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Bái Yánɡ Yè
出处 : 《唐本草》
来源 : 为杨柳科植物山杨的叶。
功能主治 : 《纲目》:"治龋齿,煎水含漱。又治骨疽久发,骨从中出,频捣敷之。"
复方 : 治臆疮腿:白杨新叶,用手指打数十下,使叶熟软,以背面贴患处,每个疮面贴一叶。(《河北中医药集锦》)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拼音注音 : Bái Yánɡ Yè
出处 : 出自《唐本草》。
来源 :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杨柳科植物山杨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pulus davidiana Dode;[P.tremela L.var.davidiana(Dode)Schneid.]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嫩叶,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3800m的山坡、山脊和沟谷地带,常形成小面积纯林或与其他树种形成混交林。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
原形态 : 乔木,高15-30m。树干不直,雌株更歪斜,树皮白色至灰白色。芽卵圆形,密被白绒毛,后局部或全部脱落。萌枝和长枝叶卵圆形,掌状3-5浅裂,长4-10cm,宽3-8m,初时两面被白绒毛,后上面脱落;短枝叶较小,长4-8m,宽2-5cm,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形,先端钝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上面光滑,下面具白色绒毛;叶柄短于或等于叶片,略侧扁,被白绒毛;叶缘具深波状牙齿。雄花序长3-6cm;花序轴有毛,苞片膜质,宽椭圆形,边缘有齿牙和长毛;花盘有短梗;雄蕊8-10,花药紫红色;雌花序长5-10cm,花序轴具毛,雌蕊具短柄,花柱短,柱头2,有淡黄色长裂片。蒴果细圆锥形,2瓣裂,无毛。花期4-5月,果期5月。
药理作用 : 白杨叶提取物对铜绿色单孢菌(绿脓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性味 : 苦;性寒
功能主治 : 祛风止痛;解毒敛疮。主龋齿疼痛;骨疽;臁疮。
用法用量 : 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或捣敷;或贴敷。
各家论述 : 《纲目》:治龋齿,煎水含漱。又治骨疽久发,骨从中出,频捣敷之。
摘录 : 《中华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ai/66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白杜鹃花
下一篇: 白杨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