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论三首、方十八首、灸法七首)论曰∶夫上焦如雾(雾者霏霏起上也),其气起于胃上脘,并咽以上贯膈布胸中走腋,循足太阴之分而行,还注于手阳明,上至舌下注足阳明,常与营卫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日夜五十周身,周而复始,大会于手太阴也。主乎少阳心肺之病内而不出。人有热则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则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身中皆热,不循卫气之道而出者何也?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剽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名曰漏气,其病则肘挛痛。食先吐而后下,其气不续,膈间厌闷,所以饮食先吐而后下也。寒则精神不守,泄下便痢,语声不出。若实则上绝于心。若虚则引气于肺也。
属性:通脉泻热治上焦,饮食下胃,胃气未定汗出,面背身中皆热,名曰漏气方泽泻、半夏、柴胡、生姜(各三两)桂心、甘草(各一两)人参、茯苓(各二两)骨皮(五两)石膏(八两)竹叶(五合)心(一升)上十二味、咀,以水二斗,煮取六升,分五服。
属性:治上焦热腹满,不欲饮食,或食先吐而后下,肘挛痛方。
麦冬、生芦根、竹茹、廪米(各一升)心(五合)甘草、茯苓(各二两)橘皮、人参葳蕤(各三两)生姜(四两)白术(五两)上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胸中膈气聚痛好吐方∶灸厥阴俞,穴在第四椎,两边各相去一寸五分,随年壮。
属性:治上焦虚寒,短气不续,语声不出方。
黄、桂心(各二两)五味子、桔梗、干姜、茯苓、甘草、川芎(各三两)丹参、杏仁(各上十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
属性:治上焦冷下痢,腹内不安,食即注下方。
川连、乌梅肉(各八两)桂心(二两)干姜、附子、阿胶(各四两)榉皮、川芎、黄柏(各上九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下二十丸,加至三十丸。
属性:治上焦闭塞干呕,呕而不出,热少冷多,好吐白沫清涎吞酸方。
浓朴、茯苓、川芎、白术、元参(各四两)桔梗、附子、人参、橘皮(各三两)生姜(八两)吴茱萸(八合)上十一味、咀,以水二斗,煮取五升,分为五服。
论曰∶中焦如沤(沤者,在胃中如沤也),其气起于胃中脘,在上焦之后。此受气者,主化水谷之味,秘糟粕,蒸津液,化为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奉以生身,莫贵乎此,故独行于经隧,名曰营气。主足阳明,阳明之别号曰丰隆,在外踝上,去踝八寸,别走太阴络诸经之脉,上下络太仓,主腐熟五谷,不吐不下。实则生热,热则闭塞不通,上下隔绝。
虚则生寒,寒则腹痛,洞泄便痢霍乱,主脾胃之病。夫血与气异形而同类,卫气是精,血气是神,故血与气异名同类焉。夫脱血者无汗,此是神气。夺汗者无血,此是精气,故人有两死而无两生,犹精神之气隔绝也。若虚则补于胃,实则泻于脾,调其中和其源,万不遗一也。
属性:开关格通隔绝,治中焦实热闭塞,上下不通,不吐不下,腹满膨膨喘急方川大黄(切,以水一升浸)黄芩、泽泻、升麻、芒硝(各三两)羚羊角、栀子(各四两)元参(八两)地黄汁(一升)上九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三合,下大黄更煮两沸,去滓,下硝,分三服。
属性:治中焦热下痢水谷方。
蓝青汁(三升)川连(八两)黄柏(四两)乌梅肉、地肤子、地榆、白术(各二两)阿胶(上八味为末,以蓝青汁和微火煎,丸如杏仁大,饮服三丸,日二。以七月七日合大良,当并手丸之。
属性:治中焦寒洞泄下痢,或因霍乱后泻黄白无度,腹中虚痛方。
黄连、酸石榴皮、地榆、阿胶(各四两)黄柏、当归、浓朴、干姜(各三两)上八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阿胶更煎取烊,分三服。
治四肢不可举动,多汗洞痢方∶灸大横随年壮,穴在挟脐两边各二寸五分。
论曰∶下焦如渎(渎者如沟,水决泄也),其气起胃下脘,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
