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葛氏方,取少蜜含之,即立下。
又方,取老牛涎沫如枣核大,置水中,饮之。终身不复患噎也。
附方《外台秘要》,治噎。
羚羊角屑一物,多少自在,末之。饮服方寸匕,亦可以角摩噎上,良。
《食医心镜》,治卒食噎。
以陈皮一两,汤浸去穣,焙为末。以水一大盏,煎取半盏,热服。
《圣惠方》,治膈气,咽喉噎塞,饮食不下。
用碓觜上细糠,蜜丸弹子大,非时,含一丸,咽津。
《广五行记》云,永徽中,绛州seng,病噎不下食。告弟子,吾死之后,便可开吾胸喉。
视有何物,言终而卒,弟子依言。而开视胸中,得一物。形似鱼,而有两头遍身是肉鳞,弟子置器中跳跃不止。戏以诸味。皆随化尽,时夏中蓝多作淀,有一seng以淀置器中。此虫遂绕器中走,须臾化为水。
●返回《肘后备急方》目录
人粪
一、孙真人方:人粪涂咬处极妙,新粪尤佳,诸药皆不及也。治毒蛇疯狗咬伤。(《疡医大全?卷三十八?蛇虎伤部》)
二、《海上方》:用自己新鲜大粪,擦伤处即愈,永不烂,屡验。
三、《纲目》∶凡毒蛇咬用针刺伤处出血,用绳扎两头,浸粪缸内,毒不内攻。若毒走肿痛者,麻油纸捻焰熏之,再解毒紫金丹一钱,酒磨服之,取汁。
【说明】根据古医书记载,此法极为效验。至于此法为何有效,古书并无详述,只是如实地将急救法留下。对一般人来说,若身处危险境地,没有好的医疗资源予以急救,不妨试用此法,或能救活一命!
人尿
一、孙真人方:土虺毒咬,令妇人对咬处出尿浇之,用尿洗之。(〝虺〞,毒蛇也)
二、蛇卒绕人不解方:以热汤淋即解,亦可令就尿之。或急令其人在地上遍身转滚,蛇自骨软而解放也。
【说明】夫蛇为阴物,人尿亦为阴物,以阴制阴,盖顺其性而解之也。况新出之尿,兼带阳热,犹白芷之阳中有阴,故能令蛇畏避,勇气顿消矣。
鸡蛋
用鸡蛋(不要鸭蛋)破一孔,对伤口按住,少刻,蛋内色即变黑,黑则又换以蛋,色不变为止。
铁精
一、蛇骨刺人毒痛方:以铁精如大豆者,以管吹疮内。(《肘后备急方》)
二、用两刀在水内相磨,取水饮之,虽痛若欲死,可救。此蛇医化人所传方也。
【说明】铁精,出锻灶中,为炼铁炉中之灰烬也。如尘,紫色,轻者为佳。味苦辛,气温,无毒。
白矾
一、《集验》:白矾溶化,乘热滴伤处,痛立止,毒气即赶出。
二、《刘禹锡传信方》诸蛇咬伤:用刀一把烧红,置白矾于上,汁出,热滴之立瘥。贞元十三年,有两僧,流南方,到郑州,俱被蛇咬,令用此法,便瘥,更无他苦。
川贝母
治蛇伤垂死,但有少气者,服之即活。贝母去心,为末,酒调,令患者尽量饮之。须臾酒自伤处为水流出,候水尽,却以渣敷患处即愈。
蒜、酒、醋
一、治一切蛇毒咬伤,甚至牙关紧急,焮痛难当。急食蒜饮酒,再将独蒜切片放咬处,以艾灸之,轻者五七壮,重者三五十壮,拔去毒即愈。(蒜瓣切片亦可)
二、毒蛇咬伤,其毒内攻即死。立将伤处用绳绢扎定,勿使毒入心腹。令人口含米醋或烧酒,吮伤处,以吸拔其毒,随吮随吐,随换酒醋再吮,俟红淡肿消为度。吮者,不可误咽,中毒。(《奇效良方》)
三、治毒蛇咬伤,急饮好醋一二碗,令毒气不致散走,麻油亦可。随将伤处扎住两头,以热小便洗净。次用白芷为末,白水调服五钱,顷刻黄水出尽,却以渣敷咬处,虽将死者亦活。昔有一人被蛇伤昏死,一臂肿如股,遍身皮烂肉黑色。一道人以新汲水调白芷末一两灌之,即脐中汩汩黄水自出,腥秽逼人,良久消缩如故。用麦门冬汤调服,尤妙。(《急救危症简便验方》)
白芷
一、白芷末一两,开水调下,死者立生。
二、香白芷(捣末)、麦门冬(去心),好酒煎服,良久有黄水自伤口出,俟水尽肿消皮合,仍将药渣捣融敷。(《疡医大全》)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阳衰不能抗阴之病的病因分类 4.1高风雀目内障4.2肝虚雀目内障 5阳衰不能抗阴之病的治疗 5.1高风雀目内障 5.1.1脾肾阳虚 5.1.1.1症状 5.1.2肾阳不足 5.1.2.1症状5.1.2.2证候分析5.1.2.3治法5.1.2.4方药治疗 5.1.3肝肾阴虚 5.1.3.1症状5.1.3.2证候分析5.1.3.3治法5.1.3.4方药治疗 5.1.4脾气虚弱 5.1.4.1症状5.1.4.2证候分析5.1.4.3治法5.1.4.4方药治疗 