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方三十首、灸法一首)
属性:治小儿身热头痛,饮食不消,腹中胀满,或小腹绞痛,大小便不利,或重下数起,小儿无异疾,惟饮食过度,不知自止,哺乳失节,或惊悸寒热,惟此丸治之不瘥,更可重服。
小儿欲下,是其蒸候;哺食减少,气息不快,夜啼不眠,是腹内不调;悉宜用此丸,不用它药,数用神验。
千金不传方∶(臣亿等详序例中凡云,服紫丸者即前变蒸篇十四味者是也。云服紫丸不下者,服赤丸,赤丸瘥快,病重者当用之,方中并无赤丸,而此用朱砂,又力紧于紫丸,疑此即赤丸也)。巴豆、蕤核仁(各十八铢)麦冬(十铢)甘草(五铢)朱砂、甘遂(各二铢)牡蛎蜡(各八铢)上八味以汤熟洗巴豆,研,新布绞去油,别捣甘草、甘遂、牡蛎、麦门冬下筛讫,研蕤核仁令极熟,乃纳散更捣二千杵。药燥不能丸,更入少蜜足之。半岁儿服如荏子一双,一岁二岁儿服如半麻子一双,三四岁者服如麻子二丸,五六岁者服如大麻子二丸,七岁八岁服如小豆二丸,九岁十岁微大于小豆二丸,常以鸡鸣时服,至日出时不下者,热粥饮数合即下,丸皆双出也。下甚者,饮以冷粥即止。
治小儿胎中宿热,乳母饮食粗恶辛苦,乳汁不起儿,乳哺不为肌肤,心腹痞满,萎黄瘦瘠,四肢痿、缭戾,服之可令充悦方∶芍药、柴胡(各二两)大黄、人参(各一两)干姜(如热以枳实代)甘草(各半两)鳖甲茯苓(各一两半)上八味为末,蜜丸如大豆,服一丸,一岁以上乳服三丸,七岁儿服十丸,日二。
属性:治小儿宿乳不消,腹痛惊啼方。
牛黄(三铢)附子(一枚)真珠、巴豆、杏仁(各一两)上五味捣附子、真珠为末,下筛,别捣巴豆、杏仁令如泥,纳药及牛黄捣一千二百杵,药成,若干入少蜜足之。百日儿服如粟米一丸,三岁儿服如麻子一丸,五六岁儿服如胡豆一丸,日二,先乳哺了服之,膈上下悉当微转,药完出者病愈,散出者更服,以药完出为度。
属性:治小儿宿食癖气痰饮,往来寒热不欲食,消瘦方。
芒硝、大黄(各四两)半夏、甘遂(各二两)代赭(一两)巴豆(二百枚)杏仁(一百二十枚)上七味为末,别捣巴豆杏仁治如膏,旋纳药末捣三千杵,令相和合,强者纳少蜜。百日儿服如胡豆一丸,过百日至一岁服二丸,随儿大小以意节度,当候儿大便中药出为愈,若不出,更服如初。
治八岁以上儿热结痰实,不能食,自下方∶白芍、栀子、知母、大黄(各二两)柴胡(一两六铢)升麻、黄连、黄芩(各二两半)竹叶(切一升半)桔梗(一两半)细辛(十五铢)上十一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去滓,分四服,十岁儿为三服。一本有枳实、杏仁各一两半,无桔梗、黄连。
治十五以下儿热结多痰,食饮减,自下方∶大黄、柴胡、黄芩、枳实(各一两十八铢)升麻、白芍、知母、栀子(各二两半)生姜(十八铢)杏仁(二两)竹叶(切,一升半)上十一味、咀,以水六升半,煮取二升,十岁至十五者分三服。
属性:治小儿结实,乳食不消,心腹痛方。
牛黄、太山甘遂(各半两)真珠(六铢)杏仁、芍药、黄芩(各一两)巴豆(十八铢)上七味为末蜜丸,一岁儿饮服如麻子二丸,但随大小加减之。
属性:治少小癖实壮热,食不消化,中恶忤气方。
牛黄、浓朴、茯苓、桂心、白芍、干姜(各半两)麦曲、柴胡、大黄、鳖甲、枳实、川芎(各一两)上十二味为末,蜜丸如小豆大,日三服,以意量之。
属性:治小儿心下痞,痰癖结聚,腹大胀满,身体壮热,不欲哺乳方。
芫花、黄芩(各一两)大黄、雄黄(各二两半)上四味为末,蜜和更捣一千杵,三岁儿至一岁以下服如粟米一丸,欲服丸纳儿喉中,令母与乳。若长服消病者,当以意消息与服之,与乳哺相避。
属性:治小儿痰实结聚,宿癖羸露,不能饮食方。
真珠(半两)麦冬(一两)蕤仁(二百枚)巴豆(四十枚)上四味为末蜜丸,期岁儿服二丸如小豆大,二百日儿服如麻子二丸,渐增以知为度,当下病赤黄白黑葵汁,下勿绝药,病尽下自止。久服使小儿肥白,甚验。
属性:治少小腹中结坚,胁下有疹,手足烦热方。
