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药材

苦芺

中医世家 2023-05-04 11:12:00

拼音注音 : Kǔ ǎo

别名 : 钩芺、苦板、苦菜、败酱、败酱草

英文名 : Herb of Linearleaf Thitle

出处 : 出自《本草经集注》。1.《尔雅》郭璞注:钩芺,大如拇指,中空,茎头有薹似蓟,初生可食。2.陶弘景:苦芺,处处有之,人取茎生食之。五月五日采,暴干。3.《唐本草》:苦芺,今人以为漏芦,非也。4.《食疗本草》:苦芺,生食治漆疮。不堪多食尔。5.《蜀本草》:《图经》有云,苦芺子若猫蓟,茎圆无刺。所在下湿地有之。6.《本草纲目》:《尔雅》钩芺,即此苦芺也。许

来源 :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蒙山莴苣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ctuca tatarica (L.) C.A. Mey.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净泥土,晒干。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粘土或砂质土壤上,常风于河边、湖边。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西北等地。

原形态 : 蒙山莴苣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分枝。叶互生;下部叶长圆形,灰绿色,基部收窄,半抱茎,羽状或倒向羽状深裂或浅裂,质厚,稍肉质;茎中部叶与下部叶同形,但披针形或狭披针形,不分裂,全缘;上部叶全缘,抱茎;有时全部叶全缘而不分裂。头状花序多数,有20个小花,在茎枝顶端排成开展圆锥状花序;舌状花紫色或淡紫色。瘦果长圆状条形,秒压扁或不扁,灰色至黑色,无边缘或有不明显的狭窄边缘,有5-7条纵肋,果颈渐窄,较长,灰白色,冠毛白色。

化学成分 : 开花的地上部分含山莴苣苦素(lactupicrin),山莴苣素(lactucin),α-香树脂醇(α-amyrin)[1]。

性味 : 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暑热烦闷;津疮;丹毒;痈肿;痔疮;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痛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或生嚼。外用:适量,捣敷;或烧灰敷;或煎汤洗。

各家论述 : 1.《名医别录》:主面目通身漆疮。2.陶弘景:烧作灰以疗金疮。3.《日华子本草》:治丹毒。4.汪颖《食物本草》:煎汤洗痔。5.《本草纲目》:下气,解热。6.《医林纂要》:解暑去热。7.《湖南药物志》:破宿血,生新血,解热毒,利胸膈,除烦闷,补虚损。8.《广西药植名录》:凉血,止血,活血,解毒。

摘录 : 《中华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ai/257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