5.1.5气滞血瘀 5.1.5.1症状 5.1.6针灸疗法 5.1.6.1体针5.1.6.2穴位注射疗法5.1.6.3头针疗法5.2肝虚雀目内障 5.2.1肝血虚证 5.2.1.1症状5.2.1.2证候分析5.2.1.3治法5.2.1.4饮食疗法 5.2.1.4.1推荐食材5.2.1.4.2推荐食疗方5.2.2脾失健运证 5.3治疗雀目的中药5.4治疗雀目的方剂5.5治疗雀目的穴位 6阳衰不能抗阴之病患者饮食建议7阳衰不能抗阴之病患者饮食禁忌8文献摘要9参考资料附:1治疗阳衰不能抗阴之病的穴位2治疗阳衰不能抗阴之病的方剂3治疗阳衰不能抗阴之病的中成药4阳衰不能抗阴之病相关药物5古籍中的阳衰不能抗阴之病 1拼音 yáng shuāi bú néng kàng yīn zhī bìng
2英文参考 night blindnes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iverdeficiency sparrow ey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概述 阳衰不能抗阴之病为病证名[1]。见明·倪维德《原机启微》。即雀目[1]。
明·倪维德《原机启微》:“人有昼视通明,夜视罔见,虽有火光月色终不能睹物者何也?答曰:此阳衰不能抗阴之病,谚所谓雀盲者也。”由于白昼阳盛,虽阳衰亦能明视,夜则阴盛,故阳气虚衰不能抗阴而夜视罔见[1]。
雀目为病证名[2]。指夜间视物不清的一类病证。又名雀盲、雀目内障(《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雀目昏睛(佚名《眼科统秘》)、黄昏不见(《银海精微》)、鸡蒙眼(银海精微》)、鸡盲(《证治准绳·杂病》)、阴风障(清·郑学礼《目科正宗》)、阳衰不能抗阴之病(明·倪维德《原机启微》)、鸡摸眼[2][3]。夜盲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可侵犯双眼[4]。
阳衰不能抗阴之病即西医的夜盲[2]。可见于今之视网膜色素变性、维生素甲缺乏症等[2]。
《诸病源候论》卷廿八:“人有昼而睛明,至暝则不见物,世谓之雀目,言其如雀鸟暝,便无所见也。”
《杂病源流犀烛》卷廿二:“雀目者,日落即不见物也。”
清·黄庭镜《目经大成》:“此证世呼鸡盲,一名雀目……,至晚不见,晓则复明。”
4阳衰不能抗阴之病的病因分类 阳衰不能抗阴之病有先天、后天两类:先天者称高风雀目内障,后天者称肝虚雀目内障。
小儿雀目(见明·张三锡《医学准纲六要》)多“因疳得之”(《世医得效方》),以肝虚为主要病机,故又有“肝虚雀目内障”之称[7]。小儿雀目只能视直下之物,且多痒多涩,预后多良好[7]。
5阳衰不能抗阴之病的治疗
5.1.1脾肾阳虚 高风雀目·脾肾阳虚证(highwindsparrow eye with spleenkidney yang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脾肾阳虚,以夜盲,视野缩小,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耳鸣耳聋,阳痿早泄,女子月经不调,量少色淡,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为常见症的高风雀目证候[9]。
5.1.1.1症状 夜盲,视野缩小,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耳鸣耳聋,阳痿早泄,女子月经不调,量少色淡,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9]。
5.1.2肾阳不足5.1.2.1症状 夜盲和视野日渐缩窄,形寒肢冷,腰膝痰软,舌淡脉沉[10]。
