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Niú Nǎi Jiānɡ Gēn
别名 : 毛天仙果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 :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 为桑科植物天仙果的根。随时可采。挖取后,洗净晒干。
归经 : 《闽东本草》:"入肺、脾、肾三经。"
性味 : 甘辛,温。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苦,温。"②《闽东本草》:"性温,味甘淡,无毒。"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温,味甘微辛。"
功能主治 : 健脾益气,活血,祛风除湿。治劳倦乏力,食少,乳难,月经本调,脾虚白带,脱肛,风湿。①《福建民间草药》:"行气活血,祛风解毒。治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②《闽东本草》:"补中益气,健脾化湿,强筋壮骨,消肿,活血解毒。治中气虚弱,气血衰微,四肢酸软,筋骨不利,经闭,乳汁不通。"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补腰肾,强筋骨,祛风除湿。"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2两。
复方 : ①治风湿性关节炎:牛奶浆根二两。水煎,冲黄酒服。②治脱力劳伤,气虚肾亏腰痛:牛奶浆根一两,水煎服;或加扶芳藤、鸡矢藤各一两,猪脚爪炖服,吃汤和肉。③催乳:牛奶浆根一两。水煎服。(①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④治脾虚月经不调,白带:毛天仙果根二两。水煎服。⑤治脱肛:毛天仙果根一两,勾儿茶根、金毛狗脊根各七钱,地菍根八钱,水煎服。⑥治跌打损伤:毛天仙果根二至三两,或加盘柱南五味子根一两。水煎调酒服。(④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拼音注音 : Niú Nǎi Jiānɡ Gēn
别名 : 毛天仙果根
出处 : 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天仙果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erecta Thumb.var.beecheyana (Hook.et Arn.)King[F.beecheyana Hook.et Arn.]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溪旁、沟边、山谷以及灌木丛中和林区潮湿处。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原形态 :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1-8m。树皮白色或灰褐色,皮孔明显;枝条红棕色,幼时被微硬毛;有乳汁。单叶互生;叶柄长1-4cm,密被灰白色短硬毛;托叶三角状披针形,浅褐色,早落;叶片厚纸质,倒卵状椭圆形、长圆形或披针形,长6-22cm,宽3-13cm,中部以上宽大,先端渐尖成尾状,基部圆形、楔形或近心形,全缘或边缘的上半部具浅锯齿,上面稍粗糙,有疏短粗毛,下面叶脉上有短粗毛;基生脉3条,侧脉5-7对,具小疣状突起。隐头花序,花序托(榕果)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或叶痕处,球形或近梨形,直径1-2cm,顶具凸头,幼时被柔毛或短毛,成熟时黄红色至紫黑色,有短梗,长1-1.5cm,基生苞片3,卵状三角形,不脱落;雄花、瘿花同生于一花序托内;雄花梗短或近无梗,花被片3或2-4,雄蕊2-3;瘿花梗短或近无梗,花被片3-5,花柱侧生,短,柱头2裂;雌花生于另一植株的花序托内,花被片4-6,子房光滑,花柱侧生。花、果期4-8月。
归经 : 肺;脾;肾经
性味 : 甘;辛;性温
功能主治 : 益气健脾;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主劳倦乏力;食少;乳汁不下;脾虚白带;脱肛;月经不调;头风疼痛;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痛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 1.《福建民间草药》:行气活血,祛风解毒。治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2.《闽东本草》:补中益气,健脾化湿,强筋壮骨,消肿,活血解毒。治中气虚弱,气血衰微,四肢酸软,筋骨不利,经闭,乳汁不通。3.《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补腰肾,强筋骨,祛风除湿。
摘录 : 《中华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ai/245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牛奶浆
下一篇: 牛奶菜