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书籍

金匮要略在线:神农本草经之甘草

中药大全 2023-09-21 01:48:44
味甘平。

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御览引云一名美草,一名密甘,大观本,作黑字)。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密甘,一名美草,一名密草,一名蕗(当作蘦)草,生河西积沙山,及上郡,二月八日除日,采根暴干,十日成。

案说文云:苷,甘草也,蘦,大苦也,苦,大苦苓也;广雅云:美草,甘草也,毛诗云隰有苓,传云,苓,大苦;尔雅云;蘦,大苦;郭璞云:今甘草,蔓延生,叶似荷,青黄,茎赤黄,有节,节有枝相当,或云蘦似地黄,此作甘,省字,蘦,苓通。

●《神农本草经》目录

女中医教你温肺复气化痰湿!甘草干姜汤温暖全身止鼻水

【陈懿琳(叶蔻Echo)(歌手、合格中医师)】 喝下甘草干姜汤,全身暖了,鼻水不流了 举凡课本上所提到的条文、所形容的症状及用药,我都逐一去体会、学习应用。其中,由东汉张仲景撰写的《金匮要略》第七章<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所提到肺中冷的症状及用药,让我感触最深,文字如下: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首先,让我们从「吐涎沫」开始认识中医,《素问.宣明五气篇》记载,「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五液是泪、汗、涎、涕、唾,五种人体分泌物或排泄物的统称,分别由五脏所化生,我们将之称为「五脏化五液」。 在这里,吐涎沫是呕吐涎水清沫的意思,指的也就是五脏代谢失常的分泌物,因身体内水饮(编按:指脏腑病理变化过程中的渗出液)阻滞所致,它们都是人体水液代谢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如脾脏功能失常的病理产物,是多涎(口水),而肺脏功能失常的病理产物,则是多流涕。 中医认为,「积水成饮,饮凝成痰」,水溼积聚过多就会变成「饮」,饮聚集久了,慢慢会变化成「痰」;清稀的称为「饮」,较为浓浊的称「痰」。 根据《金匮要略》记载,「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水饮的主要病根就是寒冷,须以甘草干姜汤温阳化饮、温肺复气,就是用比较温热的药来化开水饮,恢复肺部的元气,但要注意病情变化──「喝了之后是否会口渴?」,若喝下汤药会发热、口渴,就不能用此药,必须再观察患者体内的寒热及津液的变化,并且依其症状分配寒热药物的比例来改善。 在反复推敲的思考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症状与此条文相似,是肺中冷的症状,故以甘草干姜汤(又名二神汤)来调理身体。 凡事总要试试看才知道,我的思维到底对不对,与书上所讲的是否符合,所谓「神农尝百草」,而有《神农本草经》,我也要亲自实际试试看,才能体会其功效所在。甘草、干姜,是市面上很容易买到的东西。甘草的性味甘,生用甘平、炙用甘温,因能调和诸药,而有「国老」之称。干姜性味辛温,可以温暖脾胃虚寒,温散肺寒、化痰饮。【陈懿琳(叶蔻Echo)(歌手、合格中医师)】 喝下甘草干姜汤,全身暖了,鼻水不流了 举凡课本上所提到的条文、所形容的症状及用药,我都逐一去体会、学习应用。其中,由东汉张仲景撰写的《金匮要略》第七章<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所提到肺中冷的症状及用药,让我感触最深,文字如下: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首先,让我们从「吐涎沫」开始认识中医,《素问.宣明五气篇》记载,「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五液是泪、汗、涎、涕、唾,五种人体分泌物或排泄物的统称,分别由五脏所化生,我们将之称为「五脏化五液」。 在这里,吐涎沫是呕吐涎水清沫的意思,指的也就是五脏代谢失常的分泌物,因身体内水饮(编按:指脏腑病理变化过程中的渗出液)阻滞所致,它们都是人体水液代谢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如脾脏功能失常的病理产物,是多涎(口水),而肺脏功能失常的病理产物,则是多流涕。 中医认为,「积水成饮,饮凝成痰」,水溼积聚过多就会变成「饮」,饮聚集久了,慢慢会变化成「痰」;清稀的称为「饮」,较为浓浊的称「痰」。 根据《金匮要略》记载,「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水饮的主要病根就是寒冷,须以甘草干姜汤温阳化饮、温肺复气,就是用比较温热的药来化开水饮,恢复肺部的元气,但要注意病情变化──「喝了之后是否会口渴?」,若喝下汤药会发热、口渴,就不能用此药,必须再观察患者体内的寒热及津液的变化,并且依其症状分配寒热药物的比例来改善。 在反复推敲的思考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症状与此条文相似,是肺中冷的症状,故以甘草干姜汤(又名二神汤)来调理身体。 凡事总要试试看才知道,我的思维到底对不对,与书上所讲的是否符合,所谓「神农尝百草」,而有《神农本草经》,我也要亲自实际试试看,才能体会其功效所在。甘草、干姜,是市面上很容易买到的东西。甘草的性味甘,生用甘平、炙用甘温,因能调和诸药,而有「国老」之称。干姜性味辛温,可以温暖脾胃虚寒,温散肺寒、化痰饮。于是,我去菜市场买老姜,用大菜刀拍一拍,拍到稍微碎裂即可,然后再抓一小把甘草,放入沸水煮约十五分钟,等味道出来了,就倒一杯来喝,心里满是好奇:「喝下去是什么样的感觉?」。虽然从来没试过,但「甘草」、「干姜」这两味药物平常也吃过,所以更加好奇它的味道。 我鼓起勇气、一口接一口的喝下去,此时的感受真的很奇妙──从咽喉慢慢的咽下,渐渐的感受到整个胃及胸腔都暖和了,鼻水竟然也止住了,突然间莫名感动。 ▼干姜加甘草,能强化胃肠机能。 对于初学者的我来说,此次体验感受非常震撼。甘草、干姜,这两味药物,竟然能立刻改善身体的症状,大医家(医圣张仲景)的智慧着实令人佩服。不仅学识渊博,还写出如此深奥的医书,让后人学习,令我赞叹万分与感动。 此条文在临床上给予我许多用药的警惕,现在一般人吃东西都是寒热不拘(喜好冰品凉饮、冷食、辛辣物、炸物),饮食没有节制且生活作息不规律,再加上情绪的波动及气候环境因素等,因此身体寒热是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更要经常注意才行。 正所谓「有是症用是药」,每次在为患者看诊时,我也一定会事先询问患者吃药的情形,或是会不会觉得口渴等问题,因为注意患者身体寒热的变化,在病情的掌握上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摘自《学中医,救自己》/陈懿琳(叶蔻Echo)(歌手、合格中医师)/大是文化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金匮要略选读》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一云其脉浛)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一作筑筑而弦,《脉经》云:痉家其脉伏坚,直上下)痉病有灸疮,难治。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栝蒌桂枝汤方栝蒌根二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右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太阳病,无汗而小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右七味,口父 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

