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传统经典诵读
大道家园
传统典籍
综合浏览区
羲黄大学
文始法脉
道德经集释
药食同源
饮食营养
春季食疗
夏季食疗
秋季食疗
冬季食疗
能不能吃
推拿艾灸
推拿
艾灸
拔罐
药浴
药酒
健康综合
刮痧
诸子百家
儒家
历史探究
宗祠传统
道家
诗词歌赋
古玩字画
国学文化
生肖星座
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
黄道吉日
搬家吉日
开业吉日
装修吉日
嫁娶吉日
道德经集释
实修打卡圈
每日小打卡
登录
中药材
红子根
《中药大辞典》:红子根拼音注音 : Hónɡ Zǐ Gēn出处 : 《分类草药性》来源 : 为蔷薇科植物火棘的根。9~10月采挖,洗净,晒干。性味 : 《四川中药志》:"性平,味酸涩,无毒。"注意 : 《重庆草药》:"孕妇禁用,气虚者慎服。
《四川中药志》:"性平
味酸涩
2023-05-03
红天葵
《中药大辞典》:红天葵拼音注音 : Hónɡ Tiān Kuí别名 : 紫背天葵、红叶、散血子、龙虎叶(《广西药植名录》),夜渡红、红水葵(《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出处 : 《广西药植名录》来源 : 为秋海棠科植物紫背天葵的球茎或全株。春
甘
凉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
2023-05-03
红半边莲
《中药大辞典》:红半边莲拼音注音 : Hónɡ Bàn Biān Lián别名 : 半边风、山蚂蝗、红莲(《广西药植名录》),鬼边榜、大半边莲(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肉半边莲(《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出处 : 《广西药植名录》来源
《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酸涩
凉"
2023-05-03
灰贯众
《中药大辞典》:灰贯众拼音注音 : Huī Guàn Zhònɡ别名 : 蜈蚣草出处 : 《湖南药物志》来源 : 为鳞毛蕨科植物对生耳蕨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生境分布 : 生石灰岩缝中。分布云南、四川、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台湾
酸涩
微寒
2023-05-03
鬼箭羽
《中药大辞典》:鬼箭羽拼音注音 : Guǐ Jiàn Yǔ别名 : 卫矛、鬼箭(《本经》),神箭(《广雅》),六月凌(《植物名实图考》),八树、四棱锋、芸杨,鬼见愁(《中国树木分类学》),四面锋、篦箕柴(《浙江中药手册》),风枪林(《中国药
苦
寒①《本经》:"味苦
2023-05-02
福建胡颓子叶
拼音注音 : Fú Jiàn Hú Tuí Zǐ Yè出处 : 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来源 : 为胡颓子科植物福建胡颓子的叶片。原形态 : 植物形态详"白叶刺根"条。性味 : 酸涩,平。功能主治 : 下气定喘。治哮喘。复方 : 治哮喘:
酸涩
平
2023-05-02
番石榴干
《中药大辞典》:番石榴干拼音注音 : Fān Shí Liu Gān出处 : 《广西中药志》来源 : 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未成熟的干燥幼果。夏、秋采收,晒干。产广东、广西等地。生境分布 : 分布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福建等地。原形态 :
《广东中药》Ⅱ:"酸涩
温"
2023-05-02
大金香炉
《中药大辞典》:大金香炉拼音注音 : Dà Jīn Xiānɡ Lú别名 : 假豆稔(《南宁市药物志》),豹牙郎、石老虎(《广西药植名录》),白爆牙郎(《广西中草药》)。出处 : 《南宁市药物志》来源 : 为野牡丹科植物展毛野牡丹的根或叶。
《广西中草药》:"甘酸涩
微温
2023-05-01
地红子根
《中药大辞典》:地红子根拼音注音 : Dì Hónɡ Zǐ Gēn出处 : 《贵州民间药物》来源 : 为蔷薇科植物小叶平枝灰栒子的根。全年可采。生境分布 : 生于山野。分布四川、湖北、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 : 小叶平枝灰栒子,又名:矮红子
性凉
味酸涩
2023-05-01
地涩涩
《中药大辞典》:地涩涩拼音注音 : Dì Sè Sè别名 : 仙桃草、养皮草(《陕西中草药》)。出处 : 《陕西草药》来源 : 为玄参种植物小婆婆纳果实中有虫瘿的全草。6~7月采收果实中有虫瘿的全草,蒸后晒干或鲜用。生境分布 : 生于高山林
①《陕西中草药》:"味甘苦涩
性平"②《陕西草药》:"味酸涩
2023-05-01
冬里麻
《中药大辞典》:冬里麻拼音注音 : Dōnɡ Lǐ Má别名 : 柳莓(《植物学大辞典》),水麻(《中国树木分类学》),水麻柳(《贵州植药调查》),水苏麻(《贵州草药》)。出处 : 《峨嵋药植》来源 : 为荨麻科植物水麻的枝叶、根。全年可采
