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全云:产后蓐劳者,此由生产日浅,血气虚弱,饮食未平复,不满日月,气血虚羸,将养失所,而风冷客之。风冷搏于气血,则不能温于肌肤,使人虚乏劳倦,乍卧乍起,颜色憔悴,食饮不消,风冷邪气,两感于肺,肺受微寒,故咳嗽口干,遂觉头昏,百节疼痛。荣卫受于风邪,流注脏腑,须臾频发,时有盗汗,寒热如疟,背膊烦闷,四肢不举,沉重着床,此则蓐劳之候也。(蓐劳二说总起于产蓐,然一挟外感一由七情其或兼内伤饮食泄泻与夫瘀血未净者,皆有之,不可不别也。)
医药网Www..Cn/整理
又曰::妇人因产理不顺,疲极筋力,忧劳思虑,致令虚羸喘乏,寒热如疟,头疼自汗,肢体倦怠,咳嗽痰逆,腹中绞刺,名曰:蓐劳。
薛氏曰:按前证当扶养正气为主,用六君子汤加当归。若脾肺气虚而咳嗽口干,用补中益气加麦门五味。若因中气虚而口干头晕,用补中益气加蔓荆子。若肝经血虚,而肢体作痛,用四物参朮。若因肝肾虚弱而自汗,寒热往来者,用六味丸加五味子。若因脾虚血弱,肚腹作痛,月经不调,用八珍汤倍加白朮。若因脾虚血燥,皮肤瘙痒,用加味逍遥散大抵此证多因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以致诸经疲惫而作,当补脾胃,饮食一进,精气生化,诸脏有所倚赖,其病自愈矣,仍参虚损发热方论主治。(大主意。)(数语尽之。)
【验案】
汪氏治一妇产未满月,因怒气,血流如水,三日方止,随又劳苦,四肢无力,睡而汗出,日陫潮热,口干,五心如炙,诸医皆用柴芩薄荷之类,其热愈炽,诊其脉弦大无力,此蓐劳也,以四物汤一两,入胡黄连秦艽青蒿各半钱,数服,热退身凉,后以黄连八珍丸一料而安。(按弦大无力则似于革矣,革属于虚非胡连所治如,果胡连能治必非无力也请详之。)
【方剂】
医药网Www..Cn/整理
【白茯苓散】治产后蓐劳,头目四肢疼痛,寒热如疟。
(即十全大补之变所少者白朮甘草,然以茯苓为君猪腰为佐者心肾交寒热愈也。)
白茯苓[一两],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炒],黄耆,人参,桂心[各半两],
上先以水三盏,入猪腰一双,姜三片,枣三枚,煎至二盏,去三物,入前药半两,煎一盏,去滓,食前分温三服。
【黄耆建中散】治产后诸虚不足,发热,或恶寒腹痛。
(所谓建中者建中土也,芍药甘草易老为有甲己化土之象加,肉桂以治脉弦虚寒腹疟,加黄氏益表气以助中气之虚。)
黄耆[炒],肉桂[各一两],白芍[炒二两],甘草[炒七钱],
上剉,每服五钱,用枣姜水煎服,日二三次,虚甚加附子。
【当归建中散】治产后劳伤,虚羸不足,腹中疼痛,呼吸少气,小腹拘急,痛连腰背,
时自汗出,不思饮食,产讫直至月满,一日三服,令人身壮强健。
(此方专治气血虚寒所生诸症加之饴糖乃建中之良法。)
当归[四两],白芍[六两],桂心[三两],黄耆[一两半],
上剉,每服四钱,加姜枣水煎,入饴糖一块,再煎,稍热服。如崩中衄血,加阿胶地黄。
【加味fo手散】治产后血虚,劳倦盗汗,多困少力,咳嗽有痰。
(以盗汗而用柴前川芎似非宜矣,以咳嗽有痰而用黄氏又似难用,然以之为君。而柴前仅用钱许何多寡之相悬也,要之产后当以气血为主,故用之取惟无邪者宜之。)
当归,川芎,黄耆[蜜炙各一两],柴胡,前胡[各一钱半],
上(口父)咀,每服五钱,水一大盏,桃柳枝各三寸,枣子乌梅各一枚,生姜一片,煎服。
如有痰,不用乌梅。
【柴胡四物汤】治产后日久虚劳,而脉浮大者。
方见前往来寒热。
【三合散】治产后日久虚劳,针灸服药俱无效者。
(四物四君内去朮加氏合小柴胡汤者是也,会三方之意方得其理之真。)
方见前发热。
医药网Www..Cn/整理
【云岐熟地黄散】治产后蓐劳,皆由体虚,气力未壮,劳复所起,四肢烦疼,时发寒热,
不思饮食。
(蓐劳一症总属气血两虚,故主于十全大补为法加续断治诸不足,妇人内漏五味生津,
敛神加麦门更妙所去三所加二又三合也。)
熟地黄,人参,白芍,白茯苓,白朮,续断[各一两],黄耆,当归,川芎,五味子,
桂心[各七钱半],
