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Liǔ Gēn
别名 : 杨柳须(《天宝本草》),水柳须(《中医药实验研究》),红龙须(《修订增补天宝本草》),分水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青龙须(《四川中药志》)。
出处 : 《分类本草》
来源 : 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根及根须。全年可采。
性味 : 苦,寒。①《滇南本草》:"味苦,寒。"②《滇南本草图说》:"味甘,寒,无毒。"
功能主治 : 利水,通淋,祛风,除湿。治淋病,白浊,水肿,黄疸,风湿疼痛,黄水湿疮,牙痛,烫伤。①《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②《滇南本草图说》:"治大肠下血。"③《纲目》:"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④《草木便方》:"祛风除湿,疗热痢,崩、带,四肢拘挛,筋疼,汤火,牙痛。"⑤《分类草药性》:"治水肿。"⑥《中医药实验研究》:"治黄水湿疮,痔疮,淋浊茎中痒。"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熏或酒煮温熨。
复方 : ①治黄水湿疮:水柳须烧存性,研末,麻油调涂。(《中医药实验研宄》)②治耳痛有脓不出,及痈已结聚:柳根细切,熟捶,封之,以帛掩,燥即易之。(《斗门方》)③治痔疮:水柳须二、三两。水煎滚,加入皮硝三钱,再煎数滚,倾入罐或盆内;另用圆桶一只,将罐放桶中,坐桶上,使药气熏入肛内,水冷为止,渣再煎,日熏二次。(《中医药实验研究》)④治风火牙痛:水柳须五钱至七钱。猪精肉二、三两炖汤,以汤煎药服。(《中医药实验研究》)⑤治瘿病:柳根三十斤。以水一斛,煮得五斗,同米三斗酿之,酒成,先食服一升,日三。(《姚僧坦集验方》)⑥治血崩:红龙须五钱。甜酒一杯煮服。(《贵州中医验方秘方》)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拼音注音 : Liǔ Gēn
别名 : 杨柳须、水柳须、红龙须、青龙须
出处 : 出自《证类本草》
来源 : 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根及根须。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ix babylonica L.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耐水湿,也能生于旱处。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及黄河流域,其他各地均有栽培。
原形态 : 乔木,高可达18m,树冠开展疏散。树皮灰黑色,不规则开裂;枝细,下垂,无毛。芽线形,先端急尖。叶狭披针形,长9-16cm,宽0.5-1.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叶柄长(3-)5-10mm,有短柔毛;托叶仅生在萌发枝上。花序先叶或与叶同时开放;雄花序长1.5-3cm,有短梗,轴有毛;雄蕊2,花药红黄色;苞片披针形,外面有毛;腺体2;雌花序长达2-5cm,有梗,基部有3-4小叶,轴有毛;子房椭圆形,无柄或近无柄,花柱短,柱头2-4深裂;苞片披针形,外面有毛;腺体有1。蒴果长3-4月,花期3-4月,果期4-5月。
性状 : 性状鉴别 须根条众多细长,呈不规则尾巴状,多弯曲,有分枝,表面紫棕色至深褐色,较粗糙,有纵沟及根毛,外皮剥落后露出浅棕色内皮和木部。质脆,易折断,断纤维性。气微,味涩。
性味 : 苦;性寒
功能主治 : 利水通淋;祛风除痛;泻火解毒。主淋证;白浊;水肿;黄疸;痢疾;白带;风湿疼痛;黄水疮;牙痛;烫伤;乳痈。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酒煮温熨。
各家论述 : 1.《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2.《滇南本草图说》:治大肠下血。3.《纲目》: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4.《草木便方》:祛风除湿,疗热痢,崩、带,四肢拘挛,筋疼,汤火,牙痛。5.《分类草药性》:治水肿。6.《中医药实验研究》:治黄水湿疮,痔疮,淋浊茎中痒。
摘录 : 《中华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ai/259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柳树寄生
下一篇: 柳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