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药材

皮哨子

中医世家 2023-05-04 09:14:40

《中药大辞典》:皮哨子

拼音注音 : Pí Shào Zi

别名 : 无患子(《滇南本草》整理本),油患子(四川)。

出处 : 《滇南本草》

来源 : 为无患子科植物川滇无患子的果皮或种子。

生境分布 : 生于密林、沟谷、田边或疏林中。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原形态 : 落叶乔木,高10~15米。枝有暗黄色皮孔,新生枝被暗黄灰色短柔毛。双数羽状复叶,互生,连柄长20~35厘米。小叶8~14,卵形至长椭圆形,长6~14厘米,宽2.5~6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或钝,两侧不对称,全缘,两面沿脉被疏短毛。花杂性异株;圆锥花序顶生,长12~25厘米,与花柄同被短柔毛;花小,白色;萼片5,卵形,基部暗紫色,边缘近膜质,有缘毛;花瓣通常4,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4~5毫米;花盘偏于一侧;雄蕊8。比花瓣短:子房密被毛。核果球形,平滑,径15~18毫米,果皮肉质;种子黑褐色,光亮。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化学成分 : 种子含油15%。

性味 : 《滇南本草》:"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 : 治疝气,疥癞。①《滇南本草》:"皮:治膀胱疝气疼痛。子壳:杀虫。"②《滇南本草图说》:"治七疝肝气症,狐疝用茴香为使;水疝用陈皮为使;余者引用橘核为使;烧灰吹鼻,治诸虫入脑。"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5钱;或炮熟食,3~7粒。

复方 : 治疥癞、头虱:皮哨子种子,煎水外洗。(《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皮哨子

拼音注音 : Pí Shào Zi

别名 : 菩提珠。

英文名 : Seed of Delavay Soapberry

出处 : 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 : 药材基源:为无患子科植物川滇无患子的果实或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pindus delavayi(Franch.) Radlk.[Pancovia delavayi Franch.]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果实,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2600m处的密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西部、四川、贵州、云南。

原形态 : 川滇无患子 落叶乔木,高10m以上。树皮黑褐色;小枝被短柔毛。偶数现状复叶,互生;叶连柄长25-35cm或更长,叶轴有疏柔毛;小叶4-6对,很少7对,对生或有时近互生;小叶柄通常短于1cm;小叶片纸质,卵形或卵状长圆形,两侧常不对称,长6-14cm,宽2.5-5cm,先端短尖,基部钝,上面仅中脉和侧脉上有柔毛,下面被疏柔毛或近无毛。聚伞圆锥花序顶生,常三回分枝,被柔毛;花两侧对称,花蕾球形,花梗长约2mm;萼片5,小的阔卵形,长2-2.5mm,大的长圆形,长约3.5mm,外面基部和边缘被柔毛;花瓣4(极少5或6),狭披针形,长约5.5mm,鳞片大型,边缘密被长柔毛;花盘半月状,肥厚;雄蕊8,稍伸出。果的发育果爿近球形,直径约2.2cm,黄色。花期夏初,果期秋末。

化学成分 : 果皮含皮哨子甙(pyishiauosid)Ⅰb、Ⅱ、Ⅲa、Ⅳa、Ⅳb,皂甙(sapoin)A、C,无患于属皂甙(sapindoside)A、B,无患子皂甙(mukurozisaponin)X、Y1、Y2、E1、G,皮哨子皂甙(hishoushi-saponin)A、Ee。

归经 : 肾;膀胱经

性味 : 苦;微寒

功能主治 : 行气消积;解毒杀虫。主疝气疼痛;小儿疳积;乳蛾;痄腮;疥癞;黄水疮;蛔虫症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或炮熟食,3-7粒。外用:适量,煎汤外洗。

各家论述 : 1.《滇南本草》:皮:治膀胱疝气疼痛。子壳:杀虫。2.《滇南本草图说》:治七疝肝气症,狐疝用茴香为使;水疝用陈皮为使;余者引用橘核为使;烧灰吹鼻,治诸虫入脑。

摘录 : 《中华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ai/246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