上(口父)咀,每服四钱,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大全方有麦门冬七钱半。
一方,无桂心五味续断,有柴胡黄芩半夏各七钱半。
【黄耆丸】治产后蓐劳,寒热进退,头目眩,骨节酸疼,气力羸乏。
(按此不离四物黄氏继断桂心五味,而证甲除骨节之劳热柏子润心中久津液,牛膝除足膝之苦,沉香通天彻地,苁蓉为司命,枳壳利胸膈,细阅前后诸方,总以补气血为主,或温或清,或敛或散,或破血或行气,各随兼症而佐使之妙,诸用者不必胶柱而调瑟。)
黄耆,鳖甲,当归[炒各一两],川芎,白芍,桂心,续断,牛膝,苁蓉,柏子仁,沉香,枳壳,龉牯,五味子,熟地黄[酩半],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食后粥饮下。
【石子汤】疗产后虚羸喘乏,乍寒乍热如疟,四肢疼痛,面色痿黄,名曰:蓐劳。
(石子即猪肾,用以佐诸汤者,得本来而目也,然观葱豉,似有外邪易知母,又有内热不可不辨。)
猪石子[一双去脂膜,四破香[豉一方无此有知母葱切粳米],当归,白芍[各二两],
医药网Www..Cn/整理
上(口父)咀,分两剂,每剂用米三合,煮取一小碗,去滓,分三服。广济方无白芍,
有人参。(用人参更佳。)许仁则方无香豉,有生姜[二两],桂心[一两],葱白止[一两]。
【人参鳖甲散】治蓐劳,皆由在产内未满百日,体中虚损,血气尚弱,失于将理,
或劳动作伤,致成蓐劳,其状虚羸,乍起乍卧,饮食不消,时有咳嗽,头中昏痛,发歇无常,夜有盗汗,寒热如疟,背膊拘急,沉困在床,服此大效。
(此十全大补汤去川芎白朮加虌甲牛膝寄生续断桃仁麦冬六味以治蓐劳,有去旧生新之意,而寄生主产后余疾,用猪肾者以胎系于腰,故皆借之以为补助耳。)
黄耆,鳖甲[各一两],牛膝[七钱半],人参,白茯苓,当归,白芍,桑寄生,麦门冬[去心],熟地黄,桃仁,桂心,甘草[各半两],续断[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先以猪肾一对,去筋膜,以水两大盏,生姜半分,枣三枚,
煎至一盏,去猪肾姜枣,然后入药末二钱,葱白三寸,乌梅一个,荆芥五穗,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晚食前温服,神效。
【胡氏牡丹散】治产后虚羸,发热自汗,欲变蓐劳,或血气所搏,经候不调,或寒热羸瘦
医药网Www..Cn/整理
(五加皮去贼风恶血腰背痛。)
当归,白芍,人参,五加皮,地骨皮[各半两],牡丹皮[三钱],桂心,没药[各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酒各半盏,如不饮酒,只用水一盏,开元钱一枚,麻油蘸之,同煎七分,去滓,通口服,煎不得搅,吃不得吹。
(开元钱痲油莫解。)
【黄耆煮散】治产后蓐劳,肌肤黄瘦,面无颜色,或憎寒壮热,四肢酸疼,心烦头痛。
(此方较前人参鳖甲散少桃仁续断,于煎法又少葱白乌梅荆芥,要知有瘀则兼破瘀,有风则兼治风,寒则兼寒,热则兼热,无定一也。)
鳖甲[醋炙],黄耆[各一两],牛膝[七钱半],当归,白芍,熟地黄,人参,白茯苓,麦门冬[去心],桑寄生,桂心,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用猪石子一对,去脂膜切破,先以水一盏,入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七分,去石子姜枣,却下药五钱,更煎至四分,去滓,空心晚食前温服,二滓并煎。
【猪腰子粥】治产后蓐劳发热。
(此不药之药,所谓谷肉果菜食养尽之也。)
猪腰子一个,去白瞙,切作柳叶片,用盐酒拌,先用粳米一合,入葱椒煮粥,盐醋调和,将腰子铺碗底,以热粥盖之,如作盦状,空心服之。
医药网Www..Cn/整理
●《济阴纲目》目录
正脾散简介
目录1拼音2《杨氏家藏方》卷六 2.1组成2.2主治2.3正脾散的用法用量2.4制备方法 3《普济方》卷二十二引《卫生家宝》 3.1组成3.2功效3.3主治3.4正脾散的用法用量3.5制备方法 附:1古籍中的正脾散 1拼音 zhèng pí sǎn