鳖甲、白芍、大黄(各三十铢)茯苓、柴胡、干姜(各二十四铢)桂心(六铢)虫蛴螬(各二十枚)上九味以末蜜和,服如梧子七丸,渐渐加之,以知为度。
属性:治小儿痞气,胁下腹中有积聚坚痛方。
鳖头(一枚)甘皮(半两)虻虫、虫、桃仁(各十八铢)上五味为末蜜丸,服如小豆二丸,日三,大便不利,加大黄十八铢,以知为度。
治小儿羸瘦,宜常服不妨乳方∶甘草五两为末蜜丸,一岁儿如小豆十丸,日三,服尽即更合。
属性:治小儿五六日不食,气逆方。
桂心、人参(各半两)橘皮(三两)黍米(五合)成箨薤(五两)上五味、咀,以水七升先煮药,煎取二升,次下薤米,米熟药成,稍稍服之。
属性:治少小胃气不调,不嗜食生肌肉方。
干地黄、大黄(各一两六铢)茯苓(十八铢)当归、柴胡、杏仁(各半两)上六味为末,以蜜丸如麻子大,服五丸,日三。
属性:治少小胁下有气内痛,喘逆气息难,往来寒热,羸瘦不食方。
马通中粟(十八铢)杏仁、紫菀、细辛(各半两)五味子、石膏、秦艽、半夏、茯苓(各六铢)上九味为末蜜丸,服如小豆十丸,日三,不知加至二十丸。
治少小腹胀满方∶烧父母指甲灰,乳头上饮之。
又方、韭根汁和猪脂,煎细细服之。
又方、车毂中脂和轮下土如弹丸,吞之立愈。
又方、米粉、盐等分,炒变色,腹上摩之。
属性:治小儿胎寒KT、啼,腹中痛,舌上黑,青涎下方(一名黑丸)。
当归、野狼毒(各九铢)吴茱萸(一作杏仁)川椒(各半两)细辛、干姜、附子(各十八铢)巴豆(十枚)豉(七合)上九味捣八种下筛,秤药末令足,研巴豆如膏,稍稍纳药末,捣令相得,蜜和,桑杯盛,蒸五升米饭,下出捣一千杵,一月儿服如黍米一丸,日一夜二,不知稍加,以知为度,亦治水癖。
属性:治小儿胎寒KT、啼,惊痫腹胀,不嗜食,大便青黄,并大人虚冷内冷,或有实不可吐下方。
腹内温为治小儿忽患腹痛,夭矫汗出,名曰胎寒方∶煮梨叶浓汁七合,可三四度饮之。
属性:治小儿暴腹满欲死方。
半夏随多少,微火炮之,捣末,酒和服如粟米粒大五丸,日三,立愈。
治小儿霍乱吐痢方∶人参(一两)浓朴、甘草(各半两)白术(十八铢)上四味、咀,以水二升二合,煮取半升,六十日儿服一合,百日儿分三服,期岁儿分二服,中间隔乳服之。乳母忌生冷油腻等。一方加干姜一分或加生姜三分。
属性:治毒瓦斯吐下,腹胀逆害乳哺方。
藿香(一两)生姜(三两)青竹茹、甘草(各半两)上四味、咀,以水二升,煮取八合,每服一合,日三,有热加升麻半两。
治孩子霍乱已用立验方∶人参、芦箨(各半两)扁豆藤(二两)仓米(一撮)上四味、咀,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分温服。
又方、人参(一两)木瓜(一枚)仓米(一撮)上三味、咀,以水煮分服,以意量之,立效。
治小儿霍乱方∶牛涎灌口中一合。
又方、研尿滓,乳上服之。
治少小吐痢方∶乱发(半两烧灰)鹿角(六铢)上二味为末,米汁服一刀圭,日三服。
治小儿癖,灸两乳下一寸各三壮。
●:.com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按牲畜叫声和发病形态命名的痫病·五痫 4.1马、羊、鸡、猪、牛等五痫4.2犬、羊、牛、鸡、猪等五痫 5按五脏分属命名·五痫 5.1肝痫5.2心痫5.3脾痫5.4肺痫5.5肾痫 6风痫、食痫、惊痫、痰痫、饮痫·五痫 6.1风痫6.2食痫6.3惊痫6.4痰痫6.5饮痫 7参考资料附:1治疗五痫的穴位2治疗五痫的方剂3治疗五痫的中成药4五痫相关药物5古籍中的五痫 1拼音 wǔ xián
2英文参考 five s of epilepsy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概述 五痫为病证名[1]。古代对各种痫证的统称[1]。见《景岳全书·癫痫》
4按牲畜叫声和发病形态命名的痫病·五痫 五痫为按牲畜叫声和发病形态命名的痫病[1]。《丹溪心法》、《古今医鉴》等均认为痫病发作时的似猪羊叫声,为痰涎阻塞诸窍所致,治法不需细分[1]。