痉为病(一本痉字上有刚字),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齿介齿,可与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右四昧,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止服。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一作缓)者,此名湿痹(《玉函》云中湿)。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一云疼顿),发热,身色如熏黄也。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一云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一云不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脉经》云:病人喘。而无"湿家病"以下至"而喘"十一字)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加术汤方麻黄二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白术四两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取八合,覆取微似汗。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麻黄(去节)半两(汤泡) 甘草一两(炙) 薏苡仁半两 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右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痒,温服,有微汗,避风。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医学教育 网原创芪汤主之。

防已黄芪汤方防己一两 甘草半两(炒) 白术七钱半 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右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桂枝四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擎)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白术附子汤方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半(炮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方甘草二两(炙) 白术二两 附子二枚(炮击皮) 桂枝四两(去皮)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取六七合为妙。

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医学教育 网原创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复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

一物瓜蒂汤方瓜蒂二十个右锉,以水~升,煮取五合,去滓,顿服。

《金匮要略》笔记30|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实热/肺气肿

六、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

开始进入实热阶段。 如何辨热症? 舌苔黄,口渴。实热即里面有东西,化脓,脉一定很数,“ 喘不得卧 ”,便是葶苈大枣泻肺汤证。

葶苈子5钱,炒至变黄,捣成丸,再用12枚红枣水煮,标准是先三碗水煮红枣成两碗,放入葶苈子再煮成一碗,临床上直接三碗煮一碗亦可。

在葶苈大枣泻肺汤之前,有个处方不见了,被孙思藐收进了《千金要方》:千金苇茎汤,也是用于实热,舌苔黄、口渴,但还能躺下睡。

千金苇茎汤方

苇茎3钱,冬瓜仁3钱,桃仁3钱,薏仁1两

苇茎降气去痰,冬瓜仁宣肺,薏仁去湿,桃仁活血化瘀。

葶苈大枣泻肺汤是用在肺痈初期时,或是在肺痈进行到中期时都是葶苈大枣泻肺汤证。如果已经成脓,此汤就来不及了。 葶苈子 是属于苦寒的药,涤痰效果很好,属于涤痰的峻药。肺痈一般来说就是肺里面化脓了,类似西医讲的肺脓疡。越重的病,经方用的药反而越简单。

葶苈子喝下去的时候病人会吐,因为葶苈子是属于催吐药。临床上看的时候,病人喉咙很小,而葶苈子一下去病人一咳,就吐出一大块很腥臭的痰。葶苈子可以将这些脓痰清除干浄。病人吃了不想吐都不行,一直到吐完为止。