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主足太阳,灌渗津液,合膀胱,主出不主入,别于清浊,主肝肾之病候也。若实则大小便不通利,气逆不续,呕吐不禁,故曰走哺。
若虚则大小便不止,津液气绝。人饮酒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独先下者何?盖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滑,故后谷入而先谷出也,所以热则泻于肝,寒则补于肾也。
属性:治下焦热大小便不通方。
柴胡、羚羊角、黄芩、橘皮、泽泻(各三两)香豉(一升别盛)生地(一升)芒硝(一两)栀子(四两)石膏(六两)上十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纳芒硝,分为三服。
属性:治下焦热或下痢脓血,烦闷恍惚方。
赤石脂(八两)乌梅(二十枚)栀子(十四枚)廪米(一升)白术、升麻(各三两)干姜(二两)上七味、咀,以水一斗煮米,取熟去米下药,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
属性:治下焦热盛,气逆不续,呕吐不禁,名走哺方。
人参、葳蕤、黄芩、知母、茯苓(各三两)生芦根、栀子仁、白术、橘皮(各四两)石膏(八两)上十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属性:治下焦热毒痢,鱼脑杂痢赤血,脐下小腹绞痛不可忍,欲痢不出方。
香豉、薤白(各一升)川连、黄柏、白术、茜根(各三两)栀子、黄芩、地榆(各四两)上九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膀胱三焦津液下大小肠中寒热,赤白泄痢,及腰脊痛,小便不利,妇人带下方∶灸小肠俞五十壮。
属性:治下焦虚冷,大小便洞泄不止方。
黄柏、人参、地榆、阿胶(各三两)川连(五两)茯苓、榉皮(各四两)艾叶(一升)上八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下胶,消尽,分三服。
属性:治下焦虚寒,津液不止,短气欲绝方。
人参、橘皮、茯苓、乌梅、麦冬、黄、干姜、川芎(各三两)吴茱萸(三合)桂心(二两)白术、浓朴(各四两)上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
属性:治下焦虚寒损,腹中瘀血,令人喜忘,不欲闻人语,胸中噎塞而短气方。
茯苓、地黄、当归(各八分)甘草、干姜、人参(各七分)黄、(六分)川芎(五分)桂心(四分)浓朴(三分)杏仁(五十枚)上十一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初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为度,日二,清饮汤下。
属性:治下焦虚寒损,或先见血后便转,此为近血,或利不利方。
伏龙肝(五合末)地黄(五两,一方用黄柏)阿胶、牛膝(一作牛蒡根)甘草、干姜黄上九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胶煮消,下发灰,分为三服。
治下焦虚寒损,或先便转后见血,此为远血,或利或不利,好因劳冷而发,宜续断止血方∶续断、当归、桂心、蒲黄、阿胶(各一两)甘草(二两)干姜、地黄(各四两)上八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去滓,下胶取烊,下蒲黄,分三服。
属性:治三焦虚损,或上下发泄吐唾血,皆从三焦起,或热损发,或因酒发宜此方当归、干姜、小蓟、阿胶、羚羊角、地黄、柏枝皮(各三两)芍药、白术(各四两)蒲黄(五合)青竹茹(半升)伏龙肝(一升)发灰(鸡子大一枚)黄芩、甘草(各二两)上十五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去滓,下胶取烊,次下发灰,蒲黄,分为三服。
属性:五脏六腑,心腹满,腰背疼,饮食吐逆,寒热往来,小便不利,羸瘦少气,灸三焦俞,随年壮。腹疾腰痛,膀胱寒、饮注下,灸下极俞,随年壮。三焦膀胱,肾中热气,灸水道,随年壮,穴在挟屈骨,相去五寸。(屈骨在脐下五寸,屈骨端水道挟两边各二寸半)。三焦寒热,灸小肠俞,随年壮。
●:.com
1.赞美医生的古诗词有哪些 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译文:人的生命非常重,无价可比拟,一己之力救人,一定要有道德。