2《杨氏家藏方》卷六
2.1组成
蓬莪术(炮,切)、香附子(炒)、茴香(炒)、陈橘皮(去白)、甘草(炙)各等分。
2.2主治
大病之后,脾气虚弱,中满腹胀,四肢虚浮,状若水气;产后通身浮肿。
2.3正脾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煎灯心、木瓜汤调下。
2.4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3《普济方》卷二十二引《卫生家宝》
3.1组成
紧实大苍术1斤(米泔浸1宿,去皮,薄切,焙干秤),粉草2两,南木香1两(不见火),桂心1两(去粗皮,不见火),吴白芷1两,粉姜1两,益智仁1两,陈橘皮2两(去瓤),荆南茴香1两。
3.2功效
调脾养胃顺气,进饮食。
3.3主治
倦怠腹痛,酒后数圊如痢,气泻脾疼,及岭外瘴疟。
3.4正脾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大钱,水1中盏,紫苏2叶或枣子1个,同煎至7分,入盐少许,食前通口吃,日3次。如大便壅秘,则食后以青木香丸服,得脏腑气快为妙。
3.5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古籍中的正脾散 《女科百问》:[卷下]第八十六问产后四肢虚肿 )上为细末。每服五分七。生姜汁温酒各少许调服。正脾散。治大病之后。脾气虚弱。中满腹胀。四肢虚浮。状...
《医学正传》:[卷之七]妇人科下·产后 为细末,每服一钱匕,姜汁、温酒、童便和调服之。正脾散(产宝)治产后通身浮肿,及治妇人大病后脾气虚弱...
《济阴纲目》:[卷之十三产后门·下]浮肿 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腹中软,即当散也。正脾散治产后通身浮肿,及治妇人大病后脾气虚弱,中满腹...
《普济方》:[卷二十三脾脏门]脾胃俱虚附论 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温米饮下。一日三服。甚效。正脾散(出十便良方)治大病之后。脾气虚弱。中满腹胀。...
《普济方》:[卷二十二脾脏门]兼理脾胃附论
熟附丸简介
目录1拼音2《得效》卷十五 2.1方名2.2组成2.3主治2.4熟附丸的用法用量2.5制备方法2.6熟附丸的临床应用 附:1古籍中的熟附丸 1拼音 shú fù wán
2《得效》卷十五
2.1方名
熟附丸
2.2组成
大川芎、当归、赤石脂(煅)、白龙骨、木贼(去节)、熟附子各等分。
2.3主治
崩漏。
2.4熟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米饮送下。渐安。
2.5制备方法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6熟附丸的临床应用
崩漏:一妇人年五十已上,经断七年,忽然经行,遂成崩漏,发热腹痛,两月不愈,予诊其脉,虚细疾数,予曰此乃阴虚而致,宜服此药。
古籍中的熟附丸 《济阴纲目》:[卷之二血崩门]治崩漏虚寒 食前服,五六服,寒热腹痛皆退。崩漏未止,续服后熟附丸。熟附丸熟附子木贼(去节)龙骨()赤石脂(各半...
《证治准绳·女科》:[卷之一调经门]血崩 煎服,食前五六服寒热腹痛皆退,崩漏未止,续服后熟附丸。熟附丸熟附子木贼(去节)龙骨()赤石脂(,各...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一调经门]血崩 煎服,食前五六服寒热腹痛皆退,崩漏未止,续服后熟附丸。熟附丸熟附子木贼(去节)龙骨()赤石脂(,各...
《女科经纶》:[卷七崩带门]气虚崩漏用断下汤论 腹痛一证,人皆以为瘀血者多,此以为漏不止者,服熟附丸,正元礼所谓崩而腹痛者,崩止而痛除也。《女科经...