5按五脏分属命名·五痫 五痫按五脏分属命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指五脏痫(《婴童百问·惊痫》)[1]。即肝痫、心痫、脾痫、肺痫、肾痫。
6风痫、食痫、惊痫、痰痫、饮痫·五痫 五痫指风痫、食痫、惊痫、痰痫、饮痫等五种[1]。
7
……
治两胁疼痛:枳实50克 白芍药(炒)、川芎、人参各25克.为末 空心姜、枣汤调二钱服 酒亦可.(《卫生易简方》)
治奔豚气痛:枳实炙为末.饮下方寸匕 日三夜一.(《外台》)
枳实的副作用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酸橙果皮含挥发油、黄酮苷(主要为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野漆树苷及忍冬苷等)、N-甲基酪胺、对羟福林、去甲肾上腺素、色胺诺林等。另外,尚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核黄素、钙、磷、铁等。
药理作用:枳实能缓解乙酰胆碱或氯化钡所致的小肠痉挛,可使胃肠收缩节律增加;枳实能使胆囊收缩、奥狄氏括约肌张力增加;枳实、枳壳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枳实与枳壳具有抗溃疡作用;枳实或枳壳煎剂对已孕、未孕小白鼠离体子宫有抑制作用,对已孕、未孕家兔离体、在位子宫均呈兴奋作用;枳实、枳壳煎剂或酊剂静脉注射对动物离体心脏有强心作用,枳实注射液静脉注射能增加冠脉、脑、肾血流量,降低脑、肾血管阻力,枳实煎剂及枳壳的乙醇提取液给麻醉犬、兔静脉注射有明显的升高血压作用。
临床研究:以枳实通降汤(枳实、代赭石、蒲公英、白术、党参等)加减,每日1剂,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总有效率97.62%(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0:637);枳实理中汤加味(枳实、白术、党参、干姜、甘草等)水煎服,治疗胃下垂40例,总有效率为90%(吉林中医药2000,4:25);以乌梅枳实散(两药各100g)研为细末,每天服2次,每次5—8g,治疗子宫脱垂有良效(河南中医,1987,5:45);以枳实30g,葶苈子30—50g,大枣15枚,水煎每日1剂,治疗心力衰竭50例次,总有效率为96%(中医杂志,1989,2:50)。另有用枳实为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冠心病心绞痛,以枳实注射液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休克等。
【 副作用 】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枳实、枳壳无毒。
《得配本草》:枳实“大损真元,非邪实者,不可误用”。
(二)毒理试验
LD50:其注射液小鼠静注的LD50为71.8 g/kg±6.5g/kg。
毒性反应: ?枳实注射液给麻醉犬静注半小时内累积达2g/kg时,未发现有副作用。少数动物服药量过大有胃肠膨胀和大量流涎现象。
说明毒性很小。
(三)临床观察
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脾虚泄泻病人腹胀用了枳实有时会感到胀气加重。枳实是破气药,所以一般用于实证气滞腹胀,而不用于气虚腹胀。枳壳一般也以用于实证气滞腹胀为宜,虚证腹胀也可使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涂或炒热熨。
【注意 】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
①《医学入门》:"虚而久病,不可惧服。"
②《本草备要》:"孕妇及气虚人忌用。"