2、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今人医在手,手滥药不神。我愿天地炉,多衔扁鹊身。遍行君臣药,先从冻馁均。 ——《医人》唐代:苏拯
译文:古人的医术在于心,内心正直药自然就真。现在人的医术在于手,技术不好药还没有效果。我愿意化身为天地炉,多一些扁鹊这样的医生。四处寻找好的药材,先从治好过分的寒冷与饥饿做起。
3、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先秦《黄帝内经》
译文:不是学医的料子不能教,不是真的知识不能传授,这就是医德。
4、九重天子寰中贵,五等诸侯门外尊。争似布衣狂醉客,不教性命属乾坤。——《赠李德成(德成善医)》唐代:吕岩(吕洞宾)
译文:高坐在九重宫殿上的天子,和那些诸侯们,都是天底下最尊贵的人了,但又怎比得上那个身穿布衣,能够日日坦然喝酒,不求名利的平民呢?因为他已经放弃了人间的执著,得到了大自在,他的命和运,都不受这个人世间所限制了。
5、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晋·杨泉《物理论》
译文:凡是医生,不是有仁德的人不可以托付,不是十分聪明不明白道理的,不能信任,不是十分廉洁淳朴的,不能够相信。
6、药物辨真伪,方书通古今。有时能起虢,一剂直千金。——《吾乡陈万卿儒者能医见宜春赵守盛称其医药之》宋代:戴复古
译文:辨别药物的真假,专门记载方剂的书籍就可以知晓古今。有时候医术高明,能起死回生,一剂药方值千金。
7、不可过取重索,但当听其所酬。如病家赤贫,一毫不取,尤见其仁且廉也。 ——明·李梃《医学入门》
译文:去救人不能够过多的索取报酬,人家有多少给多少,如果病人家里贫寒额不收取报酬,这是有仁爱的医者。
2.感谢医生七言诗 仁义礼信圣人行,
者乎焉哉儒家经。
无仕杏坛称国手,
敌疾黄齑消百病。
神奇宏论龙廷惊,
医术超群世人敬。
谢却功名身外物,
云间诗酒剑侠影。
————题半仙《仁者无敌之神医谢云》
悬壶济世医苍生,
妙手回春解疾疼。
沿用至今四疗法,
望闻问切好传承。
————神医扁鹊
病入膏肓气息咽
五湖四海访名贤;
岳阳楼下遇神医,
沉疴顿愈享晚年
3.表达感谢老师的古诗有哪些 《远师》、《寻雍尊师隐居》、《己亥杂诗》、《酬问师》等。
《远师》
唐·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译文:虽然宦途艰难,荣辱无定,不比一场春梦更长。问自远师:我头发都半白了,但还是满面红尘。也许是我的尘缘未了吧!所以,现在让我挂冠去出家,我还是做不到。
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寻雍尊师隐居》
唐·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译文:群峰陡峭上摩碧天,逍遥世外不用记年。拨开浓云寻找古老的山间古道,奇树听那涂涂的流泉。温暖的花丛中卧着青牛,高高的松枝上有白鹤在眠。与雍辱师交谈起来一直到江水已笼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独自走下烟云弥漫的寒山。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酬问师》
唐·刘商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
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作者:刘商,唐代诗人、画家,字子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大历(七六六至七七九)间进士。官礼部郎中。能文善画,诗以乐府见长。刘商的诗歌作品很多,代表作有《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这是他罢庐州合肥县令后所作,约写于大历四五年(769——770)。《唐才子传》卷四说他“拟蔡淡《胡笳曲》,脍炙当时”。《全唐诗》收录有刘商的很多诗歌。