5.1.2.2证候分析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温煦失职,生化不力,气虚血少,不荣于目,且阳衰不能抗阴,神光衰微,故夜盲而昼明,视野日窄。阳虚阴盛者血凝脉涩,瘀阻不通,致目窍萎闭而失明。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肢体,故形寒肢冷。腰为肾之府,命门火衰,下元衰惫,则腰膝酸软。舌淡脉沉为阳虚阴盛之象。[10]
5.1.2.3治法 温补肾阳[10]。
5.1.2.4方药治疗 可用右归丸[备注]右归丸(《景岳全书》):熟地、山茱萸、淮山药、当归、肉桂、枸杞、鹿角胶、菟丝子、制附子、杜仲。加减治疗:原方温补肾阳,益精养血,用于本证,宜加川芎、牛膝,以助肉桂、当归温阳活血通络。[10]
5.1.3肝肾阴虚 高风雀目·肝肾阴虚证(highwind sparrow eye with liverkidney yin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肝肾阴虚,以夜盲,视野缩小,眼干涩,头晕耳鸣,失眠梦扰,口干,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为常见症的高风雀目证候[9]。
5.1.3.1症状 夜盲,视野缩小,且眼内干涩不适,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口干,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10][9]。
5.1.3.2证候分析 肝肾阴虚,精亏血少,不濡目窍,目络枯涩,玄府渐闭,则眼罹本症。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皆由肝肾阴亏,虚火上扰清窍及心神不宁所致。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10]
5.1.3.3治法 滋养肝肾[10]。
5.1.3.4方药治疗 可用明目地黄丸[备注]明目地黄丸(《审视瑶函》):熟地黄、生地黄、山萸肉、淮山药、泽泻、茯神、牡丹皮、柴胡、当归、五味子。加减治疗:原方滋养肝肾,益精明目,用于眼底血管变细或色素堆积,视网膜颜色污秽者,宜加丹参、牛膝、夜明砂、毛冬青之类活血化瘀,通络消滞。虚热重者,酌加知母、黄柏。[10]
5.1.4脾气虚弱 高风雀目·脾气虚证(highwindsparrow eye with spleen qi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脾虚气弱,以夜盲,视野缩小,面乏华泽,肢体乏力,纳食不馨,口淡无味,视物疲劳,不能久视,或有便溏泄泻,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为常见症的高风雀目证候[9]。
5.1.4.1症状 夜盲,视野缩小,面白神疲,肢体乏力,纳食不馨,口淡无味,视物疲劳,不能久视,或有便溏泄泻,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10][9]。
5.1.4.2证候分析 脾胃虚弱,受纳、运化失职,脏腑精气不足,清阳不升,目失濡养,且气虚血滞,脉道不利,眼络枯涩,遂致眼部诸症。脾虚气血生化不足,不荣头面则面白,无以养神故神疲。脾胃失于健运则食少、苔白。精气不足以充养四肢肌肉,故乏力。脉弱乃气虚血少所致。[10]
5.1.4.3治法 补脾益气[10]。
5.1.4.4方药治疗 可用补中益气汤[备注]补中益气汤(《东垣十书》):黄芪、炙甘草、党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加减治疗:本方主要作用为补中益气升阳。因气虚血滞,脉道不利,故选加丹参、三七、川芎活血通络。[10]
5.1.5气滞血瘀 高风雀目·气滞血瘀证(highwindsparrow eye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气滞血瘀,以夜盲,视野狭窄,视力模糊,病程日久,视神经 *** 色呈蜡黄,视网膜血管纤细,脉络膜血管硬化,舌质暗,苔薄,脉细为常见症的高风雀目证候[9]。