七、吐脓如米粥:桔梗汤

如果出现“ 咳而胸满 ”,咳嗽喘息,然后又有振寒、发冷的现象,表示里面已经化脓。脓的范围已经把整个肺包住了,而肺是诸阳之会,因此阳气就没有办法达到皮肤表面上面,所以病人会怕冷,实际上怕冷是病邪挡到了,像麻黄汤证,寒束到表也会有恶寒现象,脓成后也会有怕冷的现象。病人的症状是: 脉跳得很快,喉咙很干燥 ,如果是麻黄汤证的话病人不会有咽干,因为肺里面化脓了,很热,才造成喉咙很干燥,当喉咙干燥时表示病人津液不够,此时还用麻黄汤来让病人发表,让病家丧失津液,一定不合理。麻黄汤证必有全身骨节痛,无咽干的症状,而脓胸没有这些症状,就只是恶寒而已,千万不要跟麻黄汤证弄混,麻黄汤证完全是用发表药,桔梗汤是里药。

病人嘴巴不口渴的时候,又吐出很臭的脓痰,像脓血一样,并不是浊痰。皂夹丸吐出来痰很黄很黏的,像胶一样。这个脓痰是很浓稠的痰,如果此时不治好,再一段时间,就会吐得像米汁一样,就已经真正成脓了,这时就是西医说的肺癌了。如果吐的很浊很臭的,还是要用葶苈子来攻它,就是葶苈大枣泻肺汤证,如果已经全部成脓,吐出来的痰全部都会像米水一样,白白的颜色呈泡沫状,这就完全进入肺痈了,这个时候就是桔梗甘草汤证。

使用桔梗甘草汤时,比例上桔梗要用一,甘草用二,病人已经化脓,仲师说过“脓成则死”,这是很危险的时候,绝对不可以用轻剂量一钱二钱的用,必须用重剂到桔梗一两,甘草二两,加重剂量给病人吃,此汤吃下去,就能够把脓清出来。煮法是六碗煮两碗,吃下去后病人会吐脓血,因为肺的组织整个都烂掉了,就会吐血出来。

到这里若还没治好的话,再发展下去就是肺癌,吐出的痰是白白透明的,上面有很多泡泡。

八、肺气肿: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汤加石膏汤

越婢汤由麻黄、石膏、生姜、大枣和甘草五味组成,症状是咳嗽、发烧、有汗。有汗发烧无咳嗽是桂枝汤证。

咳而上气就是肺胀的主要症状 ,病人的胸腔胀起来,持续的呈现只能在吸气的状态之下,这就是肺气肿。当热很盛的时候我们会用麻黄、石膏,这里为什么越婢汤还特别要加半夏?因为 病人肺胀的原因是来自中焦脾胃,中焦胃受到痰阻, 没有办法把津液完全交给肺,于是肺就胀起来,这个时候我们要将中焦横膈地方的痰去掉,所以要加入半夏。《神农本草》里讲“ 半夏能降逆 ”,就是有痰阻在横膈膜上,肺气无法下降,于是造成气逆。

“ 脉浮大 ”一定是寸脉浮大,代表病在肺里面太热了,用 麻黄 开表解热, 石膏 清里热,石膏是最凉的药,能够清上焦的热。

病人有表寒里寒,用小青龙汤。 表寒如何辨? 脉浮紧,口不渴,舌苔白,无汗。而越婢汤证是有汗,里面是热的,痰是黄的。

心下有水气的话,病人咳嗽的时候喉咙一定会痒,这叫做水气。

除了小青龙汤证的表寒里寒以外,如果病人同时有肺胀的状态,就是有表寒的状态之下持续有肺气胀、肺气肿的现象存在我们就要用小青龙加石膏汤了。石膏除了清上焦热以外,最主要是清除肺里面的浊,肺里面太脏了,肺里面因为有郁积的浊物オ产生热。

平常是不会得到肺气肿的,大都是外来的因素造成。比方说住在排废气的工厂旁边或者做矿工的或是水泥工等,这类居住环境都容易引起肺气肿;还有抽烟也容易得肺气肿;还有的人有内伤,像是车祸撞伤,断掉的助骨插到肺脏里面去以后,把肋骨接回去,结果得肺气肿。所以肺受到伤害也会有肺气肿,造成肺持续的扩张,这时都可以用到这两个药方,关键是要会区分。

复习:上焦虚寒是甘草干姜汤证;中焦虚寒是小建中汤证;下焦虚寒是桂附八味丸证;堵到上焦的寒实是三物小白散证;堵在下焦的寒实是大黄附子细辛汤证;上焦实热,是桔梗甘草汤证;中焦实热,是大陷胸汤证。

相关链接:

《金匮要略》笔记29|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肺气肿/虚热

《金匮要略》笔记28|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肺寒/寒饮/湿热

《金匮要略》笔记27|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基本概念

注:文中涉及到的处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他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book/907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