4.赞扬医生的古诗词 诗歌:(1)我们呼唤诚信>参天大树挺拔耸立; 靠的是深扎大地的跟默默支撑; 凌云高楼气势撼人; 靠的是厚重坚硬的基石无语的支撑; 那么,人又是靠什么来支撑无比睿智的人生呢? 那就是-----诚信! 诚信是一朵馨香的花朵; 让他人快乐,使自己陶醉; 诚信是一首古老的诗歌; 让他人品味,使自己高尚; 面容上有自尊; 眼睛里有自信; 行动中有把握; 生活中有朋友; 一个人可以没有财富,只要他活得坦荡; 一个人可以没有名望,只要他问心无愧; 但一个人不能没有诚信,否则一无所有; 学习,因为诚信而进步; 工作,因为诚信而成功; 人生,因为诚信而精彩; 社会,因为诚信而和谐; 莘莘学子,诚信为本; 言而无信,不和其可; 诚自心,信自行,心行合一; 让我们用心灵呼唤诚信; 让我们的人生以诚信为基石; 让我们的风采以诚信为旗帜; 让诚信成为你寒冷时身边红红的炉火; 让诚信成为烈日下你同顶的一片绿荫; 身沐一片灿烂; 心系一份执着; 带着诚信上路; 踏着一路风光; 我们呼唤诚信,拥抱诚信,坚守诚信!(2) 诚信的人呀就在我心中。
在学校,他爱老师,他刻苦学习很用功。 他爱公物,他爱劳动,他处处帮助小同学。
他乐为集体争光荣。 诚信早已播种在心中。
诚信如同一团火! 诚信如同一棵松! 诚信如同一面镜! 诚信如同一盏灯! 诚信的人,有力量。 有了诚信事竟成。
有了诚信成英雄。 我有诚信事事通。
让我们从诚信走向明天! (3) 我是人类美好品德之一 欺诈、财富、声誉总与我格格不入 我走过城市与村庄 穿过沙漠,跃过大海 经过集市、商店、学校 自发的扣击着每一扇心灵之门 如果谁想欺诈 他会很快尝到后果 如果谁为了财富、声誉而把我晾在一旁 他将很快失去财富与声誉 这是我的职责、权利,也是我的义务 所有跟随我的人,就会得到人们的敬仰 而那些鄙视和怀疑我的人 只会落得贫困、悲伤和失败 我不是想存心折磨人 我只是在尽我应尽的责任 如果每个人都能把我这一美好品德记住 也许世界将会更加美好(4) 诚信是金。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一个人有了诚信, 他的生命就会闪光。
诚信是真。 有时候, 幸福围绕在我们周围, 可我们常不自知, 因为我们需要一双慧眼来把世界看得清清楚楚, 真真切切, 但最重要的是彼此都需要诚信, 来达到彼此相互了解, 相互融洽, 相互真诚。
诚信是美, 当代人都追求美, 追求外表的华丽, 漂亮,却忘掉了心灵美, 其实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在漫漫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 中华文化哺育着中华儿女。
诚信是德, 人们常说:"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而我却要说:"诚信也是人与人交往中必不可缺的一种美德。" 生活有了诚信才更加灿烂。
人生有了诚信才更加迷人。 参考资料:诚信的诗歌 内诚于心,外信于人 君妇诚之为贵 民无信不应 诚者,夫之道也,诚者人之道也 走上台,鞠个躬。
说说诚信我真轻松!咋说轻松呢?因为呀,那个一轻松。诚信的人呀就在我心中。
在学校,他爱老师,他刻苦学习很用功。他爱公物,他爱劳动,他处处帮助小同学。
他乐为集体争光荣。诚信早已播种在心中。
诚信如同一团火!诚信如同一棵松!诚信如同一面镜!诚信如同一盏灯!诚信的人,有力量。有了诚信事竟成。
有了诚信成英雄。我有诚信事事通。
让我们从诚信走向明天!七律·诚信 立木悬金取信民,王遵国法统先秦。 若非结义桃园拜,何苦单骑古堡寻。
汉使流年居北海,南雁带书上苑林。 唯夫久别妻甭望,变石难圆未了心。
诚信是金。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一个人有了诚信,他的生命就会闪光。
诚信是真。有时候,幸福围绕在我们周围,可我们常不自知,因为我们需要一双慧眼来把世界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但最重要的是彼此都需要诚信,来达到彼此相互了解,相互融洽,相互真诚。
诚信是美,当代人都追求美,追求外表的华丽,漂亮,却忘掉了心灵美,其实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在漫漫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哺育着中华儿女。
诚信是德,人们常说:"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我却要说:"诚信也是人与人交往中必不可缺的一种美德。" 生活有了诚信才更加灿烂。
人生有了诚信才更加迷人。要生命还可珍贵,医生这个职业就永远倍受崇拜(爱默生) 只有医道高明的医生才懂得何时不开方(格拉西安) 医生是我们文明世界的精华(罗·路·史蒂文森) 大医精诚"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杏林春暖" "杏林春暖",常被用来赞誉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