5.1.5.1症状 夜盲,视野狭窄,视力模糊,病程日久,视神经 *** 色呈蜡黄,视网膜血管纤细,脉络膜血管硬化,舌质暗,苔薄,脉细[9]。
5.1.6针灸疗法5.1.6.1体针 取穴:睛明、球后、上明、太阳、风池、养老、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足光明、三阴交等[11]。
刺灸法:每次局部取1~2穴,远端配用2穴,每日针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久病阳虚者,远端穴位可施灸法,或针灸并用。[11]
5.1.6.2穴位注射疗法 取上述体针腧穴,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作穴位注射。每次局部选1穴,远端配1~2穴,每穴注入药液0.5 ml左右,每日或间日1次,一般5~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3~5日。[11]
5.1.6.3头针疗法 取视区(在枕外粗隆突水平线上,旁开枕外粗隆1cm,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之4cm长直线即是),每日或间日针1次,10~15次为一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3~5d。[11]
小儿雀目治宜补肝养血,用石决明、苍术为末,以猪肝披开,入药末在内扎定,沙锅煮熟以气熏目,待冷,食肝饮汁(《龙木论》方)[7]。
5.2.1肝血虚证 肝虚雀目·肝血虚证(liverdeficiency sparrow eye with liver blood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肝血不足,以在暗处或黄昏后视物不清,双眼干涩刺痒,或干涩难忍,目札羞明,白睛干燥无华为常见症的肝虚雀目证候[9]。
5.2.1.1症状 暗适应能力下降,重者暗光下不能看清物体,俗称“雀目眼”。更严重者结膜干燥,儿童可现结膜皱褶。皮肤干燥、脱屑、粗糙。舌红少津苔薄,脉细。[4]
5.2.1.2证候分析 肝血不足,目失濡养[4]。
5.2.1.3治法 滋养肝肾,益津明目[4]。
5.2.1.4饮食疗法5.2.1.4.1推荐食材 推荐食用动物肝、蛋黄、乳类、坚果类、胡萝卜、夜明砂、谷精草、枸杞子等食材[4]。
5.2.1.4.2推荐食疗方 1.谷精草夜明砂蒸鸡肝(《中华养生药膳大全》):鸡肝1副(连肫同用)。将鸡肝、肫去污膜,洗净,与谷精草15g、夜明砂10g同入碗内,加少量水,隔水蒸熟。食肝喝汤,每日1次。[4]
2.猪肝羹:猪肝150g(细切,去筋膜),鸡蛋1只、豉汁适量,葱白1茎(去须,切片)。将猪肝和葱白与豉汁煮成羹状,九成熟时,打入鸡蛋,即可食用。[4]
3.仙人羊肝羹(《养老奉亲书》):枸杞根50g洗净,放入砂锅,加水,煎煮3次,取汁约2000mL备用。羊肝1具,羊肉100g,洗净,去筋膜,剁成细茸,倒入砂锅,加入备好的枸杞根水煮沸,煮至肝熟肉烂,下水淀粉调匀成羹,再下葱白、盐、味精等调味。饮汤吃肉食肝,每日1剂,分3次空腹食用。[4]
5.2.2脾失健运证 肝虚雀目·脾失健运证(liverdeficiency sparrow eye with pattern of spleen failing to transport)是指脾失健运,以羞明不适,频频眨目,暗处或夜视不明,白睛干燥,全身兼见精神萎靡,面黄肌瘦,身软乏力,口淡纳呆,小便清长,大便溏薄为常见症的肝虚雀目证候[9]。
牛肝:为牛科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或水牛Bubalu *** ubalis L.的肝。甘,平。补肝,养血,明目。治虚劳羸瘦,血虚萎黄,青盲,雀目。内服:煮食或入丸、散服。本品每100g含水分69g,蛋白质18.9g,碳水化合物9g,脂肪2.6g,灰分0.9g,钙13mg,磷240mg,铁9mg,维生素B10.39mg、维生素B22.3mg,尼克酸16.2mg,维生素C 18mg,维生素A 18300U。还含各种酶、磷脂、胆甾醇、肝糖原等。P292