《普济方》:[卷三百二十九妇人诸疾门]崩中漏下
芩术四物汤简介
目录1拼音2处方3功能主治4芩术四物汤的用法用量5摘录6《金鉴》卷四十四 6.1组成6.2主治 附:1古籍中的芩术四物汤 1拼音 qín shù sì wù tāng
2处方熟地6克,川芎3克,当归6克,黄芩6克,白术6克,白芍(炒)6克。
3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血调经。主阳盛血热。
4芩术四物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5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四
6《金鉴》卷四十四
6.1组成
四物汤加黄芩、白术。
6.2主治
经水先期,血多因热者。肝木乘土,热而挟湿,经血过多。
古籍中的芩术四物汤 《医宗金鉴》:[卷四调经门]先期证治 芩连四物汤 地骨皮饮 胶艾四物汤 芩术四物汤 桃红四物汤 当归补血汤 圣愈汤 姜芩四物汤 佛手散...
《妇科心法要诀》:[卷一调经门]先期证治 芩连四物汤地骨皮饮胶艾四物汤芩术四物汤桃花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圣愈汤姜芩四物汤佛手散芎归汤先期实热物芩...
《医宗金鉴》:[卷四杂证门]杂证门汇方 二乳香四物敷法……六七五八画芩心丸……五七三芩术四物汤……五五九芩连四物汤……五五九阿胶汤……六二...
《医宗金鉴》:[卷四调经门]调经门汇方 .14.芩连四物汤即本方加黄芩,黄连.15.芩术四物汤即本方加黄芩,白术.16.桃红四物汤即本方加...
《济阴纲目》:[卷之一调经门]治经水过多
桂枝桃仁汤简介
目录1拼音2《妇人大全良方》卷一:桂枝桃仁汤 2.1处方2.2制法2.3功能主治2.4桂枝桃仁汤的用法用量2.5摘录 3《万氏女科》卷一:桂枝桃仁汤 3.1处方3.2功能主治3.3桂枝桃仁汤的用法用量3.4摘录 4《鸡峰》卷十七 4.1方名4.2组成4.3主治4.4桂枝桃仁汤的用法用量4.5制备方法 附:1古籍中的桂枝桃仁汤 1拼音 guì zhī táo rén tāng
2《妇人大全良方》卷一:桂枝桃仁汤
2.1处方
桂枝 芍药 生地黄各60克 桃仁(制)50个 甘草30克
2.2制法
上药研为粗末。
2.3功能主治
温经散寒,活血去瘀。治月经不通,腹痛有冷感,脉沉紧。
2.4桂枝桃仁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
2.5摘录
《妇人大全良方》卷一
3《万氏女科》卷一:桂枝桃仁汤
3.1处方
桂枝1钱5分,槟榔1钱5分,白芍1钱,生地1钱,枳壳1钱,桃仁25粒,炙草5分。
3.2功能主治
肠覃。因经行之时,寒气自 *** 而入客大肠,以致经血凝涩,月信虽行而血却少,其腹渐大,如孕子状。
3.3桂枝桃仁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为引。更宜常服四制香附丸。
3.4摘录
《万氏女科》卷一
4《鸡峰》卷十七
4.1方名
桂枝桃仁汤
4.2组成
桂枝3两,赤芍药3两,熟干地黄2两,桃仁1两,甘草1两。
4.3主治
妇人月经不行,腹痛较甚,或脐下有积块者。
寒气客于血室,血凝不行,结积血为气所冲,新血与故血相搏,故经道不通,绕脐寒疝痛彻,其脉沉紧。妇人月事不通,小腹臌胀疼痛。气血郁滞,经水不行,肠中作痛,渐积成块,脐下如覆钵。妇人经前先腹痛不可忍。
4.4桂枝桃仁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1盏,去滓,食前温服。
4.5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古籍中的桂枝桃仁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九章·伤寒夹证]第四节·夹血伤寒 。轻则香苏葱豉汤去香附。加枳、芎、归须。重则桂枝桃仁汤加味。(川桂枝八分、光桃仁七粒、赤白芍各一钱...
《证治准绳·女科》:[卷之一调经门]经候总论 客于胞络冲任,或伤手太阳、少阴经,用温经汤、桂枝桃仁汤。若忧思气郁而血滞,用桂枝桃仁汤、地黄通经丸...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一调经门]经候总论 客于胞络冲任,或伤手太阳、少阴经,用温经汤、桂枝桃仁汤。若忧思气郁而血滞,用桂枝桃仁汤、地黄通经丸...
《妇人大全良方》:[卷之七妇人癖诸气方论第七]葱白散 脉行时,则脐与小腹下痛不可忍,服药无效,仆以桂枝桃仁汤愈。自后再发,一投而瘥。桂枝桃仁汤。(方见第...
《济阴纲目》:[卷之一调经门]论经病疼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book/905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古中医济阴纲目:济阴纲目之霍乱
下一篇:
古中医济阴纲目:济阴纲目之泄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