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书籍

金匮要略在线:济阴纲目之疟疾

中药大全 2023-09-21 01:06:23
楼氏曰:产后疟疾,多由污血挟寒热而作,大法宜柴胡四物汤调之;热多者,草果饮子;寒多者,生熟饮子。(草果饮生熟饮是截法柴胡四物是条理法,而暑疟虚疟久疟未备者当与杂症同,此数条俱属温补,大与时宜可备前方之未备,而暑邪所伏之方不载,为以治暑方用石膏也,盖薛翁喜温补而产后尤忌寒凉血虚又忌白虎,故不言耳临症,又宜分别亦有不必拘此方者,须因人勇怯而施如清脾饮草果饮之类是也。)
医药网Www..Cn/整理
补遗云:产后疟疾,热多寒少者,清脾饮。寒多热少者,养胃汤。久而不已者,七宝饮截之。

薛氏曰:产后疟疾,因脾胃虚弱,饮食停滞,或因外邪所感,或郁怒伤脾,或暑邪所伏。审系饮食,用六君加桔梗苍朮藿香。如外邪多而饮食少,用藿香正气散。如外邪少而饮食多,用人参养胃汤。饮食劳役,用补中益气汤。气血虚弱,用十全大补加炮姜。虚寒,用六君加姜桂。元气脱陷,急加附子。大凡久疟多属元气虚寒,盖气虚则寒,血虚则热,胃虚则恶寒,阴火下流,则寒热交作,或吐泻不食,腹痛烦渴,发热谵语,或手足逆冷,寒战如栗,虽见百证,当补,其病自退。若误用清脾截疟之类,多致不起。

【验案】
医药网Www..Cn/整理
一产妇患疟,发热作渴,胸膈胀满,遍身作痛,三日不食,咽酸嗳气,此是饮食所伤,脾胃不能消化,用六君加神?山查四剂,而不作酸,乃去神?山查,又数剂,而饮食进,其大便不通,至三十五日,计进饮食七十余碗,腹始闷,令用猪胆汁导而通之,其粪且不甚燥。(以气虚故可至三十五日而便犹不燥,若以日久大下之误矣,六脉不恒宜乎用此,然非医工之良者不能非主人之专任者不用各宜自省。)

一产妇患疟久不愈,百病蜂起,其脉或洪大或微细或弘紧或沉伏,难以名状,用六君加炮姜二十余剂,脉证稍得,又用参朮煎膏佐以归脾汤,百余剂而瘥。(以一疟而用百余剂真为可笑,然病有如是者不得不然也,幸勿以迂而勿信,盖日击时事故敢赞及此。)

一产妇朝寒暮热,或不时寒热,久不愈,用六君子补中益气兼服,百余剂而寻愈。(一疟用药百余剂,世间岂有此治法,此非药之效乃病久自息耳,丹溪立斋用药多如此殊为可笑。)

【方剂】

【草果饮子】治产后疟疾,寒热相半者,或多热者。

(治外感风寒内伤饮食之疟也,若暑疟服之则自误矣,以暑言然清暑之剂非产后所宜,亦须防慎。)

半夏[泡],赤茯苓,甘草[炙],草果[炮去皮],川芎,陈皮,白芷[各二钱],青皮[去白],良姜,紫苏[各二钱半],干葛[四钱],

上(口父)咀,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当发日侵早连服二服,无有不安者。
医药网Www..Cn/整理
【生熟饮子】治产后疟疾多寒者。

(所谓脾寒作疟也,非多寒者勿用。)

肉豆蔻,草果仁,厚朴[生用去皮],半夏,陈皮,甘草,大枣[去核],生姜[各等分],

上八味,剉碎和匀,一半用生,一半用湿纸裹煨令香熟,去纸,与生者和匀,每服五钱,水煎,食前一服,食后一服。

【清脾饮】治产后疟疾,热多寒少者。

【人参养胃汤】治产后疟疾,寒多热少者。
医药网Www..Cn/整理
【七宝饮】治产后疟疾,久而不已者,以此截之。

(虽日久而不已者宜截然此方,有常山于痰疟则可若果虚症大非所宜。)

方俱见胎前疟疾。

●《济阴纲目》目录

中医书籍都有哪些?

目前学术界一般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看做是中医四大经典书籍。

除此之外,中医书籍还有《温病条变》、《景岳全书》、《类经》、《脾胃论》、《千金要方》、《脉经》、《本草纲目》、《济阴纲目》、《内经知要》、《金匮要略》、《温热论》等等。

《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名著,成书于西汉中晚期,此前天文、历法、地理、气象、医药,甚至社会科学、哲学、思维科学、语言学、文字学的成就皆在该书中有较为全面的体现,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最完善的一部医学典籍,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性著作,被历代医家视为“"圭臬",奉为"经典"”。

本书由数十位中医专家,穷十余年之力,对奠定中医理论体系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逐字逐句详注精译,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本书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本经》都是医生和药师学习中药学的教科书,是学习中医必读经典书籍。

枳实芍药散简介,有什么功效?