羊肝:为牛科动物山羊Capra hircus L.或绵羊Ovis aries L.的肝。甘、苦,凉。入肝经。养血、补肝,明目。治血虚萎黄羸瘦,肝虚目暗昏花,雀目,青盲,障翳。煮食,30~60g;或入丸、散。每100g的含蛋白质18.5g,脂肪7.2g,碳水化物4g,钙9mg,磷414mg,铁6.6mg,维生素B10.42mg,尼克酸3.57mg,维生素C 18.9mg,维生素A 29900IU。P705
夜明砂:又名蝙蝠屎、天鼠屎。为蝙蝠科动物蝙蝠Vespertilio superansThomas或大耳蝠Plecotus auritus L.等的干燥粪便。主产浙江、江西、广西、河南、甘肃、辽宁等地。辛,寒。入肝经。清肝明目,散瘀消积。治肝热目赤,白睛溢血,青盲,雀目,白内障,角膜云翳,疳积,瘰疬,疟疾,跌打损伤。内服:煎汤,3~9g,包煎;或研末服,1~3g。孕妇慎用。本品含尿素、尿酸、胆甾醇及微量维生素A等。P1104
空青:又名青油羽、杨梅青。为碳酸盐类矿物蓝铜矿的矿石。产于铜矿氧化带中。味甘、酸,性寒。有小毒。归肝经。凉肝清热,明目去翳,活血利窍。治青盲、雀目、翳膜内障,赤眼肿痛。亦治中风口眼?斜,肢体麻木不仁,头风,耳聋。外用:点眼,研细水飞。内服:研末吞,0.3~1g。主含堿式碳酸铜[2CuCO3·Cu(OH)2]。1131
胡萝卜:又名黄萝卜、胡芦菔。为伞形科植物胡萝卜Daucus carota L.var.sativa DC.的根。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甘、辛,平。入脾、肝、肺经。健脾和中,滋阴明目,化痰止咳,清热解毒。1.脾虚食少,体虚乏力,脘腹疼痛,泄泻,痢疾,视物昏花,雀目,咳喘,百日咳,咽喉肿痛,麻疹,煎汤,30~120g,或生食,或捣汁服。2.治水痘,疖肿,汤火伤,痔疮,脱肛。煮熟捣敷,或切片烧热敷。根含α、β、γ、ε胡萝卜素,番茄烃、伞形花内酯、咖啡酸、绿原酸,维生素B1、B2,挥发油等。油中含蒎烯、樟烯等。本品对兔、狗有降血糖作用。1203
绣球防风:又名绣球草、蜜蜂草。为唇形科植物绣球防风Leucas ciliata Benth.的全草。分布西南及广西。苦、辛,凉。入肝经。行气散瘀,明目退翳,解毒消肿。①治肝气郁结,血瘀经闭,小儿雀目,青盲翳障。煎服:9~30g。②治痈疽肿毒,皮疹,癣疮,疥癞。捣敷或煎水洗。1519
鲤鱼胆:为鲤鱼科动物鲤鱼Cyprinus carpio L.的胆囊。苦,寒。入肝经。清热,消肿,明目,散翳。1.治咽痛,喉痹。内服:和药作丸。2.治目赤肿痛,青盲,雀目,翳障,取汁点涂;滴耳治慢性中耳炎。本品含胆汁酸、胆汁色素、脂类、鲤胆醇(Cypinol)、别鹅去氧胆酸等。1936
五福化毒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方。炒桔梗、玄参各六两,青黛、牙硝、人参各二两,茯苓(去皮)五两,炒甘草一两半,麝香半钱,金箔、银箔各八片。前八味,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二丸,金、银箔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水化下;疱疹后,余毒上攻口齿,涎血臭气,以生地黄自然汁化一丸,鸡翎扫在口内;热疳肌肉黄瘦,夜盲雀目,陈粟米泔水化下,食后、临卧服。治小儿蕴积热毒,惊惕狂躁,颊赤咽干,口舌生疮,夜卧不宁,谵语烦渴,头面身体多生疮疖。P239
补肝散:《备急千金要方》卷六方。青羊肝(去上膜薄切,以新瓦炭火上炙令极干汁尽)一具,决明子半升,蓼子(炒令香)一合。为末,每服一至三方寸匕,食后粥饮调下,日二次。治雀目。936
泻肝汤:《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二方。黄芩、防风、芍药、桔梗、芒硝、大黄各二两。为末,每服半钱,水煎,去渣,食前服。治肝虚雀目内障。1120
