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Tiě Jiǎo Fènɡ Wěi Cǎo
别名 : 石林珠、金星草、止血草、洞里仙、鸡毛草、石蜈蚣、乌骨草、鹿仙草
来源 : 蕨类铁角蕨科铁角蕨属植物铁角蕨Asplenium trichomanes 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 : 淡,凉。
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调经止血,收敛止带。用于小儿高热,白带,月经不调;外用治烧烫伤,外伤出血,疔疮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 0.3~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 :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注音 : Tiě Jiǎo Fènɡ Wěi Cǎo
别名 : 石林珠(《峨嵋药植》),瓜子莲(《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猪宗七(《陕西中草药》)。
出处 : 《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 : 为铁角蕨科植物铁角蕨的带根全草。
生境分布 : 生于山沟中石上。分布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台湾、河南、陕西、山西等地。
原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13~35厘米。根茎短,密被粗筛孔状鳞片。叶簇生;叶柄长3~10厘米,褐色或黑褐色有光泽;一次羽状复叶,线状披针形,长10~25厘米,宽约1.2~1.5厘米,两端稍渐狭;羽片疏生,20对左右,有极短小柄,斜卵形或扇状椭圆形,长5~6毫米,先端钝形,前缘有细齿,基部广楔形;叶稍呈草质,表面浓绿色。孢子囊群线形,每羽片上有6~8枚,与中脉略成斜交,囊群盖同形。
药理作用 : 叶含粘液质。作用参见"猪鬃草"条。
性味 : 《陕西中草药》:"味淡,性平。"
功能主治 : 清热,渗湿,止血,散瘀。治痢疾,淋病,白带,月经不调,疮疖疔毒,跌打腰痛。①《植物名实图考》:"治红白痢,连根叶酒煎服。"②《峨嵋药植》:"治跌打损伤及腰痛,浸酒服。"③《广西药植名录》:"外用止血,治火伤。"④《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疔疮热疖,捣烂敷。"⑤《陕西中草药》:"利水,通淋,补肾,调经。治小便淋涩,月经不调,白带,遗精,阴虚盗汗。"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4钱;或浸酒。外用:捣敷。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拼音注音 : Tiě Jiǎo Fènɡ Wěi Cǎo
别名 : 石林珠、瓜子莲、猪宗七、猪鬃七、篦子草、蜈蚣草、石间生、对月草、洞里仙、石蜈蚣、石壁连、一扫光、猪毛七、铁线蕨、蜈蚣赶蛇、蕨萁
英文名 : Herb of Common Maidenhair Spleenwort
出处 : 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 : 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铁角蕨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lenium trichomanes 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2400m的密林下、山谷石岩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新疆等地。
原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13-35cm。根茎短,密被粗筛孔状鳞片。叶簇生;叶柄长3-10cm,褐色或黑褐色有光泽;一次羽状复叶,线状披针形,长10-25cm,宽约1.2-1.5cm,两端稍渐狭;羽片疏生,20对左右,有极短小柄,斜卵形或扇状椭圆形,长5-6mm,先端钝形,前缘有细齿,基部广楔形;叶稍呈草质,表面浓绿色。孢子囊群线形,每羽片上有6-8枚,与中脉略成斜交,囊群盖同形。
性状 : 性状鉴别 全草长约20cm。根茎短,被有多数黑褐色鳞片,下部丛生极纤细的须根。叶簇生;叶柄与叶轴呈细长扁圆柱形,直径约1mm,栗褐色而为光泽,有纵沟,上面两侧常可见全缘的膜质狭翅,质脆,易折断,断面常中空;叶片条状披针形,长约15cm,小羽片黄棕色,多已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开后呈斜卵形或扇状椭圆形,两侧边缘有小钝齿,背面可见孢子囊群。气无,味淡。
化学成分 : 含C24-C31及C33的正烷烃和三萜类化合物:22(29)-何帕烯[22(29)-hopene]。又含黄酮类成分:山柰酚-3,7-二鼠李糖甙(kaempferol-3,7-dirhamnoside),山柰酚-3-O-α-L-鼠李糖-7-O-α-L-阿拉伯糖甙(kaempferol-3-O-α-L-rhamnoside-7-O-α-L-arabinoside),山柰酚-3-O-α-L-阿拉伯糖-7-O-α-L-鼠李糖甙(kaempferol-3-O-α-L-arabinoside-7-O-α-L-rhamnoside),芸香甙(urtin)。还含酚酸化合物:儿茶酚(catechol),没食子酸(gallic acid),焦性没食子酚(pyrogallol)。
药理作用 : 叶含粘液质。作用参见猪鬃草条。
归经 : 心;脾经
性味 : 淡;平;凉
功能主治 :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调经止血。主小儿高热惊风;肾炎水肿;食积腹泻;痢疾;咳嗽;咯血;月经不调;白带;疮疖肿毒;毒蛇咬伤;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 : 1.《植物名实图考》:治红白痢,连根叶酒煎服。2.《峨嵋药植》:治跌打损伤及腰痛,浸酒服。3.《广西药植名录》:外用止血,治火伤。4.《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疔疮热疖,捣烂敷。5.《陕西中草药》:利水,通淋,补肾,调经。治小便淋涩,月经不调,白带,遗精,阴虚盗汗。
摘录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ai/249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铁线草
下一篇: 乌脚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