③《得配本草》:"大损真元,非邪实者,不可误用。"
枳实的食用方法
(一)养生药膳
牛肚枳实砂仁汤
原料:牛肚250克,枳实12克,砂仁2克,盐适量。
做法;牛肚洗净,切条备用。 ?锅中加入适量水,放入砂仁、枳实和牛肚后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继续煮约2小时。 食用时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药膳功效:本汤有健脾补气之功效,尤其适用于脾胃不调、脘腹胀满、胃下垂等患者服用。
油焖枳实萝卜
原料:枳实10克,白萝卜、虾米、植物油、葱、姜、盐各适量。
做法:枳实以水煎汁,滤渣后备用;白萝卜洗净,切块;葱、姜洗净切丝。 锅中加入适量油烧热,下入虾米、萝卜翻炒片刻,浇入药汁,煨至极烂。加入葱、姜、盐调味即可。
药膳功效:本菜有润肠通便之功效,尤其适用于食欲不振、便秘者服用。
(二)方剂制剂
枳实汤
【处方】枳实(去瓤,麸炒)15克,厚朴(姜制,炒)30克,大黄(酒蒸)甘草(炙)各9克,桂心(不见火)7.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腹胀发热,大便秘结,脉洪数。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呕者,加半夏30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枳实丸
【处方】枳实45克,菊花、蛇床子、防风、白薇、浮萍、蒺藜子各30克,天雄、麻黄、漏芦各15克。
【制法】上药十味,研末,蜜和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 治小儿风热侵袭肌肤,痒痛如疥,搔之汁出,遍身痞癗如麻豆粒,年年喜发,面目虚肥,手足干枯,毛发细黄,肌肤不光泽,鼻气不利。
【用法用量】五岁小儿饮服10丸,加至20丸,一日二次,五岁以上者,随意加之。儿大者,可为散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五
枳实酒
【处方】枳实不拘多少(面炒黄,切片,去粗皮)。
【功能主治】治遍身白疹,瘙痒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酒浸少时,去枳实,但饮酒最妙。用水煎枳实,洗患处尤佳。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引《简易方》
瓜蒌枳实汤
【处方】瓜蒌(去壳)、枳实(麸炒)、桔梗(去芦)、茯苓(去皮)、贝母(去心)、陈皮、片芩(去朽)、山栀各3克 ,当归1.8克,砂仁、木香各1.5克,甘草0.9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理气止痛。治痰结咯吐不出,胸膈作痛,不能转侧,或痰结胸隔满闷,寒热气急,并痰迷心窍,不能言语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煎,人竹沥,姜汁少许,同服。
痰迷心窍,不能言语,加石菖蒲,去木香;气喘,加桑白皮、苏子。外用姜滓揉擦痛处。
【摘录】《万病回春》卷二
枳实薤白桂枝汤
…… [内容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book/899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备急千金要方卷七风毒香港脚方诸膏第五
下一篇: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妇人方中中风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