雀目泻肝汤:《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七方。芒硝、大黄、白芍药、桔梗各一钱,黄芩、防风各二钱。为粗末,水煎服,功能清热泻火,凉肝明目。治雀目内障。1572
泻肝散:《银海精微》卷下方。防风、黄芩、桔梗、芍药、炒大黄。加芒硝半字,水煎,睡前服。治肝虚雀目,以防变成内障。1120
复明散:《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十八方。苍术(米泔浸)二两,谷精草一两,地肤子、决明子、黄芩各半两。为细末,每服一钱,加荆芥少许,水煎,食后服。功能清肝明目。治小儿雀目。1250
洗肝散:《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七方。车前子、黄芩、玄参各一钱,柴胡一钱五分,细辛五分,茺蔚子二钱。为粗末,加黑豆二十一粒,水煎,去黑豆,空腹服。治雀目内障。1330
通脾泻胃汤:《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七方。知母、大黄、茺蔚子、栀子、玄参、防风各一钱,黄芩一钱五分,石膏二钱。为粗末,水煎,食后服。治黄风,症见初病雀目,日久瞳仁变黄色,甚则如金色,属实证者。1515
猪肝散:《银海精微》卷上方。又名退翳散。蛤粉、谷精草、夜明砂。为细末,用猪肝二两,切开,掺药于内,以麻扎定,水煮,待冷,将肝同药细嚼,用煮肝原汁送下。治雀目。1608
煮肝散:《儒门事亲》卷十二方。夜明砂、蛤粉、谷精草各一两。为末,每服一至二钱,用猪肝一片,掺药在内,扎定,米泔水煮肝熟,取出肝,倾碗内熏眼;肝分三次嚼吃,肝汤送服,日三次。治小儿疳眼,翳膜羞明不见物;亦治大人雀目。1672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行间:为经穴名。代号LR2。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厥阴肝经。荥(火)穴。位于足背第一趾蹼缘中点上0.5寸;或于第一、二趾间的趾缝端取穴。布有来自腓深神经的趾背神经,足背静脉网及第一趾背动、静脉。主治头痛,眩晕,青盲,雀目,目赤肿痛,失眠,癫痫,瘈疭,小儿惊风,胸胁痛,口眼?斜,遗尿,癃闭,疝气,遗精,月经过多,干湿脚气,以及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P674
睛明:亦作精明。《东垣十书·诸脉目论》:“是故瞳子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故阴阳合德而为睛明也。”详精明条。2.经穴名,代号?BL1。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精明。别名泪孔。属足太阳膀胱经。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蹻、阳蹻之会。位于目内眦之内上方0.1寸处(《中国针灸学概要》)。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动眼神经和眼神经;并有内眦动、静脉通过,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胬肉攀睛,内外翳障,雀目,青盲,夜盲,色盲,近视,以及急、慢性结膜炎,泪囊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视神经炎等。直刺,将眼球轻轻推向外侧固定,沿目眶边缘缓缓刺入0.3~0.5寸。1834
鬼当:为经外奇穴。《针灸集成》:“手大指甲后第一节横纹头白肉际,兼肝俞各灸一壮,治大人小儿雀目。”近代《中国针灸学》列作奇穴,名鬼当。位于手拇指尺侧,当指关节横纹头赤白肉际。主治小儿肠胃病,结膜炎,角膜白翳。直刺0.1~0.2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1266