甘
凉①《贵州植药调查》:"酸涩
2023-05-01
醋柳果
拼音注音 : Cù Liǔ Guǒ别名 : 沙枣(《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大尔卜兴(藏名)。出处 : 《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 : 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棘的果实。10~11月采摘成熟果实,晒干。生境分布 : 生于河边、沙土环境。分布华北、西北及
《西藏常用中草药》:"性温
味酸涩"
2023-05-01
赤阳子
《中药大辞典》:赤阳子拼音注音 : Chì Yánɡ Zǐ别名 : 救军粮、赤果、纯阳子、火把果(《滇南本草》),红子(《分类草药性》),救兵粮(《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水沙子(《四川中药志》)。出处 : 《滇南本草》来源 : 为蔷薇科植
①《滇南本草》:"味甘酸"②《四川中药志》:"性平
味酸涩
2023-05-01
刺梨根
《中药大辞典》:刺梨根拼音注音 : Cì Lí Gēn别名 : 茨藜子根(《天宝本草》),茨藜根(《贵阳民间药草》)。出处 : 《草木便方》来源 : 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根。7~8月采。化学成分 : 根、茎均含鞣质。四川产的根皮含鞣质。又含维
甘酸
平①《草木便方》:"甘酸
2023-04-30
刺梨
《中药大辞典》:刺梨拼音注音 : Cì Lí别名 : 茨梨(《分类草药性》),文先果(《四川中药志》),团糖二(《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 : 《纲目拾遗》来源 : 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果实。生境分布 : 生长于中山及低山地区的沟旁、路边或灌
《宦游笔记》:"味甘而酸涩"
C
2023-04-30
白梅花
拼音注音 : Bái Méi Huā别名 : 绿萼梅(《纲目拾遗》),绿梅花(《药材学》)。出处 : 《纲目》来源 : 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花蕾。1~2月间采集含苞待放的花蕾,摊置席上,晒干。雨天可用炭火烘干。性状 : 干燥花蕾,呈圆球形,直径
酸涩
平①《纲目》:"微酸
2023-04-30
白梅
《中药大辞典》:白梅拼音注音 : Bái Méi别名 : 盐梅(《尚书》),霜梅(《纲目》),白霜梅(《本草便读》)。出处 : 《本草经集注》来源 : 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未成熟果实,经盐渍而成。性味 : 酸涩咸,平。①《日华子本草》:"暖,无
酸涩咸
平①《日华子本草》:"暖
2023-04-30
白叶刺根
拼音注音 : Bái Yè Cì Gēn出处 : 福建来源 : 为胡颓子科植物福建胡颓子的根。生境分布 : 生于山野。分布福建、台湾一带。原形态 : 福建胡颓子,又名:椬梧。常绿直立灌木,高1~2米。枝具长棘刺,幼枝被褐色鳞片。叶亚革质,倒
酸涩
平
2023-04-29
扁藤
《中药大辞典》:扁藤拼音注音 : Biǎn Ténɡ别名 : 腰带藤、羊带风(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扁骨风(《广西中草药》)。出处 :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 : 为葡萄科植物扁担藤的藤茎及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生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微涩
温"②《广西中草药》:"酸涩
2023-04-29
矮杨梅
拼音注音 : ǎi Yánɡ Méi别名 : 杨梅(《云南中草药》)。出处 : 《云南中草药》来源 : 为杨梅科植物矮杨梅的根皮、茎皮或果实。根: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果实:夏季采摘,鲜用。生境分布 : 生于山坡林缘及灌木丛中。分布云南、贵州
①《云南中草药》:"根皮:涩
凉果:酸
2023-04-29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中药材热门文章
1
民间大医董草原揭露治癌思路和方法
2
常吃芡实无湿气脾胃强健肾气足
3
蛇疙瘩
4
蒌叶
5
鸟不企
6
轮叶棘豆
7
刺蒺藜
8
刺竹笋
9
竹叶心
10
大青木
站长推荐
大道家园免费送书啦!!!
为你揭开神秘的修行之路!
道家“丹道密授”
点击获取免费学习方式
万法之王-无为法真传
适合高端人士学习
张三丰《无根树》
道家大成净土法
改命、养性有免费学习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