相传三国时,名医董奉隐居庐山。他为人看病从不收诊金,只要被治愈的病人种植杏树。
几年以后,被治愈者无数,而杏树也有了十余万株,蔚然成林。每当杏熟的时候,董奉便贴出告示,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得用稻谷来换杏。
然后董奉又将收到的稻谷,悉数用于救济穷苦百姓。乡民们敬佩董奉的人品和医德,便写了"杏林春暖。
5.关于“感谢老师”的古诗有哪些 1、《新竹》
清代: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译文:
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2、《远师》
唐代: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译文:
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远禅师,什么时候能再相见呢?
大概要等到我心中没有世俗之事的时候吧。
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4、《听颖师弹琴》
唐代: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译文:
犹如一对亲昵的小儿女轻言细语,卿卿我我聚两个俏冤家暗叙哀曲。豪放得如风展旗是谁正高歌引吭,有勇士似电掣马挥长剑杀敌擒王。
又转成浮云依依柳絮起无根无蒂,没奈何圆天茫茫道路迷宕东宕西。叽叽啾啾分明是烟霞中羽光翻浪,影影绰绰兀立在乔木上百凤朝凰。峭壁悬崖压人来寸步都攀援难上,黑壑深渊崩石下千丈犹轰隆传响。
惭愧呀我空有耳朵一双,对音乐太外行不懂欣赏。听了你这琴声忽柔忽刚,振人起强人坐令人低昂。仓皇中我伸手把琴遮挡,泪潮呀早已经汹涌盈眶。颖师傅好功夫实非寻常,别再把冰与火填我胸膛。
5、《己亥杂诗·其五》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搜狗百科-远师
搜狗百科-听颖师弹琴
搜狗百科-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6.赞美医生的古诗词 悬壶济世
扁鹊再生,在世华佗,救死扶丧,妙手回春
我空虚的心灵,终于不再流泪
期待着雨后,缤纷的彩虹
诉说你我的约定
我不安的脚步,终于可以停歇
主你已为我,摆设了生命的盛宴
与你有约,是永恒的约
彩虹为证,千古不变
我要高歌,为生命喜悦
万物都歌颂你的慈爱
大地诉说你的恩
诗
尊容幸晤礼彬彬,拜读华章沁客心。
弄墨佳珠文苑秀,回春妙手杏林珍。
粗言意浅惭濡帛,雅句情长贵比金。
老凤山深鸣更暖,声声唱彻主旋音。
7.赞扬医生和老师的名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仰止弥高,钻之弥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上联: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
下联: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人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8.关于感恩老师的古诗,要一整首,越多越好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丘处机《报师恩》
一横嘉景日常新。古柏森森四季春。福地清高稀俗事,名坛时复会仙宾。人人尽喜生中国,户户虔心敬上真。唯愿诸公皆省悟,同登无漏出红
龚自珍《乙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9.表达感谢老师的古诗词有哪些 1、《无题》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2、《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唐 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译文:草木凋零是因知宋玉的悲伤,文采洒脱学问渊博可当我师。遥想千秋往事不禁泪洒衣襟,我们虽不同世却是同样失意。故居里你枉然留下斐然文采,巫山去雨旧事难道只是说梦。可叹的是楚宫已经完全消失,有船夫指点遗迹却令人怀疑。