6阳衰不能抗阴之病患者饮食建议 阳衰不能抗阴之病(夜盲)患者宜多食补肾填精、养肝明目之品,多食含锌、铜、维生素A较多的食物,如动物肝、蛋黄、枸杞子、胡萝等[4]。
7阳衰不能抗阴之病患者饮食禁忌 阳衰不能抗阴之病(夜盲)患者忌食辛辣、辛热等蒯激之物,如辣椒、胡椒、花椒、芥末等,忌烟、酒[4]。
8文献摘要 《银海精微》:“人之两目,至日落西之时,渐渐不见,亦系内障,俗谓之鸡蒙眼也。”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暮暗朝明与雀同”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黄风者,初病雀目,日久瞳变黄色,甚而如金”
明·倪维德《原机启微》:“人有昼视通明,夜视罔见,虽有火光月色终不能睹物者何也?答曰:此阳衰不能抗阴之病,谚所谓雀盲者也。”由于白昼阳盛,虽阳衰亦能明视,夜则阴盛,故阳气虚衰不能抗阴而夜视罔见[1]。
清·郑学礼《目科正宗》卷六:“此症世呼鸡盲,一名雀目。本科曰阴风障,至晚不见,晓则复明”(清·郑学礼《目科正宗》卷六)。详雀目条。P745
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世呼鸡盲,一名雀目,……至晚不见,晓则复明。”
9
“朱医生,我天天怕冷,而且一动就出汗,你说该怎么办?”病人问。
“这个好办,注意忌口生冷的食物,水果不要吃了,我帮你开几贴药就会好的。”我说。
“好的,好的,谢谢朱医生!”病人开心地去拿药了。
两周后
“朱医生,你的药不灵啊,我还是出汗,怕冷,只是微微好了一点点,但是基本和原来没有区别,你不是说吃了肯定会好的吗?”病人生气地问。
“你煮药的方法,忌口生冷都是按照我说的做了吗?”我问。
“都按照你说的做的呀!”病人说。“我还天天泡脚呢!我用你的药方再煮第三次用来泡脚,每天泡半个小时!”
“哦?那你不能泡脚!”我说。
“为什么,大家都说泡脚好,我还怕冷,泡脚后我还会出汗,人就不冷了。”病人问。
“就是因为你泡到出汗,所以不让你泡!”我无奈地说。“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一个没嘱咐到位,就出岔子。”
我网上去查了一下,关于“泡脚”的说法网上的观点基本一致,都言辞凿凿说出自于《肘后备急方》,看来网上的作家要么就是每个人都去通看了一遍《肘后备急方》,要么就都是一个中医培训班里出来的,论调无懈可击,出奇的一致。
《肘后备急方》因为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而出名,因为屠呦呦研制的治疗疟疾药物的灵感就来自于此书。但“泡脚”这一“中医 养生 疗法”是不是真的出自《肘后备急方》呢?我们来探究一下。
《肘后备急方》原书文字并不多,真正论述到泡脚可以 养生 的原文却几乎没有。而运用药物浸脚治病的相关记载却不少。如:
【治卒心腹烦满方第十一:治卒心腹烦满,又胸胁痛欲死方。以热汤令灼灼尔,渍手足 ,复易秘方。】
【治卒霍乱诸急方第十二:凡所以得霍乱者,多起饮食,或饮食生冷杂物。以肥腻酒,而当风履湿,薄衣露坐或夜卧失覆之所致。初得之便务令暖以炭火布其所卧,下大热减之,又并蒸被絮若衣絮。自苞冷易热者,亦可烧地,令热水沃敷薄布,席卧其上,浓覆之。亦可作灼灼尔,热汤着瓮中,渍足,令至膝 ,并铜器贮汤,以着腹上。衣藉之,冷复易,亦可以熨斗贮火着腹上。如此而不净者,便急灸之,但明案次第,莫为乱灸。】
可以看到泡脚的治法是用来治疗急症的,为什么没有涉及到 养生 方面,这是因为《肘后备急方》本来就是古代中医急诊书,涉及 养生 少之又少,光看书名就知道此书是用来应急的,「肘后」古代意为「随身携带」,所以《肘后备急方》意思就是随身携带的急诊医书。因此泡脚 养生 要出自于《肘后备急方》看来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网上还有《黄帝内经》记载有泡脚十大药方,更是子虚乌有。翻遍《黄帝内经》全文我都没有找到相关的记载。而且《黄帝内经》本身就是以论述中医理论为主,方药记载很少,仅为13方,难道13方中就有10个方子是用来泡脚的?想想都不可能!