目录1拼音2处方3制法4功能主治5枳实芍药散的用法用量6摘录7《金匮》卷下 7.1方名7.2组成7.3功效7.4主治7.5枳实芍药散的用法用量7.6制备方法7.7各家论述 附:1古籍中的枳实芍药散 1拼音 zhǐ shí sháo yào sǎn

2处方枳实(烧令黑,勿大过)芍药各等分

3制法上二味,杵为散。

4功能主治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痈肿。

5枳实芍药散的用法用量每服3克,一日三次,以麦粥下之。

6摘录《金匮要略》卷下

7《金匮》卷下

7.1方名

枳实芍药散

7.2组成

枳实(烧黑,勿大过)、芍药各等分。

7.3功效

调和气血之滞。

7.4主治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痈脓。

7.5枳实芍药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1日3次,以麦粥送下。

7.6制备方法

上为散。

7.7各家论述

《金匮要略本义》:产妇血流不快,积于腹中作痛,心烦胁满不得卧,此为实邪。法应开散而行其瘀滞,则诸病可已。枳实烧黑者,入血中行积也;加以芍药走血分,而血症可散矣;以麦粥下之者,即大麦粥取其滑润宜血,且有益胃气也。

古籍中的枳实芍药散 《证治准绳·女科》:[卷之五产后门]腹痛 不为儿枕也。若恶露已尽,或由它故腹痛,如仲景枳实芍药散证,或由血虚腹痛,如仲景当归生姜羊肉汤证,自...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五产后门]腹痛 不为儿枕也。若恶露已尽,或由它故腹痛,如仲景枳实芍药散证,或由血虚腹痛,如仲景当归生姜羊肉汤证,自...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五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论一首、证六条、方八首 劳。即本方。加人参黄。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鉴〕产后腹痛。不烦不满。里虚也。今腹...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六]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姜羊肉汤方(见寒疝中)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注】产后腹痛,不烦不满,里虚也;今腹...