3、《题太公钓渭图》 明代 刘基
璇室群酣夜,璜溪独钓时。
浮云看富贵,流水淡须眉。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译文:他们在美玉装饰的房间里睡的正熟,我独在璜溪垂钓。在把富贵地位看做浮云,时光流逝我的眉毛头发都白了。偶然应验了文王非熊的预言,就被皇帝尊称为老师。做了大夫所获得的荣耀,如同本来就获得了一样。千年之后引起人的思考。
4、《远师》唐 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译文:虽然宦途艰难,荣辱无定,不比一场春梦更长。问自远师:我头发都半白了,但还是满面红尘。也许是我的尘 缘未了吧!所以,让我挂冠去出家,我还是做不到。
5、《新竹》清代 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目录1拼音2概述3《备急千金要方》卷四方之伏龙肝汤 3.1伏龙肝汤的别名3.2处方3.3制法3.4功能主治3.5伏龙肝汤的用法用量3.6附注3.7各家论述3.8摘录 4方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方之伏龙肝汤 4.1伏龙肝汤的别名4.2处方4.3制法4.4功能主治4.5伏龙肝汤的用法用量4.6摘录 5方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名见《千金翼方》卷十八方之伏龙肝汤 5.1伏龙肝汤的别名5.2组成5.3功能主治5.4伏龙肝汤的用法用量5.5附注 6《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方之伏龙肝汤 6.1伏龙肝汤的别名6.2处方6.3功能主治6.4伏龙肝汤的用法用量6.5使用注意6.6各家论述6.7摘录 7《圣济总录》卷四十方之伏龙肝汤 7.1组成7.2制备方法7.3功能主治7.4伏龙肝汤的用法用量 8《圣济总录》卷一五二方之伏龙肝汤 8.1组成8.2制备方法8.3功能主治8.4伏龙肝汤的用法用量 9《圣济总录》卷一五四方之伏龙肝汤 9.1处方9.2制法9.3功能主治9.4伏龙肝汤的用法用量9.5摘录 10《千金翼方》卷十八方之伏龙肝汤 10.1处方10.2功能主治10.3伏龙肝汤的用法用量10.4摘录 11《外台秘要》卷六引《删繁方》之伏龙肝汤 11.1组成11.2制备方法11.3功能主治11.4伏龙肝汤的用法用量11.5用药禁忌 12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一方之伏龙肝汤 12.1伏龙肝汤的别名12.2组成12.3制备方法12.4功能主治12.5伏龙肝汤的用法用量12.6附注 13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伏龙肝汤 1拼音 fú lóng gān tāng
2概述 伏龙肝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首。
3《备急千金要方》卷四方之伏龙肝汤
伏龙肝30克 生地黄15克 生姜15克 甘草 艾叶 赤石脂 桂心各6克
上七味,哎咀。
以水2升,煮取600毫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4方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方之伏龙肝汤
5方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名见《千金翼方》卷十八方之伏龙肝汤
6《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方之伏龙肝汤
7《圣济总录》卷四十方之伏龙肝汤
8《圣济总录》卷一五二方之伏龙肝汤
9《圣济总录》卷一五四方之伏龙肝汤
10《千金翼方》卷十八方之伏龙肝汤
11《外台秘要》卷六引《删繁方》之伏龙肝汤
12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一方之伏龙肝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book/900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