瓣与萼片等长,但较宽,宽1.5~1.7cm,唇瓣近圆形,长2.5~3cm,宽2.5~2.8cm,唇盘上有1个肾形紫色斑块,两面均有绒毛。花期4~5月。

7生境分布生于巖石上和树上。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

8性状茎圆柱形,较直,偶见分枝,长30~122cm,基部直径6~10mm,中部直径5~9mm,上部直径2~4mm,节间长2~5.1cm。表面黄色至暗黄色,大多具8~9条深纵沟,有纤维状附属物,节上有灰黄色叶鞘残留和灰褐色的气生根。质轻,断面纤维状,灰白色或灰褐色。鲜品嫩茎紫红色,较老茎绿色。气微,味微苦。

9化学成份茎含叶羟基肉桂酸烷基酯类等。

10功能主治同金钗石斛。

11摘录《*辞典》

古籍中的马鞭石斛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八]牙齿病论 黄连为末。入麝研匀。贴病处。亦治口疮。治风牙疼以马鞭草煎汤。含漱之。又方治如前。莽草升麻细辛(去苗)...

《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腰痛 急者,炒研酒服;狐疝阴卵疾,同白术、桂心末服。)马鞭草(妇人疝气,酒煎热服,仍浴身取汗。)羌活(男子...

《圣济总录》:[卷第三十七]瘴气 )半夏(半斤生姜绞汁浸参宿焙干)桂(去粗皮一两)马鞭草(焙半斤)荆芥穗陈橘皮(去白焙干各四两)甘草(...

《普济方》:[卷九十八诸风门]风走注疼痛(附论) 用好至五十丸透骨膏治一切风湿。走注疼痛。生干地黄马鞭草(各半斤)吴茱萸白面(各三两)骨碎补败姜屑(各...

《千金翼方》:[卷第一·药录纂要]药名第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book/910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