《济阴纲目》:[卷之十一产后门·上]腹痛

?白术散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白术散--《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山药、桔梗、茯苓(去皮)、甘草白芷、陈皮(去白)、青皮(去白)、香附子,各三两。白术四两,干姜(炮)二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气脉不和,憎寒壮热,鼻塞脑闷,涕唾稠粘,痰嗽壅滞;或冒涉风湿,憎寒发热,骨节疼痛;或中暑呕吐眩晕;及大病后将理失宜,食复、劳复,病证如初。又治五劳七伤,气虚头眩,精神恍惚,睡卧不宁,肢体倦怠,潮热盗汗,脾胃虚损,面色痿黄,饮食不美,口吐酸水,脏腑滑泄,腹内虚鸣,反胃吐逆,心腹绞痛,久疟久痢;及膈气咽塞,上气喘促,坐卧不安;或饮食所伤,胸膈痞闷,腹胁膨胀;妇人胎前产后,血气不和;霍乱吐泻,气厥不省人事。常服辟四时不正之气,及山岚瘴疫,神效不可具述。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木瓜干一片,紫苏三叶,煎七分,食前服。若吐泻,入白梅煎。喘,入桑白皮、杏仁煎。伤寒劳复,入薄荷。膈气,入木通三寸、麝香少许。中暑呕逆,入香薷。产前、产后血气不和,入荆芥煎。霍乱,入藿香煎。气厥,入盐汤调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白术散--《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牡蛎(烧粉)二两,白术、川芎,各四分;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汁)三分。
【炮制】上杵为散。
【功能主治】调补冲任,扶养胎气。治妊娠宿有风冷,胎痿不长,或失于将理,动伤胎气,多致损堕。怀孕常服,壮气益血,保护胎脏。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温酒调服,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白术散--《金匮要略》卷下
【处方】白术 芎藭各30克 蜀椒22克(去汗)牡蛎15克
【制法】上四味,杵为散。
【功能主治】健脾养胎,温中祛寒。妊娠,宿有风冷,胎萎不长。
【用法用量】每次3克,用酒调服,日三服,夜一服。腹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芎劳;心烦呕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半夏,服后更以醋浆水服之;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
【摘录】《金匮要略》卷下
白术散--《外台秘要》卷六引《广济方》
【处方】白术60克
茯苓60克
吴茱萸30克
橘皮45克
荜茇30克
厚朴60克(炙)
槟榔75克
人参45克
大黄75克.
【制法】上九味,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痰饮内停,呕吐酸水,胸闷心悸者。
【用法用量】每次3克,空腹时煮生姜、大枣汤送下,一日二次。渐加至6克。觉热,服少量饮食压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醋物、桃、李、雀肉等。
【摘录】《外台秘要》卷六引《广济方》
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山药、桔梗、 茯苓(去皮)、甘草 、白芷、 陈皮(去白)、青皮(去白)、香附子各90克, 白术120克,干姜(炮)6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外感风寒,憎寒壮热,鼻塞脑闷,涕唾稠粘,痰嗽壅滞;或风湿外侵,憎寒发热,骨节疼痛;五劳七伤,气虚头眩,精神恍惚,睡卧不宁,肢体倦怠,潮热盗汗,脾胃虚损,面色萎黄,饮食不美,口吐酸水,脏腑滑泄,腹内虚鸣,反胃吐逆,心腹绞痛。
【用法用量】每次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木瓜干1片,紫苏3叶,煎取100毫升.空腹时服。若吐泻,加白梅煎;气喘,加桑白皮、杏仁煎;伤寒劳复,加薄荷;膈气,加木通、麝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别名】七味白术散(《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一)。
【处方】人参7.5克, 白茯苓15克, 白术15克(炒),藿香叶15克, 木香6克, 甘草3克, 葛根15克(渴者加至30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健脾止泻。治小儿脾胃虚弱,呕吐泄泻,频作不止,口渴烦躁,但欲饮水,乳食不进,身体消瘦。
【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煎服。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白术散--《全生指迷方》卷四
【别名】《全生》白术散(《证治准绳·女科》卷四)。
【处方】橘皮(洗)
大腹皮
茯苓
生姜各15克
白术3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健脾利水。治妊娠子肿,面目肿如水状。
【用法用量】每次3克,空腹时用温开水送服。
【备注】方中白术、茯苓健脾利水,大腹皮下气宽中行水,生姜温散水气,橘皮理气和中。合用具有健脾利水之功。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四
白术散--《妇人大全良方》卷十四
【处方】白术 黄芩各等分(新瓦上炒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治妊妇伤寒,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200毫升,温服。但觉头痛发热,便可吃二三服即愈。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十四
白术散--《普济方》卷三三七引《十便良方》
【别名】白术汤、四味白术汤
【处方】白术1两,人参半两,丁香2钱半,甘草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妊娠恶阻,吐清水,甚则10余日粥浆不入
恶阻,脉虚弦者。
【用法用量】白术汤(《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四味白术汤(《景岳全书》卷六十一)。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妊娠胃气暴虚,寒伏中脘,故呕吐清涎。是恶阻,因于胃虚挟寒焉。人参扶元以补胃之虚,白术健脾以壮胃之弱,丁香温中散寒滞,甘草缓中和胃气,稍佐生姜以止呕也。为末姜煎,使虚回寒散,则胃气调和而恶阻无不退矣。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七引《十便良方》
白术散--《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白术3分,草豆蔻半两(去皮),益智子半两(去皮),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高良姜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霍乱,吐逆不止,腹痛。
【用法用量】《济阴纲目》:此真虚寒腹痛吐利方也,勿妄用。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白术散--《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王氏手集》
【处方】芍药1两,当归1两,官桂1两,人参1两,白术1两,茯苓1两,粟米(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和中益胃,散风湿。主治小儿肠鸣泄泻,米谷不化,利下青白,腹痛呕逆,胁胀满,气痞不散,体热多睡,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6分盏,煎至3分,去滓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王氏手集》
白术散--《圣惠》卷十二
【处方】白术3分,桂心3分,赤芍药1两,当归3分(锉,微炒),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干姜3分(炮裂,锉),木香3分,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冷气结在心腹,痞满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白术散--《圣惠》卷十二
【处方】白术1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芎藭3分,羌活1分,羚羊角屑1分,桂心1分,麻黄1两(不去根节),知母2分,石膏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体虚汗出,心烦,头痛恶风。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白术散--《圣惠》卷五
【处方】白术1两,人参3分(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桂心3分,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诃黎勒1两(煨,用皮),白豆蔻1两(去皮)。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呕吐不能食,四肢少力,心腹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白术散--《圣惠》卷十二
【处方】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霍乱,胃气不和,心烦吐利,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白术散--《圣惠》卷六
【处方】白术3分,紫菀半两(洗去苗土),干姜半两(炮裂,锉),人参3分(去芦头),熟干地黄3分,桂心1两,五味子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明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白茯苓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气不足,胸中短气,咳嗽恶寒。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个,糯米5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白术散--《圣惠》卷十一
【处方】白术3分,诃黎勒1两(用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book/906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