有呀,怎么没有,《肘后备急方》就有相关的记载,区别在于治病不是 养生 ,二者有很大区别,老百姓千万别乱来。
前文的这一位病人是典型的“阳虚”伴“气虚”病人,这一类病人会自觉畏冷,因为泡脚会提供热量,所以病人会觉得很舒服,但是他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泡脚如果太热,时间太久,泡到出汗甚至大汗,那么病人的阳虚与气虚会更为严重。
因为中医认识到人体的气、血、汗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因此自古中医就有「气血同源」、「汗血同源」的理论。所以本来气血就亏虚的人再被迫「发汗」,结果是气虚更亏虚。因为泡脚会给到病人舒服的感觉,而气血亏虚的后续副作用不会很快体现出来,因此往往病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饮鸩止渴”。(我这里的汗并不指正常运动和劳动后出汗,而是指不正常的出汗,甚至是被迫的出汗 。)
这位病人我在给她用药滋补气血,她在自己伤气耗血,如同我女儿的数学题“ 一个游泳池一边进水X升/小时,一边排水Y升/小时,请问多久能把游泳池的水放满。 ”一般,看了让人哭笑不得。
健康 是每个人都追求的东西,但是人间处处是陷阱,一不小心就踩雷了。我作为中医医生只能尽力科普一点是一点,希望大家能少走弯路,取得更好的疗效。
#大家 健康 超能团# @大家 健康
1,《伤寒论》——东汉张仲景所著。该书被历代奉为中医的经典著作。书中所运用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中医诊治疾病的规范。所记述的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治经验,对中医临证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所记载的大量复方,组方严谨,疗效显著,被后世称作“众方之祖”。
2,《食疗本草》——为唐代孟诜所著,后经张鼎补充而成,是最具影响的食物疗法专著之一。享年93岁的孟诜曾师从药王孙思邈学习,精通医药、养生之术,其长寿与精通食疗等养生方法不无关系。该书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古代营养学和食物疗法专著,对多数食物疗效和食用药品合理应用的阐述切合实际,至今仍有较高价值。
3,《神农本草经》 ?又称《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非一人一时之作,“神农”为其托名。由战国及秦汉医药学家通过对药学资料不断搜集整理,最后成书。该书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典籍,所收载的大多数药物沿用至今,其功效已为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书中提出的药物学理论和用药原则大多正确而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至今仍为学习中医药的重要参考书。
4,《温热论》?由清代著名中医温病大家叶桂讲授,门人顾景文等据笔记整理而成。阐明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归纳为“温邪上受,首先犯上,逆传心包”;提出温病发展的卫、所、营、血四个阶段,表示疾病由浅入深的四个层次;叙述辨舌、验齿、辨斑疹等意义。在温病学说的发展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5,《四部医典》成书于公元8世纪末,由著名藏医药学家宇妥·元丹贡布总结传统藏医药理论和治疗经验,吸收中医、古印度和大食等医药学的许多精华编著而成。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各种疾病的分类以及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药物